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执行力的关键在哪里?(9)

哈佛商学院:协商、组织、市场单元

在哈佛商学院,由6个学者组成的小组在迈克尔·延森的带领下,研究和教授一些新理念,比如在许多案例中,他们都讲述了有些公司是如何自断财路的。以他们的话说,他们是相关研究领域的“异类”。但他们之间彼此忠诚、相互合作,并通过参加其他研究团体来提高他们的声誉。例如,马斯特被邀请加入某个研究团体时总是欣然同意,因为他对掌握一个新出现的学科领域很感兴趣。

在做了许多年“异类”之后,商学院给他们一个成立正式院系的机会,这需要他们创建明确的使命宣言、一个研究日程表,以及一个吸引和发展新教师的项目。延森希望这个团体不仅仅是成为正式的院系——他追求的是一种公开和尊重的文化,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他希望它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成为学术界少有的标杆和典范。

延森告诉我们:

我们曾经被困在泥潭中,因为多年来“异类”团体并不是正式组织的一部分。现在他们要成为哈佛商学院里面一个被正式认可的院系。我们虽然有过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但我们不确定我们是否真的愿意成为一个正式的院系,因为我们曾经很享受作为异类投掷智慧手榴弹的乐趣。

当这个团体在1997年遇到史蒂夫时,他们把最初两天内要一起超预期完成的众多任务列出来。团体中的大部分人,包括一个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无法完成这些目标。

在会议上,史蒂夫要求每个人都列出长久以来的抱怨——开始探查未曾表达的话。然后他邀请人们说出这些怨言——把他们带入一个倾诉的王国。这的确需要一些勇气才能打开心门并说出未曾表达的话。短暂的沉寂之后,人们就开始了不停地诉说。索尔特是第一个说话的人,他说延森是他的朋友和同事,他对延森的工作非常尊重。然后他淡淡地一笑,继续说:“迈克尔有时候任性,不听别人的劝。”他说话的样子仿佛在表明他描述得非常准确。

史蒂夫指出,这些发自他们内心的抱怨并不能算作是对任何事情真正的描述,即使这些抱怨是真的。这里所发生的是:

索尔特:你说我的抱怨不是真的是什么意思?我信任迈克尔,但是他任性,不听劝,不信你尽管去问别人啊。

史蒂夫:马尔,这就是你对迈克尔的抱怨,对吗?

索尔特:是的。

史蒂夫:抱怨的本质就是,有些事情并没有以它本应有的方式存在着。

索尔特:对,迈克尔也许没有那样任性,他也可能会倾听。

史蒂夫:你对迈克尔的抱怨,只是你对他的评价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迈克尔。

索尔特:是的,这是我对迈克尔的评价。

史蒂夫:它是一个真实的抱怨,但并不是对迈克尔本质的真实描述。

索尔特:噢……(长时间的停顿)我不知道。

考虑到天已经晚了,史蒂夫说:“请晚上再思考这个问题吧,好吗?”

第二天早晨,索尔特笑着走过来,看来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我整晚都在考虑我们的谈话,”他兴奋地说,“你是正确的。这仅仅是一个固执的抱怨!我意识到有好几次迈克尔显然是愿意倾听劝告的,所以如果他不愿意听,我抱怨再多也无济于事。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