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面故事中的一样,他另外找了三个朋友一起“做”,张五常写得好:
“同样的货品,同样的成本,以不同价格出售,叫做价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这是经济学上一个热门题目。要在同时用不同的价格将橘子出售,我们四个人就要独立作战,尽量将顾客分开。若要将橘子出售,就要使顾客相信自己所付的是‘特价’。但若没有价格分歧,生意是很难不蚀本的。”
张五常亲身在街头证明了这理论。“他们”一边卖,一边涨价、降价,随着时间、人潮、天气情况,高的时候一盆八十元,低的时候三十元也可以,居然不过三个多小时,两百盆全卖完了。
你说他的价钱变化,不是比小珍小芳碰上的水果摊还过分吗?
?筅 顾客翻不出的如来神掌
买东西的人都知道“货问三家不吃亏”。
卖东西的人难道不懂吗?
于是许多商家就为你制造了“三家”。
当你自以为聪明的时候,岂知你比来比去,都是孙悟空翻筋斗,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于是我们可以假设,前面故事里的四个摊子,可能像张五常卖橘,是一个后台老板,也可能虽然是四家,但早串通好了,搞不好到头来利润均分。
如果他们不合作,一家叫三十,下一家叫二十五,另一家叫十八,又一家叫十五,彼此杀来杀去,恐怕最后一斤八块钱也脱手了。
到头来,没有一家能活。
相反的,当他们联合的时候,有些凯子花三十元高价买了,还有些只比了两家价钱,花了二十五元;至于那些一路比、一路杀的,则花了十八元。
是不是到头来,非但价钱卖得高,而且卖得多?
因为有些人在无法比价,不能“货问三家”的情况下是不敢买的。加上还有那些觉得前一摊吃了亏,而“加码摊平”的,当然卖得多。
?筅 拍卖是真,跳楼是假
看了这一章,各位要了解,当你去你家旁边的某种商店买东西,固然可能因为附近没有相同的店家,而被他“吃定了”,但也别以为你到那“专业街”,有一堆相同店家的专区买,就一定划算。
因为很可能那里面有许多家是同一老板;再不然,他们看似竞争,跳楼大拍卖,其实台面下早有默契——不能真跳楼!
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你做生意,跟别人竞争、彼此倾轧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对吗?
到头来,你赔了,偷工减料了,甚至大家都垮了。
谁倒霉?商家倒霉,连顾客也倒霉啊!
这当中学问大了,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