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的读研与好的读研(3)

不考研难道就没有出路吗?

哪有啊!

许多硕士生也相当郁闷啊!

接着读博嘛!

学士硕士博士就是吉祥的一家!

妈妈

哎!

病中的儿子何时能够回家?

等考研成了!

考不上难道你就不爱我吗?

去火葬场吧!

李嘉诚也就是小学毕业啊!

少跟我废话!

硕士博士烈士就是吉祥的一家!

宝贝

啊?

爸爸像太阳照着妈妈!

那妈妈呢?

妈妈像绿叶托着红花!

那我呢?

你是考研无意识的苦瓜!

噢!明白啦!

考研盲从抑郁症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考研盲从抑郁症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徐小平: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的研究生来说,如果能把精力投入跟自己的兴趣相关的行业,一般来说都会有比较辉煌的成就。可以这样讲吧!

在《仙人指路》里,我写过一篇文章《新杂志旧杂志》。文章里的女主人公“旧杂志”,就在北京广播学院读研究生,但毕业后却找不到像样的工作。经过半年努力,她只得到了一份广告公司月薪两千元人民币的offer。如果读完研究生和大专毕业工资一样高,那么读研究生究竟有何用处?正所谓硕士到手烦恼起,北广毕业等于零。

那么她的问题在哪里?就在于她虽然苦读多年获得北广的硕士学位,但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却非常落后。换句话说,没有以就业为指导全面协调发展自己的能力。最糟糕的是,她以来自农村的出身而为自己不施粉黛、素面朝天辩护,说一支口红贵得可以贵到农村人家几个月的口粮钱,一瓶香水甚至可以超过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这可谓极其陈旧的观念。我也以种地为比喻,告诉她说,作为记者,你每天都要和人面对面交往、眼对眼对流、口对口呼吸,你的面孔,就是你的耕地;你的口红,就是你的化肥。为了面孔土地的肥沃而投资一些颜料和油料,是农民兄弟都深谙的伟大智慧。这是投资,而不是挥霍。这是施肥壮苗,而不是水土流失。

“旧杂志”可谓“坏的读研”的典型性人物。如果以就业为指导,“旧杂志”同学读研时就不会只重视新闻理论和技巧,而不学习现代媒体人应该有的现代气质、表达和思想。

其实,熟悉我的读者和学生都知道,关于考研的话题,在我的各种演讲、文章和关于职业问题的专著《邮箱里的灯光(骑驴找马)》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和重要的位置。

我的核心思想,就是读研要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要有职业目标。读死书而不考虑就业可能,求学位而不追求就业技能,是中国教育最大最大的弊病之一。很多人在拿到他们苦苦追求默默等待的那张文凭之后却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即使找到了工作却远远低于自己当初的期待值,被工作抛弃,被机会抛弃,被社会抛弃。他们,几乎所有人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奋斗与出路结合,把自己的学习与生存挂钩,把自己的成功与就业焊接,把自己的幸福与工资串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