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与孔子相遇(8)

孔庙历史

中国哲学中本来没有庙的概念。汉语里的“庙”并不带有宗教味,而是从“貌”这个字引申而来,系旧时供奉祖宗神位的场所,借以怀念去世的祖先。所以,中国的寺庙是后辈们和祖先们会面的地方。

中国任何一座孔庙也同样如此。它是孔子家族后裔们相聚的场所。孔子家族也由此拥有了管理孔庙的权利。其负责人总是其家族的长子。

最早的孔庙,或者说“正宗”的孔庙位于孔子家乡曲阜,那里原先是孔子的家,孔子在此教授弟子。据史料记载,孔子去世一年后,公元前478年,其门徒在其住宅内设立了“孔子故居”,专门陈列了孔子的大量遗物。但皇帝及其各级统治者们发现孔子能够为他们所利用时,孔庙才发展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首次为孔子作传的传记作者、中国史学家之父司马迁(公元前145-86),在事隔数百年之后描述说,孔子故居依然保持其原有的模样。寻访孔庙并且在此祭拜孔子的第一个皇帝是汉朝的创立者汉高祖刘邦。

岁月更迭,风风雨雨,孔庙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反映了儒家学说的兴衰史。孔庙在佛教的兴盛时期和外族统治的最初阶段没落了,但在随后的扩建中越来越富丽堂皇。

历代帝王在其统治时期都曾下令对孔庙进行扩建或修缮。仅在明朝(1368-1644)的近三百年间,孔庙被扩建或修缮了二十余次。部分原因是房屋为木质结构,不会长久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五彩斑斓的油漆,不消几年就会褪色。历史上最近一次的大型改建到现在已有差不多三百年了,如今孔庙笼罩着高龄老人岁月斑驳的伤痕,在每一个中国皇帝看来,这被视为亵渎神灵的事,如果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一定会立刻下令为孔庙涂上闪闪发光的油漆,还要在屋顶上铺上帝王象征的黄色砖瓦。

1906年,孔庙的屋顶上被重新铺上了黄色的砖瓦,于是,孔庙从建筑上可以和皇宫平起平坐了。向孔子献上祭品被理解为是向老天表示敬意,这就意味着,孔子原则上被提升到神的位置上了。

历史上,孔庙曾多次因为失火而被彻底烧毁,比如在1499年和1724年。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关心下,孔庙终于被安装上了避雷设施(据查,应为1961年。-译者。)。

孔庙最近的大型修缮活动,是在1977年至1981年和1985年。自1979年起,孔庙也向西方游客开放。

在这次旅行中,我们只是有限地找到了了解孔子的入口。尽管许多兴高采烈而又大声喧哗的中国游客和我们相遇,但在我们看来,他们和孔子思想的捍卫者没有任何关系。然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在处理自己的文化和哲学时又表现得如此游刃有余。孔子始终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因为所有中国人身上都有着儒家学说的烙印,所以他们不必费尽心机地去保护和关心儒家学说。我们欧洲人有着我们不同的哲学和宗教渊源,我们只能有条件地理解这一点。

但孔子并没有离开我们。我们从他弟子留下的著述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