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铁矿石涨价引发钢铁企业多米诺反应(2)

3. 钢价上涨推动结构性价格上涨

铁矿石巨头将成本这颗滚烫的炭球扔到钢厂手里,而钢厂的直接反应就是把它扔给下游行业,而下游行业目前也正在积极提高产品价格,把成本压力转给消费者。但是消费者的承受极限取决于消费者手里有没有钞票。目前,我国居民大额消费被房屋牢牢控制,而居民实际购买力并没有物价涨得快,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正因为如此,我国才出台了防止经济过热、防止明显通货膨胀的“双防止”政策,而这项政策,恰恰在此与钢铁价格上涨发生了碰撞,其最坏的结果就是加剧目前的结构性价格上涨。

从上述几点看来,钢价的暴涨可能会使一部分企业获益,但长期来看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和更多风险。钢价后市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钢材中50%左右是建筑用钢,而房地产行业中钢材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很容易消化,而我国城市进程和居民住房需求将使房地产市场前景看好。但是,当前的建筑用钢价格暴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钢价整体走高,当越来越多的下游行业难以接受价格的进一步攀升时,贸易商的资金必然出现紧张,钢价必将快速下跌。这使得我们可以判断,在2008年上半年,钢价会冲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然后可能会进入下降通道。

在价格走高背景下,无论是贸易商还是生产商,日子似乎都不怎么好过。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原料价格上涨对生产企业带来的压力,迫使一部分中小企业或财务压力比较大的企业就此转产或停产,只有少数控制矿山、原料自给能力较好的大企业才勉强得以维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企业接近7000家,有钢产品出厂的仅为487家,有些企业可能早已名存实亡。目前,我国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为118家,其中钢厂70家,其余是贸易商。更多没有进口资质的钢铁企业,只能依附贸易商或有资质的企业购买铁矿石,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现在钢铁企业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收缩产能,小钢厂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是兼并重组,这种情况在近期有望加速。

钢厂为转嫁成本大幅提高钢材价格,将影响直接传导到大量使用钢材的消费品领域,如家电和汽车等。

继西门子之后,海尔向苏宁提出涨价计划。此次涨价涉及海尔冰箱和洗衣机全系列的产品,幅度在5%左右。2008年春节前,西门子已决定将旗下包括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等全品类家电产品价格上调5%。

分析人士指出,冰箱、洗衣机的箱体,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冰箱压缩机等都大量使用钢材,钢材成本占空调总成本的10%以上。作为生产商,面对目前国际铁矿石巨头涨价65%,经过上游产业链的消化后,也会反映在家电制造成本上。原材料上涨,势必引起家电产品价格波动。

除了家电,所有与钢铁有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遭到了直接挑战。据悉,一辆汽车大约60%~70%的车重来自于钢铁。一辆净重1.6吨的汽车,其钢材的重量就可能超过1吨。专家认为,钢铁价格上涨,将直接影响汽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