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察自己的“不接纳”
由于我们在社会的“不接纳”的环境中浸泡太久了,所以,“不接纳”的态度常常自动出现在我们对于他人的感知中。当你开始指责别人的时候,请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又开始“不接纳”别人了。只有在这种觉察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去用玫瑰色的观念替代茶黑色的观念。
有一种“不接纳”的态度和“应该”相联系。譬如说,明明觉得芷之“应该”不要多管闲事,锦绣“应该”更平易近人,晨曦“应该”开心一点,而大家认为明明“应该”不要动不动就哭鼻子。这些“应该”都是我们用来对别人实行评判的规条。当我们的心里对别人的行为施行“应该不应该”的评判时,就要警惕,是不是自己的“不接纳”又出来破坏你对人际关系的印象了?
(二)培养你的同理心
心理咨询师在接受专业训练时,会被训练一种特殊的技能,叫做“同理心”。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就已经发生的事情,把自己当做别人,想象自己会因为什么样的内心过程而表现出别人那样的外显行为。如果自己可以尝试去接纳自己的这种心理过程,就容易理解和谅解别人的行为了。
我们能够通过“同理心”去了解别人行为的原因,去体谅和尊重他们,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被同化了,不意味着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表现出相同的心理过程和外在行为。接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求同存异”,我们要允许自己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也要允许别人和自己是不一样的。
所以,通过运用“同理心”,我们接纳你,但是我们不一定也会和你一样采用相同的做法!
(三)不要吝惜赞美
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而赞美直接与骄傲相连,所以,人们既不习惯赞美,也不习惯被人赞美。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多年来一直把一个有趣的本子带在身边,每当人们赞扬他的时候,他就会邀请那个人把心里的感受记录在那个本子上,然后,真诚地为那个人的欣赏致谢。翻阅那本赞扬书的时候,就是一个为自己充电鼓劲的时刻!
同样的,我们也不要吝惜对别人的赞美!有的时候,一些感动和赞美只停留在心底是不够的,它们会转瞬即逝。要使得这些感动和赞美发挥它们的能量,就要勇敢地表达出来。转化为文字之后,不仅会让别人接收到鼓励,也会强化自己对他人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