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商界巨头们无一不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惨烈竞争淘汰中浴火重生的。但是,千万不要乐观地认为自己的企业一定有幸存的机会。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由于当地企业未能领会到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最终在倒闭大潮中无一幸免,使得西方商业巨头成为最后的赢家。
看看拉丁美洲的今天,规则被掌控,资源被掠夺,利润被瓜分……你能想象,就在20年前,这里也曾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吗?当经济危机终结了拉美的“奇迹”与“神话”之后,留下的只有数不尽的悔恨。
今天的中国企业正站在这样的战略十字路口,明天是拉美还是欧美?我们何去何从……
2008年,一场冠名“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海啸在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还未弄清“次贷”为何物时便已席卷全球,气势汹汹地直扑中国而来。
可事实上,次贷危机的爆发只是偶然,无论有没有这个雪上加霜的冲击,中国民营企业的日子都已经很不好过了。
改革开放30年,造就了新中国第一代的民营企业家。当问起自身成功的原因时,多数人会把原因归结为自身的努力或者天赋,却忽略了时代趋势的影响。
很简单的一个比喻,2006至2007年的股市就是这样一个趋势,在这样一个趋势的影响下,就算是街边卖茶叶蛋的老太太进股市也多少会赚一点。同理,2000年以前的中国,创业成为一种时髦,多少初高中毕业的年轻人毅然决然地下海经商,成为中国第一批“先富起来”的成功者。可是成功者们没有想到的是,牛市不会永远继续下去,随着灰熊一声吼,首先被套牢的就是老太太们。
中国的企业家们迷惘了,中国的企业家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熊市”,他们突然发现,成本怎么也压不下去了,销路怎么也打不开了,价格怎么也升不上去了……一句话,钱怎么也赚不到了。
2008年上半年,在次贷危机尚未全面爆发的早春时节,仅官方统计发布的数据中,就有6.7万余家年营业额500万以上的民营企业倒闭,而全国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企业总数当在此百倍以上。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实早在危机毫无征兆的5年前就已露出苗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力成本在上升,参与游戏的竞争者在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加大……可众多的企业家们却像温水中的青蛙,完全没有意识到大难临头,依靠着各种手段压缩成本,降低价格……忍耐着,希望能熬过这段苦日子。
没想到,日子越来越难过,苦日子不但没有到头的迹象,反而随着危机的爆发而变本加厉地袭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金融风暴的影响会减弱,但是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状态不会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因为在短期内,人力成本的上升、竞争者的增多、人民币的升值都是趋势,都不会逆转。
援引一句“股神”巴菲特的话来形容今天的民营企业家再合适不过: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