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金融危机最终没有重蹈11年前的覆辙,让我们长舒了一口气。但次贷危机却越演越烈,丝毫没有见底的迹象。2008年6月,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悲观预计:“次贷危机仅仅走完了三分之一。”2008年7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作出暗示,这场危机很可能会持续到2009年。
3个月后,保尔森的预言得到验证。次贷危机再次发酵,向世界经济发起第五轮冲击,华尔街的泡沫神话彻底被戳破。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两家投资银行先后阵亡,房利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等房地产和保险巨头则奄奄一息,亟须美国政府伸出援助之手,世界经济被这次金融飓风卷入更深的旋涡。倒闭、裁员、救市成为2008年9月、10月以来出镜率最高的世界性词汇。美国出台了多个救市政策,而法国、瑞典、比利时、荷兰等国也一掷千金,推出千亿救市方案。
面对动荡加剧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国政府也重拳出击:
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贷款降息是银行向企业放松钱袋的信号,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减轻财务负担,以救中小企业于水火之中。货币政策回暖,让中小企业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然而,政府撑起的保护伞再大,也不可能将中小企业悉数保护。货币政策往往具有时滞效应和累加效应,先前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依然存在,而降息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传导作用尚需时日,资金问题仍然是中小企业的老大难。自2008年9月以来,世界经济中了次贷危机更深的毒,大面积的恐慌除了因为老百姓的财富的确缩水了,还来自他们的心理层面,他们的消费需求被抑制到更低的层面。
随着新一轮金融风暴的肆虐,有些苦苦挣扎的企业终于无力回天轰然倒下。2008年10月,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6 500名员工失业。由于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融资无门、对美洲市场过分依赖等负面因素齐发力,这家已是3个世界玩具知名品牌代工厂的玩具大亨在2008年上半年就亏损2亿港元,而金融风暴又在这些企业难以愈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所以,“合俊集团能撑到现在已经不容易了”。
无独有偶,合俊集团部分工厂的倒闭还没走出舆论的焦点,与合俊规模相当,同样为美泰、迪斯尼等知名品牌代工的另一大玩具巨头——中山崇高玩具公司也因不堪重负而裁员6 000人以解燃眉之急。他们订单不敢多接,好多工人闲着,每人每月只能拿700多元的最低工资,欠供货商货款,2008年上半年税前亏损3 104万港元。
如果说2008年9月之前的寒冬还不够寒冷,很多靠品牌、质量过冬的企业还能应付,那么自9月就肆虐的金融海啸则让他们感到酷冬的阵阵寒意:大森制衣集团是一家年产值千万元的服装出口企业,他们也一样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锐减30%的订单;不堪金融风暴重击,AIG(美国国际集团)申请破产,导致2008年6月刚刚启动的力帆汽车AIG合资项目遭遇流产,同时力帆的出口量由于国际银根紧缩而缩水。
被金融风暴魔咒缠身,大企业尚难自保,小企业的遭遇更差,撑不下去的大有人在,勉强撑着的是“缺钱,更缺信心”:
在香港,仅2008年10月中上旬,就有50家港企申请清盘,平均每天有3家企业清盘,连老字号泰林门店也难逃厄运。
在温州,大批素以坚韧著称的草根企业也染上了破产或停产的“瘟疫”,他们中一半以上以出口为主的服装加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作为浙南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温州乐清早无昔日熙攘繁忙的场面,燎原之势渐成星星之火。高成本压低了他们的利润,一件出厂价105元的西服,利润还不到5元钱。然而即使薄利,也不能多销,他们在价格上的委曲求全换来的却是由于汇率变动所导致的订单骤减,更让他们郁闷的是有幸抢到订单,辛辛苦苦完工,接到的却是外商恶意悔单的噩耗。
“如果你在错误的路上,即使奔跑也没有用。”次贷危机仅仅走完了三分之一,美国经济痊愈尚需时日,少则两三年多则四五年,长路漫漫,再有生命力的企业恐怕都会在等待中敬候暮霭中的丧钟敲响。企业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美国经济复苏上,唯一的出路是勇于变革,寻找每一个可能生存的夹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