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廉价?恶搞?DIY?出路在于创新

当走进手机市场时,那些极富创意的山寨手机保准让你眼花缭乱:宝马、神六、福娃、中华烟等各种造型的个性手机五花八门,800万像素及6倍光学长焦镜头的拍照手机、具有验钞功能的手机、视频手机、可以防身的手机等各种功能的手机频频现身市场,有些甚至可以根据顾客的任何要求量身定做……山寨手机所做的这一切,难道都只是恶搞?不,那是实实在在的创新!

华为在一份对山寨机的研究报告中对山寨机精神给予极度褒扬:“山寨机极具创新意识,不怕丢脸,不怕低利润,把能实现的功能都实现,想方设法地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即使你没有的需求,也给你创造出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的确,山寨手机的诱人之处就在于其永不消亡的创新精神,从各种或大或小的地方寻求最独特的创意。

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综观当代企业,惟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先提出和建立了创新理论,他在自己的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毁灭是表象和手段,创造性是实质和目的。创新,是找到一种从未出现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采用新的组织形式,等等。

20世纪末期,“创新”一词开始引入我国的科技界,形成了一系列的新提法,如“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创新的说法涉及各个领域,甚至渗透到企业内部。1997年,原国家经贸委确定了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1999年12月,原国家经贸委又确定了第二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这些试点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其中,海尔集团一段时间之内一直保持着平均每个工作日推出一个新产品的良好势头,其销售收入1995年仅占世界500强末位企业的1/19,而在1999年,则提高到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