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洋彼岸的经济剧变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全球化不是风靡一时的时尚,更不是一场各国短暂扮演各种角色的天堂游戏,而是一种趋势。全球化在以特有的逻辑、规则,潜移默化地对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世界的竞争中来;在经济一体化的现实中,科技、政治和经济革命正在消除各种壁垒,国家之间早已没有了国界。

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

一场来自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把世界经济拖入水深火热之中,导致这场经济闹剧的始作俑者就是“次级按揭贷款”(简称“次贷”)。

次贷是美国房产金融的产物,它之所以能在美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是美国国情使然:

在美国,房贷并不是银行的专利,有大批的信贷公司从中渔利。银行的垄断被打破,意味着白热化的竞争,为了赚钱,信贷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不惜透支信贷者的信誉与购买力。在2005年之前,房市飘红,有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抢着买房,信贷公司为了拉单子,不惜把根本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当做他们的上帝,越来越多的针对较弱还款能力者的金融产品问世。

虽然美国也有“基准利率”,但此利率却非中国的基准利率,它不是警戒线,只是参考线,各家信贷公司可以自行规定基准利率。具体到贷款人,贷款利率与个人信用息息相关,信用高,则利率低;反之亦然。

美国的大多数信贷公司没有背景,难以吸纳大量的民间资本,所以这些信贷公司只能出卖债券以获得资金。房产债券则通过华尔街打包公司将房屋债权打包卖给各类基金、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吞下这些债券的投资者则准备在家坐吃贷款人按照约定归还的本息。

在美国形成了一个长长的金融产业链: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信用评级等中介公司、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的投资人,他们如同一根绳上的蚂蚱,房地产繁荣时,他们一荣俱荣;房地产泡沫被戳破时,他们一损俱损。

但是,被房地产牛市催生出来的次贷市场是一个既不成形又不规范的市场,看似浩浩荡荡,却缺乏流通性与信息透明度,甚至连投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债券到底值多少钱。房产利好时,他们赚得不亦乐乎;但随着加息周期的到来,房产盛宴戛然而止,还不了按揭的不幸者越来越多,最终导致这个长而不稳的金融产业链的断裂,一场空前的次贷危机席卷美国。

当然,受次贷危机的能量波及的远不止美国。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危机日益升级,成为世界“宠儿”,在经济领域兴风作浪,小干戈引发大风暴,在美国、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股灾、大型金融机构倒闭、中小企业破产、房地产商血腥洗牌……所有的经济困境一拥而上,考验着世界对经济变局的应对能力。

到2008年7月,次贷危机已向全球发起了四波冲击:

第一波,始于2007年7月、8月,次贷危机开始爆发,大批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进入“降息周期”;

第二波,从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因次级贷款出现巨额亏损,美联储和部分西方国家央行不得不联手干预;

第三波,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储紧急救援,并大幅降息75个基点;

第四波,2008年7月,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奄奄一息。

次贷危机像一个巨大的敛财机器,疯狂吞噬着人类积累的财富,人人谈“次贷”失色,很多人认为此次危机比2000年的纳斯达克网络危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将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

作为世界经济的轴心,美国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经济在未来不安的状态中被迫步入经济滞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