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香港的职场新物种(1)

X:

大约16岁的时候,我已经基本上决定,以后的职业要做投资行业。在整个大学生活里面,我的侧重点没有放在书本上,而是放在实际的操作上。

香港曾经有黄金30年,那么现在哪里会出现新的黄金30年呢?就在中国内地。内地应该有黄金50年。

内地同学就业难,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也不去做好就业的各种准备。

徐小平:

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从小为自己的职业做好准备的观念,所有人都一定能够找到工作。你的出现,以及这本书里这一批职场新人的出现,将会埋葬那些没有职业意识、市场意识的人。它就好像赛马一样,在比赛的过程中,有些人在前面,也有人会被甩掉。要想不掉队,关键就是学会怎么在比赛中竞争。

对内地学生来说的所谓职场新物种,恰恰是香港、台湾以及西方国家教育所培养的普遍物种。如果香港、台湾的青年来到内地寻求发展,以及那些在国外读完本科的学生回到中国,会给中国内地的学生,包括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经贸大学的毕业生造成巨大的威胁和冲击。

※※※

X的基本资料:

香港人。本科毕业于香港排名前三的金融专业。

有感于内地的巨大发展空间,三次考研,终于成功考上清华经济学院。

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外企offer,决定自主创业,方向为大学生职业规划。

X:

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大约16岁的时候,我已经基本上决定,以后的职业要做投资行业。所以从那时起,我就自己看了很多专业的书,对这个行业有了不少的了解。在读本科之前,我还进了一家期货公司,在里面做了一段时间投资顾问。

大学阶段,我读的是三年制金融本科。我所在的那所学校,金融专业在全香港来说大概排第三。在整个大学生活里面,坦白地说,我再没有读很多书了。我的侧重点没有放在书本上,而是放在实际的操作上。读本科期间,我自己投资,也去一些外汇公司做兼职的工作。我通常是白天上课,晚上去外汇市场实习,这样干了一年。

大二的时候,我跟几个朋友参加一个创业比赛,最后我得了第二名,赢了5万块奖金。我是把这个实战演习当作真正的事业去做的。通过这件事我发现,我很喜欢尝试和挑战,喜欢做一些别人不喜欢做的事情。作为学生来讲,我也许不算是最好的学生,不过我的成绩还可以,关键在于我会干一些我自己愿意投入的事情。所以我最后选择在大学阶段自己创业,在创业的过程里,我发现我的角色跟我去公司工作时完全不一样。我这样自己做公司,搞了差不多两年。公司最初只有两三个人。做到最大的时候,全职的有十几个,包括兼职的人员在内,有大约200人的规模。

大三刚毕业的时候,公司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当时香港电讯行业刚刚开放,产生了几家上市公司。我就想到我们可以去为这些上市公司做独立的电讯顾问。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很好的朋友,他也是一个企业家。他就跟我说,如果他是我的话,他会放弃这个公司。他觉得我应该去内地发展。他这么说时我就觉得很奇怪,因为当时我觉得自己也做得相当不错。他说不是的,你做事不能只看眼前,要看它的长期。长期地看,香港曾经有黄金30年,那么现在哪里会出现新的黄金30年呢?就在中国内地。内地应该有黄金50年。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我就跟他说,我普通话都不懂,去内地怎么创业?他说你先回去读书,把你的人脉先打理好,自然会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