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中午一起吃饭吧!

中午一起吃饭吧!

—— 耶鲁大学的促进沟通实验

我有三个主要身份,分别是作家、老板及培训讲师。这些工作在台湾大概只有老板才需要应酬,而我又是一个不太喜欢应酬交际的人,尤其是看到东道主点了一堆名贵的菜却吃不完时,内心实在很过意不去,加上自己的口味清淡,一碗清甜的萝卜汤、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再加上一个馒头或大饼,对我而言即是幸福的滋味。

有时候吃饭不尽是吃饭,一方面是排场,另外还有其他的意图,我住的地区算是台北市的精华地段,附近有些很高档的餐厅,用餐的时间比较好谈事情,如果再加上美人与醇酒,大概任何事都可以容易顺利展开。

耶鲁大学曾经以216名学生为对象,想要了解吃东西及不吃东西的情况下,哪一种比较会达到沟通的效果?教授们请学生阅读四个不同主题的文章,包括“癌症治疗法”、“美国军队规模”、“月世界之旅”、“立体电影”,这些文章能带着说服的性质,而有些学生是在有提供点心、可以喝饮料的情况下阅读,而另一些则是完全没有吃喝的环境下阅读。结果发现边吃东西边阅读文章,比没有吃东西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文章所要传达的概念。

不过话虽如此,这里面还有一个前提是:吃的东西是否是自己所喜爱的?因为无法抗拒的美食所营造出来的愉悦气氛,才是完美沟通的促进剂,再加上一起用餐的人是你不讨厌的人、话题是你有兴趣的内容,那么这一顿一定是宾主尽欢,客人开心,东家更有面子。

一位企业界的朋友特别喜欢带客户去吃日本料理,在有隔间的包厢里安静谈事。另外日式套餐如怀石料理都有着精致之美,从食材、烹调、摆设到餐具都是学问,虽然没有像中餐馆那么豪情畅快,但是也可全心全意让味蕾神驰,让每道菜都在唇齿间留下美好的记忆。再加上一瓶温热的清酒和季节限定的和果子,朋友认为那餐饭会像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当人们浸淫于惊奇与欢喜中时,它将不只是谈话的时机与场合,我们更应该把它定位在生活质量的提升上。我们不希望吃饭只是吃饱喝足、然后把事谈妥,它也是我们学习扩充生活经验的契机。

中午一起吃个饭吧!如果你告诉我哪一家的西红柿炒鸡蛋特别好吃,甚至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想我会欣然前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