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父母为什么反对你和你男朋友在一起?
来访者:他们反对的理由有三个:第一是嫌他长得太矮了,他才一米六二,我的个子有一米七零,我父母怕亲戚朋友笑话,这也是我一直不敢把他领回家的原因;第二就是我男朋友的父亲在四十几岁的时候病死了,他们说怕这种病遗传;第三,我男朋友是个专科生,不过他已经专升本了。我不愿意听我父母的,矮怕什么,我愿意就行;病死的是他父亲,他又没有病,而且医学这么发达,遗传不遗传可以问医生;专科生也没什么不好,更何况他已经专升本了。呜……他们怎么就这样不理解我?!
咨询师:你父母是怎样的人?家庭气氛怎样?
来访者:我父亲还讲点道理,但是他很忙,他很乐观,有事业心,从小到大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我母亲这个人不讲理,总是挖苦人,打击人,说话十分尖酸刻薄。总体来说,家庭气氛挺暴力,因为我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粗言粗语是家常便饭,动手打人的事也不少。
【案例分析】
来访者的情绪处于极度激动之中,在恋爱的事情上来访者有自己的主见,但是由于家长的反对、家长的暴力行为使来访者在身心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来访者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专制粗暴的。来访者的家长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有许多失误之处,来访者的情绪也相当不稳定,这可能会更加影响她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这种负面情绪也会给她的爱情婚姻造成影响。来访者现在也处于相当矛盾之中,一方面是自己选择的男朋友,与她有四年的感情;另一方面是生育自己的父母。在这时,来访者如何处理,是急需心理工作者的帮助和指导的。
4心理诊断在家庭教育问题中的运用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及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主要管物质方面就可以。这些家长不明白,学校教育只是在打造粗坯,犹如工厂里的生产机器,按照固定的模具批量生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条件简陋,师资力量有限,学生数量又多,怎么有可能精雕细琢、因材施教呢?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粗糙且简陋的模型,还需要家长再精心地打磨,才能培养出精品。而且中国的现状是都是独生子,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往往凝聚着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期望,得到家长帮助的孩子自然比其他孩子要进步得快,否则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还有一些家长抱怨:"什么道理都给孩子讲了,他们也能听懂,就是不照着去做。""天天嘱咐好好听讲,按时写完作业,孩子当时都答应得好好的,回头就忘了。"笔者认为,这个错误仍出在家长身上。孩子也许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明白很多大道理,但他自身对这些道理能有多少体会呢?即使他知道正确的方向,也未必知道正确的方法。在没有人耐心地教导他每件事该怎么去做的时候,你指望他天才般无师自通吗?
对孩子的教育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进行的,而孩子也通过这些事件得到积累,慢慢地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习惯。不要妄想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道理都教给孩子,并企图让孩子一次就消化吸收掉,你不可能把孩子一生要遇到的事情放在一天经历完。教育本身就是一件慢工细活,你只有在孩子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并在事后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孩子才会理想地成长。当然,你也可以提前把自己的经验传达给孩子,那还要看孩子能否接受,并且不要忘了指导孩子怎样灵活变通地运用这些经验。
【案例】
幼儿园中,两个孩子一个叫宁宁,另一个叫荣荣,都是三岁,刚来上小班。幼儿园的林老师说,两个孩子的个性都比较强、好动、不太听话。宁宁个儿矮小点,顽皮些;荣荣则高大点,老实些。平时他们在一起玩,爱打打闹闹,有事老师马上摆平,然后两人玩得挺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