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第五章 健康性心理问题(60)

【案例2】

孙二,女,二十岁,大专学生。身高一米五八,体重三十九公斤。

小时候,孙二是个人见人爱的小胖妞,白嫩嫩的小脸很爱笑,大人都爱逗她,小朋友也爱跟她玩。可是,上了小学后,慢慢地,她不那么受欢迎了,同学都爱跟那些苗条的、漂亮的同学玩,她只有跟一些不受欢迎的女孩在一起,而这些女孩都显得有些胖。有一次,她听到老师们聊天说,"她如果瘦点就好看了"。她不知道老师在说谁,但觉得说的就是她。后来,她就特别注意一些减肥信息:电视里的减肥广告、杂志上的减肥知识、别人聊到的减肥方法等等,她都留心记着。然后,她开始减少饭量,少吃肉,不吃早餐就上学。不久,她父母发现她吃得太少,开始督促她改变饮食习惯,监督她吃早餐。表面上,她恢复了正常饮食,但之后,她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每天下午参加训练,避过晚饭时间才回家,却跟父母说自己在学校吃过了。上中学后,因为离家比较远,她开始住校,没有了父母的监管,她吃得更少了。早上一杯奶,然后一天吃几根黄瓜或者几颗西红柿,有同学请她吃零食,她也不吃。她明显地消瘦下去,暑假回家时,父母被她的样子惊住了,终于把她送到医院求治。经过输营养液、规律饮食等住院治疗之后,她的体重有所增加,虽然没有恢复到正常平均标准,但她还觉得自己胖,而不接受医生和父母的劝说,只是为了讨好他们才勉强接受治疗。出院后,父母因为担心她自己又不好好吃东西,把她转到了家附近的中学。在家里住的日子,她又用了老办法,下午参加学校活动来避开晚餐时间,中午吃了饭,她也会找机会引吐出来,跟父母玩起了攻防战。这样几年过去,到读大专之后,父母无法监督她,她又开始按中学住校时的食谱吃东西。第一年放假回家时,她瘦得皮包骨头,头发没有光泽,月经也停了半年,整个人显得冷漠而虚弱,父母赶紧送她去接受治疗。

【案例分析】

本例中孙二的表现也完全符合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①体重低于正常平均体重的15%以上;②主动拒绝进食,并用引吐来清除食物;③病理性怕胖;④闭经;⑤症状超过三个月;⑥没有其他导致体重减轻的器质性疾病。

孙二厌食的原因是出自于同伴的压力,也是社会文化造成的压力。现在由于西方世界观念的影响,我们的社会流行"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电视、杂志上明星、模特极瘦的身材代表着时尚,引导着人们向她们看齐。最关注时尚信息的青少年所处的成长阶段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时候,很容易接受流行的观念。在大家都认同瘦才是美的、才是受欢迎时,急于得到同伴认同、重视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得到适当引导,就可能盲目地追求苗条,进而用禁食等方法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最终患上厌食症。

咨询思路:第一步是让孙二住院治疗,改善她的身体状况,增进营养,提升体重,可以用输营养液等方法。下一步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她对自己身体的扭曲认知,树立健康的审美标准,教导正确的进食方式,并用行为技术帮助她养成健康的进食习惯,以达到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案例3】

郑三,女,二十六岁,身高一米六三,体重五十六公斤。未婚,大学教师。

二十三岁刚进学校工作不久,谈了一个男朋友,当时很甜蜜。可是一年后,男友提出分手,她很伤心。后来发现男友是因为有了另一个女孩而与她分手,她觉得是因为自己太胖,男友才会另找他人。于是,开始节食。

不久后有一次同学聚会,那天她吃了很多东西,回家后觉得后悔,但同时又发现吃过东西后,失恋的难受感觉减轻了许多,心里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之后,就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旦遇到些使她难受的事情,就会难以控制地吃一大堆东西,情绪好一些的同时又觉得后悔、怕胖,就会到卫生间把吃过的东西再吐出来。跟别人一起吃饭时,食物的味道常常诱得她想大吃一顿,但又怕被人嘲笑,只能控制自己,回家再自己煮东西吃。最多的一次,她吃了两公斤面条。到现在,她大概每周会发作三次,吃了大量食物后,因为怕胖,会呕吐出来,还每晚下楼跑步减肥。虽然她的体重没有增加,但是她很怕别人知道她的这种行为,觉得一个女孩子这样很羞愧,感觉很痛苦而且自责。

【案例分析】

郑三的表现符合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①难以控制的发作性贪食;②自我引吐来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③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两次,持续三个月;④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