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客都蓝色童年(4)

等安子有了阅读能力后,奶奶干脆把她心爱的藏书全交给了安子,让安子读个够。

奶奶和书店里的营业员很熟,见安子没书看了,就自个到书店去给安子借。

《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书,安子看完了就还,还了再借。

安子还把听到的、看到的故事尝试着讲给弟妹及小伙伴们听,这让他们对安子崇拜不已。

大概是在安子六七岁的时候,安子在一本连环画上看到一则童话,说勤劳的人散步时拿根小棍去点触各种东西,它们都会变成金子,于是小安子邀了几个伙伴,大清早就到树林里去折新鲜的树枝做成小棍。

小伙伴们照着书上说的方法小心翼翼地点触石头,但却没有一块变成金子,这让小安子十分失望。

安子回家把这件事告诉阿太,阿太就说:只有勤劳的人才能点石成金。

安子想了想:“大概我还不是勤劳的人吧!”安子看书都是在空闲的时候。

与村子里的其他小孩相比,安子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勤快。

每天放学回家,不是放牛、带弟妹,就是给父母亲当帮手,还经常给老人端茶送水。

小时候的安子胆儿特别小。

有一次,安子跟妈妈到田里去割草,不小心被草把手指划破了,流出血来。

安子见到出血,吓得大哭大叫起来:“坏了!坏了!”妈妈走过来,见安子的手指头只划了一个小口,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就用口把安子出血的指头放在口中吮吸了一下,止住血后,再用布条包扎好。

安子这才止住哭。

在这期间,安子的父亲由于年纪越来越大,不久便放弃了蹬车生意而改开小餐馆,取名“长光饭店”做些肉丸、猪头肉卖。

餐馆就设在自己家里。

父亲算得上是当地的一个能人,他不仅为人厚道、朴实,深得邻里敬重,而且干一行精一行,开上几年餐馆后,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厨师。

安子的妈妈干活是一把好手,还被群众推举为生产队副队长,一干就是3年,直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止。

当上生产队副队长的妈妈每天一大早就会通过村头龙眼树上的喇叭喊大家出工。

这时候也是安子起床的时候。

安子放学回家,有时间就主动帮餐馆搞卫生、洗碗、招待客人,常常天不亮就去买菜。

勤劳的安子很得父母的赞赏宠爱,安子买菜后有剩下的零碎钱,父母就把这些找头作为奖赏给了安子。

安子把每次的小费都买了小人书。

一个才有十几岁、刚刚步入初中的农村小女孩,个人藏书数目竟达500余册,这在当地也算一件稀奇事。

忽然有一天,妈妈停止了在大喇叭上喊工,一下子没适应过来的安子竟然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此后,安子发觉乡邻们仍然自觉地在农田里忙乎,并没有因为没喊工而怠慢。

只是,他们忙乎的是各自承包下来的责任田。

这以后,妈妈不再出门上工,就和父亲一起共同经营起小餐馆来。

1981年,安子14岁,正上初二。

年初的一个傍晚,安子敬爱的阿太溘然长逝。

阿太依然如平常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突然得让安子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阿太是安子的第一个人生启蒙老师。

事实上,安子后来的发展与阿太对她的影响有着非常大的联系。

又过了半年,班里有几个要好的女同学因家里贫困辍学在家,使安子一下子变得孤单起来。

安子不喜欢“数理化”,一提就头痛,只喜欢阅读那些引人入胜的武打小说、侦探小说、爱情小说等。

她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班风不好对安子也产生了影响。

安子的班上有几位淘气的男同学,下课后不是去偷人家的龙眼,就是跑到别人的甘蔗林里,要不就是去挖红薯,老师们经常罚他们站着上课,一罚完又淘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