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朱江来了吧。”夏燕的妈妈站在客厅,用慈祥的目光欢迎他。
夏燕冲母亲点点头。
朱江换好鞋后,彬彬有礼地向伯母点了一下头:“伯母,您好!”
他又朝刚从书房中走出来,头上白发稀疏的高个男人点头,估计是夏伯伯。
“是夏伯伯吧,朱江向您问好!”
二老见这个孩子挺有礼貌,而且他一身笔挺的黑西装,浅笑的脸庞,第一印象感觉十分舒服。
人啊,很奇怪,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能深深烙在人们心底,这在很多时候决定人们办事的成败。今天朱江的打扮和谈吐就给二老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现在年轻人懂礼貌的不太多,看来朱江的为人还是不错的。”老头子转身对夏燕母亲咕噜了一句。这话不仅夏伯母听到了,连夏燕也听到了,夏燕望着她背后的朱江用手掩口笑了。
朱江进了夏燕的房间,他看到桌上摆着一颗星,拿起来一看是夏燕的奖牌,上面写着“XXX缉私奖章”。还有一本奖状。朱江用手指指这本本,对夏燕竖起了大拇指。
一张照片上有四个青春灿烂的女孩,朱江问:“这是谁啊?”
夏燕指给他看:“这都是高中的同学,那是阿芳,这是徐晓霜,这是董璐,这是我啊!”噢!朱江知道阿芳原来和她很要好,否则阿芳也不会介绍给他认识。读高中的夏燕那时候还未脱稚气,剪了短发,扬起了头。朱江站着给她扮了一个相,逗得夏燕笑得直不起腰来。照片背景是海面和礁石,站着穿着海关制服的夏燕十分清新,十分精神,朱江看了说:“真漂亮,不愧是巾帼英雄。”
“瞎说,不给你看了。”夏燕从他手中拿过镜框,半嗔半笑地说他,“这是在厦门海关查案件,我去核对进口物品时在鼓浪屿照的。”夏燕将照片背景告诉了朱江。
“这里风景优美,是名不虚传的人间天堂、度假圣地啊!”朱江又拿起照片爱不释手地细看。
在饭桌上,夏伯母边给朱江夹虾边说夏燕:“我这个阿囡,你不要看她平时文文弱弱,办起事来可是一丝不苟,拼命也要办成。”
“妈,你不要说了,人家都脸红了。”夏燕本来低了头剥虾,这会抬起头瞟了一眼朱江。朱江正盯着她看呢。
“我这个女儿,今后你交往多了就会知道,她外柔内刚,办事果断,处事有心计。就说在厦门那会儿,她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凭蛛丝马迹就查出了不少走私的汽车零件,事后,单位颁给了她一个奖章。”
朱江坐在椅子上边吃边点头称是,心里想,真是有幸,遇到了一个好姑娘。
二、迎合思维 敲门砖
1. 台湾老板的爱女
朱江在进入长三角短短两个月就打开了市场的一扇门,做了第一笔生意,对他、对公司都是鼓舞。对他本人而言,在三个月试用期间,首开纪录,旗开得胜,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对三一重工而言,四下江南都是无功而返,派出的第五批人终于在长三角落地开花,良好的开端预示着成功的一半!
朱江在短暂兴奋之后,又投入了新的业务征程中。
他在浩瀚的信息大海中以敏锐和智慧的触角筛选出昆山某处正在建一个泵站,这是一个台资企业。从资料上看到他们需要一台37米的泵车和一台拖泵。事不宜迟,信息就是命令,要抢时间。这天,他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这个企业门口。
这是昆山到苏州的公路边上,也是繁忙的黄金水道边上的一个企业。一块沙场围起了几栋房屋,沿河的码头停靠着铁驳船,正在卸沙,卷扬机上的皮带将沙子源源不断地从船上输送到陆地,空中飞扬的沙子在沙丘上落了下来。
人声、机器声、叫喊声、金属器皿声汇集到了一起,杂乱无章的响声热闹非凡。
朱江看着眼前的情景,听着四边嘈杂的声响,职业的好奇心驱使他边走边看,转过了围墙,来到了简易公路边的大门口。
现在是下午三点多钟,正是最繁忙的时刻。
朱江走近门房,这是一间简易的小屋,确切一点讲是一间旧的民居瓦房,十五六平米左右。旁边是新的自动伸缩门挡着,可容两部卡车并排进去,场内停了五六辆汽车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