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直接进行提问,问青少年是否正在考虑自杀,如果青少年回答是,那么继续问是否有自杀计划;
④一旦开始倾听,那么不要因为听到青少年所告诉你的任何事情表现出震惊或愤怒。不要与他们辩论自杀行为的对错,也不要问他们你自己是否称职的问题,不要承诺会替他们保守自杀想法的秘密;
⑤如果你认为自杀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应让人守护着他/她;
⑥如果有必要,可以从经历丰富的咨询师或其他能够作出反应的成年人那里获得帮助;
⑦确保他们的安全,通知对青少年负责的合适的成年人,请其积极地与他们待在一起,关注他们;
⑧使青少年确信他们的自杀企图是真正紧急的,这种紧急状况迟早将会过去。建议他们不要期盼这种紧急状况马上消失。而且如有必要要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是一步一步地,一天一天进行的;随时可提供帮助;无论什么时候,自杀企图变得强烈时,以直接的方式请求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⑨假定一个积极的并且具权威性的角色用于保护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他们可能需要这样一个指导性的权威角色,能使他们充分地得到支持者的关怀,从而恢复他们的自我责任感;
⑩当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已明显地解决了高危危机后,仍应密切地监视他们。我们已知道许多人在似乎已恢复、坚强起来后突然自杀。曾记得有抑郁症的想自杀的求助者一旦他们获得精力时,他们可能决定自杀。帮助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的人必须总是持积极的态度,并且密切地关注他们,直到危险性已肯定消失。
2.1.6自杀干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肖水源等人翻译的书中也有希普尔提出的自杀管理中必须注意的十四个"不要",这些"不要"的注意事项对于所有人都适用,无论是面询人员、热线接线员,或者是一个被有自杀想法者所信任并选中作为倾听者的人来说,都应当注意不要做以下的这些事情:
①不要责备求助者,或者对求助者进行知识性的说教;
②不要批评求助者,或者对他的选择、行为和观点提出批评;
③不要与求助者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
④不要被求助者所告诉你的危机已过去的话所误导;
⑤不要否定或看不起求助者的自杀意念;
⑥不要试图向令人震惊的结果挑战;
⑦不要让求助者一个人留下,而不去观察他,或者不去主动联系求助者;
⑧在急性危机阶段,不要诊断、分析求助者的行为或对其进行解释,尤其对于能动性较差的求助者;
⑨不要陷入被动;
⑩不要过于着急,要保持冷静;
{11}不要让求助者保持自杀危机的秘密,也不要答应保守这个秘密;
{12}不要因周围的人或事而转移目标;
{13}不要在其他人中,把过去或现在的自杀行为说成是光荣的、殉情的、荣誉的或将其神化;
{14}不要忘记追踪观察。
2.1.7总结
最后,让我们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
2.1.7.1如果你想自杀
如果你曾经想到过或者正在考虑自杀的事情,那么立刻寻求帮助。抑郁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所以你不能仅仅是等待,并坐在家里期望你的心情会变好。当一个人感到有一段时间情绪不好了,那么这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应当给予重视。
你可以跟你信任的人尽快取得联系,并进行谈话。如果你不能找到这么一个人,那么寻求医生、咨询师、大学的教授、一位有智慧的长者,或者一位老师。
2.1.7.2如果你发现你身边的人有自杀倾向
当你怀疑身边的某人可能有自杀倾向时,通常来说,与他立即进行交流是相当好的一件事情。你当然可以寻求其他人的帮助,但只要你去与之交流,那么就会让自杀者感到他们并不是孤独的,并且会感到自己是被关心和理解的。
与他进行交流还可以给对方一个机会去考虑其他的问题解决方式。大多数时候,想到自杀的人们在有人对他们进行询问,带给他们关心和关注时,他们会愿意交流。因为当人的思想被抑郁的雾气掩盖之后,人往往不能看到大多数人能看到的情况,因此,你与他的交流,也许可以帮助他打开一扇新的解决问题的窗子。
即使你的朋友或同学哭着要求你帮忙保守他想要自杀的秘密,你也必须尽快地寻求帮助--你朋友的生命很可能就依赖于你所做的决定。因为有些时候,想要自杀的人可能会陷入一种很深的情绪性的境况中,他们可能会很希望自杀,因此导致情绪激动到不能认识到他/她需要帮助。尽快告诉一个你信任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