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改写已经默认的未来(2)

这种转变是如何产生的?是伯恩斯开发出的某种领袖气质吗?是他建立起来的关系吗?是他实施的开发计划吗?

纵观历史,一些非凡人士创造出的结果总是会让其他人迷惑不解。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追随者都达不到他们的成就,这就使得他们的努力更加与众不同。

我们花了几年时间研究伯恩斯和BHP新西兰钢材公司,尤其是伯恩斯这种领导离开后所继续发生的那些情况,因而本章的目的是让更多人能看到他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从中学到的是:工作绩效的显著提高总是来自发生在人们身上的形势的改变,这也是三大法则所倡导的。

第三大法则:着眼于未来的语言会改变事态发展的方向和人们面临的处境

第三大法则依赖于一个基本区别:语言使用有两种不同方式。第一种是描述性的——用语言描述或表现事物现在或曾经的样子。描述性语言优秀与否的判定标准是:它是否准确地描述了这个世界,人们是否以正确地方式看待这个世界。描述性语言通常用于回顾过去、发现趋势,以及预测未来。

描述性语言实用且重要——就如同尝试着不带地图在纽约市游走,或者不用菜单点餐。如果外科医生无法描述即将对你所做手术的步骤,或者你的股票经纪人说不清你的投资组合,你的感受会是如何?

描述性语言有其自身的限制——你无法仅仅通过描述过去和现在来创造新东西。使用描述性语言去谈论未来,总难免要局限在基于过去循环和当前事实的预测之中。

当结果好得出乎意料时,巴巴多斯集团很受鼓舞。在我们研究的所有形势中,人们交谈和交流的方式不是描述性的,且预测也很少或没有。人们总是构想出不太可能发生,但却是人人愿意相信的未来,人们以我们所说的“基于未来”的方式交谈。

基于未来的语言也叫做生成性语言。这种语言拥有创造新未来、构建愿景,以及消除阻挡人们预见未来障碍的强大力量。它不描述形势是如何发生的,而是改变其发生的方式,它通过重写未来做到这一点。

未来的力量

现在,我们能更加深入到未来——生成性语言从哪里来、维持它的力量是什么,以及如何用语言改写它。

金钱能让你幸福吗?这个问题能让你看到未来的力量。大多数人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但原因却更为复杂。举两个家庭的例子。第一个家庭原来的年收入为20万美元,第二个家庭原来的年收入为5万美元,但到了第二年,两个家庭都会有10万美元的收入。结果,第一个家庭不见得会快乐,而第二个家庭却会很快乐。为什么?因为让你快乐的不是你今天拥有的实际金钱数额,而是你期望自己会拥有、相信你会拥有的金钱数量,因而相信或者担心你会拥有的金钱数塑造着你此刻对金钱的感受。第一个家庭也许会削减开支,甚至可能卖掉房子;第二个家庭却反而会买一个更大的房子,去度假,并买一辆新车。

在这个例子中,一条公理变得一目了然:人们迈向的是他们所预见的未来,而非他们某一天会实际得到的未来。除非人们做出某些偏激的事情来改变他们的方向,否则他们便会走向他们的默认未来。我们所指的默认未来并不是必然未来——例如衰老和最终死亡——而是在我们的经验中即将发生的事情,无论我们是否过多地考虑它。

默认未来包括我们的期待、恐惧、希望和预测,这些本质上都基于我们过去的经历。过去发生的事件担当预测的角色,并赋予我们默认的未来。

当我们采访BHP新西兰钢材公司员工,请他们描述作为个人和团体的默认未来时,得到的都是一致的画面:工厂会关闭,经济影响将压垮这个小社区,一些人将不再工作而靠福利救济为生,其他人则会离开,再也不回来。公司员工也将会通过马尔科姆·伯恩斯来进行斗争、威胁罢工和加强工会力量以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