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的中国版图(1)

饲料版块,仅仅4个字而已,但实际上支撑起刘永行的重工业宏图的正是其分布在中国的近百个饲料工厂。

这个家业,就是刘永行在20世纪90年代初打下的。

把中国地图摊开,将960万平方公里划成以200公里为半径的一个个圆,能划多少个?答案是任何一个小学生都能算出来的,大约是76个。

这就是刘永行从经营企业到企业经营的梦想,他就要把中国划成一个个圆,让每个地方都有希望饲料。关键是这个梦想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任何一个走进东方希望总部会议室的人,都可以看到一张地图,上面插满了一个个的红头图钉,一个图钉就是一家工厂。刘永行的计划是,20年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建100个饲料厂的梦想要变成现实。

而这个梦想实现的速度,实际上只有10年。

怎么实现?尽一切可能。自建、改造、合资,只要有机会,就冲上去。东方希望后期成为一家大公司之后,公司里出现过 看图建厂 的方法。首先在地图上找到合适的地方,考察当地养殖业的发展情况,之后就定下来建设。而在这个梦想刚刚提出来之时,刘永行一年最多要建十几个厂。这种跑马圈地的速度,最集中地体现在他和刘永好在邓小平 南方谈话 之后的 中南七日行 上。这7天的行程,集中地反应了刘永行作为企业家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与等待上海政策放开时的刘永行相比,正好应了那句话 静如处子,动若脱兔 。

所谓的 中南七日行 是一段真正的传奇。在这7天之内,急于扩张的刘永行横飞几地,确定了4个大厂的合资协议,投资金额数亿元,做到了扩张速度的极致。事情是这样的,1992年希望与湖南和长沙的两家公司谈判合资,谈到差不多的时候,刘永行和刘永好两人一起飞长沙做最后的谈判。就在他们谈完准备飞南昌的时候,机场里来了一群特殊的迎接者 湖南省汩罗市粮食局局长,指名道姓地要找他们两兄弟。不用说,他们同样是从报纸上看到希望公司的事情,要找希望合资的,听说他们在武汉谈合资的事情,半路就把刘家两兄弟给拦截了下来,几乎是半拉半抢地把刘家兄弟截到了汩罗。汩罗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主要成员齐出现,目的很清楚,就是为自己市内两大国有饲料厂寻找出路 他们的两家厂也是经营得不好,政府领导想尽快把这个麻烦交出去,所以看上了这两兄弟。

这对于正在思考如何进入湖南市场的刘永行和刘永好来说,可谓是正中下怀,当天两兄弟就考察了汩罗的这两家厂,并且当即拍板合作。两天之内,就确定了合作。

爽快的态度引来了更多的商机,汩罗市的粮食局长得知他们还想再在湖南进行一次合作,就在签完约的那个晚上又来到刘永行两兄弟的房间里,告诉他们湖南邵阳的浓缩饲料厂也在寻求合资,问两兄弟有没有兴趣去谈。结果当夜三个人就赶到邵阳,淘到了一个拥有全套设备、占地90多亩的大型饲料厂。这个国家投资千万的饲料厂因为经营不善,负债已达千万元。

对于这样一家大型工厂,刘家兄弟同样是当即拍板合作,而且采取了买断的形式。这就是这段时间希望饲料 与国企合资 战略在速度上的体现 一切以机会为核心。

不过接下来还有问题,很显然,要达到长期经营的目的,他们必须小心谨慎。作为私人资本,他们只要一步走错,就会引人指责。不占国家一点便宜,才能给人以信任的感觉,他们才能走得远。

刘家兄弟的扩张,资本从哪里来?莫非他们玩的是空手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到刘家兄弟的 好快省 和 让农民致富 的企业经营理念里去找。此时的国企,经营已经步履维艰,而国家又处于地方和中央分税的时候,地方财政本来不富裕,还要补贴这些亏损的国企,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但凡有企业能有一些实力来接收国企者,只要有人要,很多都是半买半送。港资的中策公司,就是瞅准了这个时机从地方政府里大批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