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而商:寻找核心竞争力(1)

由政而商:寻找核心竞争力

管理落后是中国银行的先天缺陷,曾经的管理者变身为经营者,能否实现顺利转身?摈弃弊端,开启新政,知识改变企业和个人的命运。

一招制胜:一卡通打败存折

马蔚华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的冲击,集中地体现在了“一卡通”卡片上。以技术立身的招行在全国范围内打响的第一炮,就是小小的厚度不过1毫米的“一卡通”。

1993年,招行以深圳为试点,实现了储蓄联网。1995年7月,招行成立储蓄信用卡部,主推借记卡“一卡通”,最初为金色背景,熊猫图案。1996年6月,“一卡通”实现了全国联网通存通兑。此时招商银行只有9家分行,虽然规模小,但是系统规划统一,一卡通在普通分行可以通存通兑。而有的大银行是一个省一个机型,虽然投入很多很早,但是不能在全国通存通兑,

在这个问题上,招行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看得很清楚。人们获取信用卡这种需要较高“成本”的产品的时候会选择全国性的大行,招行没有优势。但是招行自身的架构却非常适于开发借记卡这类同样非常讲究网络和信息共享的产品。招商银行根据其优势,大力开发以电子技术为依托的安全高效的结算网络、电子货币产品,完善硬件设施,并在业务竞争中实现赶超的技术手段,做到柜台业务电子化、资金结算电子化。

1998年,招商银行根据国内信用机制不健全,而国外在短短几年内,没有透支功能的借记卡发行已经超过了信用卡几十倍的情况,认为借记卡很有可能在中国会更有前途。恰好“一卡通”这个载体有足够的空间和能力来完成借记卡的任务。于是,招商银行在信用卡上主动示弱,而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到了独辟蹊径去建立借记卡网络之上。

储蓄存款是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重要基础,而“一卡通”是对存折的一场革命。凭借其申请、使用方便快捷,“一卡通”上的金融葵花很快开遍了全国。一卡通功能成为了所有银行卡的通用标准。

“一卡通”最早实现了全国通存通兑,集购物消费、电话银行、证券电话自助转账、自助缴费、网上支付等十余种功能,集定活期、多储种、多币种、多功能于一卡,具有“安全、快捷、方便、灵活”的特点。招行也树立起服务方便、技术先进、灵活新锐的市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