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客都蓝色童年(5)

这些男生还不时地欺负女同学,女同学都怕他们。

安子不想再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上学。

安子作出这一决定也很可能与当地的风气有关。

那时村子里的小朋友似乎都不爱读书,整个一个村庄,连个读到高中的学生都很少。

有一天晚上,安子跟爸妈说她不念书了,妈一听就急:“不念书,将来怎么办?难道想和你爸一样拿一辈子大马勺?”

无论怎样劝,安子就是不同意上学。

安子的话也刺痛了爸爸的心。

爸爸在一旁沉默不语。

这多年来,他在楼下做生意,3个小孩在楼上读书,那种感觉让他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大人们拼命地做活,不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条件,让他们有点出息吗?邻村曾出了个大学生,被周围人羡慕了好多年。

他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争气考上大学。

可爸爸也了解安子的脾气,个性特强。

一旦决定了的事,就一定坚持到底。

刚上初一那年,安子的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班主任家访后,爸爸沉着脸训斥了安子一顿。

那天晚上安子气得饭也不吃。

从此安子暗下功夫潜心研究数学,期中考试竟破天荒考了满分。

现在安子说不读了,爸爸也就不再劝,只是对着天花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安子辍学在家,接替了父亲早起的采购任务,回来后就专心专意地做爸妈的帮手,餐厅、厨房颠来跑去,全身弄得油腻腻的,很脏也很累,但她毫无怨言,似乎还过得十分充实。

不过在夜深人静时,她还是翻她买的书来看。

那时她并不知道日后自己也能写出一本书来。

安子家的前门正对着广梅公路,因餐馆开在自家祖屋,免去了房租的负担。

餐馆的来客大多是熟客,生意不是很景气,只能说比纯粹盘农活稍强一点。

接受并珍惜生活赐予你的一切16年后,当记者采访坐在大班椅中的安子时,问她:“当年,你有过什么样的梦想,有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今天?”安子腼腆地一笑,坦率地说:“没有。

那时候的我,算不上一个胸怀大志的女孩,读到初二就辍学了,不是因为家贫供不起,也不是家中需要我分担什么,只是看许多同学都不读了,我也就不读了,父母不同意,但我说不读就不读。

……辍学后对自己的前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就帮着父亲择菜洗菜招呼过往客人,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在不明不白的晨光里,骑着自行车去县城买菜,有空时,就静静地坐着读书,没什么目的,也没什么选择,找到什么读什么。

就这样日复一日,做了3年乖乖女,我也没有觉得这日子过不下去。”环境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良好的环境能促使一个人健康成长。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席卷中国的那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没有安子表姐从深圳回来后对安子的那种美丽的诱惑,安子极有可能会和她家乡的众多姐妹一样,在梅岭那窄小的天地里默默地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