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七、首鼠两端的辽东(1)

七、首鼠两端的辽东

【古诗十九首】(之一)

佚名(汉)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独立寒秋忙饮马

燕赵多佳人,多慷慨之士。

当长达四百多年的汉帝国开始呈现出国祚将尽之势时,起于草芥的公孙家族便割据辽东拥兵自重,称王称霸五十年。

公孙一族是汉人,在东汉初期进入东北南部辽东各地。话说辽东郡襄平县有一个人叫公孙延,遭受当地官吏的刁难和迫害,不得不迁居偏远的玄菟郡。公孙延逃难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儿子公孙豹。这个公孙豹十六七岁的时候在太守衙门里谋了一个小职员的工作。

当时的玄菟太守公孙有一个儿子也叫公孙豹,不幸早死。恰好公孙延的儿子公孙豹与太守夭折的儿子同岁,长得也挺像。公孙很自然地亲情转移,对自己衙门里的这个公孙豹非常关照,进而喜爱,最后视同己出。他不仅为公孙豹聘请名师,而且为他娶妻。最后公孙保举公孙豹为本郡的"有道"(相当于后代进士之类的入仕资格),送往洛阳任职。

公孙豹先是被选为尚书郎,逐渐升迁为冀州刺史。期间公孙豹更名为公孙度(公孙度就是辽东公孙政权的开国君主),但不久便"以谣言免"。也就是说,公孙度被人打了小报告,造了谣,于是遭到了免职处分。

像公孙度这样出身贫寒的官员,在极端重视出身的东汉官场,应该说是没有大前途的。他能坐到刺史,已经算是小小的奇迹了。公孙度免职后,正想卷铺盖回辽东卖烤红薯,谁料想突然迎来了自己的政治春天。同样出身贫寒的董卓掌权了,提拔了一批官员替换了原来的人马。董卓的爱将、掌握军队的徐荣是公孙度的同乡。徐荣他乡遇同乡,两眼泪汪汪(当时在千里之外遇到同乡比现在困难多了),就推荐公孙度担任了辽东郡的太守。

回到家乡的公孙度牢固把握住机会,在辽东建立了基业。他的执政一是执法严苛,大开杀戒;二是四处征战,拓土建制。

《三国志》载:

"度起玄菟小吏,为辽东郡所轻。先时,属国公孙昭守襄平令,召度子康为伍长。度到官,收昭,笞杀于襄平市。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皆以法诛,所夷灭百余家,郡中震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