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三、寻找平衡的联盟(6)

刘备拒绝孙权的理由主要有三点。首先,刘璋的势力相当强大,孙刘联军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其次,曹操正在威胁着荆州和江东,联军大兵远征,可能给予曹军可乘之机。第三,自己的地盘刚被占领,还不稳固,没有能力与孙权联军向西。刘备的前两点理由都是能够成立的,贸然进攻益州的确存在巨大的风险。刘备不像孙权,他在等待有利的时机发动伐蜀之战。

孙权没有听刘备的。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派遣孙瑜率水军进驻夏口,准备进军益州。刘备不让孙军借道江陵。他对孙瑜说:"我刘备与刘璋同为宗室,都以匡服汉朝为己任。如果刘璋有得罪东吴的地方,我不敢过问,但请原谅我的同宗。如果贵方坚持取蜀,我就披发自我放逐,终老山林。"刘备不仅态度异常坚决,而且部署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驻扎在南郡南部,刘备亲自驻兵孱陵,摆出一副撕破脸死相争的态势。

孙权知道盟友的态度异常坚决,不想撕破脸皮。同时,他仔细考虑了刘备的理由,也颇为在理,于是召还了孙瑜。东吴进军益州的第二次行动因为刘备的反对阻挠而自动放弃了。

当时,孙权方面始终没有放弃对巴蜀方面的野心。同年,吴将吕岱督率郎将尹异等人,领兵两千人向西引诱汉中的张鲁到汉兴城。这可以看做是东吴染指汉中的一次尝试。张鲁对东吴的这支奇兵不闻不问。孙权最后只得召还吕岱。

但是刘备等到了进军益州的绝妙机遇,这个机遇其实是曹操为他创造的。退回北方的曹操大力经营关中和凉州地区,并计划进军汉中,益州大部受到了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内奸的张松、法正等人趁机劝刘璋向荆州刘备借兵助守,防卫曹军。刘璋于是敞开大门迎进刘备,并供给刘备兵力和粮草。刘备在益州多年,不仅没有北上防卫,反而在四川地区收买人心,几年后反向成都进军。214年,刘备进入成都,自称益州牧。短短六年的时间,刘备没费多大气力就占据了荆州、益州各郡,势力足以与孙权相抗衡。

孙权听到刘备征服益州后,大骂刘备:"猾虏乃敢挟诈!"

孙权如此愤怒是因为他觉得刘备欺骗了自己。之前刘备信誓旦旦地大谈自己和刘璋的同宗情谊,坚决反对盟友进攻巴蜀。现在刘备自己用诡计占领了同宗兄弟的地盘,把刘璋迁移到荆南的公安县。这怎么能不让年轻的孙权愤怒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刘备原本是仰仗孙权多出力才占领了荆南和江陵这块根据地,现在却成了跨地千里的大军阀。而在刘备扩军拓地的时候,孙权却在江北防线与曹军激战。孙权一时适应不了这样的实力对比变化。

孙权这时向正春风得意的刘备要求平分荆州,即要求刘备割让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给东吴。孙权没有要求整个荆州,而是希望将刘备的势力限制在南郡南部和武陵郡,就是现在的湖北西南部和西北部。这样既可以让刘备协同承担曹军的压力,又可以将刘备势力压迫在荆州西部。孙权的要求有些过分。同盟初期的扶持帮助不是贷款,受助者不需要支付利息。

东吴负责荆州事务的鲁肃与蜀汉方面镇守荆州的关羽会面。鲁肃责备关羽说:"我国之前之所以将土地借给贵国,是因为看到你们从远方大败而来,没有立足之地。现在你们已经占领了益州,还没有归还所借土地的意思。我们只要求三个郡,你们也不肯答应。这太不应该了!"蜀汉方面回答说:"道德品格高和力量强大的人才能占领土地,土地又不是固定为某个人所有。" 蜀汉的回答让东吴方面更加生气了。

刘备自然不同意。南方三个郡的割让不但会让刘备失去大片土地和人口,而且对夹击中原的第三步战略也会造成巨大损害。孙权向三郡任命了官吏,结果都被留守荆州的关羽赶跑了。215年,孙权派遣吕蒙率领东吴主力进取荆州,展开全面进攻的部署。吕蒙招降了长沙和桂阳,并攻下了零陵郡。关羽也起兵相抗。刘备风尘仆仆地从成都率领得胜之师出荆州,驻扎在公安,与孙权针锋相对地争夺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