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偶尔为之未尝不可,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人生策略的话,是不足取的。
化悲痛为力量--受欺负的孩子总是努力去当警察
某个地方发生了火灾,很快消防队员就赶到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位保险公司的调查员。现场的人都很焦急,这位调查员也不例外,不过和别人不一样的是,除了焦急,他还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为什么呢?因为他小时候很喜欢玩火,但是这个危险的“爱好”很快就遭到了父母的明令禁止。所以,在他成长的过程里,很少能完成玩火的愿望,在潜意识对火的热衷下,他当上了一名火灾调查员。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一个在学校里总是受欺负的小孩子,长大后会很努力地去当一名警察,因为他不想让更多的人像自己一样,总是受别人的欺负。这些类似的生活现象,在精神分析上被称为升华。
生活中,我们本能、原始的目的和冲动大多不会被社会认可,或者我们的一些愿望暂时很难实现,而为了满足,人们就会把它转化为社会认同和赞赏的事情。比如,上文的火灾调查员为了满足玩火的欲望,成了一名火灾调查员,而不是一个纵火犯。所以,“升华”被弗洛伊德归类于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升华作用的存在,让我们可以把本能冲动发泄出来,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自我的价值。这种升华避免了本我和外界的冲突,让个人的心理保持了平衡,并且消除了本身的负面情绪带来的身心伤害。
人们为了发泄性本能的冲动,进行各种艺术创作,比如舞蹈、绘画、小说,这在所有的升华作用中最为独特。在历代的名人中,那些经典的创作无一不饱含着艺术家的情感投入,一个经历生活创伤的艺术家,带给我们的也许是经典,比如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凡·高和他的《向日葵》,普鲁斯特和他的《追忆似水年华》等。
一个人遇到痛苦和不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如何去转移痛苦和不幸,这样就成了真正的不幸者。我们在悲痛中,如果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发泄途径,升华现象就出现了,比如,我们在痛苦之后写的日记,就帮助我们实现了一个短暂的升华。升华的实质就是被压制的精神能力得到了合理且富有成果性质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