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垃圾
—— 荷兰人的“垃圾桶理论”
一个国家进步的程度和人民的公德心有很大的关系。我很喜欢看路灯,台北的路灯很单调,因为大概有30多年没换了,那很单纯的就是个照明的设备,没有任何的造型。可是随着到各地演讲东奔西跑,我总是会迷恋关注着这些城市的小地方,从台湾走小三通到内地,可以经由金门坐船到厦门再转内地各城市,金门最有名的是高粱酒,所以路灯上就有金酒的造型,到了苏州江南,为了搭配这儿的园林,路灯也多了宫灯的造型。
另外一个造型的设计就是垃圾桶。这里不是指家里用的,而是在路边或是人多的地方,如公园、车站、景点等地的公用垃圾桶。如果是庄严场所的垃圾桶,像音乐厅、歌剧院、重要会议厅,其垃圾桶一定会符合现场的气氛与地位。最可怕的垃圾桶,我认为应是车站或球场的垃圾桶,因为人多,人们丢的东西也多,还常常满到必须堆在旁边,还有些人乱吐痰,垃圾盖上还有些黏不拉几的东西,再加上长久没有清洗的脏垢与异味,那垃圾桶本身就应该被当做垃圾丢掉了。主管单位也很无奈,因为订了罚则也没有人遵守,于是脏乱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荷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城市也碰到同样的问题,因为即使有了垃圾桶,那些自认为高尚的荷兰人仍然率性的乱丢垃圾。于是卫生机关只好动脑筋了,第一个方法其实不算是方法,只是增加罚金由原先的25元变成50元,不过成效甚微;第二招则是增加巡查的人数,这一招只在有巡查人刚好走到面前时才有效,一转身大家乱丢得更勤快了,就像是警察捉小偷的游戏一样。
后来有人想到一个改变结果的主意,设计人员设计了一个感应器的垃圾桶,每当感应到有东西被丢下来时,就会启动垃圾桶内藏的播放器,丢垃圾的人会立刻听到由垃圾桶传出来的一首歌或故事、笑话等,而且其内容会两周更新一次。对这个设计,民众们大表欢迎,许多人不管距离远近,都很开心主动地把垃圾丢进去;孩子们更乐了,还在公园里到处找垃圾来丢,成为一个免费的环保志愿者。这个城市变干净了,草更绿了,天更蓝了,郁金香的芬芳可以飘到好远好远……
这个理论也可以运用在家庭及公司治理上,当严刑峻法都起不了作用时,我们还是要回归人性面去引导人们该有的行为,希望你我的城市越来越干净。
我爱周星驰
—— 谈悲喜剧的生理实验
台湾的电视频道中有许多电影台,一位在该类型频道的主管有一次对我说,不知为什么在做收视率调查时,每次周星驰的电影都有非常多的人爱看,即使一些早期星爷的作品,都还有非常稳定的收视群众。在一大堆轮播的电影中,每当星爷那专有的笑声出现时,总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即使你已熟悉到知道接下来的对白是什么。
我就是上述的人之一,周星驰的《鹿鼎记》、《九品芝麻官》、《唐伯虎点秋香》等片,不知在电视上播了多少遍,只要遥控器在手上,一旦又看到男主角那无厘头的表演方式,就会暂时忘掉烦忧,哪怕只有短暂几分钟的缓解压力,都会让笑意不同程度地浮上脸庞。这些喜剧电影像是一种安慰剂,收视率高恐怕也是现代人生活苦闷的一种反效果吧。
你也喜欢看电影吗?喜欢喜剧还是悲剧呢?也许接下来的内容会给你一些选择的建议。这是由美国巴尔的摩马里兰大学所做的小规模研究,该校的医学中心找了20名健康的年轻人做实验,发现当受测者在收看令人捧腹大笑的电影时,其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更加顺畅,其影响程度和人们从事有氧活动差不多,或者说看一部喜剧电影对心脏的益处,相当于在公园跑步一圈。
主持这项实验的米勒医师说:笑能促进血液循环的原因目前并不清楚,但有可能是它抵消了压力荷尔蒙对血管的压迫,而大笑可刺激人体产生一氧化碳,这种化学物质的确可以促进血管的扩大。在实验中,受测者在观赏喜剧电影前后,分别在其手臂上的肱动脉做非侵入性的测量,结果看完喜剧片后,其血管扩张程度比乏味的电影多了50%。不过米勒医师仍然谨慎地补充说:实验的结果并非诱导大家用大笑来取代跑步运动,但是在健身中心跑步机上慢跑时边看喜剧片,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看到这样的结果,突然敬佩起周星驰来,因为他的电影竟然对心脏病患及忧郁类型疾病有帮助,国家卫生单位应该颁奖给他或是请他担任亲善大使,因为这样才能建构和谐社会啊!
看喜剧可以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当真的不知要看什么电影时,就选择喜剧片吧,《疯狂的石头》、《海角七号》也都不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