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2)

我们要的是能起实际作用的。双方如果产生了矛盾,独立董事的作用就关键了。

唐勇说: 他们可能会请山东的经济学家。

刘永行马上接上来: 那不行,我们不请四川的,也不请上海的,他们也就不要请山东的了。那样受地方的影响力太大,会有一些非经济因素掺在里面。就请北京的吧。有名一点的会更负责任。吴敬琏怎么样?

刘永行的秘书说: 吴敬琏可是兼了不少职了,他还是中石化的独立董事,估计他会比较忙,新公司的董事会又会不少,可能不一定能请到。

唐勇说: 钟朋荣行不行,应该请得动他,不知道他有没有担任其他公司的独立董事。樊纲也可以啊。

刘永行说: 反正就是那么几条原则,一是比较负责,二是稍微不太忙一点的,不要到时候连开会的时间都没有。你们去办吧。

唐勇问刘永行: 你对张学信这个人怎么看?

刘永行说: 他对自己的事业十分热爱,正因为他对自己的事业投入了十二分,所以在别人看起来,他的脾气有一点大。我在济南对他说的是真心话,如果他不把我们之间的合作看得很重,是不会在这样并不大的事情上和我争得这么厉害的。就冲这一点,我也比较看好这个项目。我担心的是在项目启动以后,他还用以前在信发集团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个人拍板说了就算。这样做的效率是高了,但与我们的管理制度是不相符的。我们在全国管理60多个工厂,工厂这样管的话,就难免有漏洞。所以我们希望在项目的进度上提高效率,但是在采购设备这样的事情上,还是要按规矩来。这里估计还会有矛盾。

三天的行程顺利地结束了。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所负担的工作强度。三天里,刘永行视察了两个工厂,给企业的中层干部开了两次会,完成了一次记者见面会,三次与官员的会谈,同时还签下了一份大的合作协议。在济南、广饶、冠县和聊城之间长途跋涉达上千公里。

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企业家的管理细节,视察山东的这两个工厂,只是刘永行视察工厂时一个很平常的场景。除了上到最高处,看每一个细节之外,刘永行在一路走的过程中还不断地找问题,不断地与工厂的总经理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而只要你到过东方希望总部的会客室就会知道,在中国的版图上,像这样的工厂,整个集团共有近百个 虽然每一个都不大。

但是到此为止,那个终结性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如果仅仅是一个投资7亿多元,而且是与山东信发合资的铝电一体化企业,为什么刘永行要花那么大的精力?为什么合资协议全部签下之后,刘永行和唐勇在记者会上对关注着东方希望第二主业的记者们还是有所保留?

答案一直要到两年之后才能全部揭晓。我们也姑且把这个悬念留着,先去探寻一下刘永行和他的东方希望集团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怎样完成如此庞大的资本积累,成为中国民企第一方阵中的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