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看得喘不过气来了?且慢,更吓人的数字还在后头。根据另一份行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在 2006年化妆品的消费总额已经突破人民币770亿元,预计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1000亿元左右,而它的成长比例也将超过总体经济成长的比例。
这些数字听起来或许惊人,也或许有些遥远,但你只要走访一趟各大城市的百货公司或商场的化妆品销售专区,在装修精致、美轮美奂的国产化妆品、进口化妆品销售柜台间停留一小会儿,就可以知道数字所代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有一位远自欧洲被外派到中国来的化妆品公司高层主管,曾经用流利的中文这么形容中国的女性消费者:“她们是我的宝贝儿!”
当然,中国的女性消费者当然是这些外国商人的宝贝儿,而且我们不仅仅是宝贝儿,还是能左右他们生产线规模的大腕儿。二、三十年前,欧美各大国际性化妆品牌鲜有投注人力、物力在“美白产品”的研发上,因为对金发碧眼皮肤苍白的她们来说,美白绝不是市场需求的主力产品。可是当中国女性消费者开始展现傲人的购买实力之后,你再回头看看他们现今的产品线,就知道什么叫做“形势比人强”了!
可是,任何飞跃的脚步都难免有因速度太快而磕碰跌撞的时候,中国女人的美丽进程当然也遭遇了一段晦涩的坎坷岁月。当女人们被化妆品广告中模特儿近乎神话般清亮的眼睛、白皙的肤色、光滑的皮肤震惊,进而发现自己脸上因缺乏保养而积聚的黑斑、皱纹、瘢痕时,心悸之余,常年被忽略的委屈匮乏陡地爆发为一股迅猛的烈焰,这股烈焰,烟熏了女人理性的眼睛,填满了不肖商人的荷包,同时也灼伤了女人脆弱的皮肤和爱美的心灵。
所幸,中国强劲的市场实力没有让这个晦涩的年代盘踞得太久,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短短的几年间,各种女性时尚杂志书刊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的书报亭中,像阳光和雨露照亮丰富了曾经狭小封闭的视野。从此,中国女人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了,在和世界流行“零时差”的媒体喂养下,在购买实力强大的底气撑腰下,有能力识别好东西、消费好东西的中国女人坐在家里也能掌握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的流行脉动,并且不用再出远门也会有国际知名大品牌络绎于途送上家门前来。
说起国际知名大品牌,但凡有出国旅游或在国外生活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中国进口化妆品的价格总是要比在国外买时贵上好几成。究其原因,除了有不得不列入考量的各种基本支出,如关税、运输费用之外,还有一个厂商“趁虚而入”、投其所好的消费心理在其中,那就是在消费心理学上所说的“炫耀性消费”心理。说得白话一点儿就是面子消费、身份消费,也就是明明知道多花了钱,也宁愿多花了钱,但是买得的是高人一等的尊贵感和虚荣感。根据经济学家对人类消费行为的解释,面对炫耀性消费产品时,价格越高,它的炫耀效用就越高,因此在市场上也就越受欢迎。中国快速崛起、为数众多的新富阶层,正好为这个消费理论作了最完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