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的起源(2)

徐氏人生咨询公式:S=E+E。S是success(成功),第一个E是education(教育),第二个E是experience(经验)。成功的秘密,不过就是对于教育和工作经验的一种平衡而已!

徐小平评析:

说一下我对你的印象。去年见了你以后,我写了篇咨询手记,收进了《仙人指路》里。关于你的那部分,我起名叫“大学生的新物种起源”。我说你的特殊之处,在于你非常自信而准确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你有了自己创业的经验,又有了外企实习的经验,你获得了追求人生梦想所必需的第一桶金--精神、知识与经验的黄金。所以我说,你是在当今一片“就业难”、“行路难”哀叹声中逆流而起的新物种起源。

但我们又要看到,像你这样的新物种,在中国的大学生中,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究其原因,当然不在于我们的学生自己,而在于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而迅速的变化。但是,相较于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化,中国大学教育文化的相对滞后仍是非常明显。

教育环境,不仅是校园和校舍,也不仅是专业授课。教育环境最重要的,还包括似乎与专业授课无关、但实际却直接关系到授课结果、专业出路的职业配套指导。但可惜在中国大学校园,它们是如此的落后。

我们的大学,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发展需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许多关系到人才终身发展的政策和条件还远远没有建立和健全起来,比如:允许转系、转学、转科、与姊妹学校的联合学位、本校的双学位、自由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明确的就业取向job orientation和职业通道career path。

什么是job orientation?什么是career path?Job orientation就是根据就业职业方向来设计自己的学位计划,而不再是上了大学以后才像现在无数学生那样开始为职业方向烦恼。而Career path则是以职业中心为追求的教育与就业的过程,比如美国学生如果要做律师,他就会去读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本科专业,四年后再进入法学专业读三年JD法律学位,然后做律师。如果做医生,则是先攻读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本科专业,然后是医学院MD学位,然后做医生。如果他要做会计、电脑工程师,他就可能直接读四年大学,毕业后直通相关公司。

但是在我们的大学里,就目前看来,这些东西还是那么遥不可及!

那些为了追求个性发展而和这个体系决裂甚至退学的朋友们,成功的案例也是有的--据说雪村就是从北大德语系退学的--但他们付出的人生代价往往实在太大。虽然这从反面说明了中国教育体制需要改革的急迫性,但也从正面说明,既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也不要让这个世界摧毁我们,而是让我们在利用这个世界的同时,让自己改变自己!

因为有上述这些阻碍新物种壮大繁荣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与教育政策,所以像你这样的新物种在当今中国还是稀有动物。也许对于你这样一个个体来说,未来的道路已趋于平坦,但对于整个物种而言,前途依然存在着无数的坎坷。所以我也才会在那篇咨询手记的文末写道:“一个新物种已经诞生,但他成长的道路,依然充满风雨的考验……”

在我过去写作的几本书里,对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个性化人生设计曾提出过一套原则性的方案:

1假如你真的想从事的职业与你的专业毫无关系,同时转系和转学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话,可以考虑转系转学,学你喜欢的任何专业。

2如果转系转学是一种实在耗费气力并且难以实现的目标,那么尝试读一个与你喜欢的职业有关的双学位。

3如果读双学位也做不到,那么,你就应该多进修和旁听一些与你希望从事的职业有关的专业课程。

4如果本校不提供你想学的课程,可以到兄弟院校去旁听嘛!(当年的我在音乐学院三四年级的时候,发现自己做不了谭盾、叶小刚时,就开始到北京大学听课。这个经历影响了我一生的就业、职业和事业。因为我的就业和职业,是在北大和新东方做教师,我的事业,是关注当代青年的教育与就业发展问题。)

5积极参加校园学生活动,课外活动--这是大学生活最最重要的第二课堂。

6在做着上述努力的同时,努力培养自己爱与人打交道、爱交际、爱表现自己的个性。因为,未来人才决定性的素质,包括表现自己的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如开水的最后二十度,能让你的人生沸腾起来!

在与你聊过之后,我想可以在上述方案中再加上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