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病人说,在他生命中,那段时间里,有某些重要的事情,在他的心里似乎还有点记忆。但咨询师要他尽量想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有点迟疑。或者,他会相信,那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那是因为他"真的"有一个很好很快乐的童年。他的父母是如此不辞劳苦地打拼,并对他全心全意地照顾,所以他觉得也许他应该谈谈。在他七岁的某一天,他从学校回家,父母和外祖父正在工作,外祖母虽然生病,但是还算稳定,在他下校车的地方等他,并且给他牛奶和饼干吃。外祖母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回房间待在里面。大概半个小时之后,病人叫外祖母,没有人答应。叫了几次之后,他从桌子前面跑过去,发现外祖母倒在房间里。他回想起,他无法叫醒外祖母,他变得非常惊恐,跑出来求救。最后在邻居家里找到了父母。他们立刻跑回家,又叫了救护车,把外祖母送到医院去了。这次外祖母没有回来,几个星期之后去世了。在回想的时候,病人说,母亲在之后就变得非常不快乐,悲伤了好长一段时间。他猜想,就是从那时开始,自己得了学校恐惧症,还有了那种不愿意在人行道上踩到地砖裂缝的症状。
之后他就有了所谓的"古怪的想法"。就像一种儿时的打油诗一样,一直存在他心中:"踩到地砖的裂痕,弄断你母亲的背。"咨询师问,这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病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咨询师想知道是否病人现在在潜意识里,正害怕将会知道有关自己的一些事实:他这么害怕上学,然后回家时必须走在人行道上,而会踩到裂痕。这是因为在他意识层面的害怕底下,是那种潜意识层面的害怕--害怕他想要去伤害他的母亲,这是可能的。咨询师又说,因为纵使他成长在一个充满爱和奉献的家庭里面,在那时,他可能并不快乐,或许他还觉得相当愤怒。病人表示,他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但是觉得这是挺有意思的想法。事实上,他总是认为,他应该为外祖母的摔倒负一些责,甚至是为她的死亡负一些责。尽管他现在知道,这是不合情理的。然后他补充说,如果他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责的话,他认为也应该为母亲在外祖母死后,那么长时间持续不快乐的现象来负责。但是为什么会生气,这让他很不解。
针对这样的疑问,咨询师反而提出自己的问题:"你能推测想象,为什么你可能在那段时间,对你的母亲生气呢?"病人回答说,他和外祖母非常亲近,他对于外祖母倒在地上,而自己无法帮助她而感到非常烦乱。他又说,他没有机会对任何人讲述他的烦乱。这种心情萦绕在他心中很多年。咨询师提出,可能是一种理由使他生妈妈的气:他期望能够跟母亲谈他的感受,但是这种期望是达不到的。在这点上,病人指出,或许那就是为什么他在七岁的时候,发展出学校恐惧症的症状,以及害怕踩到裂痕的现象:他不想离开母亲身边一步。这样做,对他是有意义的。正如外祖母倒下的时候,他可以留在她身边一样。而他对母亲这样生气,是因为他觉得他需要陪在母亲身边,来保护她,免于遭受一些他害怕的但又是其所希望的惩罚,他也持续希望母亲能开始倾听自己。
接着,病人说,总觉得自己对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种责任感,而且感觉自己现在的症状可能跟他小时候产生那些症状时的情景有关系。现在--正如那时候一样--有一位家庭成员生病了,而母亲非常烦乱,或许这时他又开始觉得生气,因为当一位家庭成员生病的时候,他也很担心,但他同样无法从母亲那里得到支持,而只能被指望自己给母亲支持。他表示自己的症状可能是一些象征性的方式,以表达他需要去控制住他对母亲的愤怒--需要去保护她免于一种潜意识愿望的应验,这个潜意识愿望指的是因为母亲没有照料好他,于是他想看到她受惩罚的愿望--纵使现在已是成人,而以现实世界的角度来看,那些需要是几乎完全不需存在的,但病人现在仍是如此。
【案例分析】
病人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能从情绪上的苦痛向后追溯思考,能够检视成长史中的各种情景是以什么方式制造出精神疾病的生成基础,也能觉察到象征性手法在产生症状时是怎样运作的。
1.5.2广场恐怖症
广场恐怖症的原意是特别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公众场所去,后来引申到不敢乘坐公众交通工具,不敢单独离家外出,甚至害怕单独留在家里。
【案例1】
来访者,女,广场恐怖症。
来访者:我真搞不懂我老公是怎么回事,他居然说这些都是我没事乱编出来的。我每次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他都会特别生气。他说我不坚强,逃避责任。他很不高兴开车接送我。他不高兴,以前该我做的事情,现在都变成他来做了。我们老是吵架,他每天回来都累死了,工作也不顺心,再加上我的事情,他都快疯了。我知道他不高兴,但是没有他,我什么都做不了。我怕我会崩溃,我怕没有人帮我,我怕我孤零零地过下半辈子。虽然他对我冷冰冰的,但是和他在一起,我觉得安全。有他的时候,事情全部都很顺畅,他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