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上流血的战争已经很少了,而较之更残酷的经济战争却天天都在进行。在那一场场“以命相搏”的血拼中,无畏的中华企业手挽手、肩并肩,组建了一个个前仆后继的突击军团。而在这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运筹帷幄,率千军万马决胜于千里之外;引军厮杀,在枪林弹雨中拼搏的将帅们,就是我们的企业家。他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时代里“最可爱的人”。
——作者
一、企业家——企业最重要的稀缺资源
1.企业家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企业家是我们经常强调的一个概念,过去我们总是从研究企业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家,现在看这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从研究企业家的角度来研究企业,才能更客观地理解企业家的作用。相对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所有的生产要素,企业家是企业中最核心的竞争力。造就好一个企业家就等于培训好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职业经理人。如果企业家无能,职业经理人就不可能卓越,除非职业经理人把自己也变成企业家。
家族企业的领袖怎样定义?家族企业的领袖怎样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怎样理解家族企业领袖的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办好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2.企业家的定义与理解
什么是企业家?
先看一般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定义。熊彼特曾说:将这些新的组合加以推行的组织,我们称之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熊彼特是经济学大师,按照一位日本学者的看法,他和马克思一样,都属于“将人作为经济要素并从正面给其以深入论述的少数学者之一”,而“他的经济体系的中心轴就是企业家”。
不过,熊彼特强调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在他那个时代有其特殊的意义,而对于我们现在的研究,这种定义就显得不完善了。他是在西方私有产权体系中定义企业家,那么,他的定义在中国就有问题。应该说,创新是企业家的突出特征,但不是他们的全部特征。科学家、运动员,乃至艺术家,也都在创新,简单以“创新”描述企业家,已很难在科学的框架内定义企业家了。企业家,应该是具有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更广泛意义的概念。对于我们下面的研究而言,这一概念最少必须明确,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本质区别。
二者的区别如下:
第一,企业家拥有企业的产权。他的主要收益不是来自于工资、奖金,而是产权,这体现着企业家地位。只拥有经营权,不拥有产权的,是职业经理人。
第二,企业家拥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企业家必须自己经营和管理企业。如果只拥有产权,没有管理权,或不参与管理,那么他就是投资人或者股东,不是企业家。
第三,企业家必须有企业家精神。这其中包括创新意识、社会责任等。拥有股权和经营权,单纯以赚钱为目的的人,他可能只是一个富人,却难称得上企业家。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基本不是企业家,而是国家聘来的职业经理人。因为他们仅仅是职业经理人,就会有许多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使他们作为企业领导人的作用难以得到良好发挥。可以说,国有企业的致命弱点正是在于,它从体制上排斥企业家,压抑经理人成为企业家的冲动。家族企业的成功,则意味着企业家在中国再次崛起,而伟大的中国模式的奥秘,正是在于它以企业家为企业的灵魂,并且以知识经济的方式为职业经理人成为企业家的冲动提供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