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范女士不愿意向家人公开自己的挫折,而宁愿选择压抑的方式自我承受,可能存在一定的客观理由,比如丈夫的脾气暴躁等等,进一步了解其社会支持系统,寻找适当的生活支持,并鼓励她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以融入社会,减轻抑郁带来的固步自封。必要时,在不违背心理咨询专业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请其丈夫一同前来,与其交流,促使能更进一步理解妻子,在此基础上,由来访者自行决定是否向丈夫公开事实。
对于抑郁症产生的各种躯体化反应、自主神经症状,可以转介相关医学机构进行治疗,适当服用百忧解等药物缓解抑郁症的生理疾状。
【案例2】
某女,一个月前生一女,酷似其姨奶奶,并此女身上有一胎记,与姨奶奶的胎记很相似,某女认为此女是姨奶奶转世投胎。姨奶奶刚刚去世,生前在某女家中居住过一个月。现在心情很烦,老是想姨奶奶投胎这件事。孩子一哭,就想把孩子丢到窗外去。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文字的分析很难确认来访者具体的问题类别,需要进一步进行具体事实的认定。了解来访者相关症状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以及具体表现等等。特别是其认为女儿是姨奶奶转世的观念本身的具体性质等等。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来访者生产的痛苦再加上内心的困扰表示同感,给予其宣泄的渠道,同时适时澄清相关事实,例如来访者的不良情绪是否是源自女儿出生以后看到其胎记与姨奶奶的相似?之前有没有其他症状等等,并询问在此过程中的其他自主神经症状和躯体化反应及其严重程度等等。
然后,就来访者针对的具体事件进行分析,特别是其对于"认为此女是姨奶奶转世投胎"观念的自我认识,是否自己认为是属于无意义的想法但无法改变?还是坚持认定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以认定来访者是否属于强迫观念,或者只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来访者进一步了解,比如和姨奶奶生前的关系等等,以找到相关的深层原委。然后进行认知上的干预,以合理处理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并确定来访者的抑郁产生的根源,是属于心因性为主还是与其产后的内分泌造成的生理状况有关?另外,对于来访者想把孩子扔出去的冲动,向来访者澄清其具体动机,并质疑其合理性,并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通过以上过程,可以分析来访者是否属于产后抑郁症,同时必要时应当转介相关医学机构诊治。
【案例3】
来访者,正在离婚,情绪抑郁。
咨询师:嗯,你来这里找我,也是你改善情绪的一种努力吧?
来访者:肯定的呀,我不知道这会不会真对我有帮助,但是我想,哪怕是能好一点点,我都满意了。
咨询师:你想,坏的感觉少一点,好的感觉多一点,这样你就解脱了。
来访者:嗯……(犹豫片刻)差不多吧。
咨询师:这是你的又一个努力。好,我们把这个加到你的表里面去。这是你为了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已经做过的又一件事情。
来访者:为了能好受一点点,能做的我都做过了。
咨询师:我知道你真的做过了。这不,你来找我治疗,这是你的又一次努力。
来访者:你是说,还有别的?
咨询师:哦。这个,我不知道。现在,我只想弄清楚,你已经做过了什么,效果怎么样。
【案例分析】
抑郁症患者有一个特点,就是很难真正地去做一件事情。他们在做计划的时候,常常会对事情的结果有着灾难性的预判,从而会仔细地考虑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会遭遇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这就使得他们很难迈出第一步。这段对话中,咨询师很好地运用来访者来求助的契机,运用积极强化的机制,进一步推动患者,使他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案例4】
病人,女。第一次来咨询室时,一进门就直接躺到了躺椅上,说自己好像躺在棺材里一样,棺材板马上就会吱嘎一声关上……她的抑郁程度非常重,在后面的治疗中,有时候我觉得会失去她,觉得她总会找点什么方法来脱离痛苦,觉得她很可能自杀。大概在我们的分析性治疗持续了一年半之后,有一次,正是她状况特别糟糕的时候,我突然对她说:"你愿意在说话的时候抓住我的手指吗?这说不定会有帮助。"我不明白我是出于什么动机。我不主张这样做,但是当时我很绝望。我非常担心。于是我稍微移动了一下沙发,靠近她,伸出两根手指递给她。这时,奇迹发生了。她抓住我的手指,我立刻有这样一种感觉,当然不是对她,而是对我自己。这就像没长牙的婴儿咬着空奶嘴。这就是当时的感觉。当时,我什么都没有说……我当时的反应,就好像咨询室里面坐着一个我的分析师。我不敢说这个举动对我们的治疗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这的确克服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僵局,度过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为我们的治疗赢得了时间。此后,我们又继续进行了几年的分析性治疗,不断取得了一个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