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窝阔台与游戏机

窝阔台与游戏机

—— 英国青少年智力调查

杂志上有项关于东西方教育方法的比较,文中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高中的历史考题中,有一题是关于中国的,它问这一群高中生:“如果中国历史里元朝的窝阔台没有死的话,对欧洲的文化、经济与政治会有怎样的变化?”然而这种题目到了大陆或台湾,可能会变成:“请问窝阔台死于哪一年?他最远打到欧洲的哪一个国家?”

这两种出题方式,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练就的思考模式,美国人长于分析与推理,而我们则太着重于考试获取高分,我们很迷信考考题,重复的做答让我们养成了答题的技巧。现在的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对题目外的世界已无兴趣,心理学家就认为,现在孩子的智力发展和他们的父母亲那一代当时的表现,有了明显的差异。

英国伦敦国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曾经针对800名13到14岁的青少年进行实验,负责这项研究的是应用心理学家沙尔,测试的题目是让学生回答“有哪些因素会让钟摆的速度改变?”结果显示,每10个受测学生中只有一个属于优异的成绩,而在1976年的学生当中,每4个学生就有一个属于优异的等级,另外在数学能力的测试中,现在的青少年每20个学生中只有1个属于优异等级,这个比例远低于1976年每5个就有1人的比例。这样的发现似乎也印证了我们常讲的“一代不如一代”,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现在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营养足够了,科技信息的发达,让我们拥有比过去30年前更方便的学习环境,那到底是基因遗传的问题呢?还是有其他待解的因素?

沙尔依据这个结果,继续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也是思考力训练不够的因素所造成,以前的青少年会自己做玩具,会将喜欢的东西拆解其构造,然后再重新组装。而现在学生的休闲活动改变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沉迷在电视及游戏机,父母亲给孩子足够的零用钱,让青少年不用费神去组装玩具,这种情形都会阻碍到脑部的发展。

念初中的女儿刚考完试,做父母的都要在其试卷上签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形,我仔细看着地理的题目,只觉实在太简单,对孩子的答错觉得不可思议,这些考试内容是我30年前读的,我有种优越感油然而生,可是我也知道我的地理好,最主要的是我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大陆各地上课,对山脉、河流、海岸、气候,自然比女儿要熟稔,我相信真正的学习来自实践,来自一个人亲身体验过的真实感受。

窝阔台的功过已归尘土,但是如果东西方的学生会因这个问题而来寻访窝阔台走过的痕迹,实际跨入他所攻进的城池,亲自感应那扬尘的马蹄声,那么这些体会将会成为一生知识的盛宴,而非白纸上生冷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