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长”到“老板”,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再到“企业家”,则是如何保持基业常青的过程。由于身份间的“对立”,这些过程将是充满艰辛,甚至矛盾重重的,尤其在中国的教育产业化仍刚刚起步的今天。
首先,是基金及股市对企业增长速度的要求,与教育本身品牌培育以及保持良好教学质量间的矛盾。尽管新东方在股市上表现良好,但校长俞敏洪却在上市后感慨,压力很大,也很疲惫,甚至“后悔把新东方做大”,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作为一家好的上市公司,你就要‘铁定’做到收入增长多少,利润增长多少,以及人数要增长多少。但对于一个教育机构来说,它最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是在于它的教学质量,而并不在于它的学生每年增长了多少。我就陷入这个矛盾,一方面要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质量同步增长。”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从建立到赴纽交所上市,整整13年的细火慢炖,方才煲出“新东方”这一锅香浓的高汤。环球雅思从1997年开创,到2006年获得风投也过了将近10年的路程,而在2008年获得的第二轮融资,才使得环球雅思在上市的路上能够越走越快。
张永琪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教育企业的同行提出建议:在争取投资时最好量力而行。审视自己的发展是否可以达到私募基金提出的要求,如果以牺牲教学质量换取资金,那结果将是拔苗助长。
与风投家们相比,教育家们在生意经上确实欠火候,许多学校校长在新东方和环球雅思资本进入热潮之后,在媒体报道推动和市场压力下,开始发热。一时间“百年教育理想”孕育而生,不论学校大小,现在经营状况如何,不管上市目的如何,都开始四处寻找风险投资机会,家家上市的决心成了学校大小场合的表态口号,仿佛中国培训教育人人都能淘金。一时间,教育融资商业计划书,雪片般投向手拿资本的风投家们。每份商业计划书都精心包装描绘了往年辉煌的业绩和代表来年雄心壮志的财务收益数字。
带着社会上对风险投资大举进入中国教育业的一些疑惑,张永琪谈到,“其实培训学校门槛低,维系成本要求不高,基本上用心经营的学校都会有些盈利。但是真正保持增长,并且有一定净利尺寸的机构其实并不多,几乎没有学校具备健全的财务体系,所以大部分校长都没法确认拿出的去年详细的收入。其中有些学校收益表面看起来不错,其实收益背后包裹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国家特殊政策,比如:与那些公立中小学校长熟悉,在校内办个培训等,并不是一个真正商业市场模式,其实对于一些风投来说敢投资教育真的是一种风险。当前一些校长为了满足面子和声誉,对于风投家们的预算收入要求,通常是不假思索的给出“天价”般的未来预期,这种预想并没有通过合理预算和按教育市场规律思考。”
但教育产业也可能通过一些“捷径”更快地打造品牌。比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用国外名校或者国内名校的品牌和课程,而国外许多教育产品同样需要国内公司的合作,当双方的需求一致时,快速见效并非没有可能,几家打着大学名校品牌的连锁少儿英语就是鲜活的例子。
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另一个要面临的问题是更规范的公司治理的引入,和原先教育模式的矛盾。有投资者表示,由于教育行业在国内原先是一个比较“封闭”的行业,与规范的公司治理中的规范要求相距甚远。将传统与潮流对接,对从事教育的企业家而言,这就变成了痛苦蜕变的过程。
尽管张永琪很早就将商业化手段引入教学服务,例如注重营销手段、品牌服务等。但私募的介入,以及上市前的工作仍给了他很大压力。“跟律师、投行、和审计师打交道,以及一个战略规划和财务框架的设定,对于一所学校是非常陌生的,私募只能把我们领进大门,很多事情还需要企业自己完成这个工程。”
通过引进“市场化”和“职业化”的COO、CFO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职业COO、CFO对企业引导的作用超过我。”张永琪表示,“除了梳理业务流程,COO、CFO还会对企业整体进行战略指导。之前的企业都是耕牛,低头干活,一年看一年,缺乏长远计划。而COO会拿全国的宏观数据进行对比,COO对企业有一个5~10年长期的战略规划。”
多数投资方表示,由于之前教育产业比较封闭,私募对教育了解得也不够细致,因此对教育有着更强管理能力的团队更容易受到信任。对于CFO的选择而言,最好是除专业金融、财务经验外,还能够有一些传统服务行业经历,这是因为教育从一些特性来说比较偏向传统。此外,教育产业CFO还需要有更好人际沟通能力,这是由于教育产业的体系比较大,CFO掌握总部和各教学分部的情况,和投资者有着密切沟通。
而教育产业CFO在资产进行评估时面临更大困难。例ǹ,如何评估学校里最关键的资产—教师资源并不容易。另外,在国外,研发等投入形成无形资产可以较容易地计量。而在国内,如课程设置等比较难申请专利,难以从财务上计量。因此教育产业的CFO,需要准备两套体制,一套遵守国内的体制,而在企业内部,还需要另一个财务框架来对资产进行更准确的衡量,以运用于企业管理,这就需要CFO以及团队对所在的细分市场和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一个非常透彻的认识。
相比其他行业,教育行业往往现金流要更好,但正因如此,企业就容易乱花钱。“如何规范财务支出,计量投资收益,这是CFO需要关注的。”投资方提醒道。
公立教育一直得到国家的扶持,其实在一些与国家学历教育阶段有关的民营培训教育,仍然在利用国家政策方面的缺陷和体制尚未改革的优势,进行着“高收益”的办学,例如: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反对中小学生课外补习,要求给学生减负,培养技能和应用能力型学生,公立校长在政策的压力下,开始转为“地下交易”,使一些社会办学机构有“机会”,与公立校长们合作,间接完成“课余补课”带来的收益,但是国家必然会对这种“不法关系”出台政策管制,同时“追求补习”的中国式教育也会随着教育的发展,逐渐转变和改观,这种从事中小课外补习的机构也将面临挑战。已经看到的例子有,几年前大学四级考试几乎是所有办学机构最羡慕的盈利项目,但是大学四级考试改革使得从事四级培训办学红火的机构,一年间化为乌有。
所以资本的投入在注重教育品牌投资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熟悉和了解办学机构优势项目的生命力和与国家教育发展趋势的吻合,从而规避教育投资因为国家政策变动带来的大起大落。
对于资本进入民办教育,张永琪说出了他心里的想法:“资本看中中国民办教育市场确实让人鼓舞,新东方是中国民办教育的优秀代表,为民办教育打开了一片天地,中国也会有更多的有志机构在美国上市,同时也希望国内证券市场也能给予机会,使教育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同样可以上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古语或许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产业有着另一番含义,不仅仅是校长需要顺利完成到老板的转变,更是需要团队同时具备校长的责任心、老板的生意头脑和企业家的长远眼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其实可以作为对教育产业团队的判断标准。有文化才能吸收各种先进的思想观念,有道德是企业被公众接受的必然要素,而我们可以发现,如今最具生命力企业的管理者,如李彦宏、马化腾等人,都并不盯着赚钱,而是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对于原本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民营教育产业,或许更应该如此。
教育行业,大家都把它形容成朝阳行业。它不仅是朝阳行业,而且是迅猛发展的前途非常广阔的行业。国家从1995年开始调整民办界定法,规定了民办学校的投入可以得到市场回报,这样就促进了更多有志创业的人开办学校。前景光明的同时,它也存在许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的特点。比如它的时间投入要长一些,大家都在休息的时候,可能是你最忙的时候;另外,教育是一项非常烦琐细致的工作,不完全等同于做生意;同时,教育涉及的都是人的层面,一个学校包括学生、办学者和老师,使三者关系和谐,良好运转才能最终使学校办成功。而环球雅思和新东方能够成功融资,说明更多的海外资本看好国内培训市场,说明它的利润点很高,同时也使得国内的培训界热情更加高涨。
从商业角度来说,教育行业是一个风险小、收益相对稳定的行业,同时还有很好的现金流。学费先交给学校,学校按照规模来开办,这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较小。当然,通过创业走品牌化的学校,在树立品牌方面就得有大规模投资,让全国更多的人接受这个品牌。所以张永琪觉得,办教育对于创业者来说不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对于今天教育行业在资本面前的“浮躁”,张永琪呼吁同行,珍惜教育诚信,实事求是,让中国民办教育健康长久地发展。
随着民办教育的资本化加速,巨头品牌企业的发展将会更加膨胀,未来中国教育培训竞争将更加激烈,并购、整合将不可避免,各地培训“诸侯”将展开资本、服务、教师、硬件等方面的厮杀,而这种竞争和扩张给消费者—学生们将带来更好的服务和收益。可以预见,未来环球雅思将会大打“服务、价格、教学质量”牌,向学生们倾斜,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