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年初莫斯科平均房价还只有每平方米2800多美元,而到了2006年6月底,均价已经超过每平方米3500美元,增幅高达25%,这种创纪录的房价提升速度已经超过莫斯科居民的心理承受底线,被戏称为“莫斯科速度”。
在世界各大首都中,伦敦房价最高,达每平方米13 000美元,巴黎每平方米8500美元居世界第二,莫斯科以每平方米3500美元的价格进入三甲行列。
据俄罗斯《新闻地网》2008年3月13日文章,俄农业部长亚历山大·戈尔杰耶夫在俄政府工作会议中建议对面包、牛奶和蛋类食品价格实施政府调控。目前,这些食品的价格上涨了10%~12%。戈尔杰耶夫说这项提议已被经济发展与贸易部修订到立法草案中。
粮食协会主席亚历山大·克尔布特说:“看看现在,电、水、能源和运费都在涨价,为什么农民种的粮食在商店里却只卖几戈比?”但为了确保低收入人群能买得起粮食,他建议实行粮食票证制度。克尔布特说:“价格不是最大问题,如果压低粮价只会让粮食减产,那时粮价会更高,任何人都会束手无策。”
工资涨了,日子紧了
目前,俄罗斯正进入休假期,但据全俄社会舆论中心2007年6月4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俄罗斯人(52%)由于缺钱而不得不放弃高品质的休闲方式。社会学家指出,35%的俄罗斯人在购买日用品上节约。1/3的受访者表示,为了省钱不得不有限制地购买衣物,并且减少看病和探亲的次数来省钱。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比男士们相比,俄罗斯的妇女更经常抱怨缺钱。女士们承认,为此她们首先尽量不去看医生,其次是放弃度假和娱乐休闲。
总的来说,俄罗斯于2001年实施的统一的13%的个税标准一直都是俄罗斯政府特别骄傲的一件事情。迄今为止经济官员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总要在合适的场合强调说,俄罗斯的个税标准是欧洲最低的。但是不管政府如何提高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收入,不管政府如何为民生“慷慨解囊”,俄罗斯人的贫富差距却与年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