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新东方几位高层出走后,自立学校与旧东家打擂台的事件掀起了外语培训界的一次不小的波澜。通过规范的企业制度去管理教师资源成了培训界的共识,但是在培训业里面,老师是很重要的一块资源,随着培训机构的发展壮大,老师也会充分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如要求涨课酬,否则就选择去待遇更高的学校,这使得众多培训机构感到压力巨大,人人自危。毕竟,核心教师团队的变化,有可能会让培训机构直接面临倒闭的困境。
2005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老师集体出走事件,在环球雅思内部引发一场地震,当时环球雅思在业界小有名气的“五虎将”中的三位集体离开,加盟某著名大学新成立的培训中心,这直接导致环球雅思的市场计划不得不临时更改,学生们一时也变得无所适从,到底是继续追随知名的雅思老师还是选择环球雅思的品牌?
当时有许多不利于环球雅思的传闻:“环球雅思作为中国雅思培训界的第一大培训机构,从一开始在内部管理上就存在很多漏洞。环球雅思的校长和董事长本是一家,在管理上,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把偌大的学校变成了夫妻店。这种家族式的企业从来不按任何制度办事,所有的事都是两个人说了算,听不进别人任何好的建议,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而且为人极为苛刻,商业味道太重,可以因为任课教师多喝一瓶水而训斥教师管理员半个小时。类似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教师无法理解,甚至是难以忍受。”这些捏造的负面传闻给环球雅思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很多人不明就里,离开环球雅思的某些老师也开始加入倒戈的行列。
多位明星教师的集体跳槽对于环球雅思算得上是一场海啸。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曾经对雅思培训占据有利地位的环球雅思感受到严冬的压迫。
当年的环球雅思论规模和实力,还不能与新东方相比,而且新东方特殊年代的发展已经使它顺利通过了两大瓶颈,第一个瓶颈是新东方打败GRE、TOEFL培训领域所有的竞争对手,确立了美国留学考证老大的地位;第二个瓶颈则是新东方在品牌创立后,用其影响力迅速扩张到其他培训项目,并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稳扎稳打建立了直属分校。但是2005年的环球雅思完全不一样,它所做的项目比较单一,并且属于高端市场,这样的局面,导致了竞争者对这个市场窥探已久。当时甚至有媒体这样报道:“环球雅思的校长没有做过老师的事实使得他在专业程度上无法与教师办校相提并论,学校的商业运作背后充满他自己埋下的地雷与定时炸弹,再加上环球雅思的几个创始人和得力干将的先后离开,使得内忧外患的环球雅思大有江河日下的趋势。”
满天飞着不利于环球雅思的消息,张永琪非常生气,但是他也没有慌张,沉着应对才是良策。他心里清楚,老师们的集体跳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因为课酬过低,而是由于环球雅思毕竟属于民办学校身份,无法与出身名门的高校相比,繁荣与昌盛必须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而老师们的跳槽,其实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看重了高等学府给他们提供的正式员工编制,能晋升博导、教授的条件。张永琪相信,继续把环球雅思的市场做好,牢牢把控雅思培训市场,在这个领域保有领先甚至垄断的趋势,就能够将老师们请回来。
一切似乎都在张永琪的预料之中,张永琪加大了对环球雅思的宣传,并采取直接到大学开展更务实考试技巧的宣讲竞争活动,当时出走的老师面对服务于一场场大学讲座的环球雅思员工,其实也很不好意思,他们心里也感觉这样下去只会让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对学生反而是最大的伤害。张永琪趁着这样的机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们谈心,宽容大方地邀请他们重新回到环球雅思的课堂上,老师们起初基本都沉默不语,当时只考虑自己的某些利益离开,现在回去,多少有些抹不开面子。随着大学管理体制与社会办学方式的诸多矛盾显现,这些老师成立的大学新培训中心一直管理混乱,报名人数稀少,同时,张永琪也不计前嫌地盛情邀请这些老师们,不少当时离开环球雅思的老师也被张永琪身上宽容大量的企业家风范所感动,终于重回故地,张永琪也是说到做到,给他们的待遇和以前一样,甚至有所提升,并在多方面加强老师的福利待遇,让老师与学校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经历过这场风暴,张永琪也深切感受到,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必将会导致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更大的问题,必须要在学员服务、管理制度、职业规划、教师归属感等方面比以前有更大的超越,要通过切合实际的创新举措,让环球雅思成为一个家,让学员、老师、员工感受来自学校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