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们将邀请你思考、询问、反映,并在某些情况下,还要与其他人进行主题讨论。当然,跳过这些章节,并在需要时再回来看看也并无不可。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仔细阅读这些章节将会让你受益。
从公司或生活中选择一个领域开始行动,然后获得突破从而取得收益,这对你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也许你所选择的领域并不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许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如你对公司制度僵化的抱怨,或者执行新计划的困难,以及工作和生活中总是不乏小冲突等。
但这也像你从来没有重视的承诺一样司空见惯,就像每年的新年愿望,年年许愿,却年年都没有实现。但如果你问自己“我为什么总是纠缠于眼前的问题”时,你将发现,根本原因就在于——执行。从这个角度来说,你所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问题,而以下各章节中你将会得到许多启示。
第一大法则:人们所采取的行动是与事态的发展相适应的。
第一法则回答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尽管在这方面有数不尽的书籍、理论和模型,但它们大都是只解释原因而并没有清楚指出如何去操作执行。一方面,第一法则将给本书以后的章节起到一种杠杆作用。因为一想到我们将要开始做点什么,就一定会让我们充满激情。另一方面,当其他人做事时,我们总是怀疑,“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那样做是没有意义的!”但当我们身临其境,真正体会别人所处的环境时,我们又将会发现我们的怀疑并不一定正确,而别人所做的其实是完全正确的。有些人总认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都是一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容易对别人的行为产生偏见。
“发生”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指的是超过我们主观经验和理解的事情,也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从你自身的理解而产生的事实。事实上,你的理解本身就是这个世界对你所产生的影响的一部分。“情况如何发生”这一问题包括你对过去(事情发生方式的原因)和未来(事情的趋势)的看法。
尽管有很多事实说明了事情为什么以现有的方式发展,但比起事实将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来说,这些事实本身的意义是微不足道的。我们的第一条法则不认同我们对行为的常识性认识——某些人在特定情况下之所以会去做特定的事情,仅仅是因为他们当时所具备的常识。
第一条法则能改变行为的潜力来自它和另外两条法则的关系。在这里预先提一下,我们会在另外两章说明,“事情发生的方式”及他们相互的表现是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来改变的。
在不同的情况下,那些有智慧的人总能占据上风,这就是客观事实和我们认为的事实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之间的显著区别。我们不是说这个世界“虚无缥缈”,我们只是想说明我们的行为与这个世界对待我们的方式有关系,而不是与事情发生的方式有关系。
当人们在工作中彼此相关,尤其是他们在处理同一类事情时,他们似乎很容易产生现实幻觉(reality illusion)。如果想知道什么是现实幻觉,那么现在请想想你不喜欢的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对其怀有多年积怨的人,然后在脑海里找出几个可以形容此人的词汇。
你可能会说“自私”、“固执”、“油盐不进”、“不知好歹”,你可能会赌咒发誓这些都是千真万确。但是请注意,你的描述只是这个人对你的影响而已。人们就是这样,从来不会从影响的本身去分析,人们看到的仅仅是影响的表现方式。
设想一下:人们在背后如何评论你?或者用本书里面的理念来说就是,你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可能是“固执”、“油盐不进”、“不知好歹”,也可能是其他评价。想想这些背后的评价,我们就会明白,相较于自己对其他人的影响而言,我们知道得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