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美国就难以对症下药,从而会使金融海啸进一步恶化。现在,国内外不少有识之士对这一点已经表示出了担忧。这次金融海啸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了一些直接冲击,但是这些冲击相对有限。更广泛而深刻的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实体经济方面,这些负面影响已经由沿海扩散到内地,由出口行业扩散到其他行业,由中小企业扩散到大企业。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这造成大量农民工返回流出地,我国经济增速在2008年第四季度明显下滑,当季度GDP增幅只有68%。因此,我国在2009年面临的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形势十分严峻,防止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除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世界贸易增速放缓也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2004年,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进口增幅曾达到24%,之后就逐年回调了,2005年回调到16%,2006年大概是10%左右,到2007年就下降到10%以下了。所以说,就算没有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贸易的这种回调趋势也表明我们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正在紧缩,这必然会制约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金融海啸,再加上世界贸易已经进入回调期,因此我国经济受到的负面冲击比预想的要更大。李兰:也就是说世界经济贸易本身的回调和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冲击,中国经济增长由此出现了放缓趋势。现在大家最关注的就是经济增长会放缓到什么程度。卢中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上升期大体为3~4年。这一轮上升期可以从2002年走出1998年以后的经济低迷期算起,到2007年达到119%的峰值,共持续了6年,比以往几次延长了2~3年,持续时间之长是罕见的。在这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从稳定性角度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10%~12%之间,最近两年连续高于11%。尽管其间出现过局部地区和行业的投资过热,国家随即采取了总量紧缩和结构调整并举的宏观调控措施,但并没有伤及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得以保持。从协调性角度看,支持经济增长的基础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例如粮食连续五年丰收;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现合理变化,2005年和2007年消费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略大于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由于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波动的内在规律,持续一段时间的上升期达到顶点后自然会进入回落期。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开始小幅度回落,2008年前三季度继续呈现回落态势,这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进入下行通道。不妨把回落期视为“休整期”。毕竟,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节能减排降耗的形势相当严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仍然迟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不够理想,有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例如在产业构成中,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因此,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一些,进入“休整期”,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有利于为解决这些矛盾创造比较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冲击,再加上我国经济增速本身也在周期性回调阶段,两者叠加会使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较大。如果宏观调控措施力度不够或不及时,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要保持在8%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国政府已经迅速地、力度很大地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并且还会根据形势需要加大政策力度和加快实施进度,因此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高于8%是很有希望的,我个人认为甚至是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