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的民族银行(2)

1999年初,马蔚华走马上任招行行长,在他领导下,到2009年3月底,招商银行已经成为国内第六大银行,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在国内外拥有40家分行、600多个机构、3万多员工,在上海和香港股市同时上市,也是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上市的公司。在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世界500强中居第103位,跻身中国企业8强。人均净利润达到57万元人民币,居于同业前茅。

招商银行不仅是国内第一家新体制的银行,而且是一家不断创新的银行。招商银行在国内第一家实现ATM全国通兑和POS机刷卡消费全国联网,也是第一家推出“24小时银行”服务的银行。这在当时引起了主管部门的不满:中国没有名叫“24小时”的银行,必须去掉这个字眼。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竞相推出相同业务,这次风波才告过去。

1999年,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推出网上银行,走进全国数十所大学推广“一网通”业务。推广的效果非常好,不久就有学生在情人节从网上给女朋友买玫瑰花,这在当时互联网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最传统、最沉稳的行业里倡导并采用信息技术,不仅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金融服务,还使一个小银行领风气之先,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领先型银行。

同时,招商银行的“一卡通”业务也迅速成名,抢占了国内金融服务领域的制高点。“一卡通”集定活期、多储种、多币种、多功能于一卡,还能给手机充值,作为一个知名金融品牌迅速得到了认同。

2002年,招商银行用国内银行业1.5%的资产、0.3%的员工和0.1%的管理机构,创造了8%的利润,资本利润率不仅高居国内榜首,而且也已登上了国外媒体“世界25家最佳资本利润率银行”的排行榜。在此形势下招商银行趁热打铁,不仅成功实现上市,而且在国内率先推出“一卡双币”,全球通用的真正信用卡。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招商银行信用卡已经占领了全国1/3的市场份额,发卡数量和卡均消费同时位列国内第一。

中国人习惯于量入为出,但是信用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习惯,极大地带动了国内的消费。配合信用卡的发行,招商银行与有关企业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项目。以“分期付款”业务为例,消费者可以划招行卡购买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提前享受产品的优越性能,每月分期还款,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2008年震惊世人的汶川大地震后,招行信用卡的用户只要发送短信就可以从自己的户头捐款,方便了赈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