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绪表现上,容易冲动,感情表达较快但是缺乏深度,容易变化。
在人际相处上,表面上显得热情而讨人喜欢,但是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赞扬,但是却从来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表演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有类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表现比较内向,而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则外向、夸张,而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采取的是认知疗法,对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要进行纠正,另外,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一般都具有比较好的艺术表演才能,可以对其特长另行发挥,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有利于其注意力的转移,这也是一种对社会难以接受的个性特点的升华。
【案例1】
咨询师:你的辅导员推荐你来咨询,你有什么想跟我说的?
来访者:辅导员可能觉得我跟同学相处上有些问题吧。
咨询师:什么问题呢?
来访者:其实我也说不好,可能说的是我和系里一些男生的关系吧。
咨询师:什么样的关系?
来访者:暗恋的关系。
咨询师:谁暗恋谁呢?
来访者:当然是他们暗恋我。不过辅导员和我谈过,他说我是自作多情,那些男生并没有暗恋我,而且我的行为还给那些男生带来苦恼,也让别人看低我。
咨询师:你是怎么看待辅导员的评价呢?
来访者:我也不知道,我觉得他们或多或少对我还是有意思的,不然就不会给我那么多的暗示。
咨询师:他们都给了你什么样的暗示?
来访者:我们班的一位男生,由于我们经常坐在一块儿,班里别的同学经常开我们的玩笑,如果他没那意思就应该否认了啊,他也没否认,不仅没有否认,有时候我们出去集体聚餐,他还挺照顾我,给我夹菜,要是不喜欢我,干吗在别人面前表现得跟情侣一样。还有比如上届的师兄,由于学生工作,我们经常在一起,他还请过我看电影,我也请过他,他也没有拒绝。
咨询师:仅仅是这样,同学和辅导员怎么会找你呢?
来访者:我把我和这些男生的事儿说给我们宿舍的人听了。她们可能觉得难以接受吧。
第一次咨询当中,来访者基本上没有说出任何有价值的事情,通过后期与辅导员的沟通,才了解到来访者的一些其他情况。来访者是家中独女,父母是大龄得女,对其一直非常娇惯溺爱。来访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善于模仿,在宿舍中一直是大家的开心果。但是由于来访者的外貌条件不是很好,在宿舍同学纷纷恋爱的情况下,开始幻想与其他男生的爱情故事,并将这些故事不厌其烦地讲给宿舍同学听。并且由于其故事中的一个男主角与同宿舍另一个女孩恋爱,嫉恨之下,将宿舍同学的值钱财物毁坏,发泄心头之恨。为此,辅导员才劝其来进行心理咨询。
【案例2】
来访者,二十六岁,时尚服饰店的售货员,因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怖而求治。
来访者衣着华丽,梳着精心设计且富有戏剧性的发型,装束令人吃惊,个头很矮,不足一米五,而起码超重三十四公斤。戴着太阳镜,不停拨弄,紧张得一会儿取下来,一会儿又戴上,说话的时候则不断地挥动眼镜。谈话中,她大声哭泣,戏剧性地用掉了大量的纸巾,一遍又一遍地问:"我正常吗?我能好吗?"她不停地说啊说,当被缓和地打断的时候,她连声道歉,笑着说:"我知道我讲得太多了。"但是依然喋喋不休。
来访者有过与男士狂热交往的经历。在她还是一个懵懂少女的时候,就有一个男孩爱上她并热烈地追求她。虽然这份感情以遗憾的方式宣布告终,但是在开始治疗的时候,她仍然在断断续续地与男友约会。在她二十岁出头的时候,男友突然不再打电话给她,她随即找到了新的男朋友,并"因怨恨而结婚"。当问及婚姻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她说夫妻之所以能和平相处,是因为"我们都像衣服"。她说,结婚前两人的关系非常好,但结婚后很快"他就控制了我"。然而,她的陈述与后来的描述自相矛盾,后来她说,在结婚前夕,她常求男朋友不要娶她,男友则威胁说,如果不结婚就杀了她。在仔细问到男友控制她是什么意思时,来访者才承认男友嗜酒,无休止地赌博,并经常对她进行身体上的虐待,对她不忠,几个月后,他们离婚了。
来访者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后来父亲搬到外地,开始进入表演行业。孩提时,她每年才能见父亲一次,清晰地记得当时不得不去和父亲的同事及他身边的女人竞争。父亲总是要她做"完美无缺的小女孩",于是她不停地担心自己是否会让父亲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