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女人的品味资本(6)

奥黛丽·赫本:永远不朽的品味女人

她代表着优雅,是上帝派来世俗人间的天使,是美貌与爱心兼得的精灵,是滑行飘逸的梦,是世界电影史上永恒纯真如一的洛神!她的降临和盛开显然是一场人类世界的奇迹!

这位集清纯、高雅、美丽等诸多优良品质于一身,能把女皇的高贵和少女的淘气完美糅合在一起,就像一颗精美切割的钻石一样闪闪发光。又像夜空里璀璨熠熠的星辰,是那么可望而遥不可及,她的光芒使明月也黯然失色,令世人徒余羡慕的女性,她所塑造的银幕形象至今依然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望其项背!因此她那明亮清澈的大眼睛以及清新脱俗的古典气质。一直被全球的无数影迷深情地眷恋着!

她5次得到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同时还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号称"好莱坞的常青树"。

为褒奖她对世界电影表演艺术的卓著贡献,法国政府1987年授给她法国最高荣誉--骑士荣誉勋章。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诞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贵族家庭,可她的父母却不能给她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6岁时父母离婚,随后,德国军队悍然侵占荷兰,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骨肉兄弟被纳粹士兵残忍地俘虏到集中营,直到最后,被她视为生活依靠的叔叔和表兄弟接连被纳粹生生处死,赫本才只好竭力挣扎着自找生路。

奥黛丽·赫本从小酷爱芭蕾舞,时常梦想着未来有一天自己成为一名脱颖而出的芭蕾舞演员。结果,10岁时,她顺利考上玛丽诺·兰巴德芭蕾舞学校。因为她孜孜不倦地勤学苦练,不久就练就了一身绝好超群的舞艺。随着二战隆隆炮声的此起彼伏,奥黛丽·赫本一天天快速成长,而且舞姿越来越优美迷人。

舞蹈为奥黛丽·赫本提供了一个宣泄内心情绪的有效途径,一种展现完美的方法,由于对舞蹈的深深痴迷和钟爱,她在当时无情残暴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然而,残酷的战争在赫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长年的营养缺乏,导致她身体严重虚弱,她只能忍痛割爱,放弃了自己全身心投入的芭蕾舞事业。

可是,赫本原本就不想离开自己迷恋着的舞台,不知不觉中,她感到自己的生命跟舞台今生今世注定有缘。因此,她毅然选择做时装模特儿和歌舞女郎,且想方设法在一些短剧中担任不用对白的哑角。

1951年,奥黛丽·赫本涉足影坛,参与《野燕麦》、《少妇的故事》、《天堂里的笑声》等7部影片的拍摄。虽然在这些影片中,她担当的只是配角,可她那活跃开朗的性格和清纯脱俗的美貌马上引起了影坛的震撼。

赫本深信,不管在舞台或荧幕上,称职的演员都不要演戏,而要生活,根据角色的本来个性需求,做到真实自然,绝不应为了迎合制片商的旨意曲意造作,更不能摆弄情色。

记得《罗马假日》的导演在筛选演员时,用来测试的一组戏是:公主身着柔细华美的睡袍,在一张大床上进行仰卧起坐运动。而奥黛丽·赫本十分柔弱,她用双臂迎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接着,她还非常自然、淘气地做了一系列的特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有一架摄影机在偷偷地对着她拍摄,可她毫无察觉。

测试结果,不管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来说,赫本的表现效果都是最令人满意的。因此,她获胜而被选作公主角色的扮演者,且跟派拉蒙公司签下合约,是导演的慧眼使赫本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罗马假日》让美国观众有幸最先欣赏到这位俏丽清纯、流光溢彩的新星,然后该片即刻在全球盛行上映。尤其是赫本的出彩表现可以说无可挑剔:那张调皮纯真的脸蛋、风情满溢的明眸和阳光而青春的笑容--那种柔媚的微笑饱含着跳动的激情和不可言表的优雅脱俗;同时洋溢着无限活力的神态和轻柔娇美的行姿步态,更加令人倾倒不忘,时刻留存心底!

她那时而混合着魅惑圆滑与高雅俏美.时而又糅合着婴孩般的无邪烂漫和富足华贵的贵族气派的形象。不但夺得了全世界亿万男性的渴慕与着迷,也一样受到无数女性的尊崇和赏爱。即使向来因挑剔而着称的评论家们也不得不浑然不觉地被她迷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