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的配套效应: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把消费行为与赚钱行为结合起来,是一种聪明地花着钱来赚钱的手段。
做个积极的生产消费者
很多的人,从来没有把花钱和赚钱联系在一起过,在她们心里,钱花出去就花出去了,再赚就是。赚来的钱,就是为了消费的。怎么可能花着钱来赚钱呢?正是这种把花钱和赚钱当成两回事的局限性的思维,让大多数人难以走上致富之路。而真正聪明的女人,则是懂得做一个花着钱来赚钱的“生产消费者”。比如像吉利这样——
吉利是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她爱好旅游,特别是驴行,喜欢到那种相对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去搞户外运动,而不像很多人一样,热衷于大众化的所谓的著名景点。吉利同时还是一个对大自然有着一种特殊敏感的女孩,每到一处,她都拍下大量的照片,还用大量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身特别的感想和观念,她的“记录”写得非常漂亮。
吉利花在驴行上的钱很少,但是她的装备比如睡袋、帐篷、各种攀登器械却非常的昂贵。后来她把驴行所拍的照片和记录卖给各种旅游杂志,结果赚取了不菲的金钱。这些金钱的数量,远超过了她花在驴行装备上的费用。
吉利的“财商”不只是体现在业余的驴行爱好中,在平时的生活中,吉利的消费观念无一不是:在花钱做这些事的时候,她常思考我能不能把花了的这些钱赚回来呢?
比如买饰品,一般女孩习惯直接到珠宝商店挑选漂亮的成品饰品,这些饰品虽然漂亮,但却昂贵,而吉利不同,她直接就购买黄金,再找金银加工行按照她的意愿加工成为漂亮的饰品。一来,直接的黄金成本相对低;二来,黄金作为一种“硬货币”,是上千年来全球通用的金属,绝对不会买了就贬值,或是打了水漂。她这等于是一种另类的黄金投资方式。在金价暴涨的时候,吉利会把黄金饰品抛售出去,售价远超过当初购入黄金的本钱。变相赚取了其中的不菲差价。
吉利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哪怕去跳健身舞,她也不会单纯地花了钱去健身,她会觉得花钱买健康不是一种划算的事。她想得更多,不但要买健康,还要赚钱。她一边学习一边跳,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了一本有氧健身舞的书,结果书销售得很好,又为她大赚了一笔。
因为会花钱,会赚钱,会理财,吉利年纪轻轻,已经买下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她的房子在市中心地段,价值不菲,但房里的家具却绝对不昂贵,一点也配不上那套漂亮的房子。在吉利看来,家具这些东西买下就会贬值,在不能让她的财产增值的投入(消费)方面,她通常是尽量避免购买高成本的物品。只有在购买能增值的资产上,吉利才会出手大方,挑取更好的。
再后来,吉利把自己在中心地段的房子租了出去,简单的家具没有让吉利的花销增加多少,却让她的房子出租得异常顺利。她以每个月2000元的租金收入,跑到郊区花300元租了个舒适的小型套房,同时,她花3万元买了一辆奇瑞汽车。这样,吉利上下班方便,也自由自在。在她看来,汽车是典型的贬值物品,所以不必要花太多的钱来购买超过她需求的好车,对她这样的上班族来说,够开即可。而吉利租房养车的费用,完全由她在市中心那套房的房租来供养,自己的工资和奖金等各种收入完全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行与住方面的消费。
吉利在方方面面都具备着像这样的花钱的时候同时还要赚钱的观念,如今的她,已经是一个拥有几百万资产的女孩了。
赚下这么多的金钱,吉利却并没有付出多少的努力,她至今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族,但过上了令很多同龄人羡慕不已的有钱人的生活。这就是花着钱来赚钱的手段带来的好处。
很多的成功者,对金钱和财富都有着不同的思考,他们将购物或是消费视为“生产消费者”。“生产消费者”这个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个词合并而来的。生产者赚钱,消费者花钱,生产消费者则是在花着钱的同时赚钱。简单地说,这些成功的人,他们往往是在花钱的时候寻找赚钱的机会。就像吉利这样!
我也曾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时时发现生活中的商机,为自己赚取消耗了的金钱。
玲海原来只是某小县城一家企业的普通职工,她的父亲在省城干休所休养,她常在县城和省城之间跑。据说早些年,玲海每次去省城都不会空着手跑,端午前夕,她把县城的棕子叶扛一麻袋到省城,摆在地上就开卖,因为新鲜而便宜,一摆下就让人一抢而空。她逛街时,看到商城促销,一个足球仅售12元,便想到县城里卖的足球质量还没这个好,却要五六十元一个。她随即以11元的价格一次性跟商场买了100个足球,回到县城她以40元的价格很快在各个中小学校之间把100来?足球一销而空。诸如此类的事,举不胜举。
玲海从来不会像有些人,到哪里出差或是办事,就只顾于出差办事,她总会利用一次出行的机会,不停地寻找商机。而这些商机为她赚取的钱,早超过了往返的车费用度。花着钱去坐车,而利用地区、时间以及物品的差异,不断地赚着看似微小的钱,却锻炼出了她最经济的头脑。后来她在县城开起了酒楼,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
我在火车上遇到过一个女人,也有着如此的头脑和观念——
那是一趟我经常坐的普快火车,那个女人经常在火车上销售东西,就是那类很常见的开水、方便面、零食、书籍等。火车上这样销售的人很多,但这个女人却比较特别,首先她的长相举止非常有气质,打扮也比较得体,完全不像平常的小商小贩。其次,她得体的语言和善于揣摸旅客的心理,让她的东西销售得异常好。
因为常碰到她,所以逐渐熟了,和她闲聊了起来,才知道,她原来是有本职工作的,但是她和丈夫两地分居,所以她不得不经常去另一个城市看望丈夫。
她说:“你听说过《周渔的火车》吗?”我点了点头,她和我聊起了《周渔的火车》,说两地分居是出于无奈,但并不会影响到她的生活,她也不会像周渔那样,把所有的工资都给铁路做贡献,所以她利用每次去看望丈夫的机会,在火车上销售东西。当然,同时她也十分懂得和列车员搞好关系。利用她的智慧,她的货往往销得比列车上专门的售货员还多。她也在这个过程中,把车费给赚了回来。
她坦陈,她的工资一分未花,所有的车费全来自于火车上销售货物所赚取的利润。如果她不这样做,单纯的为夫妻相聚而来来往往,经济上吃不消不说,而且她会觉得坐火车是一件非常疲惫的事,也难以保证夫妻感情能永远不变质。现在不同了,她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她甚至把在火车上赚钱当成了一种乐趣,当成业余在兼职着的另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赚钱的感觉是很快乐的。
这又是一个懂得把消费与赚钱结合起来的智慧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