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于2006年底现端倪,在2007年3、4月间正式爆发,最初表现为房价一路下跌,炒家无处抛售,并随着大型金融机构频爆巨亏、贝尔斯登破产、“两房”被美国政府接管等诸多事件的涌现而不断恶化,等到雷曼破产、美林被购、AIG国有化,全球各国政府联合救市,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为了攫取商业利益承担了过高的风险,终遭灭顶之灾。投资银行运用高达数十倍的杠杆效应,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埋下了高风险的隐患,最终惨淡收场。商业银行、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等投资者在高评级下购入大量次级债券和衍生品,以为能长期坐享高收益低风险的好处,结果事与愿违。
自2008年初至2009年3月1日,美国破产银行数量已达到41家。其中仅2009年2月当月破产数量即达到10家,创近十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美国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的GDP下跌都超过6%,失业率升值近9%。
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国际集团(AIG)拥有12.5万名员工,击垮公司的是其中的80人,他们就是新产品事业部的员工。他们提出了为抵押贷款资产保险的设想,而公司的高层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们把赌注压在了房子上,并导致公司最后走向了破产境地。
在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下,华尔街排名前五的五大投资银行在半年的时间内全部覆没。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加上垮掉的贝尔斯登,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也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的终结。
2008年8月13日,知名财经媒体彭博社做出统计,指出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各大银行和券商损失的资产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且已波及更多产品类别。从各大银行的损失排名来看,受次贷打击最大的依次是花旗集团、美林和瑞银,其减记和损失分别高达551亿美元、518亿美元和442亿美元。
在美国大银行中,花旗银行受到了严重冲击,这家曾经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如果没有资金注入,将面临被分拆的命运。美国银行曾凭借储蓄业务而被视为美国最稳定的大银行,但2008年秋天收购美林公司却让该行遭受重创。摩根大通银行未受收购贝尔斯登公司的影响,它和富国银行的位次保持得最好。在传统投资银行中,只有巴菲特注资的高盛保持了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