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的民族银行(1)

第一章 走出国门的民族银行

小银行具有大影响,并逐步变成大银行,这就是马蔚华的功力。银行正在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与普通人的联系日益紧密。

杠杆撬动地球:招商银行的辉煌

深圳,1979年。

寂寞的海水一如既往地拍打着南海边的礁石。从这个地方沿着陆地再往南,是已经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东方明珠”香港。与维多利亚湾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夜景相比,这里仍是一块宁静的土地,显得破败而萧条。但是,来自南中国海的暖湿气流已经把春天的激情与萌动带到了这里,一场改革的潜流正在酝酿之中。

在深圳西部,与香港隔海湾相对的狭长半岛蛇口,此时正在筹建一个工业开发区。筹建方是当时实力有限的中资企业--香港招商局。被誉为“改革开放第一人”的时任招商局副董事长袁庚以“大不了回秦城监狱去”的精神锐意改革,很快,2.14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正式创建,在这里诞生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影响迅速扩展到全中国。可以说,先有蛇口工业区,后有深圳特区。

随着蛇口的开发如火如荼,国内外企业纷纷进驻,企业的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为地区的发展服务,198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文同意由招商局独资创办一家地区性银行。1987年4月,招商银行挂牌成立。企业办银行,这在当时是“胆大包天”的设想,而主办方“为中国的金融改革探出一条新路”的诉求最终打动了决策层。

这间由蛇口财务公司“转世”而来、创始初衷在于解决内部结算的小银行,此后经过增资扩股从招商局的独资银行演变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逐步摆脱地区性限制,从蛇口走向全国,在日后22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开创了民族银行业品牌名店的创业之路,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