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第五章 健康性心理问题(45)

家属反映患者性格耿直、急躁、好胜心强,遇事急于求成。结婚十七年,夫妻关系一般。丈夫原认为她是脾气坏,近一年来才觉得她可能有病。丈夫认为患者一家人都是急性子。

体查未发现特殊异常。内科检查未发现心血管和内分泌疾患证据。患者不饮酒,亦无某种物药的长期服用史。

精神状况检查中,患者意识清晰,面色略显憔悴。讲话急切,偶有口吃。情绪明显焦虑不安,一再询问:"我会不会疯?""我会不会死?""治不治得好?"同时不断长吁短叹、搓拳顿足。

患者被诊断为在广泛性焦虑症基础上的惊恐发作。处方为肌电反馈治疗,同时给服安定和心得安等药物。

第一次治疗。首先向患者介绍肌电反馈仪的性能:"这是一台帮助我们学习自我控制的机器,但它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我们。虽然它的电极将安放在我们的身体上,但不会有任何电流传导到我们身上。相反,我们身体发出的微弱的电流会传导给它,使仪表上的指针摆动。"患者对反馈仪有了初步认识后,我们首先将电极安装在她的手臂上。因为手臂是最容易被随意控制的肌群。叫她用劲,然后她看见反馈仪上的指针朝高微伏方向移动。再叫她放松,她又看见指针朝低微伏方向移动。于是,患者说她已确信反馈仪的性能,也确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肌电水平。通过反复收缩和放松的训练,她对这台新鲜的治疗仪器产生兴趣,激发了她接受反馈训练的动机。这一点对她以后能否取得疗效非常重要。最后,我们将电极改放在患者额部,此时肌电持续在15微伏左右波动。我们告诉她,这个数字意味着她目前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焦虑的状态。但通过学习放松,这个数字是可以改变的,当额部肌电降低后她将会感觉到轻松和平静。

第一次治疗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让患者练习放松,仔细体会紧张和放松的区别。练习程序如下:先咬紧牙关,然后放松,反复练习,仔细体会紧张和放松的主观感觉。然后练习皱眉再舒展,仔细品味两者的不同感受。

第二次治疗。进入咨询室后休息五分钟。再将电极安放在前额,测量基线水平。患者一分钟内平均额部肌电为13.8微伏。我们将阳性强化阈值上限定在13微伏,并向患者解释:"昨天你已经亲身体验到,肌电水平的高低完全可以由你自己控制。现在你的肌电水平比较高,应该降低一点,也完全可以降低一点。为了使你更好地放松,你可以闭上眼睛。你如果放松得很好,仪器就会发出悦耳柔和的声调,表示对你的奖励。如果你放松得不太好,当然就听不到这优美的声音了。"听完我们的介绍后,患者闭目放松,不一会儿,反馈仪传出了轻柔的反馈声,但很快就消失了。仪表指针摇摆几下后逐渐上升,竟居高不下。患者双眉紧皱,牙关绷紧,肢体呈曲状,原来患者听不到代表放松的反馈声,心里着急,正在"努力"地放松,结果适得其反。这个时候,我们做了如下指导:"想一想什么是紧张、什么是放松,你在家里练习过,你能体会到它们的区别。呼吸要自然、缓慢、均匀。设想你的鼻子下面有一只兔子,你的呼吸千万别吹动兔毛……保持头脑清静,不专心考虑任何问题,任其浮想,随其自然……你好像躺在海边的沙滩上,听任海风吹拂……好像躺在乡村草地上……阳光明媚……春风和煦……"

随着我们沉稳而又缓慢的指导语,患者逐步放松,呼吸平稳,仪表指针回落。作为奖励的反馈声不时传出,先是断断续续,继之能长时间维持,偶有中止,很快又能恢复。表明患者已经领会到放松技巧。这次治疗结束时患者能将肌电随意地控制在13微伏以下。

家庭作业:按照患者自己的体会,结合我们的指导语在家里练习放松。

第三次治疗。稍事休息后测量额部肌电的基线水平,为13微伏。考虑到患者已有松弛的经验,而且上次学习成绩不错,将阳性强化阈值上限定为11微伏,期望患者进步快一点。但治疗前几分钟只有两次几乎一闪即过的反馈声,表明要求过高。遂将阈值调为11.5微伏(定阈值、调阈值都由治疗者控制,患者不知道具体数值),但见反馈声渐渐频繁出现,不久即连续不断。然后再将反馈阈值下调到11微伏,反馈声经过一段响响停停之后,又连续成一段柔和的声调。

家庭作业:同前。

经过每日一次连续治疗四天之后,患者感觉到焦虑有所缓解,在药物的帮助下可维持六至七个小时的睡眠。为了巩固成绩,反馈治疗改为两至三天一次,其余时间在家里反复练习。又经过八次治疗,肌电一直呈下降趋势,停滞不动或回升的情况不多。最后几次在额部肌电基线水平控制在4微伏左右。患者反映,在松弛状态下,她觉得非常的舒适和轻松,仿佛进入一种心旷神怡、似睡而未眠的境界。且在没有仪器帮助的情况下,有时也能进入这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