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在实在的物中融入抽象的心理学概念(1)

●“反社会灯”

有杂音时,灯亮不起来。而只有安静如能听针落地时,它才会亮。

它抗拒声音,拒绝交流;它以自身明暗表达所捍卫的意向,是无声而少为人知的抗议,故说它“反社会”。

“反社会”只是设计者半开玩笑的创造。吸引我们的首先是它有趣,它能一反常理。所谓常理,即常见的声控灯告诉我们的,应该有声音;它却表明,不应该有声音。这不正是它的幽默之处吗?

心理学艺术化的眼光从此灯上发现了什么?首先是灯光与声音的结合。正如上面所说,它的反常态启示了我们,声音和光结合可以有两种方式。然后,是它尝试连接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在没有对话交流的环境下才发亮,这是对“反社会”隐喻。原来灯还可以这样来负载意义的。

∷ 延伸

我知道你会问,“什么时候能用到这种灯?也许只在图书馆之类的地方吧”。我们要学会用情境的方法来思考它的意义。这里尝试举例子:是否可以用它来训练孩子安静呢?孩子一胡闹灯就会灭作为惩罚,因为孩子怕黑;只有他乖乖地坐着灯才亮……我们还能从它之上延伸。基于声音和灯光的结合,有“反社会灯”,也会有“亲社会灯”,或者随不同人的声音变换颜色的灯。最好能由使用者来设定声音和灯光的关系。如此这灯就可用于聚会,当高潮来临时灯火通明。这里重要的是灯光与声音的结合,依此赋予意义。

“反社会灯”与“亲社会灯”的呼应就如同外向人与内向人,太阳花与含羞草。依此思路可以引领我们发现生活中无意忽略,但实际上缺失的物质形态。基于这样的缺失认识,进而按照人们的内心需求和目标创造出确实的物质形态,便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与文化。

关键词 声与光的两种结合方式 心理与物理的连接

 创造内涵更多样的灯,需要更丰富的素材。下面让我们拓展认识一下

灯还有哪些形态。

●激光

激光剑、激光枪、激光炮、激光雷达……“激光”能照明,但又远远超越光亮的意义。如需词语道出其品质,一个字将呼之欲出——“酷”。它炫,它独特,它蕴藏许多可能,围绕它是天马行空的幻想。

心理学艺术化眼中的设计也可以同样的酷,同样的时尚,同样的超越。利用激光,能产生梦幻般的光幕,圈出一片特殊的空间,若置身其中体验。此间的氛围,犹如跳进时间和空间的间隙中去,脱离尘世,而这只是激光幕带来的心理效果,不很神奇吗?

54

∷ 延伸

因为激光还离我们较远,对它大家就没有完整的概念。它一般会在晚会或大型户外活动中用到,如果你能联想起广场上射向夜空的光柱。由于它定向力强、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故能产生不可替代的效果。

新加坡圣淘沙有非常有名的激光水幕电影,以洒在空中的水花做屏幕,极为精彩。夜空也是激光的舞台,也许还能以云做幕,投上文字。激光能满足追求时尚、梦幻、豪华的人。设想一下,如果KTV中这样的光幕,当你置身其中给同伴献歌会是什么心情,同伴又会是什么反应呢?

●太阳能灯

醉人的晚上,愉快轻松的派对,太阳能草地灯圈出一片流转的光影。简单平凡的太阳能草地灯,心理学艺术化能从中发现什么?

我们看中了它利用能源的方式,太阳能。白天吸取能量,晚上就能发放亮彩,方便简捷而可再生。从能源的角度来看,灯便成了人类进步的缩影。最早钻木取火,到火油灯再到白炽灯、霓虹灯,再到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灯、风能灯。于是这种灯便有了先进、环保的意念,它们将代表半个世纪之后的趋势。

而对心理学艺术化创作来说,能源是制约创作的基础性因素。太阳能灯能解决无电力供应条件下的能源问题,从而给创作者以更大的创作自由和想象空间。

●不同情境下功能各异的灯

此间的灯具,是帐篷灯、床头伸缩灯、内嵌文字灯、头灯。

它们的特别之处,有的在于它的形状变化(床头伸缩灯),有的在于它呈现文字的方式(内嵌文字灯),有的在于它安放的位置(头灯),有的在于它使用的场所(帐篷灯、投射灯)。由此可以看到灯在不同情境下要达到一种“人—工具—环境”系统地统一和谐,必须做出相应情境要求的设计。并且灯这个工具必须不断随着人或环境的改变,做出的适应性的改变,改变可以指向照明功能,也可指向审美。

在现实世界里,灯的款式如此之多,考虑也如此周到。我们创作时有如此多现成的工具和样式可以利用或获得启发。同时,我们相信,围绕灯光,艺术化的眼光能变出更多花样并使之带上心理学的意味。

对这些不同形态的灯的挖掘和呈现,其实就是为了挖掘好用的素材与原型,心理学艺术化努力地重新探究物理世界,?待找到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的连接方式。常人眼中的平凡之物,都有为心理学艺术化利用的可能。在一种发现的目光下,物理世界接受着新的检阅。

第2章 在实在的物中融入抽象的心理学概念59

人欢喜让人愁。其实没必要让自己太难受,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镜子,总有些镜子里你比大多数人都要出色。

∷ 延伸

用镜子来自我审查,其实暗含了比较:自己与自己对比。名人身高镜将这层意味更明朗化了,比较的对象也包括了名人。如果希望这种比较多次发生,似乎比较适合正在长高的孩子,每隔一阵子就量一下自己和哪位名人一样高了。也可以专门为晚会做一块身高镜,上面刻着来宾的身高,放在前台。我敢担保每个人一定花上几分钟寻找自己的名字和检查是否有误。

●不锈钢镜

古代没有玻璃镜,只有铜镜。时间来到现代,玻璃镜已替代铜镜了,人们早已淡忘原来金属也可用做镜子。于是,这种不锈钢镜的出现俨然成为一种新时尚。的确,不锈钢镜比铜镜出色很多。它不容易磨损和摔坏,反射的效果比较好,真实而不易变形。图片中的镜子才名片大小,极方便携带。很有现代工业设计的张力。

呢,是你恨的人、你爱的人还是你自己?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吃哪位心理学家的棒棒糖呢?答案五花八门。有人以“吃糖”看作恨的宣泄,有人却以之为爱的明示。所以,有人觉得约翰•华生的理论最残酷,吃他;也有人认为他长得帅,也吃他。

简单的棒棒糖也可以成为有趣的心理测验工具,原来如此!谁更客观抽离,把糖单纯看做糖;谁又会把自己的喜好观念寄寓在各种事物上,而不愿意把人家“吃”了。谁愿意吃所恨,而谁又愿意吃所爱。喜欢谁,又不喜欢谁。这些问题,都能在围绕棒棒糖有趣的谈话中找到答案。姑且不去计较有多准确,能轻松愉快地重新认识身边的亲人朋友,不也足够了吗?

∷ 延伸

人的长相就是人的标签。如果把人脸放到某件东西上面去,会不会感觉那东西和本人有着某种同一性呢?有一些人比较抽离,身外之物就是身外的,与自己或别人的关系不重要。而另外一些人就愿意将人投射到物品上,“睹物思人”,好好珍惜那人的东西就是对那人好。前者,诸如医生护士消防员;后者,则可能是女性、作家艺术家居多。做这样的区分,可使利用人体的宣传方式更有针对性。

政治人物也做自己的人头棒棒糖,向大家表达自己愿意分身到群众中去,很好地表现亲民。恋人间也可以互赠这样的情物,意味着甜蜜地拥有对方。

● 奥巴马鞋底

奥巴马的头像印在鞋底,在沙滩或者泥泞地上,每一步就一个“头印”。但似乎更适合用在沙滩鞋上。

这款设计实际上有“行为印迹”的意味在。所做的事所到之处留着自己的痕迹,似乎是动物的本能。动物以气味作为痕迹,人则喜欢写下“某某到此一游”。更普通的如照相,也就是这意味了。头像的鞋印,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