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香港的职场新物种(4)

我的户籍在周口店

中国的国情之一,是变化快。许多“旧国情”正在被“新国情”迅速取代--户口就是其中之一。

户口虽然包含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所有价值和特权,但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狗日的户口所包含的那些价值和特权,已经如同太阳下的冰山,正在日益融化,而且继续在融化,迅速在融化,最后,即使国家不取消户口制度--这是必然的历史趋势--它也会成为人类社会的盲肠--除了制造麻烦,根本没有用,一旦有用时,其实就是它制造麻烦的时候,你干脆一刀割了它!

在许多地方,户口已经是一个盲肠。但在许多人心中,户口还是一把尚方宝剑,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价值。这样的人,是传统的人,是保守的人,是把自身价值贬低到户口价值之下的人,他必然是一个相对失败的人。

在《图穷对话录》“沙玫十日谈”文章里面,那个叫沙玫的外地女孩,因为没有北京户口,不敢在北京找工作。我鼓励她打破户口禁忌,冲破政策牢笼,告诉招聘方:“我有户口,户籍就在北京市周口店。门牌号码?山顶洞一号二门三坑!”冲破户口心理障碍的沙玫,很快在世界500强企业找到了工作,从此踏上了命运的康庄大道。

世界上没有一个雇主对户口感兴趣。他们要的,是人才!人才找到适合人才发挥的舞台,就会拥有一切!

从“电脑事件”看内地与香港教育的差距

2006年9月,我看到了一条上海交通大学“建议”大学一年级新生不要在宿舍使用电脑的新闻,并且发现中国大学“建议”或“禁止”新生携带电脑的并不只是上海交大这一家,于是写了一篇《英国工人砸纺织机与上海交大阻新生电脑》的博客文章,强烈反对这种违背现代文化精神的现象。随后,我的博文激起了网友的激烈反应,一位交大的学生写了《答徐小平的谬论》,对我的反对予以坚决的反对。但是也有博友坚决支持我的观点,其中一个署名“星河无际”的博友的留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星河无际”的留言:

这简直太荒唐了,大学本来就是资讯融汇的地方,当今这时代连小孩都要用电脑,如此知名学府竞不主张同学用电脑,这教育到底怎么了?像我在香港浸会大学,4间学校(港大、科大、浸大、岭大)联合专门找品牌机厂商合作以低价鼓励学生买电脑,很多作业必须在网上完成,连宿舍机房都是24小时开的啊。

徐小平的回应:

交大领导、学生,以及全国大学生们,知道徐老师为什么着急了吧!

这位“星河无际”同学,显然也是内地高中生,幸运的是他去了我们祖国的香港读书。四年后,他的综合素质,一定是令人羡慕地高……为什么?

内地教育和世界先进教育的差距,并非仅仅体现在带不带电脑一件事上,差距是全方位的。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人群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急人啊!

为什么北大、清华从来都不是一流大学?

中国香港大学来内地招生,使中国学子多了一个求学选择,撼动了北大、清华在中国教育界的宗主地位,惹得舆论纷纷。

这是环球化时代,这是一个一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事件,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连锁反应的时代;这是一个就连酸雨、海啸、非典、禽流感、沙尘暴、厄尔尼诺纷纷环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对北大、清华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标准--环球化标准;只有一个坐标--环球化坐标;只有一个方法--把它们拉到世界教育舞台上去遛一遛、瞧一瞧、展开竞争与比较、促进交流与互惠,从而迅速加快两所最高学府,以及所有中国大学的改革与开放进程,提升与更新步伐!

横看成岭侧成峰,东边下雨西边红。站在全球角度看北大、清华,它们还不是一流大学。它们之所以被认为是“一流大学”,过去,是因为中国反正关上了国门,老子天下第一,夜郎大于汉朝;今天,只是我们思维深处还把中国当作世界的中心,还在习惯以一种天真无邪的心态,为我们民族高校这对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绝代双骄而沾沾自喜。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民谣:我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减肥了;我们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离婚了;当我们刚住进瓦房,你们又住别墅了;我们刚用上人体炸弹,你们又用上巡航导弹了;我们刚刚庆祝了北大、清华百年校庆,剑桥又庆祝它800岁诞辰、哈佛大学又在为它的生日蛋糕插上第370支蜡烛了;我们刚刚誓言未来二三十年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已经毕业出了三四十诺贝尔校友了……

呜呼,何时北大、清华突兀成一(流)族,此生不去港大、哥大、耶大、哈大、剑大、牛大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