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没有意识的内隐记忆来说,我们身上还存在一种记忆--外显记忆。那些我们能够回忆起的记忆,都属于外显记忆。这种记忆相对内隐记忆要常见得多。一个失忆的人忘记了自己是谁,回忆不起自己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因为大脑储存外显记忆的地方出现了问题。
相对外显记忆来说,内隐记忆“记性”很强。因为内隐记忆属于程序性记忆,一旦内隐记忆内化,是很难忘记的,比如像我们学会了骑自行车、打字、游泳等,即使很长时间不去进行,我们还可以很快地掌握。另外,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到干扰,也不必像外显记忆那样需要重复来加深印象。
现在你了解了自己的身上还具备这样优越的记忆功能,那么就尽量去发挥它的作用吧,就像打开神话里的宝盒,你看到的很可能是更大的惊喜!比如,学习外语的时候,你常常把自己放在这种语言的环境中,那些烦乱复杂的语法可能就可以轻松掌握了!
为何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许多人都记得《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第一次相见的场景--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觉呢?不管是看人、看事还是看景,都会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体验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既视感”,就是说,在现实环境中(相对于梦境),我们会突然感到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某种画面或某些事情。
关于这种体验出现的原因,现在还没有定论,不过,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提出了下面一些解释的理由:
过去的记忆惹的祸
心理学家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我们接收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我们会刻意记下来,但有的我们却不会在意,这些记忆就变成了无意识的记忆。而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和情景的时候,这些事物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让我们曾经经历的记忆与现状进行匹配,这样,我们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另外,也许我们并没有真的经历过这些“相匹配”的事情。不过,我们做过的梦,看过的小说、电视都会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面对一些场景的时候,会突然想起我们忘记的梦,或者是忘记的小说和电视剧情节。
那些经常在外旅游的人、喜欢电影小说的人和想象力丰富的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生活中会来的更加频繁,因为他们的信息来源相比其他的人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