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世界、丰饶世界与80/20法则的灭亡(12)

在一条基本的需求曲线中,某些产品更受欢迎的原因已经被综合化的排名掩盖了。但流行度实际上是多维的:比如,决定唱片排名的可能不光是唱片的质量,还有音乐流派、发行日期、乐队的名气和(或)国籍、与其他艺术家的相似性等等其他因素。但所有这些因素都被混合进了一个一维的畅销榜中,在这个大杂烩中,它们都被模糊了。

可想而知,今天的大热门就是明天的小冷门。几乎所有产品的热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热门产品也不例外。《龙卷风》(Twister)是1996年的第二大卖座影片,但在今天的亚马逊上,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2005年拍摄的一部有关法国大革命的纪录片远胜于《龙卷风》,销量是它的两倍之多。

爱因斯坦将时间描述为空间的第四维,你也可以把时间看做长尾的第四维。热门和冷门产品的销量都会慢慢下滑,热门产品的起点或许更高一些,但早晚也会落入长尾之中。这个结论的量化研究仍在进行中,但从概念上说,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下图一样:

图8-6?时间长尾

说到时间与长尾的关系,有一点特别有趣:Google似乎正在改变游戏的规则。像其他所有媒体一样,网上媒体也存在新产品的专制。昨天的新闻是今天的老黄历,一旦某个内容从网站的主页上撤下,它的流行度就会直线下降。但是,当各网站发现越来越多的访问者是被Google指引而来的时,它们看到了这个法则的破灭。

Google并非对时间因素漠不关心,但它衡量相关性的主要标准确实不是新旧程度,而是导入链接。所以,当你搜索一个关键词的时候,你得到的通常是最好的网页,而不是最新的网页。而由于更老的网页有更多吸引导入链接的时间,它们有时候强于新网页。在搜索引擎的引导作用下,现在的博客帖子和网上新闻的过时速度已经远比从前要慢。某种意义上说,Google正在扮演时光机器的角色,而且我们已经有能力衡量这种魔力对出版业、广告业和大众注意力的影响。

被忽视的丰饶经济学

广义来说,长尾是丰饶世界的一种现象。我们有充足的货架空间,充足的流通渠道,充足的选择。这样看来,维基百科全书中的经济学定义之一实在是难以服人:

经济学:名词,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下的选择。

还有其他一些定义(比如“为满足无限需求而进行的稀缺资源的分配”等等),但许多定义都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基本特征:强调稀缺性,尤其强调稀缺资源的分配方法。从摩尔法则(Moore’s Law,电脑的性能每18个月就会提高一倍)到存储量和带宽的飙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丰饶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时代,稀缺性假设是有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