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一位运动员夺得金牌后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问:“看到你赛后非常激动,是不是觉得获得这枚金牌很不容易?”
运动员答:“嗯,确实不容易”。
记者问:“人们都说你平时训练非常刻苦,是不是很想赢下这块金牌?”
接受采访的运动员答:“嗯,是。”
记者的这两个提问都属于“封闭式提问”,答案都被记者限定死了,被访对象只需表态“是”或“否”即可。最后,记者也只能从冠军嘴里问出了“嗯,确实不容易”和“嗯,是”。
这两个问题问与不问没有什么区别,观众并未因记者所问而从冠军那里获得更多信息。
使用开放式的提问
当你与人沟通的时候,是否注意到自己的提问方式或者提问内容了呢?人们经常在谈话开始的时候使用一种提问方式--“开放式提问”,它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比较得体。这种提问方式可以缩短双方心理和感情上的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既然存在开放式提问,那么自然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封闭式提问。这种提问的答案具有唯一性,范围较小,有限制的特点。提问者一般会给回答者一个框架,让对方在可选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回答者按照指定的思路去回答问题,而不至于跑题。
综合来看,这两种提问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面对不同的对象、场合、话题,所采取的提问方式也要有所变化,否则你所得到的信息不过是一纸空谈,没有现实价值。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例子,相信你很快能够明白两种提问方式的用法和作用。
开放问题:
您能接受的羽绒服最高价格区间是多少?
(请填写)
封闭问题:
您能接受的羽绒服最高价格区间是多少?
A、100-150元 B、150-200元 C、200-300元
D、300元-500元 E、500元以上
任何有效的答案,都来自合格的提问。如果决策者根本不清楚一个问题的来龙去
脉,就提出一些模糊的、不正确的指令,那么执行者也只能勉强地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这
绝对是一个无法令人满意的方案。虽然这是个比较特别的例子,但是我们已经感觉到,问对
问题其实是一件困难的事。
需要注意的是,提问不仅是工作生活中与人交流时必需具备的技能,事实上自我的提
问同样重要,它是你澄清自我思想的一个重要工作。
举个例子,当我们回忆某个问题时,不应在总结完之后提出一个封闭式问题:“我
是对的吗?”而应该提一个开放式问题:“我遗漏了些什么?”当需要别人认识到某一问题时,使用开放式的提问绝对要比把事情陈述一遍,然后问“你们赞同吗”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