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5)

相对于自卑的人,自负的人更容易让人厌烦。即使这样的人可能会有很多朋友,却很少有深交的。并且,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自己的错误遭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为了避免自己陷于被动,他们就会用不屑、贬低别人来保护自己,所以,这样的人总是很难和别人正常交往下去。

在工作上,这样的人也许能力很强,但是由于不接受批评,所以很少会被委以重任,于是他们总是郁郁不得志。当然,有的时候,他们也会有些成就,但是自我的膨胀很快就让他们陷入骄傲自大中。他们不懂得收敛自己,自然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职业生涯也就变得坎坷起来。

另外,受到打击的不得志和小成功的迷失自我,让自负的人很难正确地评估自己,根据现状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他们总是不断地在“挫败—自卑—防御—自我膨胀”的不良心理中循环下去,让自己处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其实,改变自我膨胀并不难做到。从本质上说,自我膨胀的心理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表现,为了弥补自己的自卑,不去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却用过度的自负来掩饰。所以,一个自我膨胀的人,只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对自己有客观正确的评价,就能在发现错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渐渐地让自己的心理走向正确的轨道。

这样说服别人更能成功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准备一举击败孙权和刘备。东吴官吏为了自保,大多主和,而收到曹操诏书的孙权处于战和的犹豫中。为了避免东吴投降,蜀汉遭遇唇亡齿寒的危机,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劝说孙权接受孙刘联盟的建议,共抗曹操。

在孙权帐下,诸葛亮和东吴官吏进行了一场口才的较量:舌战群儒。在此仅分析一下张昭和孔明的“过招”。

张昭发难说:“早就听说先生自比管、乐,是真的吗?”将了诸葛亮一军。

诸葛亮说:“管、乐不过如此,根本和我没得比!”

张昭于是给诸葛亮“揭底”:“在你的‘帮助’下,曹操把刘备打得落花流水,又拿下荆州,看你怎么办?”

诸葛亮于是主客观原因分析了一遍,说曹操的猖獗是因为主公的仁义和刘琮的无知,并且刘备还留了一手,别有良图。

张昭开始对诸葛亮和刘备进行人身攻击,结果反被孔明嘲笑,认为张昭不过是一个文人,根本不懂战争,张昭哑口无言。解决了张昭这个最刁的辩士后,其他的人对于诸葛亮不过是小菜,三言两语就给打发了。

正是因为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胜利,让孙权心中的天平偏向了主战,后来诸葛亮又联合周瑜、鲁肃等主战派,把孙权拉拢过来了。当然,生活中很少会有这样的说服形式,不过,那些“小说服”还是很多的:小到夫妻吵架、父母和孩子的争论,大到公司谈判、大型的辩论会,都是属于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