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家族企业的领袖们(3)

在社会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许多高学历、学习优异者在为低学历的企业家打工。不少企业家们学历不高,但他们是出类拔萃之辈,有本事指挥许多高学历的人们展开他们的商业宏图。

企业家产生与教育的相关度为正向,但不是教育可以产生企业家。现代教育其实还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内容培养企业家。清华被视为“工程师的摇篮”,北大被称为“思想家的摇篮”。人民大学办了几个管理类学院,但它只能自称是“公务员、经理人的摇篮”,从来不敢说是“企业家的摇篮”。谁这么说,谁就大错特错。

能否成为企业家与学历高低关联度不高。有人曾经以许多企业家平均学历只有高中二年级,来批评“脑体倒挂”。这是很奇怪的,是根本没搞明白什么叫“脑体”。不要以为读了博士,就有了“脑”,而只读过初中就无“脑”。企业家天生具有某些素质,就像运动员,要有某种天赋条件,才有培养前途。比如刘翔,还有那些牙买加运动员,他们是因为具有先天优于常人的某种素质,加上后天刻苦训练,才走上世界冠军之路的。刘翔之所以能够成为刘翔,因为他本来就是刘翔,而不是被人后天训练成了刘翔。同理,教育可以帮助企业家成功,却无法使不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人成为企业家。也就是说,企业家是可以教育的,但却无法教育出来。

不过,企业家能把企业做得多大,却与其学历高度关联,例如把企业做成上市公司,就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水准。同样,企业家做什么行业,也与学历有较高关联度,例如高科技企业,就有较特殊的门槛。

2.企业家是生活实践锻炼出来的吗

穷人家里往往比较容易出企业家,但富人家里也出了不少。至于与上一辈的社会地位的关系,社会地位低的人确实往往更为努力,但并非社会地位高的人就不行。人们在研究中发现,能否成为企业家,与人们生活阅历的直接关系也不大。此外,上一辈是否是企业家,也与成为企业家的关联度不大。因为,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富不过三代,传承成功的极少。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子承父业的,比企业家多,这是遗传或者家庭熏陶在起作用。文学、艺术、体育等特长的传承大多是个人能力的传承(比如身高、体重、身体反应等),而企业家则需要传承领导力、创新精神等个性极强又更为社会化的东西。

企业家是具有特质的人群,是在一定环境下产生出来的杰出人物。特质是天生的,后天培养不可能,科学发展到现在,还不知道人怎么就能成为企业家。我的女儿在美国读生命科学,我问她:“你们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命科学的最著名的教授,能不能告诉我,人的DNA里有了什么东西就能当企业家?”她说:“现在我们只能知道这个DNA变化了,他就变成侏儒了,或者DNA变化了,他就得癌症了。但是DNA怎么变化而使人成为企业家,我们不知道。至少,当我们不知道其中奥秘的时候,就只能说他是天生的。”当然环境很重要,但同样环境里的人,也不可能都成为企业家。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不可能产生一大批企业家。特质是内因,是第一性的,而环境则是外因,是第二性的。环境可以经过人力而改变,但人们的特质,目前却无法人为创造。(这个问题,在本书第十七章有更多的讨论。)

四、企业家在家族企业中的位置

企业家要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才能选准位、不错位,领导好企业。

既然企业家是具有特质的资源,又是稀缺资源,那么企业家在企业的位置何在呢?大概十年前,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在为我们讲课时画过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说明股东、员工和用户的关系。我认为很能说明问题。

图3-1

这个三角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呢?按照几何学,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最大的。现在,家族企业的领袖们往往是大股东兼总经理,就是既拥有产权又拥有管理权的人,但是有些家族企业领袖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该在哪儿。

大多数家族企业的领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股东一边,把股东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把经营企业的目的看成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一般商学院中常讲的道理。然而我觉得,要想股东利益最大化,就不能让股东利益最大化,只有合理地不让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时候,股东的利益才能够得到较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