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职场怪圈(1)

第六章、职场怪圈

我改变不了环境我也不改变自己,我要用我的正直和向善影响环境

然而,给我致命一击的还不是妻子的背叛。我回厂里后,销售科的唐科长已经被免职了。但后来发生的事情是我始料不及的。新换上来的两个胡科长,一个大胡,一个小胡。大胡是正科长,是原来的厂党委办公室主任,人老成稳重,绝不像唐科长那样不拘小节;小胡是副科长,过去在车间里当装配工,后来在供销科当了两年的供销员,企业改革,供销科一分为二,提拔为供应科的《职道》感动下一代,影响未来副科长。小胡比我小两岁,少年得志,企业深化改革又提拔为正科级的销售科副科长。大胡科长在家坐镇,人很随和,对下属是否遵守上下班时间,是否在上班时间到别的科室去吹牛聊天,到市场买菜,公出是否游山玩水,他一概不闻不问,但对一些细节问题却很注重,甚至耿耿于怀。我和刘南北后来在哈尔滨南北农机企业联合体订货会上又签到几千台柴油机的购销合同没有引起他太大的兴趣,引起他关注的是开完了订货会,你邰勇夫为什么与刘南北兵分两路,没有一道回厂?还有你邰勇夫为什么给北大荒垦区的客户拍加急电报,除了业务上的事还加了句:“请向某某处长致意。”我一再说明那某某处长是我老同学,现在是直接管那家客户的上级领导。大胡科长说:“这就更不应该了,给客户拍电报是公事,给老同学致意是私事,公私不能兼顾,这是原则问题,要注意影响。”

小胡科长由副科级的副科长提升为正科级的副科长,与我和刘南北较上了劲,张口闭口:“你们外省组没一个行的。”刘南北听了没有任何反应,像没听见一样,我听了马上反驳:“外省组一个也不行,那两三万台柴油机的合同是你订的?”

那天,为了准备参加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厂里召开销售工作会议。赵厂长在会上提到我,说:“邰勇夫在销售科干了3个月,尚无成绩,再给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再无成绩,就调离销售科。”

我气坏了,这是怎么回事?赵厂长也会突然信口开河?按我以往的脾气,当时就会站起来大声抗议,但我忍了。几天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刘南北安慰我:“小邰,有许多事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我说:“不行!我要把我们外省组3个月的工作写份总结,汇报给厂长、书记、工会主席、总工程师、销售科长,咱们不能不明不白的,有成绩就是有成绩!”

刘南北说:“有了成绩都是领导的,以后引以为戒,别再玩命干就是了。”

全国农机订货会赵厂长亲自出马,销售科、供应科、配套科、计划科几乎倾巢而出,还从车间里临时抽去几名全厂最漂亮的女工,内燃机厂一支前所未有的浩浩荡荡的销售大军开拔了。销售科的大胡科长仍在家坐镇。我这位负责外省业务的推销员出人意料地留在厂里。我整日翻弄着一大堆来自全国各地邀我在全国订货会上面谈的电报、信函而坐立不安。刘南北这次去了,但他的任务不是在订货会上拉业务,而是为这支由赵厂长率队的销售大军做后勤,比如排队订火车票,找宾馆订房间。临走时,他哀哀地望着我:“我劝你一句,工作别太积极了,适可而止。不然,人家还以为我们有什么路子可得,其实我们能得到什么呢?连句表扬的话都没有!”

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这样清闲,上班没人管也没人问,装模作样地看会报纸、喝杯茶,消磨一会儿时间,然后就上四楼和搞技术的伙伴们闲聊天。四楼的科室,在我来此工作一年的时间里已经调整了三次:研究所、工艺科,二者合一为技术科,然后又一分为二为设计科、工艺科。据说这是由于企业改革上边要求不断深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工艺科现在有6名老工程师。杨工,1966年昆明工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搞热处理工艺的,每天趴在桌子上看武侠小说。陈工,1965年南京航空学院毕业的大专生,搞冲模夹具的,每天趴在桌子上鼾声如雷。卓工,1964年哈尔滨军工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搞金属切削加工工艺的,每天唯有卓工忙,忙什么呢?在办公室桌上不断地调整姿势,全神贯注地搞与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毫不相干的篆刻。据说卓工搞篆刻很有成绩,曾获得过全市篆刻比赛特等奖。最惹人发笑的是徐工,1962年毕业的老中专生,一身肥肉,体态臃肿高大,屁股底下的椅子被他压得“咯吱咯吱”直响,随时都有可能散架,他一不喝茶,二不看报,三不打盹儿,整日坐在那里无休止地左右轮换着挠两只肥胖的胳膊,那挠痒痒的动作特轻且特慢,我相信那绝对像隔靴搔痒般不会有任何感觉。从贵州大山沟里的军工企业调来的总工艺师兼工艺科科长的关工,因为推广工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得罪了一大批散漫成性、懒惰成性的人。向厂长打他小报告的人与日俱增。现在他工艺?长的职给免了,只挂了个总工艺师的空衔,和我一样整日无所事事,下了班就玩麻将,晚上在外边挑灯夜战,而且选在人来人往的厂大门口,一战就是大半夜。逢人就说:“你知道姜太公吗?姜太公钓鱼用直钩,意不在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