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发现,我国的报刊在提到企业或单位时,都比较倾向于报道高层主管,高层方面的新闻或消息比较多。而根据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中层干部。这是因为,高层负责决策,具体办事人员负责执行,中层干部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好了,高层主管的想法才能顺畅地贯彻下去,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那么,到底哪些人是中层呢?一般认为,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是高层,经理、副理、主任、副主任是中层,而班组长就是基层。至于厂长一类的职务到底是高层还是中层,就要看组织规模的大小和他所在的组织在公司里的重要性了,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从日本来切入这个话题。日本在我国的东边,离山东半岛非常近。日本的GDP很高,国家的生产力不错,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日本有很多人才,其实不是这样的。
十多年前,日本制订了一个计划,要引进10万名留学生,这个计划到2003年的时候完成了。引进的10万名留学生中,有7万名是我们中国人,占了7成,这7万名中国人中的13%(9000人)后来留在日本工作了。
由此,我常常在想一件事情: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各个省(市)或者企业从什么地方能“抢”到人才?
案例:毕业后想来日本工作吗
几年前,我女儿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毕业。日本驻当地的领事馆举办了一个酒会,邀请当地在那个时候毕业的博士生到他们那里去参加一个简单的聚会。
在聚会中,日本领事馆的人对我女儿说了这么一番话:“余小姐,毕业后想到日本工作吗?你可以把你的履历交给我们放在我们日本的网上或有关的人才资源部门吗?你在东京、大阪或北海道有认识的朋友吗?”
我女儿对日本没有太大的兴趣,现在也没有在日本工作,可是我女儿对我说了这么一番话:“爸,我在英国毕业时没有其他国家的人跟我讲过这种话,跟我讲这种话的只有一个日本领事馆的官员。”对于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有什么想法?我认为,我们应该像日本那样“抢”人才。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认为我们国家有很多人才,我们单位里面有很多不错的中层。事实上,我们的人才资源的确有限,需要我们去挖掘,需要我们去“抢”。
第一节中层的作用
高层对中层
中层是发挥什么作用的?前文提到,中层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所交办的事情。更具体一点,一般高层跟中层讲话都是这样的:“老高,这事情你注意一下。”“您放心,领导,我一定注意。”听起来中层好像都是在贯彻执行高层所交办的事情,高层交代了,中层就去落实,就是这么简单。但实际上,中层并不只是简单地听命于高层,中层要充分发挥作用,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案例:长虹酒店的中层
2008年1月,我到四川绵阳出差。绵阳有个很有名的军工企业叫做长虹,它下属的酒店叫长虹酒店。我去了之后,他们很客气地招待我,长虹的总经理对长虹酒店客房部主任说:“这是余教授,你们要好好地接待一下。”“您放心,老总。”客房部主任回答道。
入住的第二天早上,我把穿脏的衣服拿给他们去洗。因为这次出差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随身带了不少衣服。为了方便,我把箱子里的干净衣服也都拿了出来,全部挂在了酒店的橱柜里(因为我的衣服都是塞在箱子里的,难免有点皱)。当我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绵阳的那天晚上,竟意外地发现挂在橱柜里面的上衣、裤子统统都被熨烫过了。
这么多年来,我旅行各地,住过很多酒店,但把我挂在橱柜里面的衣服全都熨烫好的非常少,一般的酒店只会把我穿脏的衣服洗干净。我的衣服肯定不是总经理熨烫的,也不可能是客房部主任自己熨烫的,应该是客房部主任交代底下的人去做的。这说明长虹酒店的中层很不错,它的中层主管因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案例说明了中层在贯彻执行高层所交办的事情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的问题,重要的是要去听、去看、去问、去说、去做。因为高层的话通常很简单,但高层所要表达的意思肯定不是这么简单,高层没有讲清楚的事情,就需要中层自己去思考、去丰富、去完善了。举例来说,高层讲的话如果是三句,那么中层干部就要把它想成九句或十五句,即把高层的话放大3~5倍。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中层干部就是要把高层没有讲清楚的话、没有点清楚的事、没有说清楚的道理想清楚、搞清楚、弄清楚,这才是真正的中层干部。如果高层说两句,你也说两句,高层说三句,你也说三句,那你怎么可能把高层的意思贯彻得很好呢?
基层对中层
从基层的角度来讲,中层应该怎么做呢?一般来说,基层希望中层能帮他们和高层沟通,去推动一些事情。比如,?银行的一个普通职员认为自己的薪水稍微低了一点,他会自己去跟行长说“行长,我觉得我应该调整一下待遇”吗?一般不会。但这个职员肯定会跟他的部门主任或经理讲,希望他的部门主任或经理能把他的想法反映到副行长或行长那里去。这就表示,基层有事情是希望中层能够推动的。那么除此之外,中层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呢?
其实,在一个组织中,基层往往不太讲话。原因是,他认为你是他的主管,你应该知道得很清楚。这样,中层就处在了讲得都很少的高层和基层之间。高层讲得很少,是因为他认为你会认真体会,偏偏你没有认真体会;基层讲得也很少,是因为他认为你应该明白,偏偏你也不知道。结果整个公司统统只讲三句话:高层三句,中层三句,基层也三句。大家都只有三句话,这个公司怎么会有很好的执行力?中层怎么能够推动高层或基层的事情?
所以,一般讲起来,中层不只是推动基层所希望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中层也要去听、去看、去问、去说、去做那些基层没有说清楚的事情。结合前文,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高层讲的话中层要把它放大,基层没有讲的话中层要把它想明白。因为高层和基层的人话都很少,所以,身为中层,就要特别注意去想、去听、去问、去说、去做两边都没有讲清楚的事情,这才是合格的中层干部。
第二节中层的济济与平庸
在很多公司中,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不会随便地增加,员工也就是那些人,中层干部却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中层会慢慢地扩张。扩张后,如果所有人都很有用也可以,但实际上很多人又不太好用,所以就出现了中层济济(就是很多)与平庸(就是不怎么样)的现象。
做中层主管要有两个能力:第一个,从高层来看,叫做监督力——替高层监督基层;第二个,从基层来看,叫做指导力——可以指导基层。
中层之所以济济而平庸,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监督力不足,二是指导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