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准确定位,让自己不再迷茫
郁菲,女,现为某重点大学文学专业二年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时就读于该重点大学文学院,后被免试保送至该院继续硕士研究生学习。
该同学刚入大学时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大学一年级时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自信,但是随着自己的不断努力和积累,逐渐成为年级学习的佼佼者。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多数时间都在图书馆看书,虽然自己学习成绩较好,但是她总是觉得自己的其他能力远不及同学,所以对于未来的就业情况也不敢抱太大的幻想。大学生活的前几年也并没有做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一门心思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好好读书。有时一个人散步时,心里也总是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读书为了什么,走出校门之后能够做什么,总是担心自己学的知识没有用处,同时也十分畏惧外面社会的险恶,害怕自己不能适应外面的社会,这个学习尖子的心理压力也只是跟几个要好同学分享一下。但是,学习的刻苦和努力使她很早就顺利地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来又因为专业成绩突出,大四上学期就确定被免试保送硕士研究生。这使她免于就业面试的考验和就业方向的抉择,可以继续在学校里安稳地享受读书生活,但是她自己内心的压力却在不断地增加,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做什么样的工作。
后来,一次机会让她担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的学生助管,使她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和专业的老师,在一次听完学校相关的辅导讲座之后,她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希望,找准了自己的目标,跑回寝室,一口气写下自己大四及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目标: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师(古代文学方向),放弃自己曾经很喜爱的心理学方向(可作业余爱好)。
目标策略的制定:某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某大学汉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
实施:本科期间(博);硕士期间(泛);博士期间(精)。
大四及硕士期间学业规划:学业课程——公共通识科目——选修课程。
大四及硕士期间具体学习计划:
(1) 第二外语日语的学习(为考博士做准备):大二选修课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继续学习,争取在硕士一年级时通过全国二级能力的测试。
(2) 文学阅读: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主,同时辅以外国文学。
(3) 基础课程:认真完成学士论文,选择与硕士研究生方向相关的选题。
(4) 知识拓展:继续心理学相关的学习、语言学等学科的学习。
生活方面:积极参加班级文体活动,活跃人际关系——走入社会,在实践中成长——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作息时间表:
周一至周五
上午:06∶30起床,20分钟洗漱。
06∶50出门,20分钟内解决早餐问题。
07∶10到校区,10分钟晨练,练习长跑。
07∶20到教室,先休息5分钟,之后读英语或日语。
07∶45时背诵古文。
08∶00休息,准备上课。
中午:11∶40下课后,抓紧时间吃饭(包括饭后的散步消化)。
12∶30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13∶00午睡(包括户外的走动休息)
下午:13∶50继续看书,有课就准备上课。
17∶10或18∶05下课后去吃饭,之后去报刊亭看报纸和杂志。
19∶00进行晚自习学习,或去英语角练习口语、听讲座、去看国内外经典的影片。
晚上:21∶30下自习后到超市购买日常用品,回寝室。
周末时间可以相对放宽,与朋友一起娱乐或参加体育锻炼等。
通过这次职业学业生涯规划的制定,郁菲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学习目的,改变了自己觉得死读专业书籍没有用处的观念,还算没有错过规划的时机,并且这次规划的制定使她发挥了以往学习的优势,真正做到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就业方向的特点,减轻了心理压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来三年多的学习中,郁菲又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认真执行自己的生涯规划,快乐充实地完成了硕士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学习,现正积极备考某名校博士研究生,现在的她信心满满,她自己也说:“正是有了那份职业生涯规划书,才使我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她还把博士学习之后出国交流学习也放到自己的未来规划中,在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规划,正一步一步地向着她的目标前进。
其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
但是,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希望与梦想,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
成功,不相信眼泪;
成功,不相信颓废;
成功,不相信幻影。
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
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未来,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