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第四章 发展性心理问题(4)

咨询师:如果你有更为爱你、支持你的父母,你会持有更为积极的图式。并且,如果你有更为积极的图式--比如,认为自己聪明和优秀--你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来访者:是的,但是结果不是这样。

咨询师:好的,我们开始改变它。两种事情可以发生:首先,你可以成为自己的好父母,即你可以开始关爱、支持和喜爱自己;其次,你可以发展新的更为积极的图式,并且在新的图式基础上,开始生活的新选择。

来访者:如果能够改变那就太好了。

1.2.2自我意识形成中的问题

自我意识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2.2.1生理自我

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是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躯体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这种生理的自我并非是与生俱来的,从婴儿出生后第8个月开始,到3岁左右基本成熟。

1.2.2.2社会自我

幼儿园的游戏对个人实现社会自我起着重大作用。游戏的过程与社会化的过程是吻合的,因为儿童的游戏是成人社会生活的反映。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扮演了某个社会角色,也会学习该角色的行为方式,还学到了各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产生某种情绪体验。

学校中的社会化也是建立自我意识的重要一环。由于教师对学生是一视同仁的,因此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应有的地位--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在学校中,学生要接受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形成一定规范的道德行为,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客观上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动机,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欲望。

学生对学习的成就动机的发展,是自我意识最重要的特征。学生具有成就动机之后,往往会随之产生一种担心失败的不安全感:担心自己会失败,会落后于同伴。如果确实失败了,则会使归属感和自尊感受到损害。于是这种成就动机会鼓励自己作出努力,以获得自我满足,进而要求自己表现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自我。

社会自我的一个突出表现是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包含坚持性和自制力。

在学龄期,就自我控制能力而言,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够强。在这段时间,他们的自我控制动力主要来自权威--教师的外在控制力。到了五年级,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了,独立性增强了,那种外在控制力便减小了。到了初中阶段,据研究发现,小学六年级与初一,初一与初二有显著差异,初二与初三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较大发展。

1.2.2.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的发展是同个体的生理、情绪、思维(包括性成熟、想象力丰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联系的,主要表现在自我体验、成人感、性意识、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的矛盾性等方面。

到了少年期,特别是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对自己容貌、打扮的关心程度,以及对异性和电影、电视中有关爱情描写的态度,学生的性意识和成人感开始发展。与性意识发展相伴随的是成人感的发展。

到了青春期,特别是大学阶段的学生,自我反省成了自我意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心理自我的突出表现之一是自我意识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②"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同学之间的理解与不理解的矛盾,尊重与不尊重的矛盾。此类矛盾常常使得大学生感到苦恼,然而这种矛盾斗争的结果,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按照社会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我向积极方面转化,达到在新的水平上的积极同一,成为自我肯定的人。

【案例】

咨询师:听起来好像你的图式是无助,不能照顾自己。你非常认同自己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吗?

来访者:是的。当我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这样认为了。

咨询师:因此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是吗?如果我们看看这个图式对你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你觉得我们会发现什么?

来访者:它的影响很大,比如我和我丈夫的关系。他对我像对待小孩一样,而且我也让他这样待我。尽管我四十五岁了,我还没有学会开车,我像个婴儿一样。

咨询师:无助和无能的图式还影响了你生活的其他方面吗?

来访者:嗯,我很长时间都待在家里,后来找了一个没有任何挑战性的工作。在使自己独立方面,我做得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