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然)
分 析 点 评
大三、大四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很多学生正处于不知如何选择的尴尬境地,是继续考研、留学深造还是为直接就业做准备?大三、大四的学子们在这些选择中举棋不定。以上两个个案的主人公就面临着这样的生涯困境:盲从他人的意见、跟随所谓的潮流?或是自欺欺人、逃避现实?
生涯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抉择的情境,需要个人作出明智的决定,这就是“生涯决策”或称为“生涯决定”。每个人面对生涯决策的情境是不同的,但目标、选择、结果、评价这四个因素却是每个决策不可缺少的。
1. 摆脱鸵鸟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是大学生进行生涯选择的第一步
站在人生的三岔口,看着已经标明的路牌:“考研向左,留学向右,就业请直走”,摆脱鸵鸟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是大学生进行生涯选择的第一步。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21世纪是一个选择的世纪,今天最大的改革是人类将拥有选择的权利。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人人都能获取信息、学习知识、靠脑力上进,人人都有机会,那么人的成功更要看各人积极地争取和智慧地选择。
李开复先生面对大学生提出的生涯困境,也说:“我能帮你做的不是选择,因为你自身的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未来也只有自己最在意。我能做的只是传授给你选择的智慧,帮你聆听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声音,帮助你做出智慧的选择。”
2. 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大学生深入思考“选择”的首要前提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明确这一点对大学生很重要,是选择继续接受教育,或是直接到职场上打拼、积累工作经验……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对自己的定位。如何进行选择,要以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根本指导原则。另外,你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获得知识、经验、技能,自身发展机会,经济考虑,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需求等。
3. 大学生自己就是“人力资本”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的人力资本研究专家舒尔茨曾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把教育当作对人的投资,把教育所带来的成果当作一种资本。”大学生自己就是“人力资本,是选择大学后教育(考研、出国),还是选择实践经历(就业),如果你能将其视为一种投资,似乎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成本?收益?还有风险?
考虑将有限的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其中的一项选择,是否可以增加你自身的“人力资本”,进而,这种资本能否最终贡献于你长期的职业发展。这就是解决“如何选择”的核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