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风险投资通过注入资本帮企业增值,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达到双赢。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风险投资也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个就是风险投资商们的宗旨。风险投资除了给经营团队提供资金,还会提供很多的帮忙,以及各方面的重要策略。企业往往拥有许多发展机会,有的时候,企业在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商业机会时,恰恰是缺少资金,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资金”。
企业仅仅通过利润留存、自有资金的滚动,其发展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实践证明,在保持高赢利水平的同时,企业还必须从外部融资,才可以快速或超常规地发展,使企业的经营规模呈几何级数放大,企业才有可能做强、做大。
2006年是中国民办教育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民办教育发展的转折年,当年9月,随着新东方美国上市和环球雅思巨额融资,民办教育行业掀起了“融资潮”、“上市热”。一时间,校长们的话题都跟“自己如何准备上市”有关。
新东方2006年9月7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融资额度超过1亿美元。上市当天,开盘价22美元,比发行价上涨46.7%,让董事长俞敏洪一夜之间资产超过18亿元人民币。俞敏洪当天在纽交所表示,融资将部分用于扩张,开办更多学校,提高教学场所的硬件条件以及在教育领域展开并购。资本的介入,让中国终于有了实实在在的培训航母。
1993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培训机构。即使是新东方成立初期,也是步履维艰。新东方以托福起家,在当初的几年里,中国的托福培训市场基本被其垄断。
环球雅思学校从1997年成立起便占据着全国雅思培训市场的宝座。环球雅思是一所以英语培训为主的培训学校,目前除了英语之外还有其他语种以及职业考试培训,目前为止是全国最大的连锁教育学校。张永琪是北京总校的校长,目前有60家学校遍布全国主要的省会城市和其他大中城市,其中一家在中国台湾,另外还有一家在澳大利亚。雅思是针对英联邦国家的出国考试,去英联邦国家首先要经过的就是雅思考试,它和托福是姊妹,到今天雅思考试已经比托福考试高出90个百分点。英联邦作为全球最大的英语王国,雅思考试如今也成为中国报考人数最多的出国考试之一。1997年之前的中国外语培训市场被新东方垄断,而环球雅思学校在雅思考试培训上的成功,打破了出国培训垄断,环球雅思也成为新东方少有的几个强劲对手之一。
资本利益的最大化就是行业垄断。不管是新东方还是环球雅思,也都深谙可能的行业垄断。环球雅思在新东方上市之时引入数亿资本,其意在于储备实力,与新东方争夺行业空间,以备新东方可能出现的降价、争抢师资等战略。
环球雅思与新东方“携手”在同一时间制造了一次世界级新闻效应,足以证明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无比巨大和超级魅力。融资是美丽的,上市是诱人的,风险投资对中国的教育产业非常看好。
回顾2006年四季度和2007年,风险投资商们在传统教育产业的投入依然谨慎和冷静,并没有像外界报道所说“数百亿海外风险投资在中国上空盘旋”,也没有风投基金盲目追捧传统教育投资的情况出现,可见久经“杀场”的风险投资们确实有着自己的沉着老练。
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度至少有13家教育培训类企业获得创投投资,涉及外语、IT培训、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中小学教育、早教、职业教育等多个细分市场,其中10家披露投资金额的企业共获得1.19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获投金额接近1200万美元。其中2008年,安博教育集团成功完成的新一轮总额达1.03亿美元的融资,创下当时我国教育行业最高融资记录。
“风险投资事实上就是填补社会某一个链条缺失的部分,而中国改革开放后最失败的两个领域是教育和医疗,”基金业的投资专家如是说道,“目前在医疗领域国家的政策限制仍很严格,相比之下国家对教育投资的约束要宽松些。需求产生了市场,也为资本介入民营教育产业提供了机会。”
私募投资者一般投资民营教育的两个“链条”:其一是学前教育,以及小部分与学历教育并行的相关辅导类教育;其二是社会上的职业培训。对于前者,私募基金乐于投资,是源于国内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对于后者,基金看好,更多是出于学历教育与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间的巨大鸿沟。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开始允许培训学校的投资获得适当回报,虽然何谓“恰当回报”等细节的不明晰带给投资者们些许顾虑,但由于培训对企业、个人和国家“多赢”的结果让他们并不过于担忧政策风险,因此在国家占更大优势的学历教育外,散落着无数有待打磨的细分市场。加之中国人消费能力的逐步提升,这些都构成私募基金看好教育市场的关键逻辑。环球雅思属于职业培训,近年来的高速成长也证明了风险投资商们的独到眼光。
那么,当在资本市场规则下长袖善舞的私募基金遭遇印象中居庙堂之高而远市场的“校长”将演绎怎样的精彩?他们“相遇”之初并不被看好,但几年来,教育产业借资本之力上升的路径已渐变清晰,令早先这一看似无厘头的“混搭”有了理性的解释。
“可以说,教育消费的需求很大,提供培训的企业众多。但在一个细分市场能算得上数一数二,形成品牌信赖感的企业还不多。”一位管理上亿美金的总裁分析道,私募资金是不会去一个已经有很多龙头企业的市场。投资者就是要在这个情况下发现一些好“苗子”,将其扶持上市。此外,尽管各个细分市场都有很大的市场机会,但私募对企业IPO上市的要求,首先需要企业所在细分市场发展前景足以支撑一家上市企业,这也要求所在细分市场能持续火热。
因此,细分市场的发展前景是私募投资者考察的关键之一。“新东方一上市,我们就马上开始谈论,赶紧看看教育吧。英语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细分市场。”投资者们的观点基本一致。在新东方上市的前夜,环球雅思也获投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毕竟新东方和环球雅思是国内英语培训界的领头羊和先行者。其实品牌在中国培训市场具有极大影响,使得这个行业出现了“头家排十里,下家无人津”的现象,中国英语培训行业出现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差距巨大,只有一、二、三名,没有四、五、六名的奇特现象。而新东方和环球雅思在英语培训市场已经很难再有其他企业能够超越。
除了细分市场,商业模式与团队向来也是私募基金需要仔细考察的。对于几乎任何“目标”企业,他们都需要考察是否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切入点,如课程设置、运营模式、营销方法、服务等等,对于团队则要求能有好的战略思维,而如何在教育这一特殊的传统行业内将商业模式和人才,尤其是关乎教育企业生死存亡的师资力量“标准化”复制是私募基金和企业面对的共同难题。
内容能不能比较快地、低成本地复制,然后产生一个比较高的回报;投入相同的资金所产生的边际的回报是不是要比原来的基金更高,这是投资者最关心的内容。此外,业务是否可以模式化并横向或纵向铺开也会被投资商们重点强调。
张永琪创办的环球雅思的经营模式是通过连锁加盟进行扩张,这样的模式深受风险投资商们的喜爱。而投资首先就是“投人”,其次才是投项目。张永琪多年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以及环球雅思在雅思考试培训界中的领头羊地位更是让人和项目的搭配几近完美,软银赛富面对鱼与熊掌兼得的局面,自然是青睐有加。
“师资是否可以保证,开发是否有后续的储备是教育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位知名的风险投资家坦言,“如果只单单依靠几位明星老师,不免就和明星经纪公司一样,那么公司是虚弱的,一定有风险。”事实上,正如投资者们所言,如新东方、环球雅思般品牌过硬,且本身已经行成了一定规模的师资培训体系的企业还是比较少见的。
因此,对需要做大的教育企业而言,就需要跨地域、跨团队的复制产品,需要前期的研发投入。而受限于各地域生源、师资情况不同,教育企业固定模式化的发展往往会遭遇难题。而在如今风险投资趋向PE化的今天,这一扩张瓶颈更让私募投资者集中注意到发展中期的企业。私募需要初步检验企业能否进一步规模化,要企业有一些财务的表象来验证其成长性。
此外,投资者和企业家们强调,在规模化过程中,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和自身课程的设置等特色服务是需要从事教育产业的企业家注意的问题,尤其是选择加盟连锁时,需要注意控制加盟商“忠于”公司。
由于一般不涉及应收账款、存货等问题,教育产业的良好现金流是投资者和企业家公认的,再加之利润率较高,包括张永琪在内的许多教育行业企业家在采访中都表示,他们引入私募并表面上并不是因为“缺钱”,而“缺钱”带来的优秀师资的流失却会令教育企业方寸大乱。
2006年,环球天下教育集团急于引入基金,张永琪表示,甚至“还不了解基金究竟是怎么回事,需要给出多少股权,连商业计划书都没有逐字读完”。张永琪回忆,之前环球天下同样“安享”着很好的利润和现金流,但得知新东方有上市计划时,张永琪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防御竞争,保护自己。作为轻资产,学校的主体就是由三部分组成,老师、校长(管理人员)和学生,其中教师的力量非常重要,教学设备只占很少的部分。“当时根本没想什么就拿了风投的发展战略。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获得大笔资金,就可以第一时间请老师。如果他开出的工资水平比老师原来高得多,这位老师和学校的感情再好也会离开。老师走了,整个学校就没了。”张永琪十分坦诚地说。
从国际教育行业的经验来看,与中国以公立为主的学历教育不同,国外的大学教育往往有着较成熟的私立教育体系。除了私人捐赠和学费外,学校本身有一个基金进行投资,并能获得很好的收益,因此,国外的教育机构有能力吸引最好的老师。因此对本土教育企业而言,获得风投的资金往往非常关键,因为教育的水平,教师的质量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而除了资金以外,私募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帮助也非常巨大:
私募可以利用在不同市场其他的网络内为企业寻找国内和国际合作伙伴。如引进国外教学模式、教材、考试科目等;帮助教辅软件厂商与出版社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入合适的企业就职等。
在国外,民办教育企业有着更成熟的发展经验,更加善于资本市场上的博弈。私募可以将国外先进教育管理理念引入。
私募基金在将一所“学校”转变为“企业”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战略规划、完善公司治理,以及之后的IPO等方面有专长。
当然,要在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内和私募获得双赢,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就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