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主业(2)

特点,又正好避免了与小型民营企业的竞争。刘永行与张学信想投资的是一个年产14万吨的中型企业,库存铝锭的周转资金需要上亿元。铝厂的建设资金在国外有一个简单的算法,就是人民币3万元能够建设1万吨的生产能力。刘永行和张学信的这个项目又打算只用国外的1/3投资来完成,也就是一万元建一万吨的生产能力,那么14万吨的生产能力大约需要15亿元人民币,因此规模效益很明显。在现实中,电解铝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而刘永行判断国内的民营企业在短时间内对他们计划的规模也是投资不起的。所以刘永行和张学信估计在3~5年内,东方希望集团在这个行业的利润将会很高。

不过刘永行在投资这个项目前,也考虑到了东方希望在这个方面的人才欠缺。东方希望当时所有的人才都集中到了饲料行业,而电解和发电都是工业技术很密集的行业,在短时间内刘永行无法培养自己的干部。而信发集团已经在这个行业有了很成熟的技术,他们在第二期7万吨级的工厂里用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预焙槽技术,污染和损耗都达到了很低的水平,而且刘永行个人对张学信也十分看好,认为他敢说敢干,是一个很好的领导型人才。

同样张学信对东方希望集团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刘永行的名声他是早就听说过的,东方希望集团的工厂他也去参观过,非常赞赏,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真正实现了精细化的管理 不仅是对物,更为重要的是对人。

当然,两者合作更主要的是因为资金。在具备了良好的运营模式的情况下,信发集团早有进一步扩张之心,在商业上,时间就是速度,尤其是在国内,一个好的运营模式被复制的速度是很快的,没有迅速的扩张,很可能就会失去商机。但是信发集团的7万吨项目刚刚完成,而且又利用电厂的余热建设了一大批密度板厂,资金比较紧张。张学信说,在信发集团表示出要再上新项目的意图之后,很多大公司都想与他合作,但他就是看中东方希望集团民营企业的管理优势和刘永行踏实的作风。

被刘永行称为 中国工业企业领袖 的张学信特别得意的是他的选址 济汉铁路可以直通山西,这样未来电铝复合体企业可以从这条铁路里接一条专用线,企业最大宗的原料 煤就可以方便地运输了。

此时未来将掀动整个世界铝工业版图的两个人 刘永行和张学信谈得很兴奋,尽管鲁西平原上的冷风刮得所有在场者都缩着脖子,但他们两个却一点也没有想离开的意思,他们还在合计未来工厂的种种要素 从土地的承重说到了工厂的朝向。直到县委书记贾少勇催了三次,一行人才转去了工厂。

信发集团的工厂刘永行去过好几次了。但是这一次因为是签订项目前的最后一次,所以他看得还是十分细致,每一个环节都与工人直接交谈,连噪声非常大的环节也不放过,看起来对于每一个环节也都比较满意。但是到了参观的最后一个项目,在工厂的总控制室里,张学信介绍说厂长是他的女婿时,刘永行的脸色暗了一下。

所有的环节看起来都很顺利,唯一令人费解的是,如果仅仅是国内中等规模项目的投资,需要刘永行自己这么大动干戈吗?就算刘永行喜欢事必躬亲,这个规模,似乎也并不符合刘永行自己所规划的那种竞争优势,这个未来的工厂就是刘永行理想的第二主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