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给自己一枚快乐的钥匙(10)

助外界的力量,依靠科学的方法,拥有一份平和、快乐的情绪,抚平心中的陈年旧伤,重拾生命的激情。

知足人生更快乐

粗茶淡饭未必不香,布衣茅屋也不一定就是清贫。只要明白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就能以快乐的心态,享受平淡生活中的天长地久,平常日子中的花好月圆。时常知足,才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是一切幸福和快乐的源泉!永不知足,在利益面前没有止境,一味去满足个人欲望者之所以后果可悲,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客观方面的荒漠不可逾越,这种失去理智的作为,是快乐的生活离其越来越远乃至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小镇上有一家五金店,生意一直不错。这家五金店的老板从事这个行业,已长达20年之久,但是他却不太擅长会计业务,从不用账簿。只是简单地把支票放在一个棕色的大信封里,把钞票放在烟盒里,把到期的账单放在票插上。

一天做会计师的儿子回家,翻看桌子上堆放的账单,皱起眉头对父亲说:“爸爸,我帮你做个现代化的记账系统吧,你这样很难核算成本和利润啊!”父亲摇摇头说:“我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着呢!你爷爷是个农民,他去世时只给我留下一条工装裤和一双鞋。后来我来到城市,奋斗了几年,终于有了这家店,后来娶妻生子。如今你们三个都学业有成,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我和你妈住在不错的房子里,还有两辆汽车,我现在不欠人家一分钱。你想想,扣去那条工装裤和那双鞋,剩下的不都是利润吗?”

知足者不做非分之想。对于他们来说,无病无灾即是福泽,不痛不痒便是幸事。

知足自有知足的快乐,何管别人如何看待?但生活中许多人恰恰总是跟别人比来比去,结果越比越怨气冲天,烦恼难耐,快乐早抛到九霄云外。究其原因,是忘了知足。

尹一直心情不好,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充满了怨恨。他已无心按部就班地工作,总是为没评上职称愤愤不平,为领导不重视他的工作而怨气冲天,为集资的楼层不好而懊恼,为能力不如自己的同事获奖而发火,为年底快到手的奖金单位又决定不发而牢骚满腹。他总觉得自己需要什么生活就不给他什么,人们也在疏远他,好像他是一个随时要爆发的“牢骚炸弹”。

好友阳实在看不下去他这样生活。有一天在阳的家里,阳开导他说:“我知道你不欣赏阿Q,一心要做生活的强者。可是,你知不知道,咱们的老总,当他是一名普通工人时,天天下班后把所有人的自行车擦得锃亮;好几次分房,他都把好楼层让给了别人;就是现在当上老总,年薪50万,他也没有高枕无忧,是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抓紧空闲时间读书,提高自己。这些你能做到吗?做不到,就过你平常人该过的生活,知足吧。”尹把阳的话回味了好几天,终于意识到知识就是一种快乐,从此,他调整了心态,开始重新对待生活。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过什么样的日子,知足常快乐。强者之所以是强者,恰恰是因为他们能够享受过程中的艰辛。如果你耐不住重要的过程,就不要整天幻想着天上掉馅饼,更不要怨天怨地,让烦恼像病菌一样,永远缠绕着你。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活得快快乐乐的,然而,如果在人生的历程中把欲望设定得太高,认识不到愿望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适可而止是一种理智;或者对自己已经得到的,不去珍惜,这样的人肯定快乐不起来。在利益面前没有止境,一味去满足个人欲望者,之所以后果可悲,是因为客观方面的荒漠不可逾越,自己却偏要拼命往里钻,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失去理智的作为,是快乐的生活离其越来越远乃至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而知足不仅是快乐的源泉,知足而乐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不以利自累”的人。

梁从诫先生1949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8年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云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