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在实在的物中融入抽象的心理学概念(3)

● 变形窗帘

节点是磁铁,利用磁力和节点的分布,窗帘任意折叠。

这里的工具性体现在,磁性可提供一种变形的手法。变形和窗帘的遮挡组合起来,可理解为自主决定公开与暴露。

窗帘更上一层概念是“布”。布除了遮挡和公开的意味外,还可“呈现”。布上面可以有内容,可以与此相似地利用磁铁,控制布上面的内容呈现什么,不呈现什么。

●“想要和需要”杯子

水往低处流,这是水的自然属性。这只“想要与需要”的杯子基于“水满则溢”的原理来表达想要与需要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心理与物理的连接。杯上有一个小洞,当水装得过高超过了“need”的范围,它也就自动流走。同样,人想要的大于需要的,即使曾经拥有,其实于己无益,最终流走。

设计的关键在于这个小洞,它象征着心理的界限。在界限下是心理能承受的,超越界限心理则会受伤损。类似的关于心理界限的设计,还有一种变色勺子。常温状态勺子有颜色,如果上面的米糊太热,勺子就会变白——它就体现了小孩子的感觉界限。

90

再来看看挖掘物性:可利用的物理属性。

● 变声器

这是一款变声器,按着按钮对着它说话,从它的喇叭中出来的就是另外一种声音。

我们能认出熟人的声音,

除了说话的声音外,还可能包括脚步声甚至打喷嚏的声音,等等。我们说某某的声音很甜,某某的唱腔很独特——声音其实还包含音色、节奏等特点。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声音线索是人际知觉中除视觉外最主要的线索,即声音是与身份联系着的。一旦熟悉的人换了声音,你会错愕,身份认知就被打破。所以变声器提供了打破身份认知的方式。

∷ 延伸

光是拥有如某某名歌星的声音,就足够让一个人有名气了,而且当今还是“山寨”流行的时代。变声器如果能实现变成特定某人的声音,那它将有很大的娱乐价值。同时也可能带来许多风险(如诈骗)。一句话,变声器会是角色扮演的工具。

●音乐梳子

不同长度的梳子齿,滑动起来就会发出有趣的声音。可以设计不同的梳齿布局,代表不同的音乐旋律,就可以有或欢快、或沉思、或悲怆的旋律梳子出现。作为礼物是一个心情和心意的隐喻表达,平添生活的情趣。

∷ 延伸

梳子的用处不在发声,然而做这样的改变后也增加了声音这一属性。延伸到别的东西,我们可以挖掘周围事物的自然声响,让它们“说话”。有人就设计了一种瓮作为发声的“乐器”。当下雨的时候,雨点是乐手,演奏“叮叮咚咚”。

梳子的声音虽然暂时找不到它连接的心理状态,但生活中有一些声音联系的心情很明确。例如风吹梧桐叶的声音,萧萧瑟瑟,立刻渲染了悲秋的感情。还如冲咖啡时从刚倒水到水满的整个过程,人听了非常愉悦和满足。可以想象用什么方法将这种极富感情色彩的声音固定在如梳子之类的小物品里头,比如打开门的时候就听见咖啡倒满的声音。

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不一样,会反映在声音上,如脚步声、开门声等。这时候,把这种声音发大保存,可以作为行为痕迹的反映,如设计声响明显的地板、打开时有声音的门。

● 透明杯子

大杯套小杯,就有马群、狼群的视觉效果。利用了人们的深度知觉对于远近的判断。在视网膜上越远处的东西总是投影得更小,这是人判断事物远近的一个线索。这提示我们可以利用透明的东西制造纵身感,比如在厅子里放一块玻璃屏风或镜子。

●透明独木舟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带来独特的视角,可以看到以往驾船看不到的风景。世界上大部分东西都是不透明的,人有着透视观察的欲望。诸如水族馆的透明地板和阁楼的透明天花板,都源于人美妙的好奇心。

对于人的心理,透明是和隐藏、隐私相对的。透明有着开放和邀请的意味。带着这层意思,我们可以解读身边的事物哪些人们愿意开放而哪些愿意隐藏保密,以及是否有改变的可能。

∷ 延伸

小船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撑,但把东西变成透明却极其引发联想。想象,把公交车的地板都变成透明的,把家里冲凉房和厕所的门变成透明的,都将冲击人们的心理并改变其行为。

● 水晶立方体相架

这个相架有三面可供放照片,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风景。隔了一层厚厚的玻璃,编织一种距离感,使照片更有“珍藏着的过去”的感觉。三维的摆放似乎暗示着照片的关系,因为三维撑起了这个空间,于是照片体现的三种元素构成了过去。

其实这样的相架也非常适合表达很多心理学的概念。例如,艾森克的人格概念就由三个维度构成: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又如人的自我可以分成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我。这些概念的表达都可从立方体相架的形式中得到启发。

● 半透明碗

半透明的碗,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透明的东西往往被赋予很多意义:纯洁的,高贵的……其实透明的属性,最重要的特点是空间隔离,但视觉上又是不隔离的。类似透明,半透明,就会带来更多的属性。

上面对透明属性的分析再一次印证了情境的作用,透明属性在不同情境里分别和深度知觉、隐私保护和空间隔离连接起来。重要的是,在创作时我们要明了物理属性的各种意义并将它还原到各种情境中去。

∷ 延伸

半透明的墙,放在牢房里,半透明的墙既能保护犯人的隐私,同时也让狱警能够监视牢房里犯人的行动,而且还能互相监视。这个在一些牢房里可以实现。对于监视罪犯是有好处的。

● 八爪鱼三脚架

随意变形的三脚架,如八爪鱼一样似乎可以随意“吸附”。固定,是此变形的主要目的,能固定在不同环境里。变形在这里体现的是“适应”这一心理学主题,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是由一个一个“关节”组成的,关节与关节之间可以转很大的角度,这样的“组合”方式产生了变形的效果。这种方式可以应用在玩具上面,开放儿童的想象力与操作能力。

● 自拍架

伸长的属性,它作为手的延伸。

走得太近,便不能看得全貌,于是伸长的架子制造距离,与镜子的改装——照相机组合一起,旨在反观自身审察自我。它便与八爪鱼三脚架有共同的用处,即将照相机固定,都以一局外的角度观察,静态的自己和动态的自己。

●别样的椅子

如果这也可以称为“椅子”,那“坐”的意思也许可以修正一下。正如大人教训小孩说的,“坐得不成样子!”然而,如此不成样子地坐着,却是最放松时候的样子,一如遥远的童年时代。

在一些休闲的处所,比如社区会所,比如家里,这样的椅子可以增添一份舒适的感觉。拒绝框框角角,如彩笔随便一挥,没有固定坐法,怎么舒服怎么好。

在休闲空间里放这样的椅子,人们很自然地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可以做什么。我想这正是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作品中该含有一定的情境属性,当人们进入相应情境之后,很自然地理解作品的意味。作品反过来,也更渲染了当时的情境,就如这样的椅子这样的人,使环境更轻松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