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时,真正的目的地出现了。
从东营希望工厂一离开,刘永行的车队就上了高速公路。一下高速公路,就看到了他未来项目合作方 茌平县的政府负责人、县委书记贾少勇和合资方山东信发集团董事长张学信,大家甚至连惯常的寒喧都没有进行就继续上车,车队迅速来到了信发集团为新项目征用的土地前。
这是一块典型的鲁西平原的农地,冬天没有收干净的庄稼秸杆到处都是。土地方方正正,视野十分开阔,面积有七八百亩,济汉铁路从土地的正前方通过。
这就是东方希望第二主业的起步点。
刘永行无意当中说到的那些思考,实际上起源于他对东方希望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探索和能力范围的界定。作为一个饲料领域的胜出者,刘永行要进入第二主业的冲动,来自于他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员工进入企业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而作为一个企业家,刘永行对于饲料业的认识是清醒的,他认为在产业中,市场份额过度的集中只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因为要争夺的市场份额,必然采用非常的手段来竞争,同时也必然导致同行企业的反击,引发价格战,进而使整个行业秩序混乱。这就迫使他要进入第二主业,为 闲钱 闲置资本寻找出路,也为员工和企业找到下一步的出路。
所谓企业家,就是做决策的那个人,他必须对企业内一大批人的前途负责,为他们找到发展的空间,而找准方向和出路,则是企业家能力的最重要体现。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这种企业家责任显得格外沉重。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永行需要6年时间来找到机会。在山东,他要建一个合资项目:一个电铝复合体企业,一方面是发电,一方面是电解铝。发电的规模是37万千瓦,炼铝的规模是15万吨,在国内企业中算是中等的规模。合资的对象 山东信发集团最早是一个热电公司,他们从山西运煤到本地发电,效益还算不错。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信发的董事长张学信发现,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铝的需求在大幅度上升,中国平均每人每年铝的用量是两公斤,电解铝又是一个大量耗电的行业,于是他们就建设了一个年产一万吨的电解铝项目,经济效益相当好,接着又增加了一个7万吨的项目,产品还是供不应求,效益扶摇直上。
就在同一时期,刘永行正在山东为东方希望集团的第二主业寻找项目。两个人见面谈了以后,刘永行发现,东方希望集团把信发的电铝复合体作为第二主业的条件十分成熟。首先是成本,信发的电铝复合体实际上是避免了电在长途运输中的损耗。电厂的电进电网,成本是两毛多,售价是三毛多,而电解铝厂用电的价格,国家在前几年是以每度两毛八的扶持价给的,国家取消了扶持价后就以四五毛的市场电价供应,电解铝就都进入了亏损状态。刘永行分析,从电厂两毛多的成本到进铝厂的四五毛的价格,成本上升了一倍,除了电网要赚取一定的利润外,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电在长途输送过程中损耗掉了,而电铝复合体因为是就地发电就地使用,不存在电力的损耗问题,因此成本很低。从另一方面说,电解铝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电价外,另外一个是氧化铝,山东是国内氧化铝的重要产地,就地购买既方便又便宜。
在规模上,刘永行在选择东方希望集团第二主业的时候,十分强调要与国有企业竞争,避免与民营企业竞争。因为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东方希望集团有体制上的优势,效率比它们高得多。如果在行业内的竞争对手都是国有企业,刘永行对在竞争中赢过它们是有信心的。 那些企业都是被绑起来和我们竞争的,怎么争得过我们呢? 在选择第二主业的过程中,他这样透露过自己的心思。
正因为东方希望集团的资金富余,而电解铝行业又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所以项目可成立。一吨铝的价格是一万多元钱,而在工业生产中,库存周期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这种企业正好合了刘永行的胃口。而这一行业资金密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