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领导经常抱怨公司的生产成本太高,那么到底高在哪里呢?是原材料太贵?还是人工成本太贵?如果经过划分,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其实成本并没有过多地花费在原料和人工上面,而是更多地花费在间接成本上,比如请了一大堆间接人员、用了很多统计分析人员、公司盖了大楼……如果我们没有把成本这样进行划分,根本就不知道高在哪里,至于怎么降低成本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还有一种划分成本的标准:第一个叫做实际成本,即实际上所发生的历史成本;第二个就是直接成本,即与产品真正有关的部分;第三个叫做标准成本,即同行做相同的产品需要多少花费。
比如生产椅子,同行做一张椅子成本是80元,我们做是100元,这就表示我们比同行的生产成本多花了20元。进一步分析,在这100元的成本里,直接成本是60元,间接成本是40元;而同行80元的成本里,直接成本是60元,间接成本是20元。在我们的100元的成本里,比同行的80元成本多了20元,而我们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比例(60∶40)是不是很合理,就是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了。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单价呢?这是因为:
第一,和别人讨价还价的时候能够拿出科学的证据。
F公司与日本三菱钢铁公司合作,将毛坯钢拿去加工,希望能将毛坯钢FOB的M港离岸价格降低为每吨146美元。在与日本三菱谈判时,三菱的一名职员一边手拿资料,一边开始做成本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贵省是不产铁砂的,你们公司的铁砂主要来自于美国东部的巴尔迪摩,其原产地出厂价格每吨是××美元;
“你们走的是美国太平洋铁路,从巴尔迪摩送到旧金山,每吨运费是××美元;
“你们认为过太平洋可以用便宜的船,我们调查的结果是,贵公司用的是韩国的‘韩进海运’,所以每吨运费、保险费加上起吊费等是××美元;
“那么到了M港下船的时候,我们把M港的赞助也查过了,应该再加××美元;
“听说贵公司手上有五六百部自己的卡车,所以按照成本计算,从M港拉到工厂的运输成本是××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