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改写已经默认的未来(3)

日本普劳斯集团的默认未来是:该公司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总是充满积极的驱动力。后辈虽然会竭尽全力,但缺少前辈的指引,所以公司最终会失去其动力,慢慢丧失其重要性和赢利能力。也许还会继续维持下去,但公司昔日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普劳斯集团的员工通过争论和消极怠工走向他们的默认未来。

对于第一章中提到的龙茗公司,其默认未来是冲突,包括工会间的相互斗争和管理层斗争。艾滋病、暴力犯罪及矿难导致的死亡难以避免,并让这个集团充满着无尽的忧伤。龙茗的员工通过争取更多资源和罢工来处理他们的默认(几乎是确定的)未来。

默认未来是过去发生的事情重复通过描述性语言的投射才形成的。如果没有描述性语言,人们会尝试与未来抗争。但诡异的是,这样做却反而让默认未来更可能发生。记住:无论我们反抗什么,都要坚持到底!

注意:默认未来与事情过去发生的方式联系很大。除非我们采取行动——除了与我们看见会发生的未来抗争——否则,它便会成为默认设置。无论我们如何不喜欢它或者努力抵制它,它都会发生。

基于未来的语言的影响力

基于未来的语言投射出的新未来能取代人们看到的未来。它并不改善默认未来,而是取代它。于是,未来就从默认的变成本书作者沃伦·本尼斯所说的虚拟未来(invented future)。

基于未来的语言让某个历史时刻成为转折点。本杰明·富兰克林被认为发明了美利坚(American)这个词。这样,他就可以把13个交战的殖民地变成一个国家。他的言词取代了当时大多数政治分析家预言的必然情况——殖民地将永远不会形成一致的声音。当马丁·路德·金说 “我有一个梦想”时,他就是为别人创造了梦想,并取代了种族隔离这个默认未来。

富兰克林和金的听众看到了一个不从属于默认未来的新未来。最终,随着富兰克林及后来金的言词根植于美国人的意识,人们发现自己被指引到新的未来,并用行动使之成真。人们进入的未来发生了转变,他们的行为也改变了。

当那52个人撰写并签署《独立宣言》时,一个国家的未来得以创立。虽然这份文件的作者并没有描述一个新的未来,但当他们宣布一个新国家的未来时,他们就是在与过去断绝,是独一无二的社会经验的开端。(把这一事件荒诞化:想象如果这些开国元勋将这份文档命名为《独立说明》,会有怎样的影响。)今天,美利坚合众国就是200多年前那52个人所创造的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丘吉尔的演讲转变了英国人的抗战方式。而在大西洋的彼岸,罗斯福广为人知的“炉边谈话”重塑了美国人对战争的看法。事实上,丘吉尔或罗斯福并没有让人们对当时的情形持更加积极态度,因为人们都很清楚现状的残酷,但当时的领导者却创造了一个在困苦的薄雾中显现胜利的未来。丘吉尔和罗斯福并不只是在对国内平民和士兵进行暂时的激励,他们在言谈中创造的是一个值得步入的未来,尽管前景并不明朗,过程也颇多风险。之所以说基于未来的语言是生成性的,是因为其拥有创造之前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能力。

丘吉尔和罗斯福的激情和决心远远超越了励志演讲。励志演讲只能短暂地激励听众,之后一切仍然照旧,激情也烟消云散。励志演讲会让人们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受到启发,但这些感觉却取代不了人们正在进入的默认未来。

创造新未来的行为能取代任何原有的默认未来,它具有持久力。

现在转而考虑你的绩效挑战。回想你所处的情景,注意到你毫不费力就能回忆起的往事。这是因为你内在的声音在描绘它们,并根据发生过的事情来预料它们是否会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