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1)

1

大江市位于一条江的北岸,是一座有着五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据《大江县志》记载,大江设县始于西汉,那时因为西汉有一个丞相是大江人,大江有句俗语叫:好狗护三村。大江出了个一品大员,当然就泽及乡里,于是便有了大江县。

大江县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拥有黄金水道,又在中国南北大通道上,上可通京津,下可达沪杭,经济发展得天独厚,在此做官升迁极快,因此大江县也被称为“渡金县”,后撤县设市,便有了今天的规模。

二十年前,何日修是大江市的一个小建筑工人,每个月能挣几百块钱。几百块钱足够了,家里的吃喝花用,弟弟妹妹的上学开销,都指着他这几百块钱呢!那时,他没想到自己会干一辈子建筑工人,更没想到能成为一个企业老板。

有时候,人生就如蒙上眼吃一根甘蔗,从根上吃,越往后越甜;从梢上吃,越往后越苦。人生就在一个拿捏,拿捏准了,路就会越走越顺。

现在,何日修已经是一位成功人士,他的上佳集团,不仅拥有全市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公司,还有酒店、度假村,身价也得有几个亿了。

在大江,他也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了。

大江市的俗语,单说一个人字,或者单说一个物字,那都是贬义词,有行尸走肉的意思,但是人和物连在一起说,那就是尊称,没有地位的人是享受不到这个称谓的。

何日修吃甘蔗是从根上吃的,苦日子都熬过去了。

虽然何日修也是干包工头出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钻窝棚啃窝头,这些经历他都有过,但是那些包工头富起来后的臭毛病他一点都没有——没钱的时候装孙子,坷垃头子擦腚也不会挑软硬;一有钱就成了爷爷,吃喝嫖赌无所不及,喝白开水都恨不能泡上燕窝。

何日修是一个低调的人,抽烟只抽红塔山,喝酒爱喝二锅头,早晨吃早点都是骑自行车去街口老方头的粥铺,不是因为公务招待,他从不铺张。

几个亿呢,不大把大把地花,到死的时候都花不完,拼了命挣这么多干吗啊?他最好的朋友杜伟喜欢这样说他。

杜伟是市人大办公室的副主任,与何日修是小学同学,小学毕业后两个人各奔东西,从没联络过,在二十多年后的一次酒桌上两个人又聚到了一起,酒过三巡,一聊原来是小学的同学,如今各有成就,于是惺惺相惜,从此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算起来两个人也是三十多年的感情了。

感情这玩意儿,一年有一年的成色,就像酒,放三十年的和放三年的,不一个价。

于小天喜欢拿何日修和杜伟开涮:“你们俩,如果从小学到现在一直保持着联系,一直在一起,我敢肯定,你们谁也没有出头之日,他也成不了企业家,你也进不了人大。如果十年前你们相遇,那何日修还是大老板,你杜伟现在顶多是他手下一副总。”

杜伟一拍桌子说:“放你的狗屁,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改不了。”

于小天冷笑。何日修面无表情,但是在心里马上捋了一遍这三十年的经历,有点赞同于小天的观点。他在建筑队干小工的时候没有一个朋友,杜伟当老师的时候也没有和他联络过,正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一转眼,现在他们都成了大江市的人物。

何日修说:“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人生。”

于小天看了一眼杜伟说:“杜副主任,你往回看十年,那时你在干吗?是不是正走投无路,如果那时你先遇到了何老板,而不是跟着教育局的张副局长开车,你会不会去做何老板的马仔?你有机会混到现在人大办公室当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