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2)

足国际市场。2002年,由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住房、医疗和教育产业化过程中的结构性缺陷造成的城市化进程成本提高,以及国内制度结构上的缺陷造成的企业成本偏高,使得改革开放以来所呈现的帕累托改进 即所有人都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好处的进程骤然结束。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此期间发出了 改革正在过大关 的预警,于此同时,所有的企业主都发出了生意难做的感叹。真正的淘汰赛开始了。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中国经济三大支柱力量之一的民营经济的处境是相当艰难的。这个自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经济群体,从来被视为整个中国经济的补充和完善部分。它不是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的长子,也从来没有比跨国公司财大气粗过。这一支中国经济的游击队,其创建者中大多数成员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走上了下海的道路,而且总体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不过在将近二十年的成长过程中,这一支从国有经济的边角零料里生长出来的经济力量,从来都是处于最激烈的竞争之中,所以到此时还能幸存的,就必然是生存有道者。常常有专家学者们对这些企业指手划脚,说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事实却证明,他们的生存确乎有自己的道理,更何况是那些已经做大了的呢?

刘永行属于那种做大了还想再做大的人,在这漫长的6年中,他为东方希望集团所谓的闲钱,跑了不知道多少地方。他想过做银行,结果以长城金融研究所为核心的民营银行开放可能性的研究结果不了了之,他当然也不会去做地下钱庄这样的冒险生意;他想过做钢厂,甚至一度到江苏沙钢集团和唐山的建龙钢铁去学习,但最后也取消了计划;最后他沿着产业关联度的思维方式,选定了自己的第二主业。

找到了这个方向之后,为了稳妥起见,刘永行还去了很多类似企业,研究别人的做法。好在整个东方希望集团在各地都有工厂,而且多数都是效益显著的企业,所以在地方的商圈内都有些声望,对外关系颇好,因此刘永行能很方便地参观很多工厂,研究他们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

投资新的行业和产业,对于一个外行来说,困难之大可以想见,从技术、产业熟悉度到客户的聚集、再到人才的配置,还有行业的差别等一系列的问题,一时间都集中出现。外行投资,怕的就是不熟悉、没有知名度,产业关联度越低,越难进入。而刘永行最后选择的第二产业,与他领导下的公司原来从事的饲料行业,几乎毫无关系。但出乎意料的是,三年之后,这个新加入版图的产业却很快成为一地效益最好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