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在法国,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2)

负责分钱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这笔钱,而另一个人会被告知自己得到的数额,他或她必须决定是否接受这种分法。如果他或她接受这种分法,那么,双方便可以得到自己的那份;如果拒绝接受,那么,双方便都会空手而归。

这个游戏只能玩一次,参加者没有第二次机会。此外,参加者被告知,游戏结束以后,他们的身份不会被透露,双方会就此分道扬镳。

让我们站在分钱人的角度来想一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平分的方式。事实上,到他们作出选择的时候,大部分参加者确实作出了平分这笔钱的决定,这样,每个人就能各得5美元了。此外,所有被告知这一分钱结果的另一个人,也都接受了这样的分法。

有趣的部分在于,如果分钱的人分给自己的钱超过一半会出现什么结果。正如你能想象到的,他们的伙伴会为这种分法感到愤愤不平。但是,他们接下来的反应却完全有违经济常识。参加者并没有接受这一分法,拿着自己分得的那部分钱离去,大部分被给予不公数额的人拒绝领取那些钱,他们选择了空手而归。

从纯理性观点来看,对那些接受分钱结果的一方而言,应该可以接受任何结果。毕竟,有钱总比没钱要好。2美元虽然不如5美元,不过,依然比一无所获要好。然而,无论这样的观点多么合乎逻辑,绝大多数被给予不公数额的人确实拒绝了那样的分钱结果。他们虽然空手而归,不过,他们觉得自己捍卫了公平。

另外,当切分不够公平时,人们空手而归的意愿,并不会受到金钱数额的影响。当用100美元代替10美元重复这一实验时,参加者接受不公平分割结果的意愿并没有变得更强烈。

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对公平抱有根深蒂固的追求,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去捍卫它。正是这种对公平原则的坚守,影响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的法国观众。连基本天文学知识都不知道的亨利,真的有资格得到100万欧元吗?对那些法国观众来说,答案——56%的选票数对42%的选票数——是响亮的“没有!”他们故意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因为如果亨利连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那么,对他们来说,亨利在他们的帮助下在节目中继续前进就是不公平的。

当亨利根据观众的选择作答时,你可以听到观众们忍俊不住的笑声。对他们而言,给不配得到奖赏的参赛者提供正确答案是不公平的。

在观众看来,亨利是应该知道答案的。

但是,如果他是一个观众对其期望较低的人——比如说,一年级学生——结果又会如何呢?他们是会表现得很苛刻呢,还是不会指望一个孩子知道正确答案?“分钱者”实验的另一个版本,为我们清楚地揭示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参加者得知了同样的规则,只是与他们配对的不是另一个人,他们被告知,与他们配对的是一台计算机,而且由计算机来选择分钱方式。当计算机提出了“不公平”的分钱方式时,参加者们并没有表示拒绝。他们愿意接受任何偏向计算机的不公平分钱方式,尽管他们曾经拒绝过由一个人提出的同样的分钱结果。

换句话说,就公平而言,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导致了我们如此不合情理的反应——这就是“程序正义”(procedural justice,也称为“程序公正”、“程序公平”)。我们不会指望一台计算机会公平行事——但是,我们当然会要求他人要公平。

想一想,如果我们参加一个类似的实验,在实验中,有权分钱的人与我们沟通,结果又会如何呢?设想一下,如果他告诉我们,他陷入了财务困境,额外的钱对他很有用,那么,我们很可能会接受少于一半的数额。考虑到已经为不公平的分钱方式提出了很好的理由,那么,我们会认为,自己并没有被别人占便宜,从而,更可能接受对方的分法。

不过,即使是最精于算计的人也会被公平控制。当你想到汽车经销商时,你一定想象不到,公平在他们的职业生活中其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他们的推销术有油腔滑调和蒙骗顾客的恶名,不过,事实上,他们自己的钱财也常常被别人——汽车制造商——压榨得精光。大部分汽车经销商的运营规模都较小,与汽车制造商比较起来,他们也没有多少定价权。比如,如果你是位福特汽车的经销商,那么,福特汽车公司就是你的唯一供应商,他们可以控制价格,而且可以控制你的库存结构。经销商经常出了高价却被蹩脚的存货——那些很难卖出但制造商需要脱手的车型——“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