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2)

第二个特征,在上述等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石斧是生产者具体劳动的产物,但它和绵羊交换时,却由它证明了绵羊中凝结有一般人类劳动,否则,绵羊是不可能与它相交换的。石斧的具体劳动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三个特征,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在等式中,石斧本来是石斧生产者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由于绵羊能和石斧交换,从而证明生产绵羊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这样,生产石斧的私人劳动就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随着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就一步一步游离出来成为货币。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称其为价值形式了。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它们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都只能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或者处于等价形式上,而不能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以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外部的对立,即表现在两种商品之间的对立。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只是当做使用价值而存在,其价值要通过另一个商品来表现;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是当做价值而存在,其使用价值变成了表现另一个商品价值的材料。这表明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已经蕴含着货币的胚芽。

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价值虽然得到了相对的表现,但这种表现是很不充分,很不直观的,还没有真正表现出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这一本质,在量上也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双方生产产品的实际劳动耗费,因此简单价值形式会自行过渡到更高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当人类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分离之后,不同所有者之间需要交换的产品就多起来了。商品交换成为经常的事情,用于交换的商品种类也增加了。一种商品不是偶然地而是经常地和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它的价值形式也不是偶然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而是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这时,简单价值就扩大了,出现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这种形式的公式是:

2把石斧

1件上衣

1只绵羊 = 3公斤茶叶

20公斤小麦

若干其他商品

扩大的价值形态,反映了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在有了发展的条件下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换关系。在这一价值形态里,由于有许多商品成为绵羊的等价形式,于是绵羊的价值就能够比较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同时,由于交换已不再是偶然的而是经常的事情,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也就同它们各自的价值大体相适应了。

但扩大的价值形式本身还有缺点: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为一个无穷无尽又各不相同的特殊等价物系列,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是未完成的、混乱的、不统一的;反映在等价形式上则是没有统一的、大家公认的等价物,必然给交换带来不便。这个缺点表明,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仍然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随着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发展,在商品交换的实践中,扩大的价值形式终于为一般的价值形式所代替。

一般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它是随着生产力和分工的不断发展,随着交换实践的不断深入,逐渐从无数商品中分离出一种商品来,其他一切商品都需要和它相交换,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在换到这种商品以后,能用这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去换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种价值形式是:

2把石斧

1件上衣

3公斤茶叶 = 1只绵羊

20公斤小麦

若干其他商品

表面上,一般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似乎差别不大,只是互换了位置,其实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事物发展的质的反映,它反映了商品交换关系的巨大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偶然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中,商品交换都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间没有任何媒介物,发生很多困难。而一般价值形式,由于一切商品都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只要有一种商品处在价值形式上,形成了媒介物,物物交换场合出现的困难,都迎刃而解了。如上所述等式,由于石斧、上衣、茶叶、小麦和其他无限系列的商品都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绵羊?了一切商品的“价值镜”。任何一种商品,只要同“价值镜”绵羊相交换,就可以拿代表一切商品价值的绵羊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在这里,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就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

在这种价值形式中,各种商品的价值只表现在一种商品上,因而真正使商品作为价值互换发生关系,简单明了地反映了互相交换商品的价值关系。这时,商品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完全地表现出来了。

一般价值形式虽然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困难,但在这一阶段上,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往往是因时因地而不同。例如,有的地区用贝壳;或是一个时期用牲畜,另一个时期用贝壳。在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还有布匹、兽皮、盐等,一般等价物的这种不固定的状况和地方性的特点,随着商品交换发展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显露出不适应性。适应商品交换发展的要求,一种新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