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手段,菩萨心肠
雷霆手段与菩萨心肠,其实是同一件事,都是基于对员工、部属的肯定与认同,要培养他们,要训练他们。二者更是一体的两面:因为有菩萨心肠,所以雷霆手段有道理,就好像是父母对子女恨铁不成钢的管教;因为有雷霆手段,部属才能成就一身好本事,你的爱惜、你的菩萨心肠才值得,你才不是滥好人。
曾经有一位经验丰富、才气纵横的主管,通过介绍,向我当面表示,知道我在传媒界的经历,很期待能和我一起工作,希望学一些不一样的本事。
我受宠若惊,因为他过去的资历,可谓战绩彪炳,服务过的公司都是我认同的好公司,而且确有一些成果是我早已熟知的。可是我仔细查询,却发现他每一段的工作时间都不长,在面谈后更是发觉,每一个与他共事的老板都对他很好、赏识有加,但最后他仍然离开,而对离开的原因,又语焉不详。
我决定给他一份职位高、待遇高,一旦用错了损失也小的工作。我成立了一个新单位,他是最高主管,对工作成果负完全责任,但整个部门只有他一人。我为他设定了很高的工作目标──猎杀畅销书,他一个人从找书、编书到上市营销,一手包办。
他这样工作了近两年,非常辛苦,但这两年确实也为公司创造了不错的成绩,这也是我和他共事的最美好的时光。
这个例子,当然是少数的特例,因为他是我认定的“带师学艺”,看起来已经武功高强,我没办法放到既有的团队慢慢观察、训练,只好让他当项目主管,却不给一个部属,让他野地求生,这就好比把人丢到罗马竞技场中,让他与狮子搏斗,看看能不能活着回来。
我承认我用人的心术不正,但为了测出一个人的实力、为了测出一个人性格上的缺点,也避免因空降高管对现有的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我只好用雷霆手段中最终极的一招──“野地求生”来考验这个人。
雷霆手段是我用人的基本态度。其中包括几个重要的元素:第一,最高的自我期待与要求;第二,严格的工作技能训练与高负荷训练;第三,震撼教育与终极考验。
“We are the best”是我的基本信念,对每一个入门工作者,我都会进行心理建设,“我们是最好的”则是团队的基本信念。因为“我们是最好的”,所以不要用一般的标准来比较,我们能完成“一般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能挑战“不可能”,我们的目标会比“一般人”高30%以上,对“一般人”不合理的要求,对我们是合理的,因为“We are the best”。
接下来,工作者会面临严苛的日常工作任务的要求与考验,这包括很多甚至是过量的工作分派,工作中又有严密的工作流程控管、高标准的结果检查,还要求工作者有“全人”观念。“全人”指的是工作不是分段切割,工作者要从工作的源头做起,一直到工作的完成,并检查结果。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工作中的“高负荷训练”,这不只是知识、能力、技术,更重要的是体能、工作能量;某些时候,会分给工作者数倍的工作量,限期完成,要考验工作者的“终极工作能量”,而每个人都要不断地突破这种“终极能量”的纪录,这就是工作中的高负荷训练。
雷霆手段的训练,大概需要快则一年慢则两年才能完成,能通过雷霆手段考验的人,通常会成为未来的主管人才,而通不过的人就只能成为一般的工作者。
雷霆手段的待人态度有一个关键的前提:你要用同样标准自我要求,你必须是最好的、能力最强的、工作最投入的、自我训练要求是最严格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你的雷霆手段将整个成为全办公室最大的笑话。
在雷霆手段之后,我用人态度的终极篇是菩萨心肠,如果只有雷霆手段而缺乏菩萨心肠,是不会获得团队的认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