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供应商,其拳头产品Windows 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占有了从PC机到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务器的广阔市场,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公司在Internet软件方面也是后来居上,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箴言:“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可见,微软的巨大潜力已经渗透到软件界的各个方面,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
将微软作为山寨企业的代表,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震惊,甚至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认为笔者是在哗众取宠,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微软的成长过程,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在早期成长的岁月中,甚至在长大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微软都是模仿方面的典型代表,而这也一向是微软的特点和长处。微软一直都是技术上的跟随者,而不是创新者。
在电脑刚诞生不久,就有人自编了一套QDOS,它借用了基尔代尔的CM/P操作系统的构想和名称,不过当时的程序员对拷贝他人作品还不以为然,微软则支付7.5万美元,把QDOS连人和产品一起买下,改名为MS-DOS,并转手倒卖给IBM,开始了自己的飞黄腾达之路。
后来,Netscape推出浏览器,当时微软并没有重视,直到Netscape占据80%的市场份额时,微软才如梦初醒,立即调整战略,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将Netscape一举打败,微软也由此转入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平台。
微软的模仿之处难以计数:Windows的图形界面是模仿Apple和Xerox的。Word是模仿Wordstar和Word Perfect的,Excel是模仿Lotus1-2-3的……就连MSN Messenger、MSN Spaces、MSN Desktop Search也是跟随别人的概念才开发出来的。
毫无疑问,微软是市场的最后赢家,2004年其市值已达2790亿美元,仅次于通用电气,排名全球第二;在品牌价值方面,无论是《商业周刊》还是《财富》杂志都将微软排在第二,分别估值达650亿美元和1031亿美元。
但微软似乎又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对手:IT巨头都想摆脱微软的“控制”;消费者都在抱怨微软的东西价格太高;还有来自各国政府对微软产品安全性或多或少的戒备,其中最实质性的就是一个个反垄断诉讼。也因此,微软成为最具争议性的商业赢家。可同时,谁也无法否认微软的成功:股东有非常好的回报,客户能用到最先进的产品,其技术引领着产业的发展。其中,技术创新是关于微软争议最大的一个方面。微软说自己是技术创新,而外界很多观点却一致认为它是一种“技术跟进战略”。很多技术其实最早并不是由微软提出的,比如浏览器,最初是由Netscape公司开发的,并催生了互联网热潮。但后来由于微软的迅速跟进,Netscape公司一步步丧失市场领地,最终只能把微软告上法庭了事。
虽然是跟进,微软却最终成为浏览器的技术领导者。微软的这种做法引起极大的争议,但它无疑是在商业规则以内夺取更广阔市场的好方法。其实,一个产品是否能在市场上获胜,技术的先进性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带来价值,得到客户的认同,这也是微软成功的主要因素。
在微软,从来就缺乏主动创新的传统,也不会去主动创新。但是,微软模仿、吸收和“污染”他人原创技术的能力却炉火纯青。事实上,纵观微软的发展史,微软更擅长的是模仿和做一些局部修补、改进工作。以微软的Office产品为例:纵观过去30年间Office产品的发展,虽然微软在Office 6.0之后连续推出Office 7.0、Office 97、Office 2000乃至最新的Office XP,但实际上在电子表格及图表制作之后,激动人心的变化几乎没有。而微软一再想对Office的数据集成进行修改,并且也对一些小问题做了些改进,但并没有完全解决Office中最关键的集成问题,直到其近期提出了研发中的Office 12。
软件业从诞生起,就具有开放的传统。但是,微软改变了这个传统,并为软件业的发展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可以说,今天软件业的许多游戏规则都是微软自己制定的,微软也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功者必然有其成功的理由与秘诀所在。微软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企业,肯定也有其与众不同的成功策略。事实上,总结微软的成长之路,可以得出“六字”策略,那就是“先模仿,再打压”!
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景的Netscape浏览器曾经一度主导网络浏览器市场,尽管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学生的业余作品。但由于后来微软大打免费牌,借助网景的创意开发出IE浏览器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捆绑,网景的浏览器市场开始大量流失。微软的这张免费王牌不但奏效,而且促使网景公司的发展每况愈下,以至于到1998年年底时被美国在线(AOL)并购,而微软也因此惹上了反垄断的世纪官司。如今,微软的IE浏览器市场占有率高达96%,在全球浏览器市场稳居霸主之位。
如果微软只会一味模仿,没有自己的创新,那它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微软最大的特点是从他人那里(或许是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许是用户的建议和反馈)获得构思,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创意,开发出功能强大、简单易用、界面美观、人性化的产品。从模仿他人到被人模仿,微软的成功正好充分说明了山寨精神对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