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职能工长,又称职能管理。在计划部门,工作程序工长即“工作流程管理员”,决定每一类工人以及机器的工作流程和准确的工作顺序;工作命令工长即“指示卡片管理员”,提供有关工具、材料、计件工资和奖金,以及其他操作指示的情况;工时成本工长即“时间和成本管理员”,负责发送纪录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所消耗成本的表单,并保证收回这些资料;纪律工长即“车间纪律管理员”,记录每个工人的“优缺点”,充当“调节人”,并执行挑选和解雇雇员的职能。在承担监督责任的执行部门,工作分派工长即“班组领班”,负责在把一件材料放到机器上之前的全部工作;速度工长即“速度领班”在材料放到机器上时便开始工作,工具、切削和机器的速度均由他决定;检验工长即“检查员”,负责检查工作的结果;修理工长即“修理领班”,负责照管和维修机器。
3.泰勒为组织管理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 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去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这种例外原则,至今仍然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与其说科学管理是一些原理和原则组成的管理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改变当时人们对管理实践重新审视的管理哲学。
科学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转变人性的管理,是将人从传统的小农思想意识,转变为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思想意识,这是一场革命。泰勒充分认识到这场革命的艰巨性,他说:“只有通过强制性的标准化方法,强制采用最好的工具和工作条件,强制性的合作,才能保证快速地工作,而强行采用标准和强行合作的责任职能就落在管理者的身上 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广泛的事实是,如果工人不能从这种做法中获得额外的报酬,他们是不会顺从于这种更为死板的标准,他们不会额外地勤奋地工作的。”(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在管理哲学上的突破是全面的和划时代的。因为管理是以管理哲学为指导的,管理哲学是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从思维和存在的角度对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而科学管理恰恰是在管理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管理进行了归结和变革。我们可以认为,泰勒不仅是管理上的集大成者,更重要的他堪称是一个管理哲学大师。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所指出的:“科学管理只不过是一种关于工人和工作系统的哲学,总的来说它可能是自联邦主义文献以后,美国对西方思想作出的最特殊的贡献。”(德鲁克:《管理的实践》,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泰勒以自己在工厂中的管理实践和理论探索,冲破了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法,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本质上讲,泰勒的科学管理是将人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没有这次革命,就不可能真正的进入现代文明社会。
泰勒的另一项主张,是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使企业开始有人从事专职的管理工作。这样,就进一步促进了对管理实践的思考,为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泰勒制的现场作业管理方法在实际的生产组织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于采取了科学管理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许多倍。因此,科学管理在当时的美国和欧洲受到欢迎。即使在今天,科学管理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现代管理科学学派可以说是科学管理思想的必然延伸。当今西方世界,有许多学者面对现代西方许多颓废的思潮大声疾呼要恢复到科学管理的时代去。
但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这也许与泰勒本人的经历有直接关系。另外,泰勒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等都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这也说明,科学管理是一种在科学管理的三个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其缺陷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正是需要泰勒之后的管理大师们创建新的管理理论来加以补充的地方。
泰勒同时代人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科学管理的中心人物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