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执行力的关键在哪里?(11)

0阶段开始于2001年的秋天,主要组成人员包括7名家族成员和公司董事会的其他7名成员。首先开始的是和所有的参与者进行一系列深入的个别谈话,接下来整个公司开始进行为期3天的调查,这个调查以突破的三大法则为基础。这个活动使每个人,以及作为整体的集团,都能通过各种方式把有关他们个人和集体的那些隐藏着的和不了解的盲点说出来,从而使这些问题都浮出水面,并真实展现在众人面前。结果正如史蒂夫承诺的那样,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业绩会有大幅提升——在人们感到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在刚开始的时候,想要让人们说出那些剥夺了他们自由空间的黑暗面和隐藏着的问题并非易事。这需要部分参与者鼓足勇气,也需要部分行动促进者明确意图。

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解人们的抱怨所在上,人们一致的问题是对企业原领导人去世的遗憾和怀念。人们的弦外之音是“如果他在,我们就可以找到下一步的计划了”。在第一天结束时,没人敢确定会否有所成就。正如他们所言,“这毕竟需要很多年的努力”。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某个预料不到的时刻,人们突然发觉情形大不相同了,那些一直萦绕在心中的念头忽然清晰起来。接着,人们开始发现自己对公司和他人的看法及意见其实无根无据,而且往往是一种曲解,于是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各种情况。他们开始假设有一天公司的荣耀不复存在,他们不再是行业的领头羊时,又将何以自处?因为这是可以想到的事。接下来他们就只有学会如何在新环境下生活,而且他们将必须尽力挺过这段痛苦的时光。而在0阶段来临前,一切都只是尽在不言中。

本章的重点是:让那些尽在不言中的话语发出声音,以便为创造新事物腾出空间。如果此阶段没有任何进展,那么这个建在新基础的楼阁将让人们不得不去选择新的公司发展方向。第三章会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新的空间创造崭新的事物。

史蒂夫利用了几种方法将人们没有说出的心里话挖掘出来。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他展示了“骗局”的结构并邀请他们把自己的境况套入这一“骗局”之中。

在人们说出心中抱怨的同时,公司的动向就发生了转变。设“骗局”的目的就是在别人毫不察觉的情况下发挥作用。揭开一个“骗局”却像是禁酒令期间,你在一家伪装成饭店的酒吧前面挂起一块牌子,写上“此处卖酒”,但正面交锋永远不会有好结果。

集体抱怨的范例

抱怨:他们可没有前任总裁做得好

固化的处事之道:容忍、悲伤、孤

独、孤立

后果:

认为“我们”正确,“他们”错误;

对自己团队逃避“他们”统治的做法自认为是正确的

组织代价:权力有效性全要素生产率业务可行性士气

从上面的事例人们可以看到,普劳斯集团怨声载道的未来已经被白底黑字写下来了。

回到你面临的挑战,如果你向其他受影响的人揭露此“骗局”,会有什么后果呢?此“骗局”会失去作用,就像普劳斯集团发生的情况一样,你需要尽快找出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