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面试(13)

口齿清楚地回答问题,是体现思想的最好表达方式。只有思路清晰的人,才会独立地完成工作,这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 2008年12月5日 神 侃

当招聘官问了一个你不知道的问题或者你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是直言不讳地告诉招聘官不知道,还是瞎编乱造呢?或者,当招聘官问了一个你非常“拿手”的问题,你是简单、扼要地回答,还是开始与招聘官一通“神侃”呢?

不管你想怎样作答,无论如何不要瞎编乱造。因为,招聘官阅人无数,他对语言的敏感程度比一般的人高。与其因为瞎编乱造给招聘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倒不如诚诚实实,在做人上得到好评。我们的先人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任何一个人,谁也不可能是一本“百科全书”,所以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相反,对于知道的问题的回答比不知道的更是“五花八门”了。如果恰巧招聘官的“时运不济”,遇到一位“话唠”,那么招聘官可就“倒霉”了。对方进入“亢奋状态”,打开“话匣子”开始进行“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的“神侃”,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吹牛”。“真不容易,招聘官终于问到我非常熟悉的领域了,如果我不尽心将我知道的‘悉数道来’,那我就辜负招聘官的‘一片真情’了。”于是乎,开始有的也说,道听途说的也说,最后收不住闸,没有的“创造出来”也要说。每每遇到这样的人,你要想截住他的话根本不可能,你只有拿出全身的忍耐力让他把话说完。他不礼貌可以,你不礼貌就不可以了。因为,招聘官代表着公司的形象!

可能有人以为一般能够“神侃”的人,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其实不然,有一些年轻人也“热衷于神侃”,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让人没有插嘴的余地。这样的人很难通过招聘官的面试关。

从心理学角度讲,不断地说话的人是在用“唠叨”的方式调节自己的心态平衡。如果你不让他说,时间久了他就会生病或者产生其他的异常行为。如果你碰到一个愿意“唠叨”的人,最好就让他“唠叨”下去吧!如果自己是用“唠叨”调节心态平衡的人,那么在面试之前最好在家里尽情地“唠叨”够了,见了招聘官你就不要再“唠叨”了。这样可以给招聘官留下一个好印象,为了自己能够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做点儿努力吧!

■ 2008年12月6日 丢三落四

有的人很粗心,平时就丢三落四,在面试时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习惯。我们在通知面试时一般都会告诉面试者带一份个人简历,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能来面试,所以很少提前将面试人的简历打印出来。但是,经常有人没带简历。有的没带简历的人,带来了U盘,可以在现场直接打印出来;可是连U盘都不带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你问:“没有通知你带简历吗?”对方会回答:“我忘了。”如果你继续问:“你应聘的是什么职位?”“我不记得了。”如果还问:“你了解了我们公司吗?”“由于昨天比较忙,回到住处已经很晚了,而今天又出来得很早,所以没来得及了解公司。”天啊!一问三不知。也许这样的人每天疲于奔命在各个公司之间面试,所以既没有时间将自己的材料准备好,也没有时间了解自己应该了解的事儿。这样难免就让人觉得丢三落四的了。

忘带简历还只反映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如果在面试继续进行的过程中,招聘官需要一些新的材料来了解情况的时候,他不是手忙脚乱地找不到材料,就是说忘了放在哪里了。假如你是招聘官,可想而知这样的面试会是什么结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