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陈世美
—— 谈沃斯的金钱与行为实验
报纸的娱乐版报导一位台湾年轻女演员的工作态度,记者详述在未成名前她如何与人合租房子节俭度日,如何省吃俭用期待有戏可以拍。后来因一出戏一炮而红,现在反而作风大异,仿佛患了大头症,好像人们一旦有了名与利之后,有些观念与行为都会做一些有意无意地改变。有些改变当然是正常的,但是有些改变却会让周遭人感到感叹。
在民间故事里有一个大头症的代表人物就是《铡美案》里的陈世美。陈世美赴京赶考取得了功名,为了荣华富贵隐藏了已有家室的事实,顺利地当上了驸马;为了永绝后患及永保名利,还差了亲信,准备杀害自己的原配秦香莲。后来秦香莲见陈世美不念旧情,如此利欲熏心,一状告到了开封府,包公最后不畏权势,为秦香莲主持公道,把无情的陈世美给铡了。
这两个例子让我想到一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沃斯的研究,研究的目标是想要了解:是否当一个人看到钞票时,其行为会立即与别人或自己的过往不同?这个实验分别在不同的学校举办,他将受测者分成几组,请他们按指定的项目做些事。其中有些人会接触到金钱或金钱观念,其他人则没有。明尼苏达大学学生在实验中,必须要做一系
列的考题,结果发现有看到钱或其象征与概念的人,在碰到难题时,平均要5分钟以后才会向他人求助;而其他没有接触到的学生,则在3分钟左右就开口求助。
这里可能可以显示出当一个人“有钱”后会影响到社交行为,一方面可能是面子问题,也有可能是优越感,觉得自己果真不俗,甚至认为别人与自己交往是有所企图的。这种混杂的情愫让金字塔顶端的那一群人成了孤独的部落。
另外,沃斯也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来解释,他认为人类演进初期,彼此互助是生存的法则,像是盖房子或渔猎,后来变成了以物易物,继而又发展出可交换物品的金钱,让人类可以不需别人帮忙,就可以按自己的力量达成目标,因此有钱人慢慢就不再需要别人。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贫穷的生活,在物资缺乏的年代里,我们常常到别人家借东西,那时借得理所当然,借得情感越来越浓;而搬到城市后,高楼大厦阻隔了人与人的关怀,每个人都沉没在名利的追求,陈世美现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好像真的有些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