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来访者,女,二十二岁,因心慌、手脚发冷,偶有惊恐感,小便增多两月余前来咨询,心内科检查排除心脏病可能。自述为某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看到同学考研或出国,认为自己成绩优秀,前途也不能比别人差。因此,近半年来,加班加点写毕业论文;四处奔波寻找理想的工作,心力交瘁。
【案例分析】
来访者的问题初步分析可能属于广泛性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焦虑症状,并同时伴有运动性焦虑,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等,以及精神性焦虑,如无确定对象的不安和害怕、多汗等等,且带有其他自主神经症状,两种症状互相均衡,并且无明显足以引起焦虑的刺激,或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症状等等,确诊为焦虑症其症状需要持续六个月以上。另外来访者自身感到痛苦并有改变的愿望,以区别于焦虑型人格障碍。
咨询思路:首先进一步了解来访者的具体情况、目前的生活状况、家庭环境等等,从中掌握其生活的压力和强度,并适时给予同感,特别是对于其成绩优秀、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等情况予以积极关注,并给予其宣泄和倾诉的渠道,缓解内心紧张的压力。对于广泛性焦虑症个案,适宜采取非指导性人本主义治疗,不断地给予倾听、支持、鼓励,以舒缓来访者的紧张、压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放松训练的形式。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紧张-松弛的不断交替,以达到放松减压的目的,从而减少和消除心理上或躯体上的紧张。可以先尝试让来访者集中注意力,然后双手握拳紧绷,再放开,从中体会由紧张到松弛以后的放松感。接着可以从头-颈-双肩-上肢-躯干-下肢的大致顺序,按照此法进行想象放松训练。
对于来访者焦虑所产生的躯体症状,可以转介相关的医学机构进行药物治疗,如多塞平等等。
【案例2】
来访者:有时候,我晚上躺在床上,会想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比如,如果我生病了,会不会对我闺女有影响?谁来照顾她?又比如,如果我老公死了,那么我们就没钱了,那么闺女读书怎么办?还会不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我们会住到哪里去?我们怎么过日子?有时候,想多了,就会觉得心跳变得特别快,手心出好多汗,头昏得要命,觉得特别害怕。这个时候,我就必须停下来,不能再去想这些问题。其实要想停下来不想,都不可能。后来,我干脆直接就打开电视来看,这样我就可以不再想了。
咨询师:你的身体这样反应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下次会不会再发生?
来访者:这倒没有。虽然这样让人很不舒服,但是我关心的是我闺女,是我们以后的生活。
【案例3】
来访者,广泛性焦虑障碍。
咨询师:你还做过什么?
来访者:嗯,有时我想劝自己,想对自己说:"你个笨蛋,你这是小题大做。"
咨询师:哦,你这是在批评自己,惩罚自己。你这样做的目的是?
来访者:让自己停下来。
咨询师:你是想改变自己,不要再担心了。
来访者:对……我觉得我的担心,简直是蠢得要死。我想说的是,我脑袋里冒出来的有些东西简直,简直就是一坨屎。
咨询师:你是不是想说,如果你可以去掉这些担心,不再有这些想法,你就不会这样焦虑了?你就能过得更好?
来访者:没错。但是,说服自己其实挺难的。有时候,我做得到,有时候做不到。
咨询师:嗯,如果你可以说服自己,你就不用担心了,全部都会好起来。好了,现在看来,你批评、惩罚自己,还要说服自己停下来。你还做过什么?
另一次治疗(评估规则系统的起效方式):
来访者:就是,说服自己就是挺难的。有时候做得到,有时候不行。
咨询师:你是不是想说,如果能说服自己,就会起作用?好,我来问你。你认为,如果你说服自己相信"你关心的事情是愚蠢的",你就可以不再关心了,焦虑就会减轻些,你就会好起来。是这样吗?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好,实际情况怎样?有没有用?
来访者:有时候有用。但是,我不是每次都能说服自己。
咨询师:好,就算是有用。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或者说,随着时间延长,如果你坚持你脑袋里的规则,你觉得,总体上,你关心的事情会变多还是会变少?
来访者:……总的来说,会更多吧。
咨询师:这像是个悖论,对吧?我想说,你做的正是你想的。有时候好像是有用了,有时候不知道又是怎么搞的,好像关心和担心变得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更重要了,而不是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