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寻找安宁(3)

人生的八分哲学

我们知道:浓墨铺满的画并不好看,画国画要讲究“留白”,在没有笔墨的地方,显水天之空灵,凸画意之深远,谓之“留白天地宽”。

人生也需要留白。有些心怀大志的人,为了珍惜人生的光阴,习惯于将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左手与右手不停地劳作,左脚与右脚不停地奔波,即使再累,也得支撑着。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大意是说,尽心尽力去做事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过于辛苦地投入,就会失去愉快的心情和爽朗的精神。人若失去了愉快的心情和爽朗的精神,还有什么生活的乐趣呢?

《菜根谭》中还说:“天道忌盈业不求满”。告诫人们事事要留个有余地,如是则“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反之,“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所以,别忘了给我们的生活留白。

过八分生活就是给生活留白。

我们都知道:从健康角度来说,饭不宜吃得过饱,八分为最好。其实,我们为人处事从智慧与和谐的角度来说,遵循八分饱的尺度也是最合适的。所谓人生的八分哲学,指的是为人处事行止有度,屈伸合拍。

曾经采访过一个“高人”——我眼中的高人,他展示给我的就是“八分哲学”。他说:“如果用十分的力气算是竭尽全力的话,我只用八分。如果别人竭尽全力能当上处长,那我只当到科长;如果别人竭尽全力能赚到十元钱,那我赚到八元就停止,我永远要留两分给自己。我要用这两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注意天边的云霞;去凝视远处的山峦;去留意水中的涟漪;去聆听父母的叮咛;去欣赏爱人温柔的眼神、孩子纯真的笑脸……我要放慢脚步,尽自己的可能去发觉、去欣赏人生旅途中的每一道风景,而不是不留余地匆匆赶路。”

八分哲学,讲究的是一种和谐、有弹性的生活方式。遵循八分哲学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所提倡的是绝对的真理,他们只是在努力地接近生活的内核,并希望能窥探到八分真相。因此,八分饱的人生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在路上”的哲学。

饕餮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它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巨大的头和一张硕大的嘴。它十分贪吃,逮着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饕餮最后被撑死了。

蝮蝂是一种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只要遇到东西,就都抓取过来背上。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这种小虫还喜欢往高处爬,再苦再累也不肯停下来,最终精疲力尽跌倒摔死在地上。

放眼望去,在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像饕餮和蝮蝂这样被撑死和累死人还真不少,比如贪欲太大而入狱的官员和全力付出而过劳死的企业家。

他们都没有领会到八分哲学的内涵。

饭吃到八分,是健康;酒喝到八分,是微醺;生活到八分,才是智慧。社会发展了,生活节奏快了,那就快它的去吧,我们人生不是吃快餐。

凡事都有度,爱情也要把握尺度,爱到八分才是恰到好处。爱情只到八分,留那么两分的距离,不仅可以避免相互伤害,不让感情成为对方的负担,而且距离产生美,平淡储存真,更有利于地久天长。

倘若我们投入十二分爱一个人,甚至像缠树的藤,精神上依附,物质上依靠,情感上依赖,不留一点空间和缝隙,这样的爱好累,会让对方感到压抑和窒息,一旦承受不了,便会想到逃避。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酒饮微醉处,花看半开时……一个人懂得持有八分饱的人生态度,就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冷静进取、保持一种高蹈轻扬的人生态度。

不要太苛求自己

都说认真的人最可爱,认真能让工作变得出色,能让生活变得精致,也能让人生变得幸福和充实,认真的态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然而,我们却看到不少人认真得近乎于偏执,对自己苛求过多,导致人生过于沉重。

不少人将人生目标树立得很高,希望功成名就,成为塔尖上的那个人。可是,塔尖的容量是有限的,功成名就的名额总是屈指可数,于是,不免有人伤心,有人失落。

不能成为第一,就坦然充当第二;不能拥有伟大,就甘愿静守平庸,用轻松的人生规则主宰自己的快乐又有何不可呢?

我们生活的目的在于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而不该盯着完不成的极限、遥不可及的梦想折磨自己,最后,抓狂在自己的苛求中。

现如今,有不少女性患有女强人综合征,这是前所未闻的!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她们要求自己更加强大,苛刻的要求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信任别人,事无巨细,大事小是自己一人包揽;她们甚至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长期的压力与压抑让她们产生了消极的心里反应。

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场景,如果有位上司说:“你的工作表现很不错,但?我希望你每个月完成四项任务,而不是现在的三项任务。”不苛求的人看见的会是自己三项任务都完成得不错,努力没有白费;而苛求的人看见的一定是那未实现的第四项任务。因此,这样的心态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更加积极活跃,而另一个更加悲观沮丧。

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苛求的人生总是相对沉重的!

过于苛求往往还隐藏着偏执与自我压抑,导致身心不健康。过于苛求自己的人通常感到自己的压力更大、更焦虑、身心更易疲惫,长期在这种情绪下容易走上极端,不少人年纪轻轻就患上各种心身疾病,比如抑郁症。这就是过于苛求的结果。

俗话说:“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现实生活中,对人、对事、对自己都不宜过于苛求,否则会使自己生活在孤寂和焦灼之中。

人的一生中,挫折、坎坷是难免的,痛苦和欢乐同在,烦恼与幸福共存,总之成功与失败是并存的。我们越是对成功苛求越多,失败时,痛苦也就会越深,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智能越高,对苦闷的体验就越敏感。

不苛求自己就是我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现实。

一次,去外地参加会议,在一个没有电梯的宾馆的一楼到四楼之间上下奔走了六七趟,几趟下来,我浑身无劲,腿脚发麻。而同行的一位老先生却大气不喘,精神焕发。我与他闲谈才知道他已经有八十高龄,是这次会议的特邀嘉宾。这么大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子骨和精气神实在令我佩服,问他讨要养生秘诀,老人说:“我的秘诀就是:忧愁穿肠过,梦在心中留,对什么事情都不苛求。”

在谈到自己的梦时,老人说,自己与人无争,与己有求,但无奢望。我不想当名人,不想做明星,只想做个有所为又有所不为的文学爱好者。从三十岁开始,当他明白自己所要的人生不过是清清淡淡一碗饭后,就放下了许多事情,让每天的生活闲不着,也累不着,早上跑跑步,白天读读书,晚上写写字,从来都是睡得香也吃得香,书也读得香。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平淡的心境,让他沉淀下来,有着更好的创作空间,最后成为大家眼中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试想,一个乐观豁达,与己有求又不苛求的人,能不长寿吗?能不成功吗?其实,不论年轻也好,年老也好,心中都该有一个梦,梦可以照亮黑夜中路,但对于梦不应过于苛求,大可不必定什么硬指标,譬如每月一定要完成多少任何额,两年之内要达到什么位置,一生要留下多少财富等等。那样就太苛求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那样的活法也太累。梦若成真固然不错,梦没成真也没关系。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去追求,去努力,也就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