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大厦中,心理学到底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只要大家回顾一下你在中小学里学过的课程就能找到答案。只有最基础的学科才能进入普通教育,而这个名单里恰好没有心理学。老师告诉你原子里面有什么,但没有告诉你内心世界里有什么。他们告诉你地球离太阳有多远,没有告诉你两个人的心灵之间能有多远。你会背诵许多化学反应方程式,但却不知道一条情绪反应的规律。
心理学在科学体系内部至多算个“灰姑娘”,是一门从出生起就被边缘化的学科。人类社会无处不存在心理活动,并不等于到处都存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更不等于到处都有人聘请心理学家去指点江山。
大家都知道有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或者经济学,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某个领域的规律。但是,有没有哪门学科研究整体的“科学”呢?有,那就是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研究科学内部逻辑的发展,被称为科学的“内史”。科学技术史研究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外部表现,记载其中的重大事件,梳理其中的历史脉络,被称为科学的“外史”。科学社会学研究科学技术和整个社会其他领域的相互关系。这三门学科构成“三位一体”的学科群。在中国学术界,它们从前被称为“自然辩证法”,归哲学专业管理,如今在名称和研究方法上已经与国际接轨。
为什么要提这几个学科呢?心理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处在什么位置,这个问题不可能关起门来自问自答,首先要从这些研究整体科学的学科里找答案。几大基础科学,上千门分支学科,哪些在科学整体里更被重视?
笔者读过一些科技史著作,如《剑桥科学技术史》、《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科学技术史》(王玉仓著),这些著作所记载的内容,时间上下几千年,范围广达古印第安,列举了许多学科及其代表人物。心理学连一个小节都未占到,一个人物都未出现。只有研究过视觉的马赫等人,因为在机械唯物论方面作过论述而被介绍过,但他们在心理学方面的成就无一被提及。而刚刚出现没有几十年的“纳米技术”,则在《科学技术史》中占了整整一章!
在科学哲学领域里,倒是有位大师提到过一个心理学家,不过是作为“反面教员”提出的。20世纪前半叶,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悟出了“证伪原则”:一种理论只有能够被可
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
操作性的实验或者调查证明是错的,它才是科学理论,总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不是科学,只是玄学。他特别举出了精神分析学,认为这就是不断自圆其说,回避经验证伪的典型!
当然,波普尔举出这个例子,只能够说明心理学名声太小。随便从实验心理学中找一条成果吧:艾宾浩斯发现的“记忆曲线”就完全符合证伪原则,任何人都可以用无意义符号来做实验,证明那个曲线准确或者不准确。可惜并没有几个圈外人知道它。
至于科学社会学,笔者接触不多,不敢妄断。
为什么这些研究整体科学的学科如此忽视心理学呢?实际上,它们也并非什么学科都给予同等重视,只重视那些跨出本门领域之外,对整个科学贡献了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甚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天文、地理、化学、生物、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计算机和基因理论……无一不是某个时代的热点。
心理学如此不被重视,在于它长期以来只吸收其他领域的成果,并没有多少成果贡献出去。总是关起门来,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游戏,别人不关注岂不很正常。
在科学大厦里不被重视,在社会上也就同样不被重视。问问每位报考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吧,当初人家是怎么向你介绍这个专业的?它是眼前的热门吗?有挣高薪和出国的机会吗?它有重大学术价值吗?在其他学科的学者中,它的口碑怎么样?这些问题很世俗,但也很实际。实话实说,现实中的心理学只是整个科学领域的一块鸡肋。
不仅如此,从诞生那天起,“伪科学”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心理学头上。从一些西方顶尖学者到林彪、四人帮的笔杆子,各类人等都曾经指责它是“伪科学”。直到前两年,美国科学界还又兴起了一波争论,分析心理学到底是不是伪科学。你如果经常上网,会用搜索引擎,键入“心理学(空格)+ 伪科学”,你可以找到一大把论述这个问题的文章。
这不是几句简单反驳就能辩解清楚的。当然,那么多心理学家一起搞“伪科学”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他们确实是在严谨地做研究,或者说,力争把研究置于严格可靠的背景下。只能说,心理学到目前为止也只是一门前科学,处在积累经验事实、尚未理论整合的阶段。或者可以说,还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论可以整合目前积累的材料。
难道心理学家的智力平均起来比物理学家、生物学家要低?以至于迟迟不能让心理学从“前科学”成熟为令人折服的真科学?当然并非如此,天才和庸才平均地分布在各个学科中。真正的原因是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已经达到了所有科学研究对象之最。
回顾一下科学技术史吧,现代科学远非齐头并进,从一条起跑线上出发,而是一门门先后成熟起来的: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科学……这恰好与物质运动规律的复杂程度呈正比: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运动的复杂程度高一个数量级,相关学科的成熟时间差不多就要推迟一个世纪!
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无疑是所有科学领域中最高的。心理学到现在还没走向成熟,也因此而可以理解。没有成熟,不等于心理学家没有做事。任何一个领域没有艰苦的、前科学时期的资料积累,就没有后来名正言顺进入科学殿堂的辉煌。比如说,没有一代代天文学家用肉眼观察星相,就没有后来的牛顿三大定律。没有一代代博物学家采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一个人不能凭空创立进化论。
上面这些文字会给心理学初学者泼一盆凉水。在他们印象里,心理学完全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毕竟人类生活方方面面都和心理学有关系嘛!但这种高度的关联,并不等于心理学就因此而受科学界的重视。把潜力混同于实力,是许多人都犯的错误。
同时,我觉得给初学者泼泼冷水也很必要。如果你对心理学的热情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我不泼冷水,到时候由现实本身来泼冷水岂不更糟糕。
小练习
你认识从事科学工作的朋友吗(心理学家除外)?如果认识这样的朋友,问问他们对心理学有什么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