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之路,成长的学问(2)

联谊大厦算是当时比较好的写字楼,办公条件仍然十分简陋,要根电话线都很难。没有电脑,收发传真通过物业公司,古老的算盘仍有用武之地。行里唯一的一辆车也是从外单位借的,行长跟着员工一起卸车搬货。

刚刚开办时,招行被人戏称为“看不见的银行”,业务覆盖面之小从中可见一斑。招商银行至1991年底,总资产仅为65.5亿元,资本金仅4亿元,信誉度也远不及早已在上海开设分行的国有大银行。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上海分行开始在服务方式上进行突破。首先推出了上门服务,一改银行“朝南坐”的姿态,主动上门为企业办理结算、票据传递等业务;其次是推出了异地快速汇款,利用传真,将原来需要三天的进账时间缩短到半天,另外还开发了种类多样的存款。优质多样的服务为上海分行赢得了广泛的客户群,连中信水道公司也选择了招行,而非自己集团的金融机构。

在客户开发方面,上海分行从交通企业下手,以交通部的公路委托贷款为主打项目方向,将业务范围逐步辐射到了整个华东地区,并且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开业、当年盈利近1000万元的良好业绩。为了尽快做大,分行充分发挥招商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特色,进行扩股增资变相招募股东:名义上是为总行招股,分配则按上海的收益。招募了15家股东,募资1亿元,占扩股后总股本的47.62%。这一企业参股银行方式不仅把这些“重量级”的股东的利益与招行捆绑在了一起,而且还给招行带来了大批客户,进一步增强了实力。

经过数年的发展,招行的营业网点已覆盖整个上海市区,开设支行50家,离行式自助银行48家。截止2008年11月末,招行上海分行全折人民币自营存款余额达1303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储蓄总额超过了几家总部在上海的大行。

除招行信用卡总部早已落户上海外,2008年招商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正式在沪开业,招商银行上海大厦也将于2009年建成。招行小额信贷中心也落地距上海不远的苏州。事实上,早在2005年马蔚华就隐约透露,招行将有更多的业务在上海发展。随后几年,关于招行总部将迁至上海的传言不断。

招行总部迁往上海,显然是深圳政府不愿看到的局面。据财经杂志报道,为了将招行挽留在深圳,深圳市政府进行了多方努力,并将科技园的一块地皮奉送招行以兴建研发中心。上海不是出创业英雄的地方,但是桃子落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