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安徽省在全省网吧推行指纹识别系统,未成年人将因无法通过这一识别系统而不能上网,这是网吧管理的一个改进。
③提供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与方便安全的活动场所
各级政府和街道社区,应为青少年提供充足的、低消费水平、公益性的满足现在青少年需求的活动场所和活动阵地,解决城市青少年无地玩、无什么可玩的尴尬境况。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3.2.6.2学校对策
①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青少年的知识面,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而计算机网络又将全世界联成了一体。教育的核心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训学生不仅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具备与他人之间的合作能力、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持续性的学习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等素质。
②改变单一评价体系,提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人的地方,目前学校注重知识教育,弱化了素质教育,以高考为唯一指挥棒,强化了学生评价体系的单一化。而对安全保护的强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集体活动和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学校应积极提供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改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单一评价体系,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多方面需要。
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咨询
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三个方面,主要是思辨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不是强制不让他上,而是让他自己觉得不要去上,是通过提高孩子自己的心理素质,让他自己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校认真、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在学生网络成瘾之前,就能够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他的心理素质,提前预防。
④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一定要加强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加大对青少年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力度。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让青少年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对于减少他们网上犯罪和网络不道德行为有很大帮助,从而也可以降低他们的网络痴迷程度。此外还要组织青少年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正确收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正确使用网络,用其学习知识、开眼界,克服负面影响。
3.2.6.3家庭对策
①改变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单一评价体系
这与社会和学校的单一评价体系是相依相存的,社会评价体系的改变与家庭评价体系的改变是互相促进的,新时代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有责任帮助孩子从最初的家庭教育中建立起多维评价体系,成绩并不是唯一,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各个方面的优点,适时给予鼓励,真正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关心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中,家庭关系紧张的占较大比重。教育孩子是家长最重要的工作,不仅在经济上支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交友处事等等,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长一定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娱乐。在工作之余,家长应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泳、郊游、野营、爬山、欣赏音乐、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这样既可丰富孩子的阅历,增长见识,愉悦身心,又可以密切家长同孩子的关系,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和睦。
③因势利导,多与孩子沟通
一些家长认为,我生了你养了你,你就必须按我的想法去生活,其实这就是孩子最厌恶的一点。我们要真正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不居高临下地训人,在家里要平等地对话,出自真心地与孩子交流。现代信息社会,孩子们特别是青少年,接收了外界的包括网上的各种信息,并对相当一部分内容似懂非懂,这就更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与孩子平等地交流,提高自己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因势利导,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成为独立于父母的社会人。
3.2.6.4青少年自我对策
①明确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