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同意。
咨询师:下面我想请你做一件事,这件事看起来有一点好笑,但对你很有意义,我希望你走到中间来,转圈,直到你感到头晕。
来访者:我不想那样做。
咨询师:我来演示一下(起身,转了几个圈),就像这样,我很快就感觉到头晕了。我小时候,经常这样做,你不做吗?
来访者:小时候是,但现在情况不同。这很可笑,而且让我害怕。
咨询师:如果你不愿意转到头晕,只转几圈行不行?
来访者:两圈,不能再多了。
咨询师:很好!
来访者(很不情愿地站起来,犹豫不决地转了两圈):我讨厌这种感觉。
咨询师:你直接面对了这种感觉,而且没有回避,我希望最终你能接受。今天有什么收获?
来访者:我没有晕倒。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医院,而且正在接受帮助(笑)。
咨询师:这就是我让你每天练习转圈的原因。现实地面对头晕,然后就是下一次来治疗时,看看你是否能够转更多些?
来访者:你的意思是,下次我还必须转圈?
咨询师:我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快办法。你的犹豫意味着,我们的随访很有必要,不过,我们可以在你能接受的地方继续练习。
来访者:听起来有点儿疯狂,不过我想这是有意义的。
1.1.2.5依赖型人格障碍
做父母的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穿衣服、吃东西、收拾东西肯定会比成人慢很多,有时候等不及了都恨不得自己动手替他们做。可是明智的父母会了解到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即使孩子做得再不好,也能够耐心地等待。可是有些父母可能过于性急,或者是太爱孩子,而让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心越来越强,严重的就会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认知、情绪、能力上都与常人没有差异,也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就是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比如恋爱、考试、工作中依赖他人,需要他人来替自己做决定,一旦缺失了他人的主见,就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开展自己的生活,陷入无休止的痛苦当中。
除此之外,依赖型人格障碍还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无私"的人。我们在社会新闻中有时候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情节:一个妇女的丈夫有外遇,甚至将第三者带到家里同居,没有任何经济上和强迫的原因,该妇女就是可以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再委曲求全也能与第三者和丈夫和平共处。这种"无私"的典型表现就是由于缺乏独立感,为了能够依附他人(比如丈夫),情愿放弃自己的身份,可能会让正常人看起来觉得难以理解。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自尊心较低,容易抑郁,对自己的价值缺乏认识,害怕失去目前接纳自己的人,不会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采取的是认知一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法。
从认知上来说,将童年期留在心里的不良教育阴影去除掉,重建自信。然后,可以让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尽量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从需要自主性低的事情做起,到慢慢地从事自主性高的工作,克服对他人意见的依赖,最终学会独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案例1】
来访者:我最近觉得太痛苦了,我觉得自己没办法坚持工作下去,你们怎么能够天天坚持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呢?
咨询师:那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自己无法工作下去了呢?
来访者:工作太累了,我都没想到工作这么累,工作后什么都得靠自己,以前遇到什么事情还有妈妈帮我。现在工作的地方离家里比较远,我住单位宿舍,现在一遇到事情我就想打电话给我妈妈,让她帮我看该怎么办。而且现在住集体宿舍我根本就受不了,总是想回家住,回家住第二天肯定要迟到,要是天天赶早过来,起得太早工作的精力就会受影响,为了这个我已经被领导批评了。不回家住我就只能打电话给我妈妈,跟她说这一天的情况。同事看我天天给家里打电话,觉得我有点太不成熟,感觉在工作上也不太信任我。我觉得再这样下去,我的实习期就过不了了。
咨询师:你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来访者:我今年上半年刚毕业,在大学的时候,学校离家里挺近的,每天都是妈妈送我去上学,帮我把当天要带的东西带齐,如果遇到什么事情,我总是第一个想到让妈妈过来帮助我,跟老师或者同学来交涉。其实本来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准备考研的,但是妈妈说现在研究生太多了,也不好找工作,就利用关系早早地给我找了现在的工作,说是把地方先占下来。所以我就放弃读研究生,早知道工作这样还不如考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