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英到领袖(3)

他面临的选择题其实是一道很恐怖的题目。要么出来,要么毁灭。如果你到美国学烤鸭、学针灸,永远都是半吊子。但他是物理学教授,如果不出国的话,毫无疑问他的职业前途将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因为物理学是没有国界的。或者说得再保险一点,他至少必须来北京,去中科院、北大、清华,拜杨振宁、丁肇中等等中国一流的物理学家们为师。这样他回到山西大学做一个物理学教授,也才能够混得下去。

你有一流的教育背景,一流的工作经历,你现在遭遇的已经不能称作瓶颈,而应该叫做卡壳。也就是说,尽管在你现有的平台上,你还能继续做,还能发展,但前途是黯淡的。你被卡在这儿,难以动弹。

你说你考了香港某大学的MBA项目,在北京在职念书。这样的读书对你来说当然也有帮助,但是没有革命性的帮助,特别是你只是读兼职的和本地的。你至少要到香港全职去读,如果能去美国就更加理想。

可是这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如果这么做,你等于是要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让自己再造。那么,未来的发展机会到底怎么样?前途有没有安全保障怎么样?说实话,没有人可以担保你的未来,你也很难指望获得安全感。那最终是什么?就是大江东流,有人翻船,有人搁浅,有人摇摇晃晃地停在海口,有人奔向浩瀚的大洋。

或者用那个三文鱼的例子。三文鱼在繁殖季节从海洋游回到河流的上游,在水流湍急的浅滩,有的三文鱼被熊一把抓住,有的用力过猛跳到了岸上,但是最终有足够数量的鱼到达了产卵的地点。在这个过程里,会死掉很多三文鱼,但总会有活下来的,于是整个物种就可以代代相传下去。这个过程的确挺残酷的,但最后活下来的必然都是优秀者,这样才能保持物种的兴旺。你就要尽力做那活下来的三文鱼。

坦率地说,和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相比,你先走了四五年。你成长的年代,中国社会的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够,所以你可以暂时占得先机。但是中国发展太快了,仅仅和十年前相比,中国就几乎已经是另一个时代。那么,中国更新换代了,你有没有更新换代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我要祝贺你在职场上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我要指出你现在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在中国发生根本性转型的时候,你有没有完成自己的转型?这个转型就是刚才讲的国际化。你必须要能够在国际舞台里,像李连杰的武打一样,重新把十八般武艺都打过一遍。如果你现在做不到,那么我建议你去国外读一年两年的书。当然脱产在国内读商学院也行,比如长江、中欧,但是主题还是国际化。

我在《图穷对话录》中提出了关于留学三个境界的理论。第一个境界是通过留学获得就业竞争力。留学能够使一个普通青年在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上,从缺少市场竞争力,到获得市场竞争力。有了这个竞争力,在中国社会里工作生活,基本是高于一般可比的人群,即比起你的同学同伴来,你的选择和机会,一定比没有留学过的他们胜出许多许多,有时甚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高度。当然,就业竞争力不一定非得通过留学去获得,就像你,你已经通过自己的就业工作完成了这个使命。

第二个境界是通过留学获得行业领导力。许多对是否留学犹豫不定的人来找我,他们已经有好的职业,好的收入,好的机会,好的竞争优势,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出国?我的答案是,这样的人假如仅仅为了保住眼前的金钱和地位,确实并不一定要出国留学。但是,如果经过仔细评估,出国留学能够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新的飞跃,能够使他从部门经理变成公司经理、使他从地区经理变成全国经理、能够使他从优秀职员变成优秀领导。那么留学对于他进一步深掘他的人生潜力,加强他的个人价值,就是非常必要甚至是迫不及待的。这样的人留学,其实是为了更加伟大的事业前途采取的一种欲擒故纵,舍车求帅,退一步,进两步,是中国社会成功者们往往需要经历的一次升华。对于你来说,形势已经变得非常清晰,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达到这第二层境界。

第三境界,是通过留学赢得社会推动力,这个境界,属于那些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成为行业领导者,但缺少国际眼光、世界思维的更高层次的成功者们,等待通过留学来起飞。赢得社会推动力,也就是获得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预见能力,从而一生为了这个明天的中国不断推进不断献身。这个境界是留学的形而上阶段,为了这个目的而留学的人们,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追求和世俗追求。去西方,只是为了寻求有关中国未来的答案与良方;回中国,是为了送回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智慧和方法。如果你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完全也可以通过留学达到这第三境界。而一旦你接近这个境界,留学对你来说,就变成一种自由的精神追求,追求的是自由精神,而不是一种现实压?,逃离的是压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