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用智慧、勤奋、激情赢得精彩人生(2)

打个比喻:失败就像一条狗。当你面对失败的时候,掉头就走,那么失败就会把你打倒——就像你看到一条狗,掉头就跑的话,它就会追你、咬你。如果你是直接向狗走去,狗一般都会畏惧,就像你勇敢面对失败时,就不存在失败这个概念了。

我讲个故事,事情发生在“新东方”的学生住宿班:

曾经有一对恋人来这里学习,晚上就到校园外散步。学校外面是农村地区,有很多狗。他们出去后发现一条大狼狗也在那儿散步。这个男孩从小就怕狗,吓得转头就跑,狗自然转头就追,结果他们都被这条狼狗咬了。

事情发生以后,他们就分手了。女孩的理由是:他现在只是遇上一条狗,就不顾我的安危转身跑掉,我如何期待在以后的生活中他能够保护自己。可这个男孩不明白,往前走、往后走虽然同样是被狗咬,但往前走,你是保护自己女友的英雄,往后走就是抛弃自己女友的懦夫。同样是被咬,可未来的爱情、婚姻和生活就完全不一样。如果他往前走被咬,这个女孩会一辈子无怨无悔地爱他。为什么?连狗都敢挡的男人,还有什么不敢面对的呢?

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逃避是没有用的。我面对困难是不会选择逃避的,比如说我高考考了三年:第一年,溃不成军,英语才考了33分,连最基本的大专都没考上;第二年再考,依然是名落孙山,英语得了55分;我坚持考到第三年,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被北京大学录取。进北大是我意料之外的一件事,但它是我前两次失败的必然结果。当你有勇气面对失败的时候,也许你就能够做成一点事情。

我在北大学习的时候很认真,但我成绩并不好,是以全班倒数第五名的成绩毕业的,但是我没有放弃学习,因为我相信,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就能把事情做成。从北大毕业后,我依然坚持学习,坚持探索自己该走的路。我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只要不放弃,就会有结果。

奋斗的过程很漫长,从北大出来,一直奋斗到了今天。

我1985年毕业,1993年成立“新东方”。1995年的时候,“新东方”就已经做得还算不错的了。可是在1993年到1995年这段时间,就成了我孤独、苦闷、彷徨、探索的阶段,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己的信心,尽管内心有些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我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总能做点事情。

我做事情总是从小事做起,比如说我能把英语教好的前提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这也是我最终能精通英语,尤其擅长词汇的一个重要原因。能做到相信自己能,就表明你一定能。

对于我来说,生命中的两大信念,后来就变成了某种凝固化的东西,不可改变。

首先,我相信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足够的时间,一定能够把事情做成。当然,所做的事情不是妄想型的,而是自己的理想和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

第二点,我相信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去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并且更加顺利。

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所做的事情都有一个标准——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好处,或者说至少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没有害处。

不管怎么样,只有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你才会去做,即使雷锋同志做好事,他也会产生一种崇高感,为人民做好事的骄傲感,甚至我们不排除他这样做是为了赢得各种荣誉。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如果是从有利于他人的角度出发,从而收获了利益和名声,这就是做好事;如果以损人利己的方式做事情,那就是做坏事。但是大部分人并不明白这点,很多人目光短浅,都是以急功近利的方式使自己获得所有的东西,或者说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可现实世界的规律就是,当你对眼前的东西紧抓不放的时候,你就会失去未来。所以,人需要向远方看,才能够走得更远。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外国人,一次不小心低头捡到了一英镑,他高兴得不得了。从此以后,他就一直看着地面走路。一辈子下来,大概捡到了几百个硬币、几千枚大头针,还捡到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最后,眼也花了,背也驼了。更可悲的是,他这一生从来没有抬起头看看远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注重眼前的蝇头小利的时候,我们会失去更多。可真正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并不多。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真正通过利他主义的方式实现自己利益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利己主义的方式完成自己利益的积累。损人利己的行为,一般来说都不可能长久,不过这也许是生活的必然规律吧。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人,你就能明白,你是愿意和“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打交道呢,还是愿意和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的人打交道?所以这又有了一个“分享原则”。

我小时候比较瘦弱,所以总受小朋友的欺负。那怎么办呢,我就想了两个办法:

第一个,使自己强大起来。但是我当时的身体状况很糟糕,即使天天锻炼身体也不可能拥有强健的体魄。

第二个,用感情取胜。通过感情的交流达到取胜的目的,但是你并不能争取到每一个人的感情,所以还得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

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什么东西吃的。每到过年的时候,两个上海的亲戚就会给我稍来两斤水果糖,可我一般都不自己吃,这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支撑我不吃的重要原因是典型的自我保护行为。因为我要省下这些糖,分给小朋友们吃。

而且,我不会一次把糖分完,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欺负我。整个过程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他们吃剩下的糖纸收起来。这样,小朋友们就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不久以后我就变成了村庄里的孩子王,再没有一个小孩敢欺负我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帮我干活。

我采取同样的方法把隔壁村庄上的小孩也“降服”了。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是很自私?难道我不想吃水果糖吗?我为了保护自己不被人欺负,用了一个利他的方式,最后我意外地发现,这样做不仅保护了自己,还实现了其他方面的利益。比如说我不用自己割草了,我突然变成一个小群体的头目了,这些附加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当你用利他主义的心态,把眼光放远一点,来实现自己目标的时候,最后得到的东西往往超过了自己想要的。

在“新东方”的开办初期和历经困难的成长期,我都用到了孩提时当上娃娃王的绝招——“分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