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过冬”至少要准备三套战略方案
——访清华大学战略系教授金占明
访谈对象:金占明
访谈人:李兰
访谈特邀嘉宾:姜俊贤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访谈时间:2009年1月15日下午15∶00
访谈地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中国企业从销售致胜的时代进入了战略致胜的时代。
企业家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明智地选择战略,要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并与企业战略相配套。
金融危机让中国的企业家学到更多东西。
企业“过冬”至少要准备三套战略方案。
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
企业家要学会如何学习,对于“战略”还需要有更深刻的理解,面对危机的时候不要惊慌无措,要成为“智慧”的企业家。
中国企业从销售致胜的时代进入了战略致胜的时代。李兰:金教授,在当前扑朔迷离的经济形势下,不少企业家们感觉进行未来战略规划及制定2009年度计划有一定的困难。作为研究企业战略的专家,您认为当前如何思考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金占明:首先介绍一下企业战略的四个层面:一是网络层战略,就是两个大的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问题。这些联盟包括技术的联盟、市场的联盟等。联盟中的战略包括企业如何选择联盟以及在联盟里选择什
这个冬天有多长——2009•中国企业外部环境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2009第二部分专家学者访谈企业“过冬”至少要准备三套战略方案访清华大学战略系教授金占明么样的姿态等问题,这是企业最高层的战略。二是公司层战略,就是指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和经营领域。过去没有网络层战略的说法,最高层就是公司层战略。第三是事业部级战略或者说业务层战略。一个大公司有很多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要确定在选定的业务领域里怎样与对手竞争。最后是职能战略,每个部门为了完成上级目标需要确定自己的策略,像市场部的营销策略、人事部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财务部门的投融资策略等。李兰:中国企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视和有意识地制定企业战略的呢?金占明:我国引进“战略”的概念是在1992年左右,当时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始开设工商管理课程,但企业有意识制定战略的还不太多,大概到了1995年,一部分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制定企业战略了。这是一个随着理论的逐渐推广和企业发展而渐进的过程。李兰:也就是说,“战略”思想进入中国总共也就十五六年的时间。那么这些年来,企业战略理论和实践在中国都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金占明:如果从战略管理研究的角度看,虽然说我国在1992年才引进“战略”的概念,但是中国战略管理研究还是要更早一些的。我认为中国的战略管理研究大概可以分成这样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78—1983年,可以称之为“战略管理缺失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我国企业绝大多数为国有或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完全按照国家指令进行,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如何销售都由国家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只限于企业内部,不存在市场竞争。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最基本条件,没有经营自主权的企业不存在也不需要战略,战略管理研究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这就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的战略缺失,理论研究一片空白,从而使战略管理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的起步都要比西方更晚一些,并且明显呈现出实践比理论研究快一步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