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的养成(4)

读MBA的原则

工商管理硕士们,如同其他高等教育人才一样,依然是中国社会的稀有资源。关键问题是:稀有资源也有贫矿富矿、资源配置也有高效和低能。你如何把你的MBA学习价值最大化?下面是我的几点建议:

1必须有工作经验:我经常告诉所有来找我咨询的学生,如果要读MBA,一定要工作几年之后再读,否则没有什么用。名牌商学院的招生简章上,都要求本科生毕业三四年之后再申请。

2最好是出国留学:工作几年之后,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事业,你可以开始你的MBA旅程。但读MBA,最好是出国读,到西方发达国家读,而且最好是美国。你可以退而求其次,但不可以降格以求。在所有学位中,MBA可能是最最应该甚至必须出国攻读的项目。

3 GMAT和口语:中外优秀的商学院,都要求考GMAT。“有些学校不要求GMAT!”对。但这类学校肯定不是好学校,你最好不要去。同时,你还必须特别重视口语交流能力,因为,虽然人人都应该学会交流,但MBA显然更应该拥有这种能力。

4文化更新:读MBA,为的是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而这个市场,越来越不分国内国外,越来越国际化,所以,作为已经是中国人的你,必须通过读书,理解并吸纳西方文化。对西方商业传统和文化价值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能够从文化上给你崭新的冲击和更新,使你成为一个国际化新人。

5人的艺术:MBA是一种技术--财务分析技术、市场营销技术、金融证券技术……但MBA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在资产损益表、项目论证书后面,隐藏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活生生、有血有肉、喜怒无常的人。人的艺术,更是MBA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

MBA的选择战略

有人问我美国人是否讲究名牌大学?答案是非常讲究,虽然和中国讲究的角度和程度并不一样。

假如你仅仅是想去美国读一个电脑硕士,从毕业后收入的角度,哈佛大学电脑硕士和普通大学电脑硕士的毕业后收入,不会相差太大。从技术的角度,普通大学传授的内容肯定不会比名牌大学的少一个芯片。但是,假如你的志向是要做微软研究院负责人,研究五年十年后人类如何使用电脑,名牌大学的高学位,就比较重要。越是著名的大学,前瞻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就越超前。

读MBA的情形类似。因为MBA的社会联系、同学网络、社会地位、学校背景,对于MBA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的一个朋友说:能够得到沃顿的录取,等于能够得到世界任何投资者的青睐。华尔街的银行家,有“百分之六十”是沃顿的校友,毕业后你可以以校友身份,寻求并得到这些校友们的支持。哈佛大学,也有类似的传奇说法。读MBA,当然是越有名的学校越好。美国前十名学校的MBA,很容易进入各行各业世界前十名的公司。

新东方名师中的成功现象

新东方一代年轻名师中,有一种非常非常震撼人心的成功现象,这个现象,到现在依然被当代中国青年严重低估:

新东方很多著名老师,绝大多数,一开始都是为了出国、考研而来新东方上课,上着上着,发现了一个真理:与其在新东方上课花钱,还不如在新东方教课赚钱来得爽呢。假如通过努力能够成为新东方老师,为什么不?这么一反思,于是新东方“三剑客”钱永强、宋昊、杨继以及数不清的年轻一代天骄名师就诞生了。

作为新东方成功教师代表的钱永强、宋昊、杨继这三个在25岁左右就成为百万富翁的青年教师,当他们在事业上达到第一高峰之后,分别激流勇转,带着自己挣到的大钱,继续追求他们研究生教育--钱永强最先去了耶鲁大学读MBA,宋昊后去了牛津大学读MBA,学德语出身的杨继接着从德国哥德堡大学捧着法学博士的帽子回国继续发展……

钱、宋、杨的故事,在新东方如果不能数以千计,肯定可以数以百计。北京有无数新东方这样给年轻人提供巨大机会的新型企业,这些年轻人在新东方以及其他地方成功的经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中国机会,给与中国青年比美国更好的发展机会。不留学,不考研,也能成功。

2但作为上述论点的一个悖论,中国青年事实是又面临另外一个独特挑战--不出国固然可以拥有机会,要捕捉更多中国机会,又需要青年人的国际化,需要环球化。而国际化环球化最直接而迅速的方式,就是出国留学。留学深造,是当代青年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