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中国创造的崛起。互联网是当今世界资金、技术、人才等最集中的创造性行业。雅虎是全世界最伟大的门户网站之一,它在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在前三名。而雅虎进入中国十几年,却排在新浪、搜狐、网易、腾讯、TOM之后,它在中国创造的记录是十几年赔了几亿美元,至今不知什么时候可以挣到第一个铜板;Google是世界最知名的搜索引擎,进入中国却一直在赔钱,它在搜索市场上的份额不到百度的1/4;美国的亚马逊公司创造了B2C的模式,进入中国后收购了卓越网,那时当当网和卓越网的营业额差不多,现在当当已经超过卓越一倍多。这些情况表明,中国企业不仅在制造、加工上引人注目,在高科技领域的创造方面也在显示实力。中国人不仅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取得成功,在人才、技术、资本最集中的互联网行业,也在美国公司面前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实力。
时至今日,有谁能否认中国创造了伟大的经济奇迹?请问郎先生:哪门经济学能证明,一群不懂管理、不懂战略、不懂风险控制的企业家能够创造中国今天的经济辉煌?这是所有贬低中国家族企业的立论者无法自圆其说的错误。
一个 伟大的经济成长一定是被一个伟大的模式所支持、推动,欧美如此,日本如此,中国也一定如此。除非你否认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否则你就必须承认中国这30年的管理模式是成功的。中国的经济奇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它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中国模式在支持着它。这种模式与欧美、日本模式并行存在。它到底是什么?它来自哪里?是国企吗?显然不对,因为我们正在努力改造它,而且它最缺乏的就是竞争力。是跨国公司吗?那更不对,它们以其欧美、日本模式运作,与中国企业形成对照。要研究、分析有代表性又有竞争力的中国模式,只能面向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
四、中国模式的学术逻辑:比谁更像家庭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模式和家族企业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里,我们从不同管理模式的相同目标开始分析。所有管理模式的共性是一个:让员工努力工作,敬业爱岗。其极限目标是,让员工干公司的活像干自己家的活一样努力,一样敬业,这是所有管理模式追求的最佳状态。从欧美的文化背景、社会特征来说,它鼓励人才流动、资金流动以及其他经济要素流动,而日本注重年功序列、论资排辈、终身雇用,它们可谓各有所长,但其目的都是促使人们出工又出力。欧美用鼓励竞争、股权激励、导入行为科学等多种手段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让相当一部分人为了超越他人、实现自我而努力去干企业的事情,这是欧美模式的本质。所以人们到了欧美,可以看到许多二三十岁的企业家。
日本就有所不同,用的是年功序列、终身雇用制度,也达到了改变员工工作态度的目的。这种模拟家庭的企业组织方式确实使不少日本员工爱企如家。1987年我曾参加中国代表团到日本,看到那些日本株式会社(股份公司)的社长,别管多大的企业,哪怕就二十个人的小公司,社长基本都是白头发,他们的员工都非常敬业。他看着我们这帮黑头发的人,也很惊讶。
1997年我们跟日本著名的钻石出版社合作,我们一个女性副总裁,当时她不到三十岁,一下飞机就被日本移民局扣起来。他们的理由是:你怎么可能代表中国公司来跟我们钻石出版社合作?你一定是偷渡!把她扣起来,送到移民局,二十多个小时不让她出来,还不让她给外面打电话。我给日本方面打电话,说“我们的人过去了”,日本人说“我们没接着啊”。他们赶紧又到机场,还是没有接到这位中国去的年轻副总裁。日本人觉得坏了,可能是被移民局抓起来了。钻石出版社是日本的第二大出版社,是很知名的企业,他们直接找到移民局说:“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今天一个来访的人,慧聪公司的副总裁,被你们扣住了?”移民局说:“对啊,有这样一个人。这个女的二十七八岁,怎么可能是一个副总裁呢?”核实身份之后,移民局乖乖地把我们这个女孩子送过去了,还一个劲地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