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茶几
几个人的膝盖代替茶几腿共撑一块设计的小茶几。玩牌,饮食,或者只是支一支手肘托一托下巴。携带也很方便。这是小群体的空间。
在空间里,人与人的角度与距离,决定了人心理如何定义目前的关系处境。如果靠得近,面对面,则心理似乎觉得两个人是一起的,就感觉到交流的动力与责任;如果离得较远,角度也随意,则人与人感觉相对独立,交流与独处将更为随意。
膝盖茶几告诉我们,共同空间的营造可以通过改变外在空间边界完成,也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平台的搭建而自然形成。
看物性:塑造空间的形式举例。
●隔板空间
如巨大头罩般垂吊着,可在喧哗的环境中圈出安静的一围,也许在其中听听电话,也许只是想一下事情。也许隔音效果并非真那么好,但置身其中总有一份安全感。
长长的桌子本是完整的一片,中间竖起来隔板,就如划一道楚河汉界,桌子于是有了两份领地。并非什么实质的分隔,隔板竖
起的更是一道心理屏障。
这两个例子,都改造了空间,更恰当说只是隔开了。仿佛人对空间总那么敏感——简单的一块挡板,就算给了自己一个归属的空间,办一些私人的事情也觉得安全。
这两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空间的分隔,或者换一个角度,安全感的营造。此一思考点,对于改善公共设施很重要。目标在于“自在”的境界。
●亲密营造
人际距离随着人与人关系的亲密程度而变化。最为亲密的是伴侣和亲子,他们的空间也就非常近。
此设计的原意是呼吸共同的空气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只是,反映出来的却不是亲密(说起亲密,我们头脑中浮现的却是接吻、依偎、相濡以沫),而是暧昧。暧昧是含混,让人不自然不舒服。而且封闭的口罩使人联想起“浑浊”。
这里营造的空间好,也许因为它过于局限,只传达亲密空间中的“呼吸”。空间营造需要整体的考虑,而不是抽离的、孤立的。
相比之下,用烟圈来营造亲密的效果要好很多。这里的烟圈不是一个设计,然而却天然地营造了亲密的氛围。烟圈对应着“依偎”,身体的接近。烟圈不是封闭的,但和外界的并置却更彰显了烟圈内的空间。口罩虽然封闭,却远及不上开放的烟圈。
● 单向厕所
洗手间是一个私密的空间,然而“私密”的意味为何?指别人看不到吗?
这个以单向玻璃设计的洗手间,触碰了人隐私心理的界限:安全感除了包括事实一面(如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还应包括自己如何构筑安全。有的人觉得,既然外面的人看不到我,我在里面干什么,甚至上厕所也可以心安理得。而另外一种人,却总有疑虑。设想外面有人直望着玻璃,你在里面能从容地上厕所吗?视觉与事实违背,有的人就不能忍受这种不确定性。
可见隐私空间的营造也需要充分考虑它给人的安全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