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契约精神养成,重在政府推动(2)

几年前,安徽阜阳市颍泉区委修了一幢酷似美国白宫的豪华办公楼,其中书记室里的红木家具便价值百万元以上。当时该县是国家级贫困 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几百元。置办者则是该镇原书记张家顺,即"白宫书记"张治安的父亲。张家顺被称为"颍上教父",曾和张治安轮番 担任该镇书记。当地干部李国福将其举报后不久,李国福及其几个亲属被该区检察院罗织罪名,予以逮捕。2009年初,李国福意外死在监狱医 院。检察院迅速作出鉴定结论,称其"自杀"。众多网民认为,他是被迫害致死的。

由于网民的揭发和《中国青年报》等传统媒体的披露,及李国福家属的进一步举报。几个月后,区委书记张治安及颍泉区检察院检察长汪 成被查办。有关方面通报说,张治安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举报人李国福及其亲属实施报复陷害,导致举报人李国福自杀死亡。

缺乏责任感的公务员必然会为人们所不齿,其受到撤职的处罚也是必然的。与之相反,那些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公务员则会得到人们的拥戴 ,会得到社会给予的更多回报。

2009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了向社会公开征集人民法庭庭训活动。截至6月20日共收到应征作品1773件。

经过评选,"公正、廉洁、为民"被确定为人民法庭庭训。人们认为,"公正、廉洁、为民" 的庭训内容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法院 "党的 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工作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人民法庭维护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和 职能,以及服务百姓、清正廉洁的职业要求,其理当成为全体人民法庭干警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法院在 人民法庭醒目处悬挂、张贴人民法庭庭训,引导和激励人民法庭干警,进一步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接受群众的监督。

孟德斯鸠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实,我国的许多法官早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公正、廉洁、为民"的 庭训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契约精神、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正义。辽阳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处处长朱宁川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称赞的好 法官。

朱宁川从事检察工作十几年来,始终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作为自己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允许由于自 己主观上的懈怠,导致工作上的延误或失误;也绝不允许由于自己言行的不检点,给检察事业带来任何不良的影响。

2007年,在侦办辽阳市某监狱专案时,朱宁川和同事遇到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晚间办完案回家多次被人跟踪。他和 同事外出取证,车灯被人砸坏。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动摇他深查此案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