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9(1)

9

刘立民决定再去状元里暗访一次,这已经是他来到大江市第三次去状元里了。

他每次都是把车停在小巷口,一个人走进去,专找老人聊天,他不相信那些汇报上来的材料,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因为他深知开发状元里非同小可,干好了政绩一件,干不好小孩屙屎挪挪窝,轻则走人,重则丢官。

其实他一到大江就有好友良言相告,修路架桥干哪样都成,千万别去碰状元里,出政绩的工程多了,没必要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冒险。

但是他的脾气就是喜欢冒险,他承认自己也是一个不能脱俗的官员,免不了在做每一件事时首先想到自己的政治前途。但是他又有与众不同的一面,那就是还想做一些让百姓口碑相传的实事好事,每到一地做官,他都会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我来过这里,我走时没留下遗憾。

在大江市,他即使什么都不做,只要把状元里这件事给做好了,就没有遗憾了。

既然状元里改造工程前几任市长都没干成,刘立民的决心就更大了,他在市委常委会上慨然掷下一句话:我一定要把状元里的事解决好,我们这任市领导班子不能再让大江五百万市民失望了。

刘立民一个人走在状元里深深的小巷里,感受的是一条古老街道的沧桑。两旁是青砖碧瓦的旧房子,脚下是历经风雨的青石路,一些粗壮的大树,枝叶繁茂,记录着时光走过的痕迹。

状元里以前是繁荣过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一说是大江人,必说在状元里住,好像只有住在状元里才能显示自己高贵的城市人身份一样。

状元里的荣耀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周苏两个状元府第吧。

苏家大院和周家大院分别占地二十多亩,以前是大杂院,每个大院都住了十几户人家,后来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住户都迁出另外安置了,两个院子都位于状元里中间,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完全闲置着,交由市文物管理所管理。

刘立民站在两个院子中间的路上,看着紧锁的大门、寂静的院落,不由得感慨万千,曾经是声名显赫朱墙红瓦,而今物是人非。财富留下了,苏周两家的人呢?遗产也罢,财富也好,也不过是落得个人去楼空。真正应了那句“纵有华屋千万间,睡觉不过二尺宽”的俗语,生前处心积虑地买房置地,死后却都不知归了何人。

而现在却成了他刘立民的麻烦,拆又拆不得,可不拆这个状元里,改造工程都得围绕着这两个院子伤脑筋。

刘立民正沉思,一位老人走了过来,看他有些眼生,就问:“小伙子,找人吗?”

刘立民摇摇头说:“不找人,看看这院子。”

老人叹息道:“这院子有啥好看的,‘文革’时要不是革委会住着,早拆了。现在成了宝了,保护着不让拆,修天安门广场时都拆了三座城门,哪个不比这两个院子值钱,皇帝住过的都拆了,状元住过的还有什么稀奇的,害得我们这片年年下雨年年淹,也不知啥时是个头。”

不等刘立民回话,老人便摇着头走开了,刘立民愣了一会儿,继续往里走,他看到一户人家门开着,就走进去问:“有人吗?”

也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从屋里走了出来,打量着他问:“你找谁?”

刘立民笑着说:“不找谁,就是想看看你这房子,怎么样,老人家,在这住了多少年了?”

老大爷找个小凳子给刘立民坐下说:“从我往上数住了三代了,这房子再也不能住了,不经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