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员工迟到和早退的情况,公司能采取的所有可能的措施是什么?”和“公司怎么才能减少员工迟到和早退现象的发生?”相比较,“引起餐厅营业额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和“为什么餐厅的营业额会下降?”相比较,前一个问题都比后一个问题会给对方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延伸阅读※
向他人提问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艺术,而向自己有意识地提问(内心的自问)则是对自己的思维进行重新审视的关键方式,是激发我们发现问题和方法的一个创造性举措。但无论是向他人提问,还是自问,下面这些共同的问题都是需要注意的。
●问题的简单性。
一个不自信的人,在与人谈话的时候,通常不敢注视对方的眼睛,说话也是结结巴巴,一举一动都会显示出他的不自信。说话不经过大脑的人会很容易地迷失在谈话中。这样的人开始一个问题之后,很容易进入“优雅漫谈”或不着边际的“讲演之旅”,绕了很久才回到原来的问题上。这不仅看上去很好笑,也会使听者昏昏欲睡。
所以,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保证所提问题的简单性,要言简意赅。
●问题的单一性。
“一次一个问题”是有效提问的黄金法则。假如提问者一次提出一个以上的问题,会使回答者感到迷惑,回答者就会有选择地挑一个问题回答,而没有回答的部分在后面的讨论中会被漏掉。
●提问的同时给出答案。
多数情况下,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不过是简单地提出封闭式的、带有引导性及限制性选择的问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和别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验,是有效谈话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他人缺乏自信的时候,需要你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引导和支持,用现实发生的成功案例去鼓励对方。试着给予不自信的人这样的小窍门:试着帮助他建立信心,提高他发现自己的潜能同时完善自己的思考能力。另外,要努力提出各种正确的开放式问题,这样所有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当别人向你询问的时候,你应该坦率地给出自己的观点或经验,并适当地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这样更加有助于对方获得答案并得到获得答案的途径。同时,不要迫切地用自己的观点或经验直接影响对方,而是应该首先多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经验,之后再给出自己的观点或经验(对方提问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