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美化人生(3)

“真”以外,还要提升至“美而善”

人整天面对的是人与物,对人,要爱人,对物,应爱物,这就是“至善”,也是“仁民爱物”。]

“ 仁” 字, 是二人, 一个人如果只爱自己, 就不算“ 仁” ,必须有对象,才是“仁”。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广“仁”,便是“善”,凡事慈悲、同情、谅解和宽恕,就是“仁”,不嫉妒,不猜疑,与人为善,也是“仁”。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到人做好事,却往往吝于夸奖,一个人太和善,倒反容易被误解是沽名钓誉,我们总是吝于付出“同喜布施”。捐钱,是财布施;教人方法,是法布施;与人同喜,就是同喜布施。既没钱、又没法,我们只能做到“同喜布施”,这也是最惠而

不费的。假如我们有仁爱之心的话,我们不应该吝于付出同情,以及更多的同喜与谅解,不要太多的疑惑和猜忌,这就是美化的更上一层——“善”。

有一种现象:太太漂亮,夫妻感情不见得好;而太太长得不好看,夫妇感情却意外地融洽。有人不免觉得纳闷:有个漂亮的太太,还不懂得当做“宝”!可是,有时候,“美”是很肤浅的;事实上,不管是美是丑,多看几年,到头来还不是差不多,内在的美,才是“善”;容貌平凡的太太,之所以反被当成“宝”,是因为她没有恃宠而骄的美貌,所以愈发谦虚平和,而吸引人的,就是她的善良。善良的人,有一股神采,那是一种因内在光华而形显于外的风采。使内在美化,就是善。一个女人要有仁爱心,不要抱怨,也不可以骄傲。世界上,没有比谦虚更美好的事了。

谦虚,是一切的美德。

对所有一切,我们都应心存感激,对生活感到满意,总觉自己比别人幸运,得到太多,如此会更加虚怀若谷。

肤浅的美,很容易使人生厌!善,不只是对人,还要对物;小时候,我的家人教我,碗里不许留一粒米饭,因为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片丝寸缕亦不准糟蹋,因为来之不易。爱物,是爱惜物力、人力。一个人真正有好的行为,就不能慷他人之慨,不能因为自己不用出钱,就大大地浪费能源。做到了“美而善”之后,还要往上提升。

真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美”

“自然美”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字代表自然,“人”是自我,为善能做到不觉自己在做善,就能领会“自然美”的个中真义。

一旦自己觉得“善”了,那不算真善,必须要自己也感到做来是如此的自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用一个名词来概括,那就是“祥和”。“祥”是安详、吉祥与美善;“和”则是调和、和谐与温和。

“乐极生悲”、“盛极必衰”,所以要持盈保泰。但是“否极泰

来”、“剥极必复”。

世上没有一件事是永远的好, 也不会永远的坏。一切是“ 天命”,是自然。任何事有开始,必有结束。我们人,既然生了,就会老、会衰、会死,在座的各位,经过一百年之后,就没有一个会留在这世上,因此,争什么呢?有什么看不开的?我们难道连这点聪明都没有吗?几百年之后,我们的骨头不知要腐烂成什么样子,可是我们仍忙于争名夺利,为小事东奔西走,甚至拿刀动杖的,这又何苦来!?

花朵不能长好,月亮不能长圆,我们只须自问:我们的行为,有没有对不住人?对人与物,不要去污染、破坏及践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