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 最牛的时代最牛的人 (2)

在一次宴会上,这个中国孩子和他爸爸的美国老板的孩子打起来了,这位中国父亲不由分说就要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道歉,而孩子争辩是对方先动手的,自己是正当防卫。

这位中国父亲说到:“我数一、二、三,你必须道歉。一、二、二点五”。

“呸。”他儿子不从。

“啪!”父亲一耳光就打了过去。

控方律师就此事,说此人一贯虐待儿子,居然在公共场合打儿子,可见是个虐待狂,还请他的美国老板出庭作证。

他老板出庭作证,先宣誓“我在法庭上说的一切都是真的”;然后这个律师就问他:“那个中国大人是不是打了他的儿子?”美国老板说“YES”,但他想说“不过…”。“没有什么不过,不要你解释,我只要你谈事实,他打了没有?”“打了,是的,打了。”

退庭以后,这位中国员工就去跟他老板说:“你也太不够哥们了,你怎么能说实话呢?你要知道当天晚上,我打我儿子,是为了给你面子。”这个美国老板听了一头雾水,“你打你的儿子,是给我面子。”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他不能理解。

当然,这件事情最后也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个美国老板,他觉得自己虽然遵守了法律,没有做伪证,但确实给他的中国员工带来了不利,所以他就亲自到中医诊所去做了一次刮痧,然后他再出庭作证。他当着法官的面,把衣服脱掉,说自己背上的淤痕是一种治疗,是刮痧,很舒服,不是虐待。这样才结了案。

也许大家会笑,因为我们就是这样:当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肯定都是教训自己的孩子,给别人面子。这个道理,中国人都懂,可美国人不懂啊。

这是受谁的影响?儒家!

首先,这位中国人对他美国老板说:“你不该在法庭上作证说我打了儿子。”这是谁的思想?孔子。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高官对孔子说:“我们那儿有一个人很直的,他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出庭作证真说他父亲偷了,这个人很耿直。”

孔子说:“我们那儿的耿直,和你们这儿的不一样。我们的直是‘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父亲犯的罪,儿子要替他隐瞒,儿子犯的罪,父亲要替他隐瞒。”

一般我们说,“父为子隐”叫做“慈”,“子为父隐”叫做“孝”。父慈子孝,互相帮忙。但是孔子说是“直”,是真实,这个事情就是中国特色了。在孔子看来,人最真实的是感情,感情当中最真实的是亲亲之爱,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这是最真实的,由于这种爱,所以“子为父隐,父为子隐”。

这件事情,后来引起法学界的争议:我们出庭作证的时候,是忠于事实还是忠于感情?

法学界的主流意见是:近亲属应该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权利。这是一种特权,叫免证权,这是对人性的保护,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实行了。比方说,我的家人触犯了刑律,找证据是公安局的事,我有权不作证,这是受孔子的影响。

其次,打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是给别人面子呢?也是受了儒家的影响。

儒家有一个重要思想——对等观念。

先秦诸子当中,道家、墨家都主张平等,可儒家认为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不平等。由于它主张不平等,所以它对不同的人的道德要求是不一样的,叫做“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做君主的要仁慈,做臣子的要忠诚;做父亲的要慈爱,做子女的要孝敬。这是不平等的。

但是儒家主张对等,对等是什么意思呢?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

你不能单方面地要求我们做臣民的和做子女的该怎么怎么样,你们做君主、做父母的也应该怎么样。

孟子有一句话:“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若寇仇”。

意思是你做君主的,不把我当回事,我就可以不把你当回事。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叫做“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是对等的。

人与人之间要对等,所以儒家的道德要求都是双方面的。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一直延续到现在,例如尊师爱生,这是对等的、双向的。

为什么要强调对等的、双向的道德呢?

在儒家这里,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也就是中国人的面子原则。当自己伤了对方的“面子”时,一定是贬损自己,来提高对方地位。

所以中国人说话,他人的称呼是要排队放一格的。比方说钱钟书先生,我们都知道他是当代鸿儒、大学问家,他给一个年轻人写一封信,可能也说“某某兄”。王元化先生,我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把我的硕士论文寄给他,王元化先生回信的抬头是“中天先生”。你真当我就是他先生啊,那就错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就是从春秋战国,从先秦诸子来的。

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自己国家文化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先秦诸子,回顾一下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是一个问题成堆的时代。什么问题?礼坏乐崩。

什么叫礼坏乐崩呢?

这指的是当时社会的结构和链条,当时社会的结构出了问题,链条断了,就像我们今天的金融危机。

金融风暴是经济链条断了,而当时是政治链条断了。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讲一下西周建立的制度和文化。

西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当时我们认为,头顶上的是天,脚底下的是地。地,因为在天的下面,所以叫天下,那么天和地是什么样的形状呢?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天是一个半球形,像一个碗一样地扣下来,这个就叫做天。我们读古诗都知道,“天似穹庐”,什么是穹庐?帐篷、圆的帐篷,天是个圆的帐篷扣下来。地是方的,是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中心在现在河南省登封市,那里有个观星台,在它下面埋了一块石头,叫地胆,周公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