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朱江会开车,这还得从日本讲起,他在日本研修机械时认识了一个商行高级经理,经理有一辆旧车,每次趁经理休息时他就去学开,三个月下来,竟能上路了,回国后他就考了驾照。因此,开车对他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
他把车开到相城天建公司的门口,因为事先与沙小姐通过电话,所以他刚到,沙小姐和李总就出来了。李总自己有车,还是一台别克车。
“李总,今天到我老家沙家浜去吃大闸蟹。”朱江站在车门边上,迎接两位出来。
李总今天穿了一条米色休闲裤,上衣是一件黑皮夹克;沙小姐穿的是一套粉红色裙装,头发上结了一条碎花丝巾做装饰,一双软皮运动鞋,青春靓丽,与她名字十分匹配。她叫沙靓,确实是个靓妹。
沙小姐坐上了李总的别克车。李总的车在前,朱江的车在后,直奔沙家浜。
沙家浜,原名横塘,是一个芦苇塘内的小村庄,京剧《沙家浜》在全国播放红火后,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当地为了扬名,干脆改名为“沙家浜”。没有想到多年后,随着国内人民对旅游市场的需求,沙家浜也引来了不少客商投资开发这块热土。现在的沙家浜已今非昔比了,整齐的街道,宽敞的马路,为了纪念三十六个新四军的英雄事迹而修起的广场和雕塑都给沙家浜增添了不少人气。不过,当地人重视保护环境,四周的芦苇荡始终存在,秋天一眼望去,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絮花,无边无际,煞是好看。
他们的车停在离镇子半里地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依湖傍水的酒店,熟客知道,这里是真正品尝大闸蟹的地方。李总对这里更为熟悉,朱江仅来过一次,因此,李总在前面引路直接上了酒店二楼。时间还早,因而还有空位可坐,他们坐下来要了一壶碧螺春,酒店服务员随即送上了花生米之类的小吃。
“朱先生,你对这里不及我熟悉,你觉得这里怎么样?”李总边说边用服务员送上的毛巾擦手。
“当然,虽然这里是我的家乡,但毕竟我离开常熟很久了。而你是老板,经常免不了一些生意上的应酬,理所当然来得多了。”朱江也说了实话。
朱江知道在比你强的人面前要示弱,人家就不会欺侮你,不会看轻你,何况李总是做大业务的老板呢,因此更要谦虚!
“大闸蟹还是一斤三只、一只三两左右为好,太小了都是蟹壳。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是白肚、金毛、紫背,而此地的大闸蟹也是白肚、金毛、紫背。不信,你看,送上来的是不是这种货色,如果不是,那就是用苏北洪泽湖的蟹,在这湖里借歇个把星期再捞起来卖,冒充的。”
这种蟹借湖歇脚作冒充货的说法,朱江之前倒是闻所未闻。
他环顾四周,这是仿明格调的门窗,挑出去的飞檐古色古香,而且四周点缀的字画也多。这里应该是文人墨客常来的地方。
他居然发现了一幅他堂兄龙龙的画。掐指算算,龙龙也有三十年画龄了,没想到画山水画也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李总看他在欣赏墙上的画,他也是文人,对墨香还是感兴趣的,他走来站在朱江边上,看了一会说:“这位老兄画的山水画《垂钓》还真是画出了诗情画意,什么人画的?”他低下头一看署名,“朱育?这怕是你本家吧?”
李总一句调侃,竟然说中了。
堂兄书读得不多,仅仅高中毕业,但是,他一直很用心钻研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尤其对画和字很有研究,可以说是无师自通。除此之外,他还研究翁同龢。
“你说对了,他是我堂兄,我三叔的儿子,大名朱育,小名龙龙,因为他是属龙的。他收藏的翁同 的墨宝、册书在全国首屈一指,无人可盖过他。当然,他的画我也很欣赏。”朱江的话匣子打开了,开始侃侃而谈。
“啊,真有来头,他的画的确不错,有机会我倒是想会会他。”李总对有名的文人总是情有独钟。
“这个容易,改天我把他请到你公司来,你们俩会会?”朱江答应了一句。
一盘热气腾腾的蟹上桌了,服务员相继送上了酱油、醋、姜丝等作料,问他们要不要工具。
他们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