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睛看世界(3)

春节与圣诞节

抵制外来文化,如同动辄抵制外国货一样--每当经济疲软时,美国从国会议员到失业工人就会有抵制外国货的呼声和行动--都是心理虚弱、精神疲惫的表现。反过来,积极拥抱不同文明,大胆吸纳异域精华,才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表现。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勇敢大胆积极主动吸纳世界各国文化的积极因素,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一部分。不了解中国春节,怎知中华文明精髓?耶鲁知道这一点,所以要求她的MBA一定要来中国访问。不知道圣诞节,怎知西方人文精神?我们大学里一些博士却在说什么抵制圣诞节,防止西方化,这是为什么?

徐小平:

在大学里,我们以前的社团主要还是兴趣社团、同仁社团,比如说文学或者社会实践方面的,更多地还是一种自我取乐和发展兴趣的地方。像你参加的AIESEC就完全是一种国际化的学生组织了。对于中国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它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是过去没见过的一个独特的东西。你参加AIESEC的这些小故事,串起来就会对许多人产生巨大的启示作用。那就是,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我们都应该睁开眼睛看世界。

加入这个国际化组织,你的最主要的收获,我来归纳一下,就是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里,你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你要学习其他民族国家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管理。而且通过这种学习,你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其中你谈到的那个中日学生文化冲突的故事,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宏大在哪里?它指出了存在于一部分当代中国人思想观念中的致命问题。这个致命的问题是,以十三亿人的名义,五千年大国的心态,对别人实施一种思想暴力。我一般不愿意接触这个主题,因为它会触怒当代所谓的愤青。但是实际上所谓愤青,恰恰是没有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有过太多交流沟通的人。他没有,所以对于他所仇恨的对象,他其实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是在与鬼作战,他在与魂纠缠。这种思想观念实际上是一种义和团暴力的源泉,这就非常的可怕。不过这个话题已经完全超出职业发展的范畴了。

如果有条件,我们在校的大学生要多创造一些短期出国的机会。如果出去比较困难,至少也要尽可能地多和在中国的外国人打交道,了解他们的想法,学习人家的长处。

即使只是呆在中国国内,国际化的种种途径也是向人们敞开着的。最直接而有效的一条捷径,当然就是进入外企工作。外企工作经验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和经验价值,是世界通用的。中国的外企工作人员,它的工作背景的价值,和欧美的总公司或分公司的工作背景价值也基本一样。经常有外企工作人员,通过内部的“Transfer”,从中国转到了国外工作。这意味着,中国工作经验可以非常方便地转化为国际工作经验。

当今的中国,确实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机会。但中国机会,越来越被环球化浪潮冲击拍打,越来越被国际型人才占有。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越早投身于这样的潮流中,才越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今年年初我曾经受邀在北京参加了一个聚会,客人是耶鲁商学院几十个MBA学生,来中国访问考察。带队的是耶鲁大学商学院的一名华人教授。他在会上发言,说耶鲁商学院组织MBA学生来中国访问,开始是作为一种课外活动,但现在已经成为学生毕业的一个必修课--换言之,耶鲁商学院MBA学生如果没有参团来过中国学习考察,就拿不到MBA学位,不能从耶鲁商学院毕业!

这个信息对在场的我无疑是一个震撼。耶鲁商学院虽然排名不到前五,但怎么也是美国主流商学院之一,排名总在第十左右。耶鲁大学的崇高威望,更加说明了商学院这个规定所包含的深远意义。

所谓海纳百川,所谓兼容并包,所谓有容乃大,这个政策显然就是一个活的例证。这就是美国教育对环球化时代作出的敏锐反应。这也是美国大学如此吸引人的原因所在。当然,这更是美国这个国家之所以如此强大的秘密之一。

既然美国人都在睁眼看中国,中国人还有什么理由不睁眼看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