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寻找安宁(2)

幸福的婚姻是平淡

朋友珊近来有些不开心,常听到她在抱怨婚姻生活就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平淡得近似无趣。

她说:当新婚的甜蜜和激情褪去之后,周围其他的人都变得可爱起来,相反,当初被我认为浪漫多情、细致体贴的他却变得不讲道理、懒惰起来,不再为我多花心思。加上家务的繁琐,工作的压力,两个人似乎很难再有激情的火花碰撞,说不到一起,做不到一起,矛盾、争吵、分居,甚至,各自负气出走。难道婚姻真的就是爱情的坟墓吗?婚姻生活就真的这样无趣?

她的牢骚我是理解的,同为婚姻中的人,其中细节我也有所体会。然而,婚姻的本质就是两人脱去热恋时华丽的包装,归于平淡、真实的生活状态。想获取一份长久的幸福、白头终老的浪漫,就需要用宽容和甘于平淡的心态去对待。

邻近有一对年近七十岁的老夫妻,他们在一起生活了近五十年,岁月的给他们留下了满脸的皱纹和花白的头发。但他们依然健朗矍铄,常可看到他们脸上慈祥的笑容。

每天早晨,他们都要去早市买菜,去的时候,大爷拄着拐杖,大妈拎着空篮子,两人并排而行。回的时候,空篮子装满了蔬菜水果,拐杖穿在篮子中央,两人抬着,大爷走在前面,大妈走在后面。

上午,大妈拿着小凳坐在大树下开始摘菜,大爷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摇着蒲扇看着报纸,时常,报纸会滑落,蒲扇也会停止摇动,大妈拿出薄毛巾被轻轻地搭在大爷身上。

傍晚,他们在小区里悠然而缓慢地散步,没有电视镜头中的手挽手,也没有温情脉脉的眼神,只是两个人在慢慢走着。偶尔,大爷走快了两步,停下来,回过头等着大妈赶上来,再并排一起走……

我曾很俗气地问过他们:“是怎么可以让爱情保鲜,让婚姻幸福,白头终老的?”

大妈回答说:“年轻时我们也像小狗般互相打闹过,不满意对方,不满意生活,可当时间越往后,我们渐渐明白,幸福的婚姻就是平淡!如果,婚姻像一堆柴火,火光与激情四射,只会烧得越旺灭得越快。”

大爷回答说:“让生活像溪水一样细缓、清淡的流,一定就可以做到!”

珊一直以为,婚姻是甜言蜜语的“我爱你”,是鲜花、礼物,是深长而又诗意的吻,是两个人永远缠绕的激情。但,当家庭菜谱成了必修课,唐诗、宋词成了书架上的装饰品,昔日帅气阳光的男生也开始变得臃肿……婚姻生活逐渐从兴奋刺激的浪尖上冲到了波澜不惊的海岸边,从此没有了王子和公主的童话,只剩下柴米油盐的琐事……对于珊来说,心理当然是有落差的。

婚姻是两个陌生的人走到一起,相爱容易相处难,激情过后,剩下的只有各自真实的性格和脾气。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不同喜好的人组合在一起,也许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如何面对这种不完美,去接受,并尽力调和,全在我们的心态。

也许,他不爱干家务、大男子主义,但他时常在办公楼下接你下班;

也许,你们没有很富裕的经济背景,但彼此眼神真诚,生活得很踏实;

也许,他不再甜言蜜语、买礼物给你,但他也不在外面花心,让你觉得放心;

也许,你们没了浪漫约会和情调,但他下班会带回你最爱吃的零食;

……

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幸福的婚姻就是平淡中的踏实。平淡中不是没有爱,爱就包含在平淡的每一瞬中。

真正幸福的婚姻就像煲汤,需要温火慢慢炖,这样做出来的汤方可醇香,令人回味。

2.有一种快乐叫知足

不能成为第一,就坦然充当第二;不能拥有伟大,就甘愿静守平庸,用轻松的人生规则主宰自己的快乐又有何不可呢?

适可而止最高明

最近读了刘禹锡的一篇杂文《鉴药》,我让颇有感触。《鉴药》一文以作者一次吃药治病的经过,说明用药必须剂量适中。若超过了一定的份量,便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治好病,还会使病情恶化。从而告诫人们,处理事情必须掌握分寸,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如果超过了适当的分寸,事情就会发生变化,好事可能也会变成坏事。

如喜欢吃的吃得太多,腻了;喜欢听的听得太多,闷了;喜欢看的看得太多,厌了;喜欢做的做得太多,烦了;喜欢要的要太多了,倦了。

就像一只饥饿的小老鼠,它遇到了一只盛满大米的米缸,看着白花花的大米,小老鼠兴奋不已,每天跳进跳出,想吃就吃。但是缸里的米一天天地减少,缸口与米之间的距离一天天地拉大。当小老鼠能力所及的跳高高度低于缸口与米之间的距离时,小老鼠没有摆脱米的诱惑,仍与往常一样跳入缸中享受米的滋味,但就这一跳,从此小老鼠再也跳不到缸外了。当缸中的米吃完后不久,老鼠便困死于缸中。 

怎样才能做到适可而止呢?适可而止,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让一切恰到好处,不也不少。

就拿“洁癖”来说,就是讲卫生过了头。讲卫生是生活中良好的卫生习惯,只是有的人不知道适可而止,比如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把里里外外的衣服换下来,还要放在消毒液中浸泡清洗;担心放在办公室的杯子会成为传染源,于是就频繁更换杯子;即使只有自己或家人乘坐的私家车,每天也要用消毒液擦个遍……医学专家认为,过分的消毒卫生措施是没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给人们在时间、精力上带来很大负担。

在对待财富上,也应该持有适可而止的态度。俗话说,贪心图发财,短命多祸灾。不懂得适可而止,终究是要吃大亏的。

有一个人穷困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他向佛祖祈祷能给他一个发财的机会,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只有当你把这个钱袋归还给我后才能使用这些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他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也足够他花了。每次当他决心归还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直到屋子里全堆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归还钱袋,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应该多一些钱才好!”到最后,结局可想而知,他虚弱得没有了一丝力气,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人心不足蛇吞象,学会适可而止,做事不要贪得无厌,否则无尽的贪欲最终会毁掉自己。要知道,贪欲跟烦恼和失败是成正比的。

财富就像海水,越喝得多,就越感到渴。欲望的永不满足不停地诱惑着我们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过度地追名逐利往往会使我们迷失生活的方向。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股市炒股中,掌握行情变化,适可而止地将手持股票抛进抛出,才会获得较好的回报;在商场谈判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可而止,也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增强谈判的成功率;在朋友交往、待人接物中,做到适可而止,可以维持和增进朋友间的友谊,等等。

适可而止就是要选择在最为合适最为有利的时机,立即停止所做的事情,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注意分寸和火候,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成为生活的高手。

为人处事,贵在适可而止,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