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由启动内需直接带动的产业,比如说建筑建材、原材料等,2009年上半年就可能见效。这些产业至多到2009年终,可以恢复到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我们说所谓的正常状态,就是它的市场价格应该回归正常。但是,这一轮刺激内需的政策对于出口导向的外向型产业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因为我们无法启动国际市场。陈代华:我认为这次危机实际上也给我们调整产业结构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把一些落后的产能给淘汰掉。邵宁:这一轮大规模的危机,必然会带来中国经济新一轮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一部分产能会被挤掉,这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不同的产业要淘汰掉的能力比重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企业是不是真有竞争力,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了。形势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好像差别不大;真正形势不好的时候、困难的时候,企业受到的影响是大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企业应对危机的策略也不同。
这一轮调整中,企业应选择增强核心能力的研发或并购。李兰:那您觉得,什么样的企业在这一轮调整中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邵宁:我前一段时间接触到一些世界知名的好公司,发现它们实际上受的影响不大。为什么受的影响小?因为它们的产品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就是别人做不了的。所以,虽然其也面对着一个市场萎缩的问题,但是由于它的产品很难被替代,所以它萎缩的幅度是有限的。它们的问题主要是融资困难的问题,银行不敢给它贷款。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的状态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它们认为这次危机是个机会。举个例子,比如GE(通用电气),它的产品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实业产品,包括航空发动机、环保设备、水处理设备等,它在这一块受的损失很小,因为它的产品基本上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它的市场萎缩程度就很低,价格下降幅度也很低。当然,GE也完不成原定的利润指标,但是绝对不会“伤筋动骨”。第二块是金融产品,但GE的金融产品有一个特点,就是金融与实业是配套的,比如它在卖航空发动机的时候,同时提供给卖方信贷。而且它是用做实业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去管理金融产业,没有参与衍生产品的创新和销售,所以这一块受的损失也有限。李兰:具体来看的话,GE目前都采取了什么行动来应对这次危机?邵宁:据GE的伊梅尔特讲,GE现在是蓄势待发,要在危机中采取“进攻性”的战略。他们现在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是保企业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信用评级越高的企业,融资渠道越多、融资成本也越低。最近我们去GE美国培训中心参加培训,看到他们在做这方面的宣传、主动与社会沟通,就是为了保持GE的3A信用评级。第二是积聚现金。实际上这个问题在中国不存在,因为中国的信用体系正常,好企业从银行贷款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