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4)

1.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人类的生产率巨大增长的事实标志着文明国家和不文明国家的区别,标志着我们在这一二百年的巨大进步。我们现在的必需品,在一百年前是奢侈品,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所致。科学管理的根本如同节省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个单位的劳动产量。

2.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为了发掘人的最大潜力,还必须做到人尽其才。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才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于做任何一项工作的,这和人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特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对某一项工作必须找出最适宜干这项工作的人,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个最适宜干这项工作的人的最大潜力,这就有可能达到最高效率。因此,对任何一项工作必须要挑选出“第一流的工人”。这个第一流的工人就是最适宜的人,因为只有最适宜才能达到第一流。这样,重活、体力活让力气大的干,而精细的活只有找细心的人来做,然后再对第一流的人利用作业原理和时间原理进行动作优化,以使其达到最高效率。

3.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泰勒对以前的工资方案的管理方式是不满意的,认为它有各种缺陷,不能满足效率最高的原则。于是,他在1895年提出了一种具有很大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差别工资制”,其主要内容是:(1)通过对工时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标准制度,制定的定额是由管理部门完成的,并以科学为基础,从而改变过去那种以估计和经验为依据的方法。(2)采用这种差别工资制度,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酬,通常是正常工资率的125%,以资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的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为正常的80%,并发给一张黄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进,就要被解雇。(3)工资支付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和工种。也就是说,是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人的工作类别来支付酬金。其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现象,同时也是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看起来工人干得多拿的工资也多,这同样对资方是有利的。

泰勒对组织管理的贡献是巨大的。

1.他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的管理中,生产中的工作责任都推到工人身上,而工人则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进行工作,工作效率由工人自己决定。因为这与工人的熟练程度和个人的心态有关,泰勒深信这不是最高效率,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变。科学的方法就是找出标准,制定标准,然后按标准办事。而找出和制定标准的工作,应有专门的人来负责。因为,不论从哪个方面讲,工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工作的,所以就必须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计划部门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并对工人发布命令。其主要任务是:(1)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作为确定定额和操作方法的依据;(2)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工具;(3)拟订计划、发布指令和命令;(4)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现场,工人或工头从事执行职能,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能自作主张各行其是。泰勒把这种管理方法作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使管理思想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将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