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鱼得水,转战资本市场
上市是加强管理的催化剂和增加资本的必由之路,马蔚华以卓越管理和优良业绩轻松跨越这一门槛,以此为契机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
公开上市,应对挑战
上市一词,是中国最近二十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上市是银行业的重要方向,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上市既可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能促使与国际接轨,同时可以提高银行管理水平。从全球证券市场来看,金融企业上市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服务类公司有900多家,东京交易所有160多家,香港也有40多家。
一般而言,银行上市的目的在于:一是增强资本实力,这是银行上市后最明显的优势。二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这是银行上市后实现成长的更为关键的因素。银行上市能够有效地避免合伙制所有权与管理权不分带来的各种弊端,使公司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长的延续性。三是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利于银行重组。四是提高经营效率,上市公司在吸纳优秀管理人才方面的优势,有利于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
招商银行遇到的最主要矛盾就是资本约束。招行诞生十多年来进行了3次增资扩股,资本金增加了很多,但是其资产规模增长得更快,再发展下去资本充足率就会捉襟见肘。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招行沉淀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也是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包袱,这些问题很难单靠自身发展来解决。融资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最好方式。
放眼国内,三家上市银行深发展、浦发和民生银行正是通过上市途径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如浦发银行上市募集资金40亿元,资本充足率由上市前的8.88%提高到上市后的19%,民生银行上市筹集40.9亿元,资本充足率由上市前的10.48%提高到上市后的21.3%。
自从1991年深圳发展银行上市以来,国内银行上市一直受到严格限制,直至1999年末,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为政策解冻后的第一家上市商业银行。这激起了马蔚华和招行人的紧迫感,招行内部对于上市方案、上市地点展开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