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就是最好的(2)

每个人在择业前都可以先自测一下自己的气质特征、职业兴趣等自身的因素,同时要利用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求职的信息,看看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的最佳匹配点,不要盲目地与他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攀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一份“优差”,才能做得持久,做得愉悦,做得出类拔萃。

当然,找到匹配点也并非易事,这就好比两个相爱的人,找到对方不仅需要缘分,还需要时间,如果你有惊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心,就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对于那些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找工作的同时还要谨记一点:不要只是为钱而工作。

年轻的时候,不要太多地计较老板给你的薪水,而应该注意工作本身带给你的报酬--培养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等等。仔细想想,在工作中收获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工资显得一点也不重要了。老板给你的是“金子”,而你在工作中所学的则是“点金术”。哪一个更加划算呢?

人在为钱工作,还是钱在为人工作?这个命题好像有点“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味道。《穷爸爸,富爸爸》这本畅销书中有一段广为人知的话--穷爸爸总是告诉孩子:“去上

大学,上了大学就可以找个稳定的好工作……”,而富爸爸则说:“让钱为你工作

,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传统的金钱观念告诉人们,好好学习才能有好的工作,有了好的工作才能丰衣足食。于是,人们前赴后继地陷入一个怪圈:钱越多,越觉得不够用,甚至开始欠债了。其实,我们首先要了解金钱的规律,拼命地赚钱,脑袋却空空如也。有句话叫做:“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真正拥有财富不是会拼命挣钱,而是会精明地用钱,应该学会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否则,你终生为钱而卖命,最后却连钱的影子都看不到。

※延伸阅读※

个人做出任何一个选择都应该是纵横坐标的综合--保证它既现实又不失去选择的前景。我们仍以职业选择为例。正确的做法是,当一个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之前,在了解、把握职业信息的同时,还应该对“自我”进行多层面的认识与调整。 这么做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状态。那么,怎样才能认识到这一点呢?

我们可以以“知己”(个人的特质)为横坐标,以“知彼”(了解职业要求)为纵坐标。同时,将各种职能状态分为四种类型:职明我暗型、职我错位型、职暗我明型和职我匹配型。

●职明我暗型(难差)

这种类型的人常常表现得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在工作中,愿意做但做不好,胜任不了工作。结果工作得无奈、辛苦还没有成就感。这种情况下应该自我反省、自我认识,在挫折中成长。

●职我错位型(苦差)

他们的特点是身不由己、盲目择业、找不准工作,不愿意做也做不好工作。结果干得荒唐、不得要领、稀里糊涂。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积极思考,进行心理转型,重新定位职业方向。

●职暗我明型(闲差)

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犹豫不决的状态。这样的人,了解自我但不了解职业要求,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不能面对工作,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结果干得平淡、得过且过、蹉跎岁月。这种情况下,个人应该消除惰性、开阔视野、积极寻求更有针对性的目标。

●职我匹配型(优差)

这种类型的人最好,他们的特点是积极主动、实事求是。他们找对了工作,积极投身于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中。因此,干得如意、得心应手,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样的人应该学会进一步自我规划、寻求支持,实现螺旋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