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滞销市场中推销产品(7)

对评论文章的回复需要更多的技巧。同样的道理,多多少少回复一些要比不回复好,部分是因为回复评论表达了对博主的尊重,这对缓和局势大有帮助。博客的公约是把事情公开化,所以在评论处的回复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通常会带来比私人电子邮件更大的好处。理想情况下,应该是由除了公关人员以外的某个人来做出回复。就像我们自己一样,博主想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这个人回复的内容越贴近评论文章的实际题目越好。所以,举例来说,一个产品经理的回复要比一个做客户支持的人回复效果要好,因为这首先意味着负责制造产品的人在倾听人们对该产品的评论,并且给予了认真的考虑。

然而从根本上来说,在控制舆论方面你只能做这么多。长尾营销策略致力于在有影响力的顾客中间激励人们口耳相传,结果充其量也不过是让人们知道某种产品罢了。如果产品本身不好的话,再多的电子邮件也不能保护它不受攻击或者保证它不被忽略。

实际上有一种行业在不断地发售着质量很差的产品,直到最近才借助极好的营销手段侥幸获得了成功,这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我并不是在有意贬低好莱坞公映的大部分电影。但是,资助和制作电影的方式的本质就是必须在剧本和剧组身上投下巨大的赌注,而且是早在完全清楚他们的影片能否达到他们所承诺的效果之前。影片往往是达不到制片方所承诺的效果的,在这一点上,好莱坞电影制片厂和风险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风险投资者会终止向那些看起来不可能让世界为之热血沸腾的公司的投资,而电影制片厂无论如何都会公映新电影,只要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能够让足够多的人走进影院收回成本。

这种假设越来越难以成立了。问题是口碑传播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并且是如此有效,以致于劣质电影几乎会马上暴露出来。以前好莱坞的营销模式是可以耍些伎俩、做很多广告,并且在数以千计的屏幕上“公开放映”,至少在公众理解并意识到电影预告片比电影本身要精彩很多之前,这些措施应该能保证为人们提供几个充满向往的周末。

但是今天,公映已经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了。20年前,从第一个周末到第二个周末,电影的票房收入平均下降将近30%。而今天,这一数字却达到了50%以上。劣质电影早在公开放映之前就被鉴定出来了(这要归功于执著的影迷网站,如烂蕃茄影评网(Rotten Tomatoes)和Ain’t It Cool News网站),观众对影片早期的观摩测试的反应过去是无法公开的,但现在却在影片观摩结束几分钟之内就被公布到博客里了。

实际上,到了电影公开放映、接受主要媒体评论的时候,对一部电影能否会成功的内部评论早已在到处传播了,远远超出了好莱坞内部知情人的圈子,而过去这类评论只是在这个小团体内大家悄悄地聊一聊。从这一点来看,营销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第二个周末的票房收入下降如此之快的原因并不是由于电影质量在变差,新影片中总是将一些高质量的、糟糕的以及很多二流的影片混合在一起,而我们却很快就能知道哪些是糟糕的和二流的影片。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评论-既有正面的评论也有负面的评论,既有专业的评论也有业余的评论,听听观众(包括影片观摩者)他们都是怎么想的。这有利于好的影片,但却打击了劣质影片。网络口碑是矫正好莱坞营销的好方法,二流影片在评论数量减少的时候,一流影片正在攀升。遗憾的是,在这方面好莱坞能做的并不是很多。秘密被泄露了,消费者控制了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