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世界、丰饶世界与80/20法则的灭亡(3)

如果这样画图,所有幂律曲线的样子都差不多。因此调整一下刻度往往是有必要的,这能让不同曲线的区别更明显一些。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对数刻度,每一个刻度值都是上一个的10倍:10、100、1000,依此类推。里克特(Richter)地震刻度和音量的分贝刻度都是对数刻度的常见例子。

如果在横轴和纵轴都采用对数刻度的情况下绘制幂律曲线(称做“对数-对数曲线图”),你会画出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不同市场的直线斜率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你画的是汤料销量图还是上市公司的市值分布图,市场的天然形状都是一条直线。

但在现实世界中,市场的状况往往不是这副样子。事实上,曲线的前端会呈直线状,但接下来就会骤然一泻千里。在好莱坞票房一例中,曲线的形状如下所示:

图8-1?2005年好莱坞票房收入

请注意排名100位左右的影片。票房收入从这里开始急剧下降,直到在500名左右滑至零点附近。事实上,该年度的最低票房纪录是《黑夜时刻》(The Dark Hours):423美元,这部加拿大恐怖片是一班无名之辈用少得可怜的预算拍出的,但根据看过这部片子的人所说,它实际上一点也不差。

这是为什么?是不是100名左右的电影突然变差了?是不是好莱坞只拍了500部电影?或者,这种让人心惊肉跳的下滑只是一个统计错误?

遗憾的是,以上答案都不对。这不是个统计错误,电影不会在100名左右突然变差(说不定有人会认为越变越好了),好莱坞也不会只拍500部片子就罢手。事实上,单在美国这一个国家,每年就有约13 000部影片在电影节中上映,且不说没有在美国上映的数万部外国影片。

100名之后的电影之所以票房不佳,只是因为它们没有得到电影院的足够支持。换种方式说,美国影院业每年的“承载量”只有100部影片左右。地方电影院的经济法则残酷而又无情。一部电影在孟买很受欢迎是没用的。它在美国的城市也得叫座才行,不管是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德还是其他任何有电影院的城市,因为电影院必须在两个星期的档期内招揽几千个以上的顾客才有钱可赚。通常来说,这需要一笔巨大的宣传预算、一个发行协议,可能还需要一两个大明星-如果你能负担得起的话。

不具备这些条件的片子不会被大连锁影院看上。事实上,这些影院在看不到经济利益的时候就会停止电影的放映。也就是说,它们会简简单单地把曲线截断。当然,电影制作者们不会停止拍摄。我们可以在截点之后画出一条虚构的直线,如果那些非热门影片没有被抛弃,它们的票房就在这条直线上。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些影片已经在商业主流中消失了。简单地说,它们被截掉了。本应呈长尾状的曲线大致变成了下面这副样子:

图8-2?被截断的需求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