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将带来中国新一轮结构调整(5)

第二个就是国有困难企业的政策性关闭、破产。这主要是要打通困难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使得优胜劣汰的机制能够发挥作用。这项工作2008年是最后一年,从2009年开始这项工作将结束。第三个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明确、管理主体明确。同时,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样就优化了对国有大企业的外部管理系统。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构成了前一段时间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性的工作。而下一步的工作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之前的改革成果,能够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第二个方向是进一步推进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

下一步国企改革需解决八个方面的问题。李兰:从未来的发展看,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有哪些?邵宁: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有八个方面。第一方面的工作是进一步收缩战线,我们现在并没有安全退到位。这里面又包含了三个内容:一是原先我们所形成的优胜劣汰机制是有局限性的。前一段我们主要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解决困难企业的退出问题,但政策性关闭破产有很多限制。如国有企业可以引入,集体企业不行;国有企业中工业企业可以引入,非工业企业不行;即使是国有工业企业,大中型企业可以引入,小企业不行。所以,政策性关闭破产实现的困难企业退出,只是实现了一部分。其他企业同样有退出市场的问题,但是政策不能涵盖。所以,现在遗留了一批该退没有退的企业,数量还相当大。所以,下一步我们在政策性关闭破产结束之后,对这批企业应该再进行一次清理。二是要实现退出方式的有效转换。前几年主要是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退出,2008年是最后一年,2009年后这个政策就不能用了。以后仍然会有一些困难企业需要通过破产退出市场,就只能依据新的《破产法》操作,依法破产。这样一个退出方式的转换能不能实现顺利的衔接,现在还看不太清楚。陈代华:而且这里面还有几个问题是比较难解决的,比如职工安置问题,就比较麻烦。邵宁:这里面大概有两个问题:一是职工安置费的问题,政策性关闭破产是先用资产变现支付,不足部分财政兜底,实际是政府支付职工安置费。二是操作问题,政策性关闭破产是一种政府行为,依法破产更多的是司法行为,两者能不能衔接好。收缩战线第三方面的内容是国有经济仍存在于一些不重要的行业和企业,有一个继续退、继续收缩战线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体制上要创新。体制上创新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股权多元化,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几年的主要操作方式是上市。我们大概有一个判断,竞争性国有企业最终的体制模式很可能就是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所谓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就是没有集团公司,不带存续企业。现在一些中央企业做到了整体上市,比如说中交集团就是整体上市的典型;其他企业在上市的过程中,至少要做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并逐步创造条件实现整体上市。整体上市的企业完全应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运作。实际上它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为今后国有企业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创造了条件。整体上市之后,国有资产已经资本化了,流动性非常好,以后再需要进行调整,通过资本市场就非常方便了。二是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问题。国资委现在正在进行董事会试点,我们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原有的体制是一把手负责制。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一把手负责制不是一个完善的体制,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办法形成制衡,实际上是一个人说了算。尤其是一些重大决策,如果一个人拍板,风险相当大。为了改变一把手负责制,我们进行了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的试点,改善董事会构成,向董事会派出国资委直聘的外部董事,而且要占一半以上。现在看,决策层和执行层初步实现了分开,决策的质量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