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机场的书店去看起书来。
刘永行爱书是有名的。在他四川新津老家的房子里有一个书房,四面落地都是书架,里面各式各样的书都有,而且几乎都被翻烂了。在东方希望集团运行到后期的时候,他开始意识到放权管理的重要性。之后他几乎不太插手日常事务,唯一不放松的就是自己的学习。在一次采访中,刘永行告诉媒体的记者说每天8小时的上班时间,他有4个小时是在学习。因此当他的属下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来请教他的时候,往往会惊喜地发现刘永行已经准备好现成的答案在等着他们。对于很多问题他都能提出一套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有些是他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到的,而大部分,都是他从书上看来的。
9点,济南大雾散去,飞机可以起飞了,一行人随着人流登上了飞机。
这天的航班人很满,经济舱窄小的座位对于身材高大的刘永行来说显得很挤。刘永行的秘书和唐勇在一起讨论那个神秘的新项目的名字。隐约可以听明白的是,那是一个合资项目,投资双方主体都希望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新公司的名字里,但谁在前谁在后显然会有讲究,因此两个人讨论得非常热烈。而刘永行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从机场买的当天的报纸上。这一天的报纸上有一篇很小的短评 《诚信也是生产力》,引起了他很大的共鸣,他看得越来越起劲,索性把这篇小小的短评撕了下来,揣在外套的口袋里。
事实上,诚信是生产力这个当时刚刚引起中国社会重视的说法,其实在希望集团早期的活动中就得到很深的体现。刘氏兄弟刚下海的时候,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的诚信而在本地农民中造成的声望,他们可以赊账做生意,因此虽然下海时只有1000元的资本金,但是父母给他们带来的诚信资产却是一笔无价的隐形资产。而刘家四兄弟在长达数十年的经商过程中,也一直坚守着诚信这个最基本,同时也最难的要求,形成了自己无形的商誉。因此当这个要素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时,刘永行自然会有共鸣。
就这个话题,刘永行开始与同事们讨论起如何在集团内推广诚信观念来。他很敏锐地意识到,当诚信问题在整个社会引起重视的时候,也正是诚信要上台阶的时候。几十年的经营中,诚信帮了东方希望集团很大的忙,而整个社会开始重视诚信问题会给东方希望集团带来两个变化,其一是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会更好一些,其二就是当社会的诚信度普遍提高的时候,就是对东方希望集团的诚信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如何更好地做到,成为下一步的行动指针。
讨论看来很热烈,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声音都提高了。临下飞机的时候,刘永行忽然有些不安起来,说: 我们是不是声音太吵,影响了其他人?
事实上,他们的声音虽然有点响,但并不是很吵。而在公共场合中的公德心问题,却是国内公众的一个老问题。巧的是就在同一天,有新闻报道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栏目组成的明星团因为舱位不足的问题在国内某航空公司的班机上大吵大闹,导致班机起飞延误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