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喜欢跟自己过不去(2)

大多数自虐的人,因为害怕别人对自己不满,而很少会表露自己的情绪。比如,一位同学的舍友很不讲卫生,他碍于面子,不提醒不反对,而是默默忍受日益恶化的宿舍环境,最终忍无可忍,只有通过打架来解决问题了。其实想要摆脱自虐心理,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敢于说“不”,情况就可以得到好转。

一个总是不敢拒绝别人的人,如果感觉自己不满意,不妨坚定地拒绝别人,这样,自己就不会因为无奈的承诺而烦恼;那些总是被欺负的老好人,只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争取自己的权利,那么就不会再出现因为没有成就感而自卑、自怨的状况了。

摆脱不必要的责任

很多自虐的人都把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比如,有个人母亲去世了,他责怪自己平时没有照顾好母亲,于是一味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并用酗酒来摆脱这种自责。所以,有自虐心理的人,如果能放下过多的责任,不要总是自寻烦恼,那么,自虐就会很快好转。

总之,如果想摆脱自虐,最好的做法就是“放自己一马”,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只有放开,幸福的指数才会大幅攀升。

当一个人说“我太笨了”,

其实他心里并非真的这样想当甲对乙说:“我太笨了,什么都做不好……”这个时候,如果乙傻乎乎地附和:“是啊,我觉得你也是。”我估计甲一定会记恨乙一辈子。因为甲虽然口头上说自己很笨,而内心多半不是这样想的,甚至还认为自己比较聪明,哪怕某件事没做好,也只是一次不小心的失误而已。

类似的现象十分常见,比如:考完试的两个小孩子交流情况的时候,往往会这样说——

“你感觉这次试卷难么?”

“难,我觉得这次肯定考得不好,能及格就不错了!你平时学得那么好,肯定比我分数高。”

“什么啊,我最近都没有好好学,这次肯定不行!”

而在事实上,两个孩子在内心里都在暗暗较劲呢!他们的真实想法或许是:哼,这次我考场发挥不错,肯定要比你考得好!

这样的对话跟中国人本身的内敛有很大关系,从孩提时就从大人那里学会如何去谦虚了。这也难怪,因为谦虚在我们的文化中,代表一种良好的品格。中国人喜欢见面客套,除了嘘寒问暖之外,就是自我谦虚。从小我们就被冠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不过,很多时候,人们嘴上在谦虚,内心却根本不是这么想,更多时候,是为了掩饰自己比别人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