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第四章 发展性心理问题(2)

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升华。比如,雕塑家把玩耍泥土的愿望升华;记者将偷窥的欲望升华;艺术表演者把暴露的愿望升华;运动员把攻击的愿望升华;还有,正常成人之间的友谊,有时候会是同性恋冲突的升华。

应对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忆一下,当自己遇到问题时怎样去处理,通常的方式是什么。

在这里,再介绍几种大家在生活中最常运用的防御机制。

压抑,是第一个被提出来的防御机制。压抑指的是人们主动把痛苦的记忆、情感排除到意识之外。当我们在意识范围之内感知不到这些东西的同时,痛苦的感觉也随之消失。遗忘就是压抑的一种表现。在人们遭受无法承受的创伤事件之后,常常会出现逆向遗忘,也就是在记忆里面提取不出来事件发生当时及之前的片段。这种机制对于受害者来说,是一种应激的保护措施。

否认,和压抑的作用一样,都是把不愉快的事件和现实隔离开来。运用否认的机制,人们就不许再去理会痛苦的现实,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比如,身患不治之症的人,执意要去从事身体承受不了的事情。

反向作用的防御机制非常普遍,指的是人们用夸大一种情绪倾向的方式来压制对立的另一种情绪倾向。人们有时候会用节俭、守信来对抗自己奢侈和破坏的欲望。

转移,就是把情绪从真实的对象身上转移到另一个安全的对象身上。比如受到上司指责的人,会把气撒到自己下属的身上;在工作上的情绪会发泄到家人的身上等。

逆转,指的是改变冲动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或者是改变指向的对象。人们常常使用的责备自己的方式,有些情况下其实是在表达对他人的失望,这就是逆转机制的运用。

抑制,就是把某种或某类活动或思维缩少,以免导致自己的焦虑。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人会想方设法地减少和人打交道的机会,这样可以让自己发生焦虑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理智化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防御机制,表现为在触及情感和体验的冲突时,就事论事,不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有的人表现为从道理、理论上去谈论,有的人则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

退化指的是退回到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以避免或缓解后期发展中遭受到挫折和冲突。比如退化到口欲期的人,会表现为暴饮暴食。

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与权威认同、禁欲、感情隔离、分离、投射、投射认同、无所不能、贬低、原始理想化等等防御机制。

1.1.2.2自尊

自尊是一个人评价自己的程度。

自尊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在成长过程中,当自尊非常低时,人们就会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做任何事情都觉得自己不行。比如在选择朋友的时候,总会选择一些不出色的人;工作的时候,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视而不见。因为多种原因,每个人自尊的水平是不同的,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了解自己的自尊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自尊水平,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程度。我们可以很好地尊重长者、父母、领导,但是有可能对自我的尊重不够。面对这个问题时,你可以想一想,把你自己想象成那个很受你尊重的人,你会怎样对待他(她),那你就怎样对待自己,可能就能够找到自我尊重的感觉。

1.1.2.3责任感

责任感是应该为自己、他人或组织的想法、计划或是行为而感到压力,并愿意为之承担可能带来的后果。

责任感的培养应该从小就开始,其中父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孩子在幼年时得到了充分的责任感培养,长大后就会很健康。小的时候,该你负的责任你负,如果父母把所有的事都替你做好了,你就不会形成责任感。当你做了坏事,如果没有被指出来,下次就不会承担责任。因此,责任感是训练出来的。缺乏责任感的男人或者女人,在人生道路上一定会遭遇诸多麻烦和挫折。

1.1.2.4亲密感

亲密感是愿意从行为和情感上对某些人或是某些事物进行接近,并希望为之缩小自己正常的自我界限和领域。

亲密感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患有恐怖症的人,害怕人多的场合,见到任何人都害怕,不喜欢与人交往,这会产生很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人际互动的社会,几乎每种场合都会产生人际互动。人际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是受亲密感缺失的影响。

1.1.2.5敌对情绪

人际交往中,总不可避免遇到你不喜欢的人、和你的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也许你一辈子都不想跟这样的人接近,他们会让你产生情绪上的变化,会出现敌对情绪。实际上可能那个人根本没做过什么,也没破坏你的事,也没有干扰你,但是不管什么原因,你就是不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