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入门三概念——动作、行为和行动(上)

所有来学心理学的人,无不抱着同一目的:更深入地认识他人。在前篇里笔者也说过,要认识他人,必须先从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入手。下面,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三个入门的概念:动作、行为和行动。

动作(action)指人全身或者身体一部分的活动,它们共同特点是必须通过随意肌来实现。所以心跳、胃肠蠕动不算动作,而做一次深呼吸就算一个动作。

动作可以细分。比如,“奔跑”是一个动作,奔跑中一抬腿、一摆臂也算一个动作。只不过前者是全身动作,后者是局部动作。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虚无飘渺,不要说观察者不知道,自己也不能做到彻底内省。但一个人的动作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只要有录像,我们便可以记录他的动作。即使没有录像,人的动作必须会在外部世界留下痕迹:我们走过路面,会留下足迹;我们抓住扶手,会留下指纹。所以,我们又可以看到动作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可以完整地被记录。

如今在城市社区里,监控录像被普遍使用,人类动作被记录的广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这给我们研究动作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在足球场上,十几台摄影机从不同角度对准一个运动员,那可以说是记录个人动作细节的顶峰。

动作不仅仅指“举手投足”这些明显的肢体活动,言语也是一种重要的动作。谈话和书写都是人显露于外,并且影响环境的重要动作。它们必须通过支配喉部和手部的随意肌才能完成。

另一种动作虽然有目的,但却是自动化的,不需要意志控制的动作。比如呼吸,当你潜水需要屏气时,你要用意志来控制。但在平时,你并不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呼-吸-呼-吸。

行为(behavior)是比动作更高级的概念。无目的的动作和自发动作合在一起,叫做行为。其中,无目的动作包括打哈欠,下棋时习惯性地敲桌子,会议中不断调整坐姿,在睡眠中翻身、打鼾等等。这些动作都没有任何目的性。

人在出生时有许多先天的条件反射。到了成年只保留了很少几个,其他都被融合到复杂动作中去了。这些保留下来的条件反射都是自发动作,属于行为。比如别人往你的眼睛上吹一口气,你会不自觉地闭眼。这个反射就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