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种生活叫简约
人生的前阶段,我们也许都在用加法生活,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平衡生活,人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得太满,最后就会为所得所累。
你在追赶什么
一次,在梦中,我见到了一个人,他很奇怪,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在不停地跑,表情很严肃,眼睛充满迷茫。我问他:“你为什么总在跑,从没见你停过呢?”
他回答我说:“我在追赶,追赶生活的脚步。”说话的时候也不见他脚步停下来,似乎追赶已成为他的习惯,一停止就会像抽去架子的衣服一样瘫倒。
“你拼命地往前跑,一心想着赶上生活,可是你知道生活在哪里吗?”我穷追不舍地问他。
他的表情很吃惊,若有所思。从他那双迷茫的眼睛里,我窥见了他的怀疑。
“为什么不停下来朝四周看看呢?”我进一步地问。
他惊慌地摆动头环顾四周,眼睛很吃力地搜索着,仿佛漆黑的夜空下一个迷失的孩子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寻找回家的路。但他还是没有停下,继续向前跑着……
我的梦醒了,在金色的晨晖中。我使劲地回想着昨夜的梦。突然惊觉,那个不停奔跑着的人不就是我自己吗?不就是我身边这一群群努力追赶生活的人吗?
也许是不满于现状,觉得自己的生活应该可以更好,于是我们都习惯性的奔跑着去寻找理想中的生活。无休止地奔跑,无休止地追赶,我们忽略掉了身边的景物。
我们脚步忙碌着,内心却空洞着。
梦,带给我反省与清醒——我们老是带着要达到这个,要完成那个,要成为这个的欲望在过生活,因而,我们总是焦虑紧张、匆忙且无法安于当下。
没有钱的想要有钱,有了钱想要更多的钱;普通员工想升职涨薪,升职涨薪后就想自己当老板;租房住的还在为买每一平米而奋斗,买到房子的却在憧憬着海边的别墅……我们都在想着存款里的数字再多一点,业绩的排名再靠前一点,职位再向上爬升一点……我们总是不满现状,总想变成什么,总想拥有更多。
我们不甘落后与平庸,总在更新着理想,不断更新的理想和来不及实现的现实间总有一段距离。距离让我们恐慌,让我们觉得落后,落后让我们一刻也无法放松。我们的生活总在理想中的未来,并不在现在,所以,只有奋力再奋力的奔跑、追赶。
我们很少想到自己已有的,却常常看到自己没有的,于是,没有的就成了理想——我们的理想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因为有理想,所以必须不断追赶;因为有理想,所以对现在总是不满;因为有理想,所以把现在过得很不理想,一直无法放松下来,直到在睡梦中还在不停地追赶。
其实,我们已经拥有不少了,但心却不在已拥有的东西上,结果,越去想自己欠缺的,就越发沮丧,而越沮丧就越会去想所欠缺的——所以,我们才有那么多不快乐;所以,在得到越多时变得越迷茫,让追赶的路也变得没有尽头。
也许,我们没有遇到一些事,没有触摸到生命的本质,如果有一天,当生命最真实的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可能会得到新的领悟。
艾迪是一位已经很成功的商人,他想要更大的扩展商业版图,把生意做到太平洋的西边去。就在前往西岸的考察途中,他和他的同事突遇灾祸,被困在太平洋中,毫无希望地在大海中漂流了21天,最后才被获救。
这一事件后,艾迪好像变了一个人,缩小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开办起了一家养老院,每天和老人在太阳底下喝咖啡、聊天,唱歌、下棋,笑声不断。
当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做时,他回答说:“我从那次海上遇难的事件中,学到了最重要一课,那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新鲜水可以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就绝不要再奢求任何事情。”
环顾四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里都躲藏着真实而美好的生活,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快乐,一味的追赶并不代表就能拥有一切,拥有一切也不代表就一定会幸福。
也许,幸福的生活正在后面奋力地追赶着我们,只要站住不动,它自然会与我们会合,可是我们越跑越快,不肯停下脚步,实际上这是在拼命逃离幸福啊!
用减法过生活
很欣赏于丹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她说:“人一过而立之年,就要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东西。三十岁以后,人就应该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人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刚搬进去时,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得像胡同一样,反而没有自己舒服呆着的地方,于是开始想着舍弃或丢弃一些不需要东西……”
这段话印证了一个主题:人生的前阶段,我们也许都在用加法?活,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平衡生活,人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得太满,最后就会为所得所累。
也许,当我们减去生活的旁枝末节越多,保留的主干越清晰,迈向成功和成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拥有的快乐也会更多。
只是,懂得用减法生活的人并不多。
原晓娟,一个已离我们而去的才女。在她短暂的生命里,曾参与创办《婚礼》杂志;参与创办《信息与家庭•美食》,任主编;参与创办时尚集团第15本杂志《美食与美酒》,任编辑部主任。她以“鼠尾草”为笔名,在新浪及搜狐网上创立的博客“花花世界”受到广泛欢迎。2006年11月,“花花世界”参加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评选,获得“国际最佳博客”和“中文最佳博客”奖。此前,她曾参加新浪博客大赛,获得最佳私人日志一等奖。
她很优秀,并执着于完美,一刻不停地追赶成功的背后,其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她不停在为人生做加法的时候,却让她失去了最为可贵的——34岁时,她被医院确诊为胃癌晚期。
工作超时、压力超载、身体超负,不仅得到的来不及享受,反而会如鲜花凋谢般,早早的毁掉了自己的健康。
也许我们都还健康着,所以忽略了很多东西,其实,生命有时很脆弱,一不小心,就被它轻易背叛了。
佛教有一个观点:“有求皆苦”。人之所以痛苦,是由于所求太多、太繁杂。作为凡夫俗子,我们虽然做不到“无求自安”,但是起码可以采取“减法”——当自己痛苦的时候,要勇于删除一些需求。
当今在大力提倡“慢生活”这个概念,其实,也就是倡导“用减法平衡生活,顺应人体生物钟节律,慢慢享受生活,还生活一个真实状态。”
杨澜是我最喜欢的女性之一,喜欢她不仅因为她拥有优雅的气质和睿智的谈吐,更因为她拥有懂得平衡生活的智慧。
杨澜在她18年的电视生涯中,前15年一直在做加法。当她做了主持人,就问导演能否让自己写台词;写了台词,就要求导演让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自己能否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能否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就想能否办个频道。她就这样一直做着加法,“加”到后来创办了阳光卫视。
2000年杨澜在香港创办的阳光卫视,由于最初的策略、定位有偏差,遭遇到挫折。她经过冷静的思考,豁然明白,自己的优势可能只有一、两项,人生中也不可能什么都能要。于是她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开始了人生的减法。
杨澜说她需要一个平衡的生活,学会减法恰好能给她这种平衡。因为学会了减法,所以生活找到了平衡,更找到生活的幸福所在。
今天她把自已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更多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让自己的心灵平静而幸福。
时间越往后退,生活越清楚,减法让生活的重心突出,更易成就自己。
其实,人生不应该太满。太满便没有空间去享受生活,会让心灵衰老很快。过简单生活,主动摒弃一些东西是种成熟的心态,那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要什么了。减少并不意味退步,只是做了合理的减法,化繁为简了。
化繁为简做减法也不是懒惰的不思进取,而是主张剔除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负累,不被名利所左右,不被物欲所驱逐,不让生活终日忙忙碌碌,不让健康跟不上我们的步伐。
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还原生活的本真,真实体验生活中的自由、轻松和属于生命自身的意义。有节奏地适当放慢脚步,给生活多做减法,生活才会从容,身心才会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