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迈克尔·乔丹和第一次面试(3)

不难想象,我们中有很多人也会陷入诱捕了NBA教练们的陷阱。比如,如果我们要聘用一位律师,而且面对着两位候选人:一个人曾以全班第一的成绩完成学业;另一个人——他的同学——在全班的排名则为第六。那么,名列前茅的那个人对我们会更有吸引力,即使排名第六的那位律师与之能力相当,而且可能更能满足我们的特定需要。甚至在我们作出聘用决定之后,也不可能排除对成绩排名的注意,我们对律师其他品质和特点的认知,同样无法摆脱成绩排名的影响。

我们非常容易受到这一心理力量的影响,事实上,甚至一个词语,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词语,也能改变我们的观点。为了见识这一力量的作用,我们不妨一起到麻省理工学院看一看。

经济学70班的学生们觉得,自己有理由轻松一下了,因为就在他们刚刚坐下来的时候,一位学校教务人员走进教室通知大家,他们的任课教授那天没在城里。不过,在收拾课本准备走人之前,他们又被告知,一位代课教师——一位他们从来没见过的教师——要来给他们上课。那位教务人员向他们解释说:“各个班级对不同代课教师的反应存在普遍问题,因为我们对经济学70班的反应很有兴趣,所以,我们今天让一位你们以前从来没见过的教师给你们上课。”下课以后,他们需要填写一张关于代课教师的调查问卷。不过,首先,为了让学生对这位神秘的教师有个初步印象,每位学生们都得到了一份这位教师的简历。

学生们不知道,实际上,发给他们的是两种不同的简历。一半学生得到的简历是这样的版本:

××先生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和社会学系毕业生。他在另一所大学有三个学期的心理学教学经验。这是他首次在经济学70班授课。他26岁,退伍军人,已婚。了解他的人认为,他是个非常热情、勤勉刻苦、有判断力、务实而且坚定的人。

另一半学生得到的是几乎同上一份完全相同的简历版本,只是改变了其中的一个词语:

××先生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和社会学系毕业生。他在另一所大学有三个学期的心理学教学经验。这是他首次在经济学70班授课。他26岁,退伍军人,已婚。了解他的人认为,他是个相当冷漠、勤勉刻苦、有判断力、务实而且坚定的人。

简历的不同点在于,一份简历说这位教师“非常热情”,而另一份简历则说他“相当冷漠”。请记住,学生们认为,他们读到的是完全一样的简历。随后,代课教师走进教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指导学生就他们最近学习的材料展开了讨论。

下课以后,每个学生都交上了一张问卷。如果只看问卷的结果,你会觉得,他们谈论的是两位完全不同的代课教师。在得到将这位代课教师描述成“非常热情”的简历的学生中,大部分人都很喜欢他。他们认为,这位老师“性格很好、体谅他人、不拘礼节、和蔼可亲、受人欢迎、幽默,而且善良”。虽然另一半学生也坐在同一间教室,而且参与的讨论也并无二致,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位教师。他们认为他“自私、刻板、不易接近、不受欢迎、急躁、缺乏幽默感,而且冷漠无情。”

只是一词之差,“热情”或“冷漠”——尽管两份简历的整体内容差别不大——就让学生们为那位代课教师赋予了或高或低的价值。就像NBA的球队受到选秀序号的影响一样,一旦学生们看到了代课教师的简历,他们对他的判断也便形成了。

一个词语就具有改变我们对另一个人全部认知的力量,而且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很可能在开始建立之间就变坏了。当我们听到对某个人的描述时,无论这些描述多么简短,它都会塑造我们对那个人的感受。

不妨想想看,我们根据别人对某个人不经意的描述,就形成了对他的判断,这种情形出现得有多频繁。设想一下你和一位朋友的朋友初次约会的情形。那个重要的夜晚到来时,你和约会对象在一家餐馆碰面了,当你们等候开胃菜的时候闲聊起来。你说:“这个周末你有什么安排?”“哦,可能和以前的周末一样吧,在家看黑格尔的书。”你的约会对象面无表情地回答。因为你们的共同朋友曾将你的约会对象说成是个“聪明、爱开玩笑而且有趣的人”,所以,你笑起来,暗自想,你朋友说的是对的,这个人的冷幽默正合你的胃口,你们的约会便有了个颇为成功的开始。但是,如果你那位朋友将你的约会对象说成是个“聪明、严肃而且有趣的人”,情况又会如何呢?据此,你或许会认为,朋友的评论确实很准确,并转而想:“一个人到底能读多少黑格尔的书呢?”朋友的评论便会让你对约会对象的全面认知笼罩在阴影之下,在晚餐剩下的时间里,海德格尔(Heidegger)和黑格尔之间的区别会让你绞尽脑汁,结果,还没等到点餐后甜点,约会就不欢而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