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最有效的措施(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长的危机是1980年~1982年,也就两年的时间,因此这次经济衰退很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所以我的看法是这个“冬天”将会比我们预想的要长。这次经济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而不是一般的周期产物。但对于亚洲而言,“冬天”很长,但“冬天”不会太冷。亚洲以实体经济为主,亚洲人储蓄率较高,抵御危机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扩大内需也成为亚洲国家的共识,这也是中国解决这种经济危机的最有效的方法。李兰:从目前来看,金融危机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曹远征:以前我说过金融危机真正结束需要过三“关”:一是“止血关”。从目前来看,“血”似乎已经止住了,但问题是胳膊上的血止住了,大腿上又开始流血了。因为最近我们观察到,金融危机有从住房贷款向与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相关的证券化产品蔓延的趋势。如果金融危机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将会造成企业效益下滑,企业贷款违约率上升,导致危机升级。二是“治病关”。前不久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达成共识——需要“治病”。但现在只是在为全球经济做“体检”,要等到2009年再次召开峰会时才能开出“药方”。三是“康复关”。我刚才说了,目前市场上对金融危机最乐观的预计是“V”型调整,预计一两年就能恢复正常,而悲观的预计是“L”型调整,持续时间会在十年以上。所以说这次危机持续的时间恐怕会很长。

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快实施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张和平:曹老师,您刚才说到的三个板块以及它们形成的特殊循环,实际上也意味着全世界经济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一种平衡被打破了,下一步必须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产生下一个平衡,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参与到下一轮平衡的建立中去,并尽力谋求自己的利益。曹远征:所以我说这次危机是既有“危”又有“机”。先说“危”,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旦全球经济结构失衡,在进行结构调整的时候,如果各国都“自扫门前雪”的话,那么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糟。举个例子,1929年经济危机以后,各国都开始竞相进行贸易保护,但是后来德国不干了,德国人说要争取生存的空间,结果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面对当前的形势,世界各国一定要同心协力,坚持走经济全球化的道路。这一次在华盛顿二十国峰会上,中国提出的主张实际意味着四个不变:第一是全球化的趋势不能改变;第二是市场经济机制不能变;第三是美元的地位不能有太大的改变;第四是国际经济合作格局不能改变。这其实意味着全球化的问题只能靠全球化来解决,而且还要靠市场机制来解决。所以二十国峰会期间,尽管“药方”没有开出来,但是有几点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一点共识就是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是解决全球问题的最重要的一个方向。李兰:这些共识如何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推动力量,或者说具体操作上可采取哪些措施?曹远征: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要作调整:一是传统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的需要,需要作一些调整。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