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第五章 健康性心理问题(11)

来访者:你认为我能够做到?我现在感觉舒服多了。我开始放松了。

咨询师:你能想些方法,将你的进步调至某一个使你更能接受的层次上来吗?

……

来访者:我再也不想做了。

咨询师:我觉得,你认为将来你可以控制。

来访者:是的,但是不是现在,我感觉你在怂恿我。

咨询师:你说着说着好像有点生气了。

来访者(停了一会儿):也许是,我有罪。

咨询师:有罪?

来访者:就好像我应该要多做些,否则的话,如果我不做,你就会不安。

咨询师:你想做什么?

来访者(强硬地):我想以我自己的节奏控制。

咨询师:听起来,你好像对这个很清楚,有什么问题吗?

来访者:我想没什么。但是过一会儿,我会想,我是不是已经取得什么进步了。

咨询师:你愿意花点时间看看自己的进步吗?这样就可以知道到底有什么证据说服我们,我从这儿到那儿又意味着什么?

来访者:是啊,那是个好主意,我感觉已经接受了,我想你会生我的气。

咨询师:你感觉到一些取悦我的压力?

来访者:是的,但是我想,这是来自于我,而不是你。(咨询师和来访者讨论进步的步骤,来访者感觉到她的八个目标中,有七个都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我现在放松很多了,我没有意识到我进步这么快。

咨询师:证据表明,你已经取得了进步,从这儿,你看看你自己想干什么?

来访者:我仅仅想自己独立控制,我知道我必须做到。

咨询师:你愿意花点时间讨论你如何去做吗?并且看看,在继续前进的路上,还会得到什么?(来访者独立控制的计划讨论了十五分钟)好的,现在看起来,你已经对如何继续你的进步有了清楚的计划,以及如果问题突然出现,又有什么办法对付,那你的感觉如何?

来访者:真的很好,我想我早该摆脱沮丧的现在了,我知道这正是我想的。

咨询师:当然你知道,如果你决定你想得到更多的帮助,或表示出想慢一些的意图,给我打电话是最好的,这样我们可以想出最好的行为课程应该是怎样的。

1.1.2.6强迫型人格障碍

每个人生活中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已经锁好了门,可是总是觉得好像没锁,要浪费几分钟回来检查一下:哦,原来我锁了。明明已经做得很好的策划案,非要一遍遍地检查是否有错误,到了最后期限交上去了,心里还是觉得惴惴不安,仿佛要大祸临头。一般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有点十全十美的倾向!但是这种十全十美的倾向如果从小时候持续到成年,在生活各方面演化到极致,就成了强迫型人格的典型症状。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表现上的一个典型症状是追求完美化,对细枝末节问题有非常严谨的要求,会反复检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必须要做到十全十美,倘若有一些细节没有做好,就会陷入焦躁不安中,无法继续进行正常的学习或工作。比如,我们家里的衣橱可能会挂放很多衣服,但是对于衣服挂放的顺序和衣架的方向则没有太多的注意,可是如果是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来挂衣服,他/她会让衣架一致朝向外,而且绝对不能用不同颜色的衣架,每一种类型的衣服一定要挂在一起,不能有一丝杂乱。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多少类似于挂衣服这样的小事,如果每件事都要做到如此一丝不苟,那我们还有多少精力用来工作,用来做有开创性的事情呢?

强迫型人格障碍最常见的两种强迫行为分别为检查癖和洁癖,前面提到的挂衣服中不断地检查衣服的整齐性就是属于检查癖。有洁癖的人可能会认为身上某一处地方,比如手不干净就反复不断地洗手,有一个住院治疗的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就有洁癖行为,每天反复不断地用香皂洗手,两只手的表皮都已被洗掉,露出红色真皮,极其吓人,而且该患者吃饭也会觉得饭碗周围脏,而只吃饭碗中心的一小撮饭。

在情绪表现上,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容易对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过分焦虑,总是担心自己没有做好或者发生意外。他们之所以反复做出一些别人看起来难以理解而他们自己觉得必不可少的事情,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

在人际相处上,这类人会将自己追求完美的倾向泛化到别人身上,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否则就会觉得极不愉快。

对于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会采用认知领悟疗法,首先,让患者丢掉强迫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树立合理观念,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完美主义的心态,对人对事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其次,一般强迫性行为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对于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症状,不能操之过急,可以接受自己现在担忧的现状,比如下面案例之中的担忧自己的妆容出了问题?那就让它出问题吧,担心自己的手脏,那就让它脏吧,是人的意志导致了强迫行为的发生,那么也可由意志来克服强迫行为的发生,在接受的基础上,慢慢地将注意力转到其他应该做的事情上,比如认真地工作、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