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4)

叶天神色一黯,没有回答。

简桢以为他心里不快,正要说话,却听叶天低声说:“我父母早就不在了。”

这是第一次,简桢看到一向神采飞扬的叶天,身上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光彩,他不再像一个美轮美奂的电视广告里的人物,忽然变得那样的真实,真实到让人觉得心痛与残酷。

在这样一个分别的夜晚,因为这个话题的提起,两个年轻人都再也无心讨论有关他们之间的事情,只是静静的依偎在一起。他们都有太多太沉重的过去,只有在这样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两颗孤独的心,才可以这样,平等的,单纯的,相伴。

也许,对目前的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方式。

上班的第一天,简桢只觉得身心俱疲。这几天积了不少邮件,周海珊的也赫然在内,简桢先打开她的看。这封邮件是发给中国公司全体的,她说因为香港那边有事走不开,她估计10号不能及时回来了。虽然她相信有简桢、吕莹这样的得力帮手,中国公司这边她在与不在,不会有什么不同,但是她也不希望因为她的缺席而耽误了一些工作的进程,所以强烈要求中国公司的诸位同事,有事尽管直接与她取得联系,一切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重。看得出来,她对中国公司这边是非常牵挂的。

听说周海珊回来的日子推迟了,大家都长舒一口气,眼看离春节也就是一个月的样子了,她最好能节后再回来,省得大家神经绷得太紧了再也放不开。

简桢手头的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除了一些即将到期的合作协议要修订之后请周海珊或者总部批准,春节前,她不会太忙了。

她跟叶天常常会在MSN上聊聊天。她很喜欢这种沟通方式,私密的、有主动权的、从容的与他说话。

叶天总是要忙一些,每次简桢在线上,看到“Tim 刚登录”的窗口在右下角升起,心里就有一种暖意。大多数时候,叶天总是会抢在她前面,发给她一个笑脸。两个人有时候只是简单问候一下,叶天就忙别的去了,有时候凑巧两人都有空,那么就聊上一会儿。

简桢问:“最近还出差吗?”

叶天说:“最近不怎么跑了,该做的单子都差不多了,过年前就是让财务催催账,给客户送送礼、联络一下感情这种事了。”

天下的销售都差不多,EPF这边的销售也是忙了一年,最近总算是松快了。快过年了,大家都无心工作,专心玩乐了。

简桢嘱咐道:“自己当心身体,喝了酒就别开车了。”想到公司里的那些销售们,每到这时,话里话外带出来的,无一例外都是可以想见的灯红酒绿、花天酒地的应酬场面,简桢内心略有些小小的不安。最近他们偶尔晚上通电话,叶天都在外面,有时候背景会传来零星的乐声、人声、觥筹交错的声音,简桢只能让自己假装听不见。

他们还没到需要互掌握彼此行踪动向、管头管脚的程度,何况两人中间相隔千里之遥,问清楚了又能如何呢。

叶天时不时地勾引简桢一下:“要不要来上海?”简桢总是犹豫很久,才慢吞吞地回复:“还是春节以后吧。”

于是,万事俱备,只等过年了。

新年假期后一个多星期没有音信的周海珊,忽然给简桢个人发了个邮件。

信里周海珊的语气很恳切:

“Jessie,我在香港一直不得脱身,非常惦记中国公司这边的情况。作为一个对中国公司、中国市场并不熟悉和了解的人,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承受着来自各方面,包括我给自己的压力。我希望与我一起工作的,将是一个优秀的、专业的团队,是值得信赖能够长久合作的伙伴。我知道,中国公司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人为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但是我倾向于把过去的错误留给昨天,让一切有个新的开始。而这一切,没有每个人的配合,是做不到的。

这一段时间的相处,让我感觉到,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职业的、值得信赖的人,我相信,你会帮助我更好地管理中国公司的日常性事务,甚至有可能在更高层次协助我的工作。无论是从职业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我都非常信任你所能给予我的信息和你的判断,并期待我们有更紧密的联系。

Jessie,我热切地想得到你的帮助,在诊断EPF中国现有的弊病和漏洞方面,在为未来制定更好的计划方面,或者说与EPF有关的各个方面,Jessie,可以这么说,我是否能对董事会实现我雄心勃勃的承诺,我是否能带领EPF中国走向一个更好的前景,在这个公司里,我全靠你了。”

虽然英文的语法方式减弱了这封信上很多字面上的直接冲击,但是周海珊的拳拳之情仍然跃然纸上。简桢读着信,有点意外,也有点被打动。她有些不安于周海珊对她的倚重,一个销售为主的公司里,她作为行政负责人,能帮她的太少,不过也就是尽量减少她的后顾之忧罢了。而对销售,她又懂什么呢。

这封信到底怎么回,简桢犯了难。

想了很久,简桢还是决定跳出事外,不针对个人,不痛不痒地说上一些。简桢建议周海珊加强市场部建设,EPF中国是没有独立市场部的,只有两个市场执行专员,基本上都是配合EPF亚太区的市场活动计划,原样拿到中国本土执行就是。EPF主打的是高档冷冻食品和冰激凌,原来只是专供星级酒店的,产品本身就不够本土化,所以在中国也没法打开市场。如果现在能变被动为主动,用市场需要引导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尝试增加大众化快速消费类型的产品,也许销售会有所改观。

写完了,简桢也觉得有点敷衍,这样的话,是个中国公司的人都写得出来。她怀疑自己是不是辜负了周海珊的信任。只是,简桢确实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能帮得上周海珊的,她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

周海珊很快回信了,篇幅不长,表示简桢说得很对,这也是她目前最大的concern(关注问题)之一,她会跟有关部门商讨相关事宜,她很感谢简桢的建议,希望简桢可以随时跟她保持联络,让她知道更多的情况。

简桢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心,比起前一封信来,她感觉到周海珊的语气冷淡了许多。简桢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她不是那种习惯揣摩圣意的人,对她来说,确实需要在场面上给予老板更多尊重,但是,毕竟还是同事关系,最好大家都能照章办事,就事说事,不需要猜测谁的心思。

至少,这方面,杨树森是个省事的。他情绪都挂在脸上,跟小孩似的,简桢跟他也是有什么话都可以直说,不用绕弯子打哑谜。

简桢有个直觉,周海珊从她这里,并不想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但是简桢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答案。

3天后,周海珊的另一封邮件让简桢发现,自己原来果然是给了一个错误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