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唯一有能力独善其身的国家(5)

中国可能是全世界众多国家之中唯一一个有能力独善其身的

国家。李兰:面对这场危机,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提出经济增长“保8”的目标。对此经济增长目标你是乐观呢,还是有所保留?项兵: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的,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对全球最重要的贡献。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对经济增长率超过8%还是很有信心的。李兰:这个信心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项兵:政府手上有很多刺激经济的“杀手锏”,特别是对许多内需型行业仍没有放松管制,比如电信行业。从经济结构角度看,2007年服务业占中国GDP的41%,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0%,美国则高达82%。从长期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战略转型角度看,服务业与内需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方面,如果政府能够逐步放松对医疗卫生、电信、金融等行业的管制,包括引入更多民营企业参与行业发展,那么我相信中国经济的内需性增长将是爆炸性的。从这一点来讲,我对中国能够抗衡全球经济危机是充满信心的。我认为,中国可能是全世界众多国家之中唯一一个有独善其身能力的国家。李兰:前段时间国务院推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这些措施中,您认为最大的亮点是哪些?项兵: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是真正关心民生工程,关心弱势群体。第二是比较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是高度关注环保,体现了政府一直强调的科学发展观。如果以上三点能够顺利到位,可以为中国在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王治安:这与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是高度吻合的。很多改革或者是政策的出台早在议事日程之上,现在是不是可以说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正好是时机加速促进早在议事日程上的改革。项兵:该走的路是要走的,尤其在环保方面我们欠了不少债。比如部分地区虽然GDP有比较大的增长,但是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我觉得现在是时候强调不仅要重视GDP增长,同时应把环保提到更高的议事日程上,这是一件大好事。王治安:不光是重视GDP数字的高低,也应该重视GDP的质量。项兵:其实全球的高级管理人才在选择是不是来中国进行工作的时候,他们最主要的顾虑之一就是我们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李兰:关于这次基础设施投资,您有些什么建议?项兵:我最近研究的课题之一就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对能耗的影响。你看一下美国模式、欧洲模式和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应该说是能耗最高的,我们在选择发展模式的时候可能相当多地考虑了美国的模式。欧洲模式在能耗上相对少一些。而能耗最小的又达到发达水平的生活方式,日本可能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

中国企业未来几年的最大挑战是道德底线和价值危机。李兰:您认为未来的五到十年中,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项兵: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价值危机”。举个小例子,几个月以前我得了哮喘,到区一级的中心医院看病。医生首先是止住我的哮喘,下一步就是希望把所有药都开给我。这就是价值取向,如果价值底线出了问题,这不是学习西方的核心技术、管理创新、流程再造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好好反思。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打过很多“擦边球”。在今天日渐成熟的商业环境下,如果这种心态、这种作风不转变,“大厦”就会一夜倒塌。对此,企业家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要发自内心改变自我,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有了底线认同,我们才能谈价值取向。最近两三年我做了一些阐述“中国企业为谁而战?”这值得我们反思。30年改革和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我们今天有必要反思。我认为在未来五年、十年最大的挑战是价值链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中国花N年时间在全世界创造的商誉可能受到重创。李兰:您说到这让我联想到这次“三鹿奶粉事件”,想听听您的思考,这个事件对中国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项兵:其实早在2007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宠物食品中,就发现了三聚氰胺。此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测设备,都无法检测出这种成分,因为,相关检测机构此前根本不可能想到,竟然有企业会将三聚氰胺加入到食品中。“毒奶粉”事件极大地重创了在“中国制造威胁论”之后中国企业苦苦维系的中国品牌形象。在以进口中国食品为主的日本,很多商店已经将中国食品下架,75%以上的日本市民发誓不再吃中国食品。在韩国,食品医药监管局宣布在中国制造的10款食品中检出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