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的少女时代
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罗伯特斯(即后来的撒切尔夫人)出生在英国伦敦西部的格兰汉姆市一家杂货店主的家中,格兰汉姆也是另一位著名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家乡。罗伯特斯一家过着俭仆的生活:没有花园,没有浴室,也没有室内卫生间。玛格丽特是笃信宗教的父亲阿尔弗雷德·罗伯特斯和做裁缝的母亲比阿特里丝的二女儿。
小时候,玛格丽特深受父亲宠爱,他试图通过女儿的卓越成就实现自己的雄心。玛格丽特很像她父亲,因而商人兼州议员和兼职卫理公会传教士的阿尔弗雷德宠爱玛格丽特,决心将她塑造成能使自己理想得以实现的人物,他让她明白她能做到自己所希望的一切,从不以性别因素对她加以约束限制。
阿尔弗雷德·罗伯特斯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但深谙世事、深明道理,因此玛格丽特对他言听计从。他嗜书如命,不断追求知识,这一品格传导到了女儿身上,他们会一起到图书馆选出两本书看一星期。他努力将她培养成他未曾有过的儿子,塑造成一位“领头而不从众”的女性,他塑造她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维多利亚式的整体观。罗伯特斯从不接受“我不能”,“这太难”之类的说法。玛格丽特崇拜他,多年以后还记得他的警告:“你必须自己拿主意,你不要因为朋友们的做法而去效仿,你不要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随波逐流……你要率众之先,而决不从众。”这种早年的教育成为玛格丽特以后发挥作用的因素,她那时面临的是从未曾被女人统治过的男人的世界,她必须在新的“不同的”环境中行事,这是一个女人必须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学会生存的陌生领地。她学习很好,成为如饥似渴的读者,在体育项目中也颇具竞争性。她在格兰汉姆女生学校时的校长说:“很小时,她便口才出众。”她的一位同学说:“她聪明,刻苦,在5岁时便庄重得像个大人。”
玛格丽特5岁时开始学钢琴,9岁赢得诗歌朗诵赛,在赛后校长表扬她:“玛格丽特,你真幸运。”玛格丽特直言不讳:“我不是幸运,我应该赢得。”作为一个好辩手,玛格丽特是高中辩论队成员,她也是学校里最年轻的曲棍球队队长。据她的老朋友玛格丽特·戈德维奇说,她是个好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她便能准确应用词汇。”玛格丽特认为父亲无所不知,10岁时便跟他参加市政会议,从那儿她感受了政治措辞的艺术性,玛格丽特高中时,罗伯特斯当了格兰汉姆市市长,这为她提供了政治领袖神韵的早期培养素质。
在父亲当市长后,由于兼任地方治安官,她有机会旁听各种案件的审理,使她对法律产生了兴趣。15岁时,玛格丽特中断了钢琴学习,专心学业,目的是将来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名牌大学。幼年时代的玛格丽特最大的兴趣是政治。在同学们中间,玛格丽特没有太多的朋友,她也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女学生。她最喜欢的活动是学校组织的辩论会,差不多每个题目她都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童年时代刻薄的生活,为造就日后的“铁娘子”创造了先决条件,尤其使她养成了一种严肃认真的性格。
玛格丽特是个庄重而宁静孤独的女孩,她从不去看电影、跳舞,因为这些享受在罗伯特斯家庭中是不允许的,这是她父亲教条式的宗教虔诚性所决定的。她早年努力和坚持不懈的事例,是她必须有4年拉丁语课程知识,才能获得牛津最好的女子学院萨默维尔的奖学金。她将4年课程并在一年学完,获得萨默维尔的半奖资助。在她到了牛津以后,她从不跳舞,仍然过着追求卓越成就的自律俭仆的生活,以符合宠爱她的父亲的期望。她父亲从小就教她不要迎合别人,常对他说:“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你自己要有主见,而且还要设法让别人跟着你干。”父亲的话在撒切尔夫人的幼小心灵里深深扎下了根。
从撒切尔夫人成长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她父亲的成就动机对撒切尔夫人的终身影响。经过努力,玛格丽特考取了英国著名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她志向本来是法律专业,可是却被化学系录取。在牛津,玛格丽特的专业是化工,但她用在政治活动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实验室的时间。牛津大学是世界名牌学府,也是政治家的摇篮,有着参与政治的传统,许多英国政界要员、首相都是这所大学毕业的。玛格丽特是保守党组织活动的积极分子,1946年被推选为保守党俱乐部主席,后来正式加入了保守党。她深受保守党的政治熏陶,十分崇拜丘吉尔首相,立志要做丘吉尔这样的人。但她也知道,在英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浓厚的国度里,一个女人跻身政界,在一个男人一统天下的领域获得一席之地是困难的。但这对于她来说,挑战既是刺激,也是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