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观认识自己,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
完美主义者总是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或者得到别人额外的赞赏和很高的评价。于是他们做事情不是因为自己想做、要做,而是因为期待做了这件事情以后可以超过别人,得到称赞。因此他们经常各个方面都要争强好胜。一旦失败,又责怪自己或者他人,引起大家的反感。所以,要走出完美主义的误区,首先就要客观地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之所长,价值之所在,在此基础上设置合理的目标,沿着自己的轨道稳步前进,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如果在很多方面都为自己设置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目标,必然牵扯自己很多的精力,而且肯定不能样样都做好,最后必然导致失败,陷入自怨自哀或者怨天尤人的境地,破坏人际关系圈。
(二)认识到并不存在“完美”,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艺术家拥有优雅的气质,政治家拥有出众的口才,科学家拥有聪明的头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果艺术家因为自己没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或者智慧超群的头脑而自愧不如,政治家因为没有楚楚动人的气质和IQ很高的大脑而消极避世,科学家因为没有优雅的气质和国色天香的容颜而慨叹,这个世界就不会存在成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要意识到追求完美就是在追求虚无,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锁在永远没有快乐和满足的地方。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生活,设法扬长避短,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学会欣赏和羡慕那些在某方面比自己好的人;试着从外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肯定自己值得赞许的地方。如果你这样做,就会看到世界的多彩和人生的丰富,人生的境界就在渐趋于“完美”。
(三)允许中间地带存在,不用二分的方法看世界
正像一次成功不等于永远成功,一次失败也不等于永远失败一样,一个人并不能简单定义为“完美”、“杰出”或者“低劣”、“平庸”。要允许一个善良的人也有自私的时候,一个整洁的人也有邋遢的地方,一个好朋友也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要允许自己说的话有可能逻辑不清,上句接不上下句,允许自己也会失败,做出错误的决定。人生不是是非对错题,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给别人机会,也给自己机会,事情总是会向前发展,发生变化,何必在一时一地如此苛求呢?
(四)多与人沟通,取得社会支持
克服完美主义,在人际关系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多与人沟通。对于“指向他人的完美主义者”,多与人沟通,就给了别人更多了解自己的机会,就会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喜爱并不是因为自己表现得有多么“完美”,而自己也可以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于“指向自我的完美主义者”,与别人进行交流会发现,其实自己在别人眼中已经有很多优点了,而且自己所羡慕的人也并不是没有烦恼和困惑,他们也并不“完美”。既然别人有这些缺点和不足还可以生活得很满足,为什么自己不能够呢?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是帮助心灵成长非常重要的方式。