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小荷才露尖尖角(5)

《青春驿站》的特色在于由一个个或长或短的人物序列构成,包括安子自己在内,共写了16个女性在深圳特区的故事。

在绝大多数人物经历的描述中,都体现一种经得起摔打,处于逆境益加坚强的精神面貌。

她们勤奋而又精明,善于学习且善于应变。

她们在严峻的现实生活中,都意识到在这种处处充满竞争力的较量的现代社会氛围里,在个体的生存背景中需要相应的文化素养和一两样过得硬的实用技能支撑。

因此,狂热地追求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适应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是这些成功女性的显著特征。

这种在特区形成的人生信念,促使她们找到了自己合适的生存空间。

她们身上体现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对所有的打工者以及艰难地走向现代化的人们,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热切呼唤着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现代精神,引导人们在特区错综复杂的环境里珍惜光阴,以利于人类和社会发展。

《青春驿站》是篇很女性化的作品,这不仅是它展露的是一个“打工妹”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它的情感、氛围、调子,充满了女性的温柔、细腻与梦幻,它同时也具有文学性,或许是为了适应报纸连载的需要,作品结构精致,文字简洁,且常有神来之笔。

另外它还有较强的可读性,每一个故事都具有戏剧性,每一个人物都鲜灵凸现。

安子之所以选择纪实文学这种体裁,显然有个基本的艺术动机,就是因为打工妹的生活本身曲折,自成精彩故事,稍作艺术加工,就呼之欲出,动人心魄。

而要取得创作成功,至少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拥有丰富的原始素材;二是有独到的思想,充沛的激情。

这两点,安子做到了。

《青春驿站》以简洁真挚的文笔,真实地记录了一些特区打工妹漂流、奋进、成功或沉沦的过程和命运,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记述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作者基本上是用一串串相连的事件,即安子自身丰富的经历和体验来叩动人的心弦。

这种经历的吸引力量源于新环境富有挑战性的诱惑和机遇,源于精神的昂扬强健和对生活不竭的激情。

因此,安子满怀热情抒写她的经历时,由于其简洁、蕴含哲理和柔婉的艺术感受力,使许多读者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感情的共鸣。

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来,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同志乘坐专列抵达深圳火车站。

伟人的足迹,又一次踏上了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这块热土。

千里迢迢,舟车劳顿,当市委负责人劝他老人家好好休息时,小平同志却毫无倦意。

他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从1984年到1992年,一晃,8年过去了。

深圳的面貌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老人家急不可待要亲自目睹一番。

在国贸大厦53层的旋转餐厅,小平同志在俯瞰深圳市容时,看到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很是高兴。

深圳先科激光公司、中国民俗文化村和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都留下了伟人的足迹。

仙湖植物园种下的一棵高山榕,记录着小平同志为改革开放所作的卓越贡献,对深圳特区的关怀和支持。

5天视察,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

紧接着,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南方为代表的沿海经济圈迎来了突飞猛进的新时代。

1992年第一季度,仅从深圳汇往全国各地的汇款单就有近140万张,共计亿元人民币。

汇款人群中最常见的是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的打工仔、打工妹,对于安子来说,她也迎来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一次转折。

1992年5月,她正式出版了第一部打工小说《青春驿站》,这部原汁原味记录打工生活的小说开启了“打工文学”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