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美丽情感动画(1)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

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

――何其芳

有一个叫远方的地方,那就是爱情。

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安子

铿锵玫瑰的五百次回眸1989年春,乍暖还寒的三月,在美丽的深圳大学校园,安子邂逅了她生命中最美丽的传奇。

安子于1987年开始从事诗歌创作,在深圳大学上夜大时,经常往夜大报纸《春之声》投稿,并注意到《春之声》刊发的诗作者中,有一位叫“客人”的写的诗非常棒,于是就深深地记住了客人这个名字。

后来,安子从《春之声》主编詹兆强处得知,客人真名叫邱金平,是85级中文系的高材生,不仅是深圳大学诗社社长,还是全国有名的校园诗人,因为酷爱写诗,又是客家人,所以有了一个诗人的笔名――客人。

詹兆强答应在适当时机介绍安子认识客人。

詹兆强同安子一样,也是夜大的学生。

这位当时已42岁的同学求学的故事颇为传奇。

詹兆强出生在江西抚州,那里是中国有名的贫困山区。

在詹兆强出生不久,母亲乳汁不足,加上工作忙就把他送到乡下,找了个奶母抚养他,直到13年后,已溶入那片土地的詹兆强才被父母接回了城里。

詹兆强初中未毕业,又被“上山下乡”的浪潮卷回农村。

6年后,他再次返回城里,然后娶妻生子。

他做过木工、钻工、翻砂工,后来又进了工会,抄抄写写。

生活波澜不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淡而无味的日子使詹兆强感到犹如一头困兽,他想挣脱牢笼。

1986年,他很偶然地在报纸上得知深圳可以勤工俭学,于是心动了。

强烈的要改变命运的念头在支配着他。

他下了狠心,把当月的50元工资交给妻子,另向妹妹借了50元,毅然地离开家乡。

来到深圳,詹兆强的50元钱很快就要花光了。

深大的夜校倒可以读,当时不用考,但仅报名费就要250元。

举目无亲的詹兆强犯难了。

一天晚上,詹兆强听一位刚认识的朋友讲自己曾在生活艰难时卖过血,这给了詹兆强一个启发。

那时的詹兆强还是个很健壮的汉子,第二天,他就赶去医院,提出卖500毫升血,这样正好可得250元钱。

但医生看他满脸疲惫,只同意抽400毫升。

詹兆强拿着这200元钱来到了报名处。

人家不接受。

他只好扯下脸皮哀求:“我真的没钱呐!这200元钱还是我刚去卖血换来的,我本想多卖一点,可医生不准啊!”深大第一次遇到了一个卖血求学的学生,校长被惊动了。

学校最后决定,免去他的学费,另外给他安排去食堂勤工俭学。

詹兆强就这样创造了一项纪录:他成为深大勤工俭学中年龄最大的学生。

当时詹兆强主办的《春之夏》是深大夜校的第一份报纸,得到了大家的热心帮助。

安子是该报的热心读者与作者。

她犹如一棵玫瑰树,盛开在深大校园里。

透过枝繁叶茂的岁月,安子在用文字回眸成长的痕迹。

相信爱情,即使它给你带来悲哀也要相信爱情一个雨后的傍晚,通过詹兆强的引荐,安子在深圳大学与客人相识。

深圳大学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深圳后海湾,校园荔树成阴,花团锦簇;建筑错落有致,明快典雅。

安子挎着大黑包,穿着黑套裙,一袭长长的黑发恣意地散落在背肩。

安子长着一张带娃娃气的脸,中等个,虽未像阿太祈盼的那样出落成美人胎,但眼睛有神,自有一种山村女孩子的灵秀。

一进客人宿舍的门,安子就发现宿舍的正面墙壁上贴着一幅客人的漫画像,那是客人在竞选中文系学生会主席前的杰作,上书“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