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强加太多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观点要积极回应,给予引导并让他们学会分辨真伪。同时家长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尽量减少代际差异给亲子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学习不是单方面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原来传统地按照学业成绩来评价孩子的优劣的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也是对学校教育的重大挑战。
其次,同伴间的友谊的发展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孩子不能永远生活在父母身边,总有一天他们要离开父母的怀抱走向社会,因此如何和他人相处也是他们的一门必修课。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引导孩子使用工具,无论是计算机还是网络,都和其他传统的工具一样,都应该成为我们的一个使用工具,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应该是不惧怕,合情合理地使用,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迷恋。
【案例2】
端木,十九岁,高中毕业。外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成熟很多的男孩。
"先谈谈你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吧。"
"应该说,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都还是挺好的,算是书香门第吧。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城市,前几年才来的北京。很小的时候,我爸爸妈妈就因为工作调到了别的地方,常年不在家,我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因为我的家乡是一个省会城市,也算是大城市了,教育条件什么的各方面也都还不错,加上那个时候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也不在一个城市,没时间照顾我,所以我就一直留在爷爷奶奶身边上小学、初中。生活很简单,每天就是上课、下课、作业、考试,我那时候没事就在家里看看书什么的。初二的时候来了北京。然后还是继续上学,跟以前没什么两样。直到现在,刚参加完高考,考得不好……可能上不了大学。"
"嗯,那你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上网的呢?"
"最早啊,好像就是高一那会儿。刚上高一没多久的时候开始接触网络。"
"当时怎么会去上网的?能谈谈你第一次上网时的感受吗?"
"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那时家里刚装了宽带,我爸妈他们工作需要,有时候要上网查资料,我也就跟着上网看看,那会儿就觉得挺新鲜的,什么也不会,只知道打开网站,浏览个新闻什么的,也没有干别的。"
"最开始这一段,你大约每隔多长时间上一次网?每次上网大概会上多久呢?"
"这个不太好说,反正想到就会打开电脑看看。不过高中作业多,每天也没有什么时间上网,主要就是周末吧,每次也就上一两个小时。"
"这是最开始,那后来呢?大约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对上网失去控制呢?"
"呃……没过多久,也就是高一下学期吧,可能。反正最严重的一段就是高一到高二那个暑假。从那时候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
"能说说那会儿的状况吗?"
"那个暑假蛮疯狂的,经常整夜地上网,也不睡觉,天亮了困了,然后一睡就是一个白天过去了,傍晚醒来吃点东西,接着又上网,反正就是除了吃和睡,几乎都是在上网。暑假作业也没怎么做,开学前匆匆忙忙赶了几天敷衍了事。开学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失眠,根本调整不过来。凌晨一两点的时候是我最兴奋、最清醒的时候,躺在床上一点睡意也没有,就想着上网,不能上网就浑身难受。就这么耗到快天亮了,迷迷糊糊睡一小会儿,就该起床去上学了,白天困得不行,特别难受,上课一点精神都没有。"
"每天这么长时间用来上网,主要都在网络上干些什么呢?"
"主要就是浏览网页,查资料,泡论坛,跟人聊天,有时也玩玩游戏什么的。"
"你觉得网络究竟对你有什么吸引力,能让你那么喜欢上网呢?"
"网络算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补偿吧……"
"能具体谈谈吗?怎么补偿?"
"其实网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工具,可以用来工作,也可以用来娱乐。更重要的一点,网络可以把我们的生活无限地拓展。我们平时的生活圈子就这么大,但是一进入网络,你可以看到和听到各种见闻,可以结识各种朋友,可以去体验你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体验到的很多事情。在网络上,你可以不是你自己,也可以是最真实的你,因为自由,因为平等。网络平台的这种特性让我觉得很舒服,我不需要刻意地去迎合谁,不用活得很累,可以看到自己的价值,找回自信,这些都非常重要。"
"对,网络的确给了人更大的心灵空间可以去释放自己。那你觉得上网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