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第五章 健康性心理问题(73)

④人际交往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变得日益强烈,对父母的权威也产生了怀疑,甚至发生反抗行为。他们要摆脱家长和其他成人的监护,摆脱由这些成年人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束缚。而父母那边,也是一方面希望孩子独立,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对自己继续依赖。在这种矛盾的影响下,青少年与自己的父母就会经常有冲突,甚至在观念上有了对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代沟问题。当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不能很好地进行,孩子能感受到的来自父母或家庭中被理解与接纳的时候也会越来越少,双方的心理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青少年个体由于心理上的不安与焦躁,由于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存在,他们迫切需要能够倾听自己诉说内心烦恼、与自己交流感情并为自己保守秘密的对象,因此他们对友谊非常看重,可以说,青少年时期对友谊的重视程度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突出的。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等都会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有些青少年上网主要是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大家都上了,自己不上似乎很落伍。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则是在学校生活中与同学、伙伴的人际关系不佳,没有朋友,只好在网络世界中寻求友谊与支持。尤其是当他们迷恋上网之后,则可能结交一大帮的网友,大家一起打游戏,有共同的话题,在这个小团体内反而找到了心理归属感。不少网络依赖的孩子写道,如果有朋友一块玩的话,比如打球、聊天等,他们就根本不会选择上网了。

总之,青少年渴望理解与尊重,渴望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当他们的强烈心理需求与现实中体会到的孤独感和缺乏社会支持感形成强烈反差时,则很容易使他们沉溺于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

⑤过渡性与动荡性

青少年期是由小孩到成人的过渡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一方面,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增强,感觉自己"已经长大",希望自己能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但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遇事比较冲动,在许多方面仍然需要依赖成人,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还有待发展与加强。很多网络依赖的孩子都提到了不能下网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自己管不住自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一问题,这也恰恰反映了他们还不成熟的侧面。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青少年时期是儿童期的延续,其生理与心理在逐步地发展与成熟,但是当由于种种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其成长过程受阻的时候,那么退行这一心理防御方式的出现,则可能使游戏这一儿童期的自我满足的方式在青少年期再现。对一个迷恋电脑游戏的青少年来说,玩电脑游戏可使他忘记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快,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即使操作失败也不要紧,因为他可以重来,可以作弊,可以跳过失败的场景,游戏给了他一个刺激的世界,并将他从现实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在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玩电脑游戏是儿童期幻想表达的持续,容易获得的虚幻成功的强烈体验是青少年对电脑游戏产生依赖感的重要诱因。

青少年时期是充满矛盾心理、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意识,追求新异刺激,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与征服的渴望。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但是在他们心中,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和价值观,还都不太确定。他们的能力还在发展,性格还未最后定型,尚在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在增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好斗好胜,思维有片面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他们很热情,也很重感情,但有极大的波动性,激情常常占有相当地位。他们的意志在增强,但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合起来。总之,青少年阶段的心理面貌很不稳定且可塑性大,它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安的过渡时期。如果缺乏必要且恰当的引导与教育的话,则一旦遇到外界的风吹雨淋,青少年就很可能走弯路或误入歧途。因此,如何引导他们走过这个动荡的过渡地带,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3.2.5.2.2网络时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①家庭因素影响

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与重要的。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教养观念与方式、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与沟通,家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会对孩子,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