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距离,让爱情保鲜

你是如何处理和爱人之间的关系呢?是把对方紧紧拴在身边?还是给彼此一些自由空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读读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一个女孩问她的母亲:“在婚姻里,我应该怎样把握爱情呢?”母亲没说什么,只是找来一把沙,递到女儿面前,女儿看见那捧沙在母亲的手里,没有一点流失,接着母亲开始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纷纷从她指缝间泄落,握得越紧,落得越多,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沙子已所剩无几。 ■

手上的沙子握得越紧,它流失得越快,夫妻之间也是一样。爱如流沙,越是想要紧握,越是散落一地。越是想要挣脱,陷落越深。要让彼此有一个自由的空间,那会使你的婚姻生活更加的完美。

想想看,你欣赏一幅油画的时候,太近了看着不大像画,太远了像画又看不清楚,只有不远不近,恰到好处,才能看出“效果”。两个人之间的相处也是这样,要保持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

德国著名的黑格尔派美学家费歇尔说:“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够美化一切。”

恋爱和婚姻中的男女,彼此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由的私人空间、拥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事业。在感性的爱情里也不要忘记留存一点理性的生活空间,不要试图去主宰什么,因为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成为他人的傀儡 。

当先生晚归时,妻子不需要,也没有必要问他去了哪里,或为什么回来晚了。你给对方越多空间,你们就越紧密地在一起。你们容许彼此越多自由,你们就越亲密,不是亲密的敌人,而是亲密的朋友。不论怎么爱,都应该留给彼此一些空间,不然,爱,就会变成桎梏了。

一对恋人,天天厮守在一起,重复着同一套生活模式,难免不生出厌倦乏味的感觉。正如赫尔岑所说:“人们在一起生活太密切,彼此之间太亲近,看得太仔细、太露骨,就会不知不觉地,一瓣一瓣地摘去那些用诗歌和娇媚簇拥着个性所组成的花环上的所有花朵。”

适当的距离和空间,有利于保持夫妻间的神秘感和新鲜感。美国、日本的社会调查表明,每周见一次面的夫妻感情最好,关系最稳定,让相互的爱情在若即若离、不冷不热中久远维持。

两个人各自保留一定空间,这不能视之为对爱情的不忠,这是一种相处的艺术。相互深爱得两个人就像两只相互依靠彼此取暖的刺猬,远了,温暖不到对方;近了,会被对方身上的刺扎到。两个人都要学会慢慢调整距离。

■弟弟对姐姐抱怨说:“姐,我又和女朋友闹别扭了。”

“为什么呀?这些日子不是挺好的吗?”姐姐一脸的诧异,“前些日子不是好好谈了吗?又怎么了?”

“前几天,我和她在路上碰到我的一位女同学,我就和同学笑着挥了挥手,一句话都没说,她就生气了。我就不明白,碰见熟人,我只是打个招呼,就不行……”

“哦,你女朋友吃醋了。”

“为这吃醋,忒不值得吧?”弟弟自嘲地说,“对了,还有一件事,让我特恼火。”

“什么事?”

“手机短信,那天她非得要看我的手机短信,看完后就火冒三丈,对我大嚷大叫,和我吵得天翻地覆……”

姐姐打断了他:“手机短信怎么了?”

“不就是我手机里的短信女的发的多点嘛,其实根本没什么事,她就是不依不饶……” ■

这样的事情,在年轻情侣之间太常见了。或许是因为太在乎了,怕失去。但,这就是爱吗?爱不是简单的占有,不是要占有对方所有的空间,让对方无自己立脚之地,所思所想所为都由自己来控制,那不是爱。你是在找亲密爱人,不是在找机器人。

如果你懂得距离之美,就请留给彼此一些自由的空间,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学会用心了解对方,留给对方属于自己的空间,让对方能够在那个空间里自由的畅游,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不要太束缚对方,否则的话会出现逆反心理,得不偿失。对待感情,两个人之间,彼此都有空间才不会那样局促无奈。

情侣间不仅要保留空间的距离,也要保持心理上的距离。爱情的安全线,恰恰是看不见而不摸不着的心理距离。有些时候,真的就是这样,夫妻双方因为爱而彼此走近,近得恨不能不分你我。于是走进婚姻,长相厮守。此后,彼此的距离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拉开,亲密有间。

几年前,有好几家报刊上曾经刊登转载过一个关于“他为什么离婚”的报道,说的是一个记者与其妻离婚不是因为她不好,而是因为她太好了,好得对他百依百顺,俯首贴耳,一丝不苟地与他保持一致,他故意找茬与她吵几句都吵不起来,她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使他腻烦不堪。也就是说,他一心想同她拉开一点心理距离,可就是拉不开,最终只有索性甩开她。

两个人之间相处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要想让爱情长久美满幸福,那就不要每天盯着看着防着握着,各自保留心中的一块自由活动的绿地,让对方有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和适度的自由的生活圈。还是那句话,有距离才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