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打老子”--痊愈的本能?自我防御机制(1)

第九章“儿子打老子”--痊愈的本能和自我防御机制

有时候不妨做一回“阿Q”

在鲁迅的名作《阿Q正传》里,阿Q总是找比自己弱的人打架,他看到小D瘦,就去欺负小D;看到他打不过的王胡,他就躲,对人家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是很多时候,他还是被打了,于是他总是在别人走了之后,大骂“儿子打老子”……

当然,鲁迅笔下不仅仅阿Q如此,而是为了说明当时的整个社会的人,为了能够生存下来,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了幻想性的“精神胜利”的层面。在心理学上,阿Q的“精神胜利”被称为“自慰型幻想”,当然,普通人的幻想并没有达到阿Q这种人格扭曲的程度,而是适当地调节身心。

幻想多出现在一个人遇到了让自己痛苦的事情,但是自己又没有办法去解决痛苦的状况,为了维持心理的平衡,就会幻想这件事情得到了解决,并且在思维上也会作出一定让步。大多弱者更容易去幻想,因为强者大多都有能力完成自己的愿望,使得身心得到平衡。平凡的女孩子总会有“灰姑娘”型的幻想,虽然现在自己生活不尽人意,但是相信自己可以遇到一个英俊的王子,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很多韩剧之所以受到无数女孩的青睐,很大原因是剧情中平凡的“灰姑娘”都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幻想虽然可以平衡人们的心理,但是幻想过度的话,就会形成“虚幻的自尊”,因为大多幻想都会让自己陶醉其中,有的时候还会沉浸在幻想之中,用幻想来麻痹自己。时间一长,人们就会产生懈怠心理,不再去努力,只是依赖幻想生活。事实上,幻想只能适当地调节心理,但是对于痛苦产生的真正原因并不会有影响,结果是陷入幻想和现实痛苦的恶性循环之中。所以,幻想作为调节心理的一种途径无可厚非,但如果靠幻想来生活,就会失去生活的现实意义,人也就更加变得弱小和无能。一个幻想型的“灰姑娘”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白马王子,而只有不断努力的“灰姑娘”才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