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而商:寻找核心竞争力(5)

最先使用网上银行的是北京大学的一位男学生,在网上他给女朋友买了一束玫瑰花。“一网通”的推广也依赖于各种活动,知名度最高的是1999年9月举办的封闭式网络生存竞赛:一名大学生参加一个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活动,通过成功购买一杯豆浆问鼎。

与“一卡通”一样,“一网通”迅速深入人心,许多电子商务网站都使用招行的支付工具。先行一步的巨大成功吸引了各家银行投入网银的开发,陆续推出了功能类似的网上银行服务平台,但是招行早在他们前面打响了自己的名声。虽然网络让客户有着更多的选择,但是如果你能把网络银行的个性化服务做好,那么对方就没有弃你而去的理由。

2000年下半年,招行又推出了网上信用管理、网上个人银行的大众版和专业版两个版本。2000年底,招行网上交易额达8600亿,网上客户超过1万户。虽然这个数字并不惊人,但是已经比马蔚华年初指定的指标高了三四倍。

1998年,“一网通”完成的中国首笔网上支付订单,数额不过300元。到了2007年,招行网上交易总额已达305亿元。当年国内网上银行支付交易额达到976亿元,招行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此时我国银行卡发卡数量已经突破13亿张,几乎相当于全国人手一张,发卡银行的数量增加到183家。线下的消费渠道已经趋于饱和,不断开拓多样的消费场景对用户的转化至关重要。

为领跑同行,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网上企业银行的功能结构、系统流程、业务模式等,持续对网上企业银行进行升级换代,从最初的1.0版本发展到5.0版本,始终保持着国内网上银行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2000年,招行与南方航空公司合作,率先推出航空电子客票服务,开辟了全新的航空售票模式。2003年,“一网通”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的代表,获得了有IT应用领域国际“奥斯卡”奖之称的CHP“21世纪贡献大奖”决赛提名奖,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获此殊荣。

网上银行大大分流了招行物理网点的业务量。到2004年中期,招行网上银行的企业用户数近四万家,对公结算业务的15%和个人业务的80%都是在网上完成的。2006年,网上个人银行交易笔数累计达3500万笔,相当于200个营业网点业务量,每年节省人力成本数千万元。

如今,国内大多数银行都进入第二代网上银行时代,而招商银行在享尽赞誉后已经开始挖掘新的增值服务,进入第三代网上银行,推出了个人财务分析业务、网上财务管理等针对个人的新型服务。

在别人看来,网上银行只是一种交易的渠道而已,但是招行认为网上银行也是一个能够独立发展业务的平台,不仅是将银行的业务搬上网而已。招行2004年11月推出的“财富账户”针对个人中、高端客户对闲置资金集中理财的需求,利用网络24小时方便快捷地提供购买保险、证券、缴费等服务,实现客户对自己储蓄和投资业务的全面管理。它不仅打通了本行的银行卡和账户,甚至可以“管”到其他银行的账户--支持招行和其他银行的划账业务,同时还能投资基金、股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