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三:怎么样才能当大老板
老板们如何掘取第一桶金?获取第一桶金的“宝典”是什么?
一次,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大家都非常希望能听他谈一谈成功之道。
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去,有人说游过去。但他却微笑不语。良久,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大家愕然,他却说:“那样的情况下,即使把渡客们宰得只剩下一条短裤,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从普遍的需求中,找到独到的商机”,这就是成功之道。
比如说:很多人要出国,培训班大赚其钱;很多人想出名,“超级女声”应运而生。平淡的热闹,在智者的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只是我们不曾想过。
在分析怎样才能当大老板时,要看一下自己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什么社会角色。
市场经济中,人分为四种社会角色:被雇佣者、专业人士、企业家、投资(机)者。
1被雇佣者。
他的一生,都会在财富不自由中度过。
我们前面讲到,哪怕做到CEO,失业两个月就顶不住了。在长江三角洲的大巴车上,每到周末,就会见到白头发的上海工程师,为了子女出国,为了住房,为了存款养老,而到乡镇企业打工。在全国各企业的培训班上,常有北京各院校出来的老教授为了挣钱而忙碌。
2专业人士。
如会计师、律师等从事自由职业或中介业者,会有相对好的生活,但是发不了大财。他们多数靠本事吃饭,有时开个事务所之类的小公司。因为中介必须依附于别的行业,他们有时自嘲为“高级要饭的”,有业务做就好办,没业务则还要养员工、发工资、交房租水电费。有时为了生存,什么审计报告都敢出,什么烂官司都敢接。
3企业家。
这是最可以发大财的人。
他们发财的“技术”奥秘在于“网络”二字。
从上游看,企业家有良好的政府、银行、媒体关系和供应商网络,可以优先获取信息,取得资源。资源整合后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从下游看,企业家可以自己建立或链接现有的优质销售网络,企业家利用上游的资源如产品、品牌等,驱动整个网络为自己工作。而与此同时,企业家本人可能在国外度假或打高尔夫。
一家中型的企业,全国有200家总经销商、2000家分销商,每家分销商有10个员工的话,则这个企业家在度假打麻将时,“网络”上还有2万个不用他发工资的人为他创造财富。
这也是联想可以通过收购IBM的笔记本产业,将PC业务扩张到全球;而房地产老板因为没有下游网络,坐等国家政策,害怕金融风险,“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原因。
美国的沃尔玛,中国的国美、苏宁、华联,都有自己的下游网络。
4投资(机)者。
如果有钱,又不愿意像企业家整合资源那么累,或没有能力像企业家那样建网、链网、管网,很多人会投资股票、债券、不动产,或在企业家那儿参股做股东,以后还会参与银行保险业。这就是投资者或投机者,他们会取得社会各行业的平均利润,如果敢赌的话,投资新兴行业也有高额利润,这也是风险投资的由来。
那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呢?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创业欲望是科学的还是盲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