第二章 伟大的中国模式(6)

就是这样,中国千千万万个家族企业拿到了企业启动的第一笔资金。当年,中国的金融系统不支持这样的创业。家族企业的领袖是用整个社会中不到20%的资金资源支撑着中国今天80%以上的经济增长和几乎100%的新增就业(这一结论是这样推导出来的:今天中国上市公司中私企不到三成,而且较小,融资规模不大;从十几年中国股市上筹资的比例看,肯定低于20%,而一般信贷给它们的支持也不会高于20%的比例)。其中的血泪、屈辱,我们这些一路走过来的家族企业领袖才真正知道。我们是用亲情抵押,筹到了第一笔创业资金,才有了成功的希望。

2.创业领袖水准不够——亲情弥补

爹带着儿子,昨天还种地呢,今儿办企业,很多东西他都不懂,他甚至只会记流水账,借贷记账听都没听说过。写一份申请办企业的文件,也许有六十个错别字。与当时国有企业领导人相比,他的素质的确很差。

不可否认,当时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素质,无论文化、学历、语言表达、对管理的理解等许多方面,都比家族企业领导人好得多。他们要文化有文化,要口才有口才,唱歌跳舞什么都行。但是他们是给别人干,不是给自己干。而家族企业的领袖明白,他们是给自己干,只要失败了,不但自家一败涂地,还会连累周围的亲朋好友。他们是拼着身家性命在努力,在拼命争取成功。领袖水准不够,可以笨鸟先飞,以勤补拙,可以用亲情完善,他任用的亲人会主动尽力地帮助他弥补管理的漏洞。这样,家族企业的领袖靠着为自己干的信念和家族亲情的支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增长。

历史是这样惊人地相似。当年的解放军中有文化的也不多,他们却打败了蒋介石手下多由黄埔生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因为他们是为自己而战。他们喊着“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率领着农民出身、识字不多的战士,所向无敌。而几十年后,家族企业领袖们,也是以“为自己干”的朴素信念,全面地战胜了国有企业有较高学历的领导团队。这验证了一则现代寓言:为自己干的人可以累死,为别人干的人可以闲坏。

3.劳动者素质不够——亲情完善

一团用过的棉纱洗洗再用,在国有企业是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而在自家的企业,是普通的规范。亲情、忠诚、勤劳、节俭,弥补了家族企业里员工专业素质差的缺憾,帮助他们成功。

让家族企业的单个员工出来,跟国有企业的员工比技巧、比职业化……他根本就不行。人们看到,那些“五一奖章”获得者,那些能工巧匠,当时几乎全是国有企业的员工。家族企业的员工,昨天还在稻田里插秧呢,今天就要干企业的活,当然会有差距。

那么,企业里没有经过上岗培训的员工怎么办?家族企业创立的时候,许多员工都是老板的亲朋好友,很少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素质不够,可以用亲情来弥补,可以用“给自己干”的激情来完善。所以,无论多么困难,他们都任劳任怨。这样,精神变成了物质,农民迅速变成了企业的能工巧匠。他们出工,更出力,在极简陋的环境中生产出精美的产品,迅速地把国有企业挤出市场,创造了“中国制造”的奇迹。

可见,三个最大的难题被家族企业“给自己干”的制度解决了,被管理中的伟大亲情化解了。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和知识分子,在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的情况下,为家族企业打出一片天地。成功支点在于这是家族企业,他们给自己干。大量的国有企业,不缺钱、不缺技术、不缺人才,什么都不缺,但许多都在竞争中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们不是为自己干。正所谓:勤劳是为自己干出来的,懒惰是被别人管出来的。

综上所述,支持中国经济成长奇迹的制度模式不是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又能是什么?创造中国经济成长奇迹最关键的地方,是人们在实践一种比欧美和日本模式更能调动企业家和劳动者积极性的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