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来,何欢刚从深圳回来的时候,何达是执意让何欢住到他家里去的,但他拗不过何欢,只好同意何欢住到了那座大大的新房子里。房子已经完全装修好了,很豪华,也很艳俗,但对于这些东西,何欢现在已经完全不在意了。她只是买了一张很廉价的床和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就搬了进去。
何欢还给自己买了符合现在身份的衣服,都是几十块钱的,最贵的羽绒服也超不过两百块钱。把这些都安排好了以后,何欢就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周博把何欢安排在了市博物馆。在这个新环境中,何欢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没有人了解何欢,包括她显赫的婆家,小有名气的父亲,以及辉煌的过去。在博物馆中的这些同事的眼中,何欢只是一个容貌还不算丑的妇女,唯一和别的妇女不同的,就是她新近死了丈夫,并且没有孩子。
在何欢的家乡,这个经济还不算发达的城市,博物馆还属于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工资、待遇都很有保障,又没什么事可做,很清闲,而且在这里上班又不需要什么专业、能力,所以在这里工作的几乎都是各级领导的女性亲戚。不可否认,这里是一个无聊的、养老的好地方。
何欢就被分配在了一个最清闲也是最无聊的部门,专门负责记录、管理博物馆里收藏的珍品的库存账。具体工作就是,管理着一个账本,并且在上面记录博物馆里的收藏品的增加和减少。算上何欢,一共有五个人在管理着这本账,可事实上,这本账由一个人来管理,都显得人力资源浪费。先不说这个博物馆完全没有市场化,所以里面的藏品几乎就根本不会增加或者减少,即使偶尔增加、或者减少了一件,那也是轰动全市的大事,报纸、电视台都会全方位报道,让你想忽略它都难。把这些现状总结起来,得出的结论就是,何欢和她那四位同事每天都无事可做。
何欢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浑浑噩噩地生活着。她的生活单调而一致,每天早上坐公交车来单位,晚上坐公交车回家。中午午休时间太短,就在办公室里,靠一块钱的包子或者是两块钱的盒饭来打发午餐。时光就在她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慢慢流淌着。
她来了很长时间,才分清了眼前的四个同事都是谁,在这之前,她们在何欢的脑子里一直就是甲、乙、丙、丁。
这四个女人的年龄分布在二十八至四十四岁之间,也难怪何欢分不清她们,她们的共同之处实在是太多了:容貌普通,学历不高,没有一技之长,人都不算聪明,都是因为家里面有个有些权势的亲戚。她们一分配工作就来到了博物馆,所以,她们的人生经历都非常的单纯。也正是这种单纯,铸就了她们坐井观天的特质,她们都非常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甲乙丙丁这四个女人和那些同她们一样乏味无聊的女人一样,只关心四个问题:老公,孩子,减肥和钱。具体说就是:自己的老公如何的出众,自己的孩子如何的优秀,自己怎么保持身材、护理容貌,自己怎么样的富有——在财富问题上,她们一贯只跟比自己穷的人比。
由此派生出来的,就是别人的老公如何的无能,别人的孩子如何的没有前途,别的女人特别的显老、身材已经完全走样了,别的女人的日子过得怎么的穷困潦倒。
再派生开来,就是议论那些女名人、女明星的问题。悠悠岁月,就在她们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攀比和议论中流走了,但她们倒是没有丝毫的惶恐和遗憾,这就是她们的生活,而且她们很适应这种生活,过得也很安逸、很满足,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