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move)是更高级的概念,它指与具体场合相匹配,构成一定意义,指向一定目标,并且可以通过反馈来调节的动作组合。这个内涵比较复杂,让我们一层层来理解。
理解行动的第一个要点,是一定动作与一定场合的匹配。请看下面这些例子:
A.一个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独白,那是授课行动。如果他在菜市场里旁若无人地讲个不停,可以被诊断为狂躁型精神病。
B.一个人在公共浴室里赤裸身体,走来走去,是正常的洗浴行动。如果他在大街上赤裸身体走来走去,或者可以被视为精神病,或者是在扰乱社会治安。
C.一名观众在电影院里一言不发,是正常的,合乎秩序的观影行动。如果他作为犯罪嫌疑人在预审室里一言不发,是抗拒审讯的行动。
如果我们将每一对例子中当事人的活动都录成像,然后删除背景去观察,我们就会看到纯粹的动作。在这个层次上,每一对例子中的两者区别并不大。一旦还原上背景,这些动作的意义立刻有了本质区别。这就是行动的含义--它是动作与场合的匹配。
理解行动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反馈。反馈最初是个生物学概念,指一个系统中能影响该系统连续活动与生产效率的反应。后来它扩展到通信理论中,指系统输出的一部分变为新的输入回授,以修正该系统随后的输出。最后在系统论中,这个概念被发扬光大,指一个系统通过先前行为的结果来调整后续行为的现象。
随着反馈这个概念外延的扩大,它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反馈其实是我们人类行为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比如你在做饭,你会根据菜的变化调整火焰大小。你去玩打靶,第一枪脱了靶,你会根据这个信息调整姿势,重新瞄准。你和别人交谈,发现他生了气,你就会调整自己说话的内容和语气,缓和气氛。在这里,菜的变化、打靶环数、他人反应都是反馈。
在反馈中进行,这是行动区别于行为的本质特点。运动员投入比赛,除了要作出跑、跳、投等动作外,还要观察比赛过程、对手状态,调整后面的动作。教师在讲台上讲课,不仅自己在说话和写板书,还要观察学生的反应,调整这些动作。
相反,我们打哈欠、听相声时捧腹大笑、激动得失声痛苦,这些都不受反馈影响。所以它们是行为,不是行动。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根据周围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哭或笑,那么他就是在行动--欺骗他人的行动。
一个行动的时空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这是我们理解行动概念的第三个要点。
我们不会笑到半截停下来工作,过一个小时再接着笑。由于笑这个行为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它在空间上自然也是连续的。我们可以在一间屋子里笑,或者笑着从一间屋子走到另一间屋子。这些空间都是连续的。同理,所有行为在时空上都有连续性。
那些小规模的行动,如弹一首曲子、跳一支舞、推铅球掷铁饼,或者低头系紧鞋带,这些行动必须一气呵成,在时空上也是连续的。但规模更大,更为宏观的行动则会出现时空断裂。这才是我们观察他人行动的困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