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世界、丰饶世界与80/20法则的灭亡(9)

其他一些媒体,比如文字,也许无法加快消费速度,但我们可以通过预先选择来提高消费的效率和满意度。事实上,我们在信息消费上的进步已经相当惊人,凭借充裕的带宽,我们可以轻松地浏览Google的搜索结果,定制我们自己的博客频道。我读到的东西也许不会比从前多,但它们对我更有意义了,因为更好的过滤器(说它们更好,是因为它们对我的个人兴趣的针对性强于那些传统的过滤器-比如报纸编辑)可以帮助我筛选内容。我读到了更有价值的东西,就等于提高了我的实际带宽,某种意义上说,我已经压缩了我的阅读注意力。

但一旦你把可支配收入和时间的匮乏全部考虑在内,某些非排他性媒体就会变成排他性媒体。人们之所以会成日开着电视却不去看它,就是因为这样做没有什么成本。但如果那是付费电视,我打赌它会立刻变成所有目光的焦点。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看,这凸显了不限量订阅服务的优势,因为在这样的模式下,你可以毫无风险地沿着长尾探索。如果更多的消费并不会带来更多的成本,你就很有可能更多地消费。

总结一下:人类的注意力比金钱更容易扩散。长尾的主要效果就是将我们的品位转向非主流产品,但只要新发现的东西让我们更加满足,我们就会更多地消费它们。只不过,我们不必为得到这样的特权而付出太多的金钱。

价格该涨还是该落?

常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长尾对价格有什么影响?沿长尾向后看,产品价格是否应该随着需求的下降而下跌?或者它们应该上涨,因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本领域内的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答案并非绝对,视产品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把市场分为“愿望”市场和“需求”市场,两个市场的价格规律是截然不同的。

需求市场中的消费者知道他们正在寻找什么,只是这种产品难得一见,只有在某个地方(比如网上)才能找到-比如主题对你很有吸引力的一本非小说类书籍。当你找到了它,你对价格可能不会那么敏感。你在亚马逊的折扣政策上就能明显看出这种效应。这个网上书商给畅销书打3折~4折不等,然后根据图书的流行程度逐渐降低折扣率,到排名在数十万左右的冷门书籍时,折扣率已经接近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