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慢》 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

作者侧写:

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

在台湾,城邦出版集团是个异数。单算杂志,城邦旗下的数十种杂志,横跨财经、商业、网络、女性、流行、理财、家居、运动、计算机、漫画等类型,是个不折不扣的杂志王国,更是台湾最大的杂志集团。单算图书,城邦旗下拥有商周、麦田、猫头鹰、格林等三十余家出版品牌,每年出版一千余种新书,每年动销品种数量近万种,也是台湾最大的图书出版集团。

在台湾,每个人平均每年都会购买一本以上城邦出版的图书或杂志。城邦的出版品也贩卖到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全世界有华人居住的地方。

城邦是全世界最大的繁体字图书杂志出版商。

这个品项复杂、规模庞大的出版集团,在二十几年前只是一个小记者的创业试验,这个小记者不愿意在大媒体集团终老一生,因此展开了一段近乎艾丽斯梦游记的创业之旅。

这个小记者正是何飞鹏,城邦出版集团现任CEO,早年出身台湾《中国时报》,在《中国时报》号称“台湾第一大报”的时代,他是《中国时报》经济新闻小组的主管,掌管了所有财经产业新闻版面,也是台湾当时最知名的财经记者之一。访问过无数台湾知名的企业家:王永庆(台塑集团)、辜振甫(台泥集团)、吴舜文(裕隆汽车集团)……何飞鹏也是台湾极少数从记者创业,成功变身媒体集团负责人的案例。

在过去20年间,何飞鹏从1987年创办《商业周刊》开始,1995年创办《PCHOME》杂志,同年合并商周、麦田、猫头鹰三家出版社成立城邦出版集团,一直到今年为止,创下了台湾出版界的纪录,创立将近五十种杂志,更是台湾出版过最多图书以及创立最多出版品牌的人:数千种图书及三十余个出版品牌,都是何飞鹏带领他的团队,一点一滴打造完成。

2001年与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旗下的TOM集团换股,将整个城邦集团整合成一家公司,并入TOM,何飞鹏又从创业者变成专业经理人,城邦集团的演变高潮起伏,极具戏剧张力,何飞鹏则一直扮演着故事的关键角色。

从热血记者到铁血老板

说起何飞鹏的创业故事,要从1986年的一个决定开始。

那时何飞鹏已在《中国时报》做了4年财经新闻主管,由于报社的影响力,他成为台湾企业界争相巴结的对象,新闻工作的呼风唤雨,让何飞鹏沉溺在权威的光环中,再加上待遇不错,要离开报社的工作,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但外表的风光,抵不过内心的呼唤,何飞鹏知道他人生最精华的时光(30~40岁)已近尾声,34岁的他,如果不做任何变动,那这辈子将老死于《中国时报》,夜深人静、午夜梦回之际,何飞鹏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要继续在《中国时报》工作吗?”何飞鹏的回答是“是!”因为有钱有权,日子过得风光。但这也代表,要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平,他这辈子就得卖给《中国时报》了。

他再问:“20年后,我在报社会担任什么职位?”会是报社老板余纪忠先生吗?当然不可能,但接下来的职位是社长、总编辑、总经理等,他都可能做到,但何飞鹏都没兴趣,因为这些都不安定。这些年来,他看过太多“长官”高高兴兴上台,凄凄惨惨下台,何飞鹏确定:“如果我无法决定自己的去留,我这辈子都不会快乐!”念头一转,何飞鹏第二天立刻写了辞呈走人。做这个决定,他只花了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