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娇和撒野大不相同

上飞机时,隔座女乘客在看一本《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的书。

哇,已经是第二集了。我瞄了一眼,心想:必然卖得很好,才会出续集。

这个书名还真的满吸引人。

在我观察,多数男人是喜欢女人撒娇的,只有少数是讨厌的。

讨厌女人撒娇的,未必是GAY。曾有位男性友人位居要津,但个性严肃,他最受不了女人嗲声嗲气,总说:“明明可以好好讲,干吗语气弄得那么恶心?”

他的妻子也是个女强人,说话条理分明,从不示弱,像在谈公事一样。两人彻底是绝配。

不过,当他有了女儿之后,女儿一出生就爱撒娇。只要她一开口说话,他的心就酥麻了,百依百顺,遇到了命中克星。

是的,多数男人喜欢女人撒娇,但也要看人。

还有,女人也得明白:男人所喜欢的撒娇,也要分种类。

撒娇要看场合:风月场所,都为满足寂寞,不会撒娇,铁定不受欢迎;但在办公室里,做不好公事时,千万别撒娇,男人会觉得你公私不分,不堪重用。

撒娇要看关系深浅,关系不深,语气只能温柔,说话绝对不可黏黏稠稠。

撒娇要看年纪。年纪小有撒娇的特权,再怎样也不会让人想吐。过了某个年纪,还娇声娇气,就会被说是徐娘半老、卖弄风情。

撒娇要看个性。不会撒娇,在过了可以训练演技的年岁之后,千万不要东施效颦。

有个寓言故事可以套用:有个农夫,养了一头驴子和一只宠物狗。驴子每天随着主人外出辛苦工作,却觉得讨不到主人欢心,看家里那位好吃懒做的狗朋友,每晚只要在主人回家时摇头摆尾,扑上去舔主人,主人就开心得不断抚摸它,心里实在不痛快。

有一天,它决定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学狗那样,白天它开始装懒,呼呼大睡,不肯出去工作。主人晚上回来时,它精神大好,马上扑向前去,学狗那样舔主人。

主人却以为它疯了:不工作也就算了,现在还来攻击我!于是拿了猎枪,扣下扳机。无知的驴子,无辜的一命呜呼了!

错只错在,它被认定是一头驴,不是一只狗。还有,它以为它在撒娇,但主人只以为它在撒野!

这个寓言很令人心痛。它告诉人们,是驴就不要学狗,还是依照天命各司其职吧。

不过,我还是可以为它下一些不太相关的眉批:

如果你是驴子,你只能当一头不那么撒野的驴子。你想撒娇,只消温柔一些,并不需要太装疯卖傻。

如果你是一条宠物狗,那么,也不必把做牛做马当成自己的长处,就当一条撒娇的狗吧。

适度的能干

三十岁的她是金融界的专业经理人,总是一身利落套装,清秀的脸上总带着自信的微笑。

某天和她谈完公事后,她忽然说:“我好想谈恋爱。”

“不会吧?你怎么会没有男朋友?”

“不是没有,而是散了。散了一年了,后继无人。”她叹口气道,“没想到认识了十年,他劈腿就劈了五年,我工作太忙,能相聚的时间有限,都不晓得。”

劈腿是现代恋情分手主因,并不稀奇。但劈腿五年,又不跟旧女友摊牌,还继续对她好,也算是一段劈腿式长跑了。

“劈腿能劈五年,表示他虽然花心,却不想离开你。”我只能如此安慰。

“我自己痛定思痛,归纳原因,我想是因为我太能干了,他不想离开我。”

她说:“我现在才明白,以前长辈都说女孩子不要太能干,是什么意思。”

理财,她帮他料理一切,买进卖出,这几年来收益率高达百分之两百,他怎么舍得离开?有家人需要看病,她人面广,挂号都可以用特权,她都会尽力处理,他怎么舍得离开?

她虽然忙,却像一座精力无穷的千手观音,就连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只给她一通电话,就可以打理妥当,他哪里找这么方便的女朋友?

连他亲朋好友调头寸、贷款、旅游,都找她打理。就算他想离开她,家人也舍不得这样的准媳妇。

“我本来想,反正要嫁他,多帮他做一点事,不要计较。没想到,他竟然另外有女人,却还处处麻烦我。我好像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元配,当他情妇的,什么也不必会。”

长辈确实常说,女孩子不要太能干,然而在这样的社会,工作上女孩子能力不强也不行。

只是工作能力太强的女人,也别一味地把这种能力贯彻到私生活中,帮夫帮到完美无瑕——没有缺点,可能正是她的缺点。身边的男人活得舒适,却也逐渐失去正常功能,在两人关系中也没什么成就感,渐渐觉得她一点也不需要人家照顾。

私人关系中,工作能力再怎么强,也别把大小琐事一网打尽,徒然累死自己,又拖累爱情。

成功的人都是自己的教练

闲聊时,小张说:“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每天把小孩送去上感觉统合、唱游打击乐、快速记忆的课程—?现在的孩子真幸运,如果以前我的爸妈懂得学前教育,不让我输在起跑点的话,我一定是个大人物。”

我笑说:“不一定。如果大家都太早就往前跑,起跑点还不是一样,先跑不会变成大人物。而且,先跑不一定赢。”

我心想,小张的成就其实很不错,所以吐他的槽他应该不会怀恨在心。

“怎么说呢?”小张问。

“你没看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兔子天生跑得快,但因为半路贪睡,还是输给乌龟。”

“拜托,别讲那种老掉牙的寓言。”

“才不是老掉牙呢,”我说,“让我们回过头去看,以前小学时前几名的同学,现在未必都很有成就。我倒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成功元素,并不是父母或师长怎么训练他,而是他怎么训练自己。”

是的,不管别人如何发掘你、激励你、提早训练你,如果自己不肯训练自己,还是很难在胜利之路上长长久久地走下去。

成功的人都是自己的教练,永远不会让自己怠惰下来,经营之神王永庆就是最好的例子。他那么大的年纪了,还在精益求精,从传统业跨足到科技业,洞烛先机,永远不肯被时代淘汰,连毛巾操都是自己发明。

很多老故事,现在读来仍有几分道理——就算是同一父母所生、受到同样的训练,成就还是大不相同。书圣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只有王献之和他并称“二王”,在书法上享有与父亲齐名的成就。为什么呢?在王献之七八岁时,他爸爸老早就知道这儿子有出息。王献之曾经问父亲:“怎样才能写好字?”爸爸指着院子里的十八个水缸说:“如果你能够把水缸里的水写完,字写不好也难。”

从此,王献之每天都从水缸里打水出来磨墨写字,几年后,水缸里的水用完了(有一大部分应该是蒸发的吧),书法已不同凡响。

再好的教练只能担负启蒙工作,只有懂得自我训练,才会越来越出色。不少杰出的运动选手,也都有一套独特的自我训练法。比如,一直刷新安打纪录的铃木一郎,为了训练自己的打击力,不怕被球砸到的危险,练习时总站在一般打击区前一米处挥棒(平均时速会增加百分之十五左右)。而王贞治苦练稻草人打法时,也曾用窄幅的木剑代替球棒来挥棒——不但训练了自己的精准度,还训练了自己面对挥棒落空时的耐挫折度。

成功从来不是从被迫吃苦耐劳而来,而是从自我训练而来。前者压力太大,后者成就感与自信心才会与时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