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物价飞涨(1)

卖石油发了大财

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俄罗斯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其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7%,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据俄中央银行2007年5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俄罗斯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已从2007年年初的3037亿美元猛增到4022亿美元,增幅高达32.4%。俄罗斯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仅次于中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位。

得益于国际油价持续处于高位,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收入猛增,2005年1月,俄不仅提前还清了所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所有债务,补发了前些年拖欠的工资,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收入,而且还投入相当多的资金来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改革措施。

石油出口不仅带来了滚滚的海外财源,也使俄罗斯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世界银行一项统计表明,俄罗斯政府约有37%的预算收入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税收。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美元,俄罗斯联邦政府收入就增加GDP的0.35%。据预测,2010年前,俄罗斯能源部门每年经营收入将增加1.5倍,这将使俄财政税收收入增加1/3。到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出口额将增长45%~60%,这将使俄罗斯的国际支付能力持续增加,其国际经济地位和影响将进一步提升。

工资上涨的隐忧

但是俄经济分析人士也指出,俄平均工资的高速增长之下也暗含着一些隐忧:

首先,俄罗斯的工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与之密切相关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据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统计,2007年年初,俄工业部门工资增长比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一倍,而且该差距呈现加大的趋势。

其次,世界银行2007年6月发表的关于俄罗斯的报告表示,大规模的银行贷款和俄罗斯企业的股份安排已引发资本流入俄罗斯的波动,这将潜在地危及俄罗斯政府的通胀目标。

最后,其实,俄罗斯官员的工资水平与民众的工资水平一直存在差距。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资料,2006年,地方政府官员的月均工资为21 047卢布,地方政府官员的工资上涨了28.6%,驻地方的联邦级官员的工资则上涨了24%,同期,普通民众的工资也上涨了24.5%,达到10 736卢布。结果是差距进一步拉大,并且工资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俄罗斯国内的贫富差距问题。

高物价令人吃惊

2006年6月,美世人力资源顾问公司通过对全球144座城市的200多种商品的物价进行比较之后发表的《2006年全球城市物价调查报告》称,2006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超越日本东京,成为全球物价最高的城市,韩国首都首尔紧随其后,由2005年的第五位跃居第二;连续两年蝉联物价最高城市排行榜榜首的日本东京此次退居第三。该调查以一杯咖啡加服务费的价格来衡量,莫斯科一杯咖啡的价格为3.07美元,首尔报价为2.94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纽约的2.26美元和伦敦的1.90美元显得相对便宜些。

2007年3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通过在全球132个城市购物的方式完成了2006年的年度物价调查。结果也表明,莫斯科成为欧洲物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消费水平已经超过纽约。

与工资飞速增长一样,俄罗斯的各项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像是坐上了“运载火箭”,节节攀升。在如今的俄罗斯,食品、日用品、有偿服务、水电燃气、住房、教育的消费都是涨声一片。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7年5月,全俄最低食品消费平均上涨2.2%,月消费支出1589.8卢布,与2007年初相比上涨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