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去过国内一些大的知名企业,知道在国内很多制造业企业也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这两年可谓风靡一时,算是比较时尚的管理方式,估计方云义也是在跟风。不过杨耕内心并太不认同这种做法,他隐约觉得这和人性中某种东西有些冲突。不过这又被很多国内大企业的老板冠以 “增强执行力”的名义,成为很多企业趋之若鹜的管理方式。
田云舒放下茶杯,一字一句的说道:“方总,你说的对,实际上那条黄线就是信息化,你的这个规定就是管理。没有黄线,你的这个管理要求就不会有效的执行。没有你的管理规定,再多的黄线也是形同虚设。”
方云义又沉默了一会,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意思是信息化即是对管理手段的扶助,也是对管理流程的固化。但是管理本身还是管理者自己的事情,不是信息化所能代替的,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
田云舒脸上又恢复了灿烂的笑容:“您说的太对了,我刚才说只要从管理的角度理解信息化,所有的困惑都会豁然开朗,尤其是对您这样一位管理方面的专家来说。信息化和管理的关系其实永远都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而管理的目的最终是由您来确定的。”
方云义微微点了点头,对田云舒的话表示赞同。低头在本子上记了一下,杨耕不清楚他赞同的是信息化和管理的关系,还是“由您决定”这四个字。回头瞄了一眼李富强,发现他正在凝神听着田、方两人的对话,不时地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脸上露出专注的神情。看到这些,杨耕彻底放了心,因为这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肯定会对李富强在心理上产生影响。尤其是方云义对瑞和的态度,一定会影响到李富强对瑞和的判断。
两人的谈话开始渐入佳境,方云义接着说道:“田总说得对,利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有很多地方的确需要改变了,不过老企业,很多事情积重难返,改变起来难啊,方方面面的阻力都有。”
老田接口道:“是啊,改变总是很痛苦的,何况利民这么大的企业,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势’到了‘事’就到了,‘势’不到‘事’就永远到不了。”
杨耕隐约感觉到老田应该是抓到了方云义身上的某种东西。但是一时又想不清楚是什么。
方云义合上本子,双眼注视着田云舒:“你说的前一个‘势’应该是造势的‘势’吧?”
“方总说的对,不过很多时候也是天时的‘时’,有时候‘天时’也是造出来的。”田云舒笑了笑,答道。
方云义端起茶杯,但是并没有喝,而是专注的看着,表情有些复杂。“田总,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大势所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努力排除,对不对。”这句话与其说是问田云舒,倒不如说是自言自语。
杨耕明显的感觉这句话应该是有所指,但是还是有些模糊。侧头看着老田,仿佛想从老田脸上读出答案。
田云舒收起脸上的笑容,眼睛直视着方云义。郑重的说道:“的确是大势所趋,企业向前走就不得不如此做,必要的时候,不换脑袋就换人。”
听完老田的回答,杨耕彻底明白了方云义的想法。暗暗自责了一下:自己的反应太慢了,竟然没有立刻想清楚。如果今天换成自己主谈,还真可能有麻烦。
方云义没有立即接口,而是低头喝了一大口茶,然后把真皮本子放回老板台。脸上少了一份凝重,多了一份轻松。“田总,你现在还看毛选吗?”
田云舒一愣,觉得这个问题有点突兀:“曾经看过,不过研究不深。”老田搪塞了一句。
“我这有一套,送给田总了。”方云义起身从书橱里拿出一套精装的毛选,田云舒赶忙起身,杨耕和赵世友都有些后悔竟然没给方云义带件礼物来。老田好像没有这种感觉,安之若素的接过书,重新回到沙发上。
正午的阳光有些刺眼,天气却依然干冷,李富强执意将老田等三人送到了车上。老田热情地和李富强握手告别,轮到杨耕的时候,老田、赵世友已经钻到了车里。杨耕并没有急于走,他还有问题问李富强。李富强显然也有些意犹未尽。
“杨总,你们田总真是见过大世面的,我还没见方总这么认真地和人交流过。”李富强笑呵呵的说道。
李富强显然对这次会面很满意。杨耕也放了心,接口道:“你们方总才是厉害人物,每个问题都这么尖锐,看来是下定决心了。这对你下一步的工作可是非常有利啊。”
“是啊,是啊,谢谢田总。”李富强连声说道。
“李部长,你是方总亲自点将负责信息化的,我看方总对你是非常重视,你是不是生产口上,唯一得到高升的?”杨耕试探着问道。
“也不是,生产部长调到采购上去了,质检部长听说也会有变动。”李富强随后说道。
“采购部、质检部也归马总分管?”杨耕觉得自己应该是猜对了。最后确认道。
李富强答?:“采购部是另外一个副总,质检部归马总管。”
汽车开出利民大院的时候,杨耕轻声对老田说道:“我确认了一下,方总在逐步调走马总的人。”老田点了点头,笑了笑,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