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演练】
【案例】通过动作控制主动权
应聘者长篇累牍地描述自己过去的成绩和成就时,面试官一边听一边将简要记录的动作停了下来,前倾的身体往后靠,细微的放松姿态能够给应聘者以暗示:你说的已经够了,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你说得再多也没有很大的意义了,我不会很注意听了。这个时候应聘者会试图提供一些新的信息,来重新引起面试官的注意。
【案例】通过语言控制主动权
大纲的问题是:
你在大学这四年当中做过的哪件事情是最让你觉得自豪的?
调整后提问方式:
你在大学这四年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很困难的事情,最后是怎样克服的?能详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分析】
考察项目的目的没有变,可是应聘者的临场表现却需要面试官对提问方式做出改变。应聘者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介绍他的成绩,如果再问提纲上的问题,可能导致他旧话重提、啰嗦重复。
当然,也有可能有些应聘者比较被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面试官尽量鼓励他去发言。面试官可以不断地肯定应聘者的表现:“你做得非常好。”或者仅仅是用微笑和鼓励的眼神,在面试冷场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短暂的停顿。这个反应给应聘者的信号就是:面试官还想听到更多的内容,他觉得还不够。这个时候应聘者自然会积极起来。
三、细节把握
车轮法可以说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面试方法,在不同的面试环节,可以引入多种面试技术。因此车轮法在操作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要按照标准行事。总体来说,不管每一轮面试采用的是什么技术,其基本目标都只有两个:尽量消除面试官个人因素的影响;让应聘者展示真实的能力水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整个面试的过程,就是面试官与应聘者的一场博弈。面试官要从应聘者所展示的信息中辨别出真实和有效的信息,以此来判断应聘者的能力素质与应聘岗位是否匹配,面试官在向应聘者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透露过多的引导性信息,因为应聘者就是根据自己对应聘职位的理解,以及他从面试官那里得到的隐含线索,去尽量地迎合面试官,提供他认为有效的信息来引导面试官做出判断,如图4-4所反映的面试官与应聘者的角力。
图4-4面试官与应聘者的角力
通过图4-4的展示,我们可以发现在应聘者的答案中,总是会包含或多或少的引导性成分,而如果面试官受到了应聘者的引导,那么,整个面试就会走向另一个方向,从而偏离面试的主题。根据这个示意图,面试官需要努力
避免引导应聘者,同时防止被应聘者引导。
关于面试官怎样在面试的过程中尽量防止引导别人和被别人引导的细节,前面的章节已经有一些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本章节要论述的重点就是,根据车轮法的程序特点,面试官应该如何绕开引导的陷阱?
第一步:与前一轮面试的面试官沟通,考察前一轮面试的信度
每一轮面试完毕以后,面试官都需要将自己的面试评分表交给面试团综合审定或者交给下一轮的面试官作为参考,但是面试评分表仅仅是面试官评定的结果,而面试过程有没有出现引导的现象,还需要面试官之间相互沟通。如果前一轮面试过程中有多名面试官,那么面试官之间可以互相评定是否有引导性的情况出现,同时估计引导性的问题对应聘者产生了多大影响,在下一轮面试中是否需要适当地修正。如果只有一个面试官,那么面试官也可以做一些自我评定,同时给下一轮面试提出一些建议,如提出需要进一步证实的问题、需要重点考察的素质等。
第二步:设计修正的方法
车轮法相对于其他面试方法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在面试中出现误差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下一轮面试当中进行修正调整。
如何对上一轮面试的影响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