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第五章 健康性心理问题(68)

如果可能,你也可以代替你的朋友或同学打上面提到的危机热线或者110。你也可以找到一位本地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热线电话号码。你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询问相关的人员来得到这些号码。有很多方便的社会资源你可以使用,而且他们会很乐意与你交谈,并帮助你找出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方法。

有时,试图自杀的青少年--或者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事先并不会流露出任何的征兆。这会让爱他们的人不仅仅感到哀伤,而且会因为自己的过失感到内疚,并不断地自责自己为什么会漏掉这些线索。家庭中或者朋友圈子中有人因自杀而死亡时,其他人应该知道有时候就是没有什么线索,因此不必为了这件事情而自责。

当有人死于自杀时,他身边的人会受到巨大的伤害,会感受到巨大的情绪上的痛苦。当最近发生了丧失的情况,或者他的家庭成员中,或者学校、工作单位里有人自杀时,幸存者也会变得脆弱些,更有可能在自己身上实施自杀的行为。如果你已经发现身边有人在尝试或准备,或正在实施自杀计划,那么你去与一位心理咨询师聊聊将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他们受过了相关方面的专业训练。或者,你可以加入某一个为幸存者而举办的小组,你能在里面获得支持,并与那些跟你有同样经历的人进行交流。

有学者总结了八条,当你发现有人自杀时,你应当如何做。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提到过了,这里再次重复一遍:

①严肃对待这件事情;

②牢记:自杀行为是一种求助的信号;

③要立即给予帮助,并且尽快求助,不要有任何拖延;

④倾听;

⑤询问对方是否有自杀的想法;

⑥如果一个人真的有自杀的想法,那么一定不要留下他一个人;

⑦寻求专业的帮助;

⑧不要保密。

3.2网络成瘾

3.2.1网络成瘾概念的提出

网络成瘾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而新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陆续出现了这一问题,并呈日益严重之势。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1997年,我国的上网用户数为六十二万,而到了2004年已经增加到八千七百万。短短七年,"触网"人数就有了如此惊人的增长,可见互联网对于人们来讲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像其他科学发明一样,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慢慢显露出来。一些用户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渐渐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中而不能自拔,进而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这部分人群正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称之为"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纽约市的一位精神医师伊万·戈德堡于1991年提出的。这一概念自被提出以来,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成瘾"一词最初仅用于药物依赖,类似的成瘾标准后来也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如病理性赌博、电子游戏成瘾及某些技术或物质的过度使用。概括地说,网络成瘾是指由于反复地网络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渴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欲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也会产生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在网络成瘾早期,成瘾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随着上网时间不断延长,逐渐出现成瘾症状。网络成瘾者开始是精神上渴望上网,逐渐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乏无力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在晚期,成瘾者出现与生理因素无关的体重减轻、外表憔悴、每天连续长时间上网。一旦停止上网,则会出现急性戒断综合征,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关于网络成瘾的症状表现将在后文中具体介绍。

另一位心理学家阿姆斯特朗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很多不同的行为和冲动控制问题。他将网络成瘾分为五类:①网络色情成瘾;②网络关系成瘾;③网络强迫行为;④信息下载成瘾;⑤电脑成瘾。

Davis把网络成瘾区分为两类:"特殊病理性网络使用"和"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特殊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对互联网特定功能的依赖,包括对在线色情信息服务、网上拍卖、网上股票交易和在线赌博等功能的过度使用。成瘾者依赖的仅是这些特定的内容,也就是说即便没有网络,成瘾现象仍然有可能发生。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则是指对互联网多种功能过度的使用。成瘾者没有特定目的地在网上浪费大量时间,而沉迷于聊天室或其他网络上社交方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