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路上不可能是坦途一片,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要想成功就必须勇于面对这些困难和考验,困难会制造麻烦,会阻碍前进,但其是否就一无是处?肯定不是,当我们认真对待这些困难时,我们会因此造就坚强的信念,积累宝贵的经验,变得更强。
张永琪也曾经历过很惨痛的经验教训,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环球雅思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也让他得以在培训行业继续生存下去,并最终让竞争者败下阵来。
1997年,张永琪在大使馆前卖了一段时间的复习资料以后,觉得有必要通过另外的形式来让更多需要参与雅思考试的人能更深入地去了解雅思并通过考试。很自然的,张永琪想到了办培训班。张永琪不像新东方的创办者俞敏洪那样是教师出身,可以自己办学校当老师。俞敏洪当年租了个教室,就靠自己一身的教书本领,便能够开始打磨新东方的雏形。当年,俞敏洪是新东方的创办者,是校长,也是老师,甚至是出去大街上糊小广告的小工。而张永琪却不一样,他没有成为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教学经历,他稳定的语速,平常的声调等,让人觉得他没有当老师的天赋。因此,张永琪一开始办培训的时候,就无奈地给自己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位,自己只是一个经营者,一个管理者,一个服务者,而不是一个教导者。
有了张永琪对自身的定位,要办雅思培训,最重要的是找到教课的老师。雅思考试来自英国,考试的形式和当时的国内英语考试完全不一样。既有固定项选择、又有开发学生思维的主观和客观结合在一起的题型,是一种能充分反映应试者英语能力的测试。对雅思题型不了解的人一般教不了,英语好的人也不一定就能考得好。考虑再三,决定到师范大学找教师是最有把握的。从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方面考虑,他们无疑是最合适人选。但是这对于一个从未涉足过教育行业的人来说,多少有些为难。两眼一抹黑的张永琪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是凭着他执拗的性格和一腔热血,采取直接登门拜访的形式,来到大学里的英语教研组,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这样跑。张永琪当时吃了不知多少闭门羹、困窘了多少回,多得已经记不清楚了。毕竟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这样一个看似毛头小伙子的人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改变,而且当时很多老师对雅思考试知之甚少,谈起雅思还是雾里看花……前期遇到的困难的确不少,面对这些困难和压力,张永琪又一次没有退缩。每天跑完学校,回到家里,就对家人说:“今天我和××学校的老师谈得不错,他们很有希望来咱们学校当老师。”张永琪的家人在这个时候,总是会简单地说上一句“加油!”在张永琪锲而不舍的努力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终于有一天,首都师范大学的几位英语老师接受了张永琪的邀请,成为了环球雅思最早的一批创业老师。张永琪也在中国人民大学1号教学楼里租下一个教室,正式踏上雅思培训的道路。
现在让张永琪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开课的日子,他已经想不起来究竟是1997年的哪一天,但是他清楚记得第一次开班,招收到了18位学员,这是个吉利的数字,不知是否是上天的安排,从中预示着环球雅思美好的未来。其实,当时开办这样的培训班,张永琪也只是出于对教育的一种奉献和喜爱,从没有一定想为这样的一份事业画出多大的宏伟蓝图。以至于现在在环球雅思的编年史里,这个最初的成立时间永远都没有记载。大家只是知道,这是1997年的一天,这一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欢欣鼓舞。而张永琪,是不是也从办雅思培训开始,回归到教育的怀抱呢?是的!他热爱教育!沉迷雅思!
其实一开始办学,各方面都并不规范,学校没有去教育局注册,打着个“环球雅思咨询服务中心”的名号,就开始了招生,简直就是真空办学。老师、学生、教室、三大样一齐,就开始开课。或许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刚开始的时候,总有这样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局面。史玉柱的汉卡销售、马云的翻译社、王石的贸易……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不按常理出牌。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局限,这些现在看起来非常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经历当时的迷茫和无知,他们心里只是知道,要先把事情做起来,坚持下去,这样才有可能迈向辉煌。
张永琪和现任北京学校校长的司晗回忆起刚开始办培训班的情景,一些事情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