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交叉点(2)

对于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这个项目本身有好几块业务,在未来一年到两年里,我希望对各个方面的业务都有所了解,对这个行业不同的职能有所认识,有很多东西要学。就现在来讲,我还说不好我到底具体喜欢做什么。其次,现在和这家公司有过一段时间接触之后,我还不太确定这个公司是不是我长期能呆的公司。未来也有别的可能情况发生,比如我对房地产感兴趣,或者我对运营大型的写字楼或者商场感兴趣,那么我也可能会去转换。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当然也要去考MBA。

徐小平语录

工作的最低与最高纲领

人们为什么出来工作?--工作的主要目的,或曰最低纲领,就是谋生。工作的最高纲领呢,肯定是为社会服务,在充分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比如像我老人家现在所做的这样。追求最高纲领,不要忘记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其实也包含着最高纲领。

人是教育的产物

人是教育的产物。喝狼奶长大的孩子是狼孩--虽然喝牛奶长大的孩子,只要不和牛生活在一起,并不会变成牛人--对于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中的高中和大学学生,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教育环境、舆论大势,就会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个世界观和人生观自然就会影响他的一生,而他的一生,必定就会影响整个他所处的群体,他所发挥影响的社会。

大学生的生产力

大学生只有自己解放自己的生产力,才能解放全社会的生产力。你的生产力在哪里?你的生产力植根于你自己喜爱的职业,它蕴藏于你自己想从事的事业。

徐小平:

其实看到像你这样的咨询者,看到你在职场上的发展空间有这么大,我觉得非常非常的不习惯。长久以来,我习惯于跟有问题的学生谈,来找我的人通常都有着特别糟糕、特别混乱的人生。跟他们谈就显得我很睿智,要不然我就没有什么成就感。而你呢,总体来说我觉得你现在这样就非常好。也许我的角色要变一下了。

你说到最初选择职业时执意要去制造业,这是相当愚昧的一种观念。我不是批判你,我是讲一个我的感悟。我曾经在香港认识一个投资家。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老跟我说投资可以赚几十倍的钱。我就问他钱从哪里来,他说靠资源配置。最多的钱进入最好的产业,最好的产业进入最好的公司。资本家的钱最终还是从土地里来的,比如从新东方里面来的,它一定是产出来的。我也觉得这帮混蛋拿着钱在赚钱,不劳而获,但这么想是不对的。

以前我看到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在那儿买一幅画,几百万、几千万,我觉得这种人真应该杀掉。后来我想了一下,生活在五万年前山洞里的原始人,吃饱了没事的时候也得画一幅画消遣。除了物质的满足以外还得有精神满足,在原始人那里就已经开始有了,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反而会有这种误区呢?这都是过去教育的结果。坦白地说,造成这种误区的即使不叫邪恶的种子,至少也是扭曲的种子。杨白劳那么穷,出门躲债七天,回家还买一个红头绳,可见爱美之心一直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比如将来你肯定会买奢侈品,虽然它在价值上有一些虚拟的东西,但那其实就是进入繁荣、财富、社会和谐等等的象征。可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所受的教育是脱节的,就像你最早想进入制造业,是吧?

从你说的选择公司的三点理由可以看出,你对行业的展望是基于对公共服务业的正确理解之上的。比如,你并没有把公共服务限定为做官或者行政,也没有限定为非盈利的组织机构,这就是非常正确的观念,这就是这个时代公共服务业的新特征。也有一些来找我的其他学生,他们也把理想寄托在国营企业,但理由恰恰是诸如工作不累、没有压力、管理不严密等等。假如你有择业的正确意识观念了,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你就是一个对于旧的传统、旧的人生观念的埋葬者和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