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心态”使企业家承受了更大的压力(1)

强烈的“圣徒心态”使企业家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访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

访谈对象:彭凯平

访谈人:李兰

访谈特邀嘉宾:韩铁林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总经理

访谈时间:2008年12月27日下午14∶00

访谈地点: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中国面临“三千美元心理阈限期”,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关系和道德偶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传统社会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当代企业家的心理压力和人情负担较重,官本位文化、传统道德文化以及“圣徒心态”给企业家带来了很大压力,民族情怀与国际化之间的矛盾给企业家带来很大挑战,中国企业家要改变“重硬不重软、重行不重言、重义不重利”的现状。

企业家的六大心理误区:自我判断、自控人格、自我赋予效应、自我直觉、确认误差、沉淀成本。

行为经济学是探索心理、社会与文化的因素对经济行为影响的科学,关注更多的是经济学不关注的或不能解释的经济行为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行为经济学提供给我们一个创新的机会和捷径,这也是中国学者能够对心理学和经济学作的独特贡献。

中国面临“三千美元心理阈限期”,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关系

和道德偶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李兰:彭教授,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变革和经济体制的渐进转轨,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给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压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8年的年度调查显示,企业家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大,参加调查的5920位企业法人代表中,认为“压力很大”的占343%,比2007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来的最高值。请您从您的专业角度谈一谈,随着我国这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哪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这个冬天有多长——2009•中国企业外部环境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2009

强烈的“圣徒心态”使企业家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访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

彭凯平: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心理学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有科学根据和科学规律。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三千美元心理阈限期”,它指的是当一个社会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社会动荡比较激烈,而且贫富差距非常明显,最有可能爆发社会冲突。中国2005年的人均国民收入是2400美元,2007年是2700美元。如果考虑到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目前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的心理阈限期。在这个时期,有几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传统价值观念已经不匹配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中有很强烈的封建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且我们对集体主义精神有一种误解,总以为它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精神。其实集体主义精神在原始社会就存在,它是一种大家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互相致富的概念。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互相依存关系发生了改变,现在是工业社会市场交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