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优待价1

关门大贱售,愈关愈旺;

跳楼大拍卖,愈跳愈发。

“天哪!已经八百三十六阶了。”小珍说。

“是啊!幸亏我们常爬山,不然还得了?”小芳弯着腰,直揉大腿,“就算如此,我看我这两条腿也快废了。”抬头大叫一声,“还好,前面有卖水果的,我快渴死了!”

?筅

长长的塑料棚,摆了四个摊子,湿的干的都卖。有李子、榛子、核桃、山楂、香菇,还有一种小小毛毛的东西。

“这是猕猴桃,就是奇异果啦!”老太婆的金牙,直闪人眼睛。

“奇异果?”小珍拿起一个,回头看小芳,“她说这是奇异果耶!”

“怎么这么小?”

“小?”老太婆扬起一额头皱纹看小芳,“小,才是好东西!这是野生的,最生津解渴啦!”

听到解渴,小芳就心动了:“多少钱?”

“一斤三十。”

“什么?三十?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

“不能!这东西不容易有,您这是走运碰上,一毛钱也不能少。”老太婆居然头一低,自顾自地敲核桃吃了。

小芳想了想,正要掏钱,却见小珍在最尾那家摊子前面招手:“你快过来!现在就过来!”

小芳只好快步过去。

“这家便宜。”小珍迎过来,小声说,“我比了,一样的东西,一家比一家便宜,这家一斤才十八。”

“一样吗?”

“一样!”

“怎么会差那么多?”小芳往山下看,“下面会不会更便宜。”

“不会啦!这一路都没有啦!我的一定最便宜,你问谁都比不过我,而且包甜。”没想到被那摊贩老头儿听见了,伸手递过一个猕猴桃。

小芳先尝尝,又递半个给小珍:“真甜呢!”接着掏钱,“买一斤吧!”

便见老头儿弯腰下去窸窸窣窣地找塑料袋。

?筅

“多少钱一斤?”突然又有个汉子喘吁吁地从山下走来,也拿起猕猴桃问价钱。

“三十!”老头儿连头都没抬,硬生生地说。

“这么贵?”那人看看手里的猕猴桃,又看看小珍,“甜不甜?”

“甜!”小珍连着点了三下头。

那汉子还拿不定主意,等了半天,把猕猴桃放回摊子,往前走,就像小珍刚才一样,一摊一摊问。

看汉子走开了,小珍对老头一笑:“你为什么卖他那么贵?你说错了吧?”

“没错!”老头拿着秤一边称,一边看着二人,笑笑,“看你们漂亮,算你们特别便宜!”

“真够意思。”小芳手一指,“这样吧!看你够意思,我们再买两斤。”

?筅

下山,在车站旁边的小饭馆吃了碗面,天边已经红了。二人坐在夕阳下等车。

远远看见一个高高的黑影,从山路下来,是那个汉子,还记得,彼此打了个招呼。

汉子也坐下来等车,看看小芳手里沉甸甸的猕猴桃,咧嘴呵呵笑了:“你们买那么多?你们买贵啦!”接着扬扬自己手里的半袋,“我就知道那家贵,所以到旁边几个摊子问,一样的东西,你们猜,我买到多少钱一斤?”

小芳和小珍不知怎么答。

汉子又呵呵笑了:“我在最后一个摊子买的,一斤才十八块。一口气买了两斤,一路吃,只剩下这一点儿了!”

以诈止诈

那老头真因为小珍和小芳长得漂亮,所以别人卖三十块钱一斤的东西,才算她们十八块吗?(接着来的大汉,就没那么好了。)

还是其中另有蹊跷?

这是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改编的。我当时好奇,偷偷在旁边观察,发现妙极了!

?筅 加码摊平的心理

那一排,共四个摊子,凡是从山上下来的,问第一个摊子,都特别贵,而且不降价。但是一路问、一路降,到最后一个摊子必定最便宜。

可是相反的,如果有人从山下上来,向他遇到的第一个摊子问,那价钱又改了,改成特贵。

所以会“比价”的人绝不会在第一个摊子买。

但我发现,只要去问价钱的人,到头来多半会买。

为什么?

因为他发现可以捡到便宜。

真便宜吗?

不一定!但是最起码跟三十块比起来,十八块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便宜。当然,也有不比价的凯子。“多少钱一斤?”

“三十块!”

马上掏出三十块买了。

(天哪!这笔交易比十八块的,不是多赚一倍吗?)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人先在第一摊买了三十元一斤的,后来发现最后一摊才十八元,不平极了,居然“加倍买”,再买几斤。

这在股市中的术语,叫做“加码摊平”——高档时,买贵了,被套牢了,等到低档又大买(甚至借钱加倍买进),心想“反弹”没两天,就能反赔为赚。

问题是,谁知道那是低档?谁保证低档下面还会不会有更低档?

?筅 做生意!做生意!生意要“做”!

别以为这么几个小摊子很简单,其实当中的道理很深,我只是透过平常的例子来讨论罢了。

也别认为我发神经,居然会偷偷在小摊旁边观察。要知道,连那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张五常都曾经亲自在大年夜,站在香港的街头卖小橘子树,来验证经济学上的理论——

据张五常在他的作品《卖橘者言》中说,他以每盆四十元进货两百盆,从年宵晚上八点钟,在香港行人众多的地方出售。

张五常不是一个人卖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