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这一次周海珊开门见山地说:

“Jessie,我最近听到一些rumor (传言),关于Sam的经济问题。我很想知道,你在这方面知道些什么。我是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人,十分痛恨在我工作的地方听到这样的事情,希望藉由你的帮助,肃清这些隐患,完善EPF中国的团队建设,保持住EPF的形象,你以任何方式提供的信息和协助,我都将十分感谢。”

简桢一看之下,吃惊不小。她不知道周海珊的这些rumor是哪里听来的,又是些什么样的rumor,但是为什么要追究一个已经离开了EPF的人的经济问题呢?查得到怎样,查不到又怎样。闹大了,肯定会有损于EPF的形象,牵扯太多人进去;若查不出什么来,只怕也会弄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大家哪还有心思工作、过年?

杨树森经济上有没有问题,简桢也不敢说。大的问题,估计是不会有的,EPF一年的预算就那么多,杨树森能截留的资金也是有数的,每年财务审计也没听说审出问题来。但是小的方面,不是完全干净,这也是肯定的。虚报个餐费,让公司的车给自己办点私事、占公家点小便宜这些是免不了的,大家都看在眼里。杨树森作为EPF中国的当家人,什么都是他一句话的事,谁会说个不字?中国这里都是现金交易,拿票来报就是,谁还能一笔笔打电话去查?他的这个位置,很多事只能凭良心和自觉,这是EPF给他的权利造成的。

而此刻,周海珊让简桢来捅这个窗户纸。

原来所有的赏识、信任和许诺,都是有条件的,要把杨树森踩在脚底下,才有资格跟周海珊推心置腹地对话。

她其实一直都有点奇怪,不知道周海珊为什么会那么看重自己,只以为子期难得,差点把周海珊引为人生第一知己,现在她才知道,自己并没有完全通过考试。

这大约是最后的一关了。

过了,自然顺风顺水,周海珊没准真能成为她事业上的推手。她若通不过,周海珊所给她描绘过的美景,甚至是她现在手上原有的一切,也许就都没有了。

只是简桢觉得,有必要吗?

再说了,杨树森的事情,问她,不如去问徐迪。

在公在私,徐迪都是难逃干系的。

既然周海珊说rumor,那她从哪里听来的rumor就让她问谁好了,简桢,从来不是个是非之人。

只是,这个信还是要回的。周海珊对她有颇多期待,她不想让周海珊因为这一件事对她失望,在这个公司里,简桢能做的事还有很多。

简桢心里有点乱,觉得有必要找个人商量一下。

她打开MSN,问许永纯:“晚上一起吃饭好不好?”

许永纯这种下班恨不得就展开翅膀飞回家的人,居然回复说:“好。”当然马上补充了一句:“就在门口吃吧,吃完我好马上回去。”

“最近Stella问起我一些公司过去的事。”饭桌上,简桢踌躇了半天,还是决定不把话说得太明白。

许永纯抬起头来,明显的全身收紧了,她研究着简桢的表情:“嗯?那你怎么说?”

简桢有点心烦:“我就是不知道怎么说,所以才烦。我老觉得,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多想想以后不好吗?”

许永纯斟酌着字眼说:“她问的事跟你本人没什么关系吧?”

“跟我倒是没关系。只是我以前没遇到过这种事,不好把握分寸,所以才想问问你,换了你,你会怎么办?”简桢看着许永纯,忽然觉得她好像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

许永纯垂下眼睛,躲开简桢的目光,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我可说不好,你又不说具体是什么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呗。不过既然不关你的事,又不是眼下的事,她要问到了,是怎么回事就告诉她呗。再说了,有些人,你替他说好话,他念你好吗?”

简桢认真地看着许永纯的表情,她一向是热心爱替人拿主意的大姐,从来没这么模棱两可地跟自己说过话,除非,她不想跟自己讨论这个话题。

除非,这件事她也有份参与。

一些简桢心中始终疑惑着的念头,忽然清晰了起来。

这从来不是简桢与周海珊两个人之间的事,这从来不是回答完1+1=2就水到渠成那样自然的事。简桢已经习惯了把许永纯当作自己职场的导师,把她摆在一个中立客观的位置,但是这一次,恐怕两个人答的是一份考题。

简桢问错了人。

她觉得有点不安,似乎自己在试探许永纯的心思,逼迫许永纯向她交底和表态。此刻许永纯心里会怎么想她呢,会不会觉得她城府太深?自己是不是应该把话说开了解释一下,消除误会?还是,最好不要画蛇添足呢?

饭桌上出现了片刻尴尬的沉默,简桢赶忙说:“你说得没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就是想起来了,随口问问你。”

许永纯笑了:“就是,多大个事啊。”

两个人不再继续这个话题,简桢问了问盼盼的近况,许永纯心不在焉地答了,两个好朋友第一次在如此沉闷的气氛下,草草地吃了饭。

回家的路上,简桢坐在车里,怅然地靠在后背上,想着许永纯今晚的表情。如果简桢没猜错,“我全靠你了”这样的话,估计周海珊一字未动地跟许永纯也说过一遍,甚至包括那个operations manager的职位,简桢也不是唯一的候选人,而眼下,她跟许永纯,也许还有其他她不知道的别人,正处在同一个舞台上,周海珊,是台下唯一的观众,正冷眼看着他们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